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87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韩冰 高级英语课堂观察.docx

韩冰高级英语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报告

 

题  目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观察分析

姓  名 韩宾艳            

学  号 14045108025         

院 系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专  业 学科教学(英语)      

2015.12.28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观察分析

【摘要】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策略。

提问什么、提问谁、怎样提问等都有着深刻的教学意义。

从国外有关专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提问技巧、提问内容与形式都能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对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方国家。

而我国外语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本文调查与分析了云南师范大学大外部的一位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类型、教师讲解技能等级、教师课堂追问的情况与课堂整体等五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这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

在问题回答的模式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占了最高比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些提高课堂提问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提问模式提问技巧

1、引言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在教师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

提问有6大功能: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集中精力思考;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语言;协助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提问占了相当的比例。

对于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英语课堂仍是他们锻炼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场合。

英语教师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课堂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能否在课堂上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外语教育目标取决于什么样的教师主宰着外语课堂。

而高质量的教师提问则是激发课堂互动和维持师生间交流的一种最有效和最常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二语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文献综述

近几年中国学者们也开始重视外语课堂的教师提问研究。

郑佩芸(2003)研究了外语课堂中教师提问时的焦虑控制。

吴霞辉(2003)在她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部分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几乎100%的学生认为老师都有他们最偏袒的学生,在课堂上频繁地叫这些学生回答问题。

胡青球&陈炜(2004)调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分析后发现在上课的头30分钟内,平均每位教师提了61个问题;由于教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国外对课堂教师的提问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分类,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分配和提问的策略等方面。

关于教师提问的分类,根据提问时教师是否知道答案,Long&Sato(1983),Brock(1986)和Nunan(1987)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s)的划分。

Barnes(1969;1976)则根据提问的内容提出了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社会性问题的分类。

Bloom(1956)根据回答问题时涉及的思考过程并将与这些思考过程相对应的认知种类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教师提问有不同的分类,但是引起研究者最多关注的是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分类。

Long&Sato(1983),Nunan(1987)调查后发现在二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

Brock(1986),Nunan(1987)所做的研究还表明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越多,学生的回应就越长越复杂。

关于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Rowe(1974)发现,在其所观察的课堂里,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等待时间不足2秒钟。

在提问的分配方面,Nunan(1991)发现,教师更倾向于将提问集中在教室的一个特殊区域,问题通常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

关于提问的策略。

Norton&Ornstein(1988)提出了五种提问策略:

提问的顺序,提问的方式,追问,增加等待时间和鼓励学生提问。

3、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即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一位大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揭示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模式特点,研究者随机选取了云南师范大学大外部一位大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这位教师进行了随机听课并记录听课笔记,这位万老师有多年的大学教龄。

他所教的学生为2015级英语A班的学生,教材都是《新编大学英语》,听课时间为90分钟,课型为语法复习课。

本调查将分析教师提问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堂提问水平及教师理答;

(2)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3)教师讲解技能;(4)课堂追问情况;(5)提问技巧;(6)课堂整体氛围。

4.结果与讨论

4.1课堂提问水平

表1:

课堂提问水平观察表

问题的水平

问题的类型

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

n.

%

n.

%

巩固记忆的问题

81

78

96.3

3

3.7

启发理解的问题

43

38

88.4

5

11.6

强化运用的问题

36

33

91.7

3

8.3

加强分析的问题

25

25

100

0

0

强调综合的问题

19

16

84.2

3

15.8

引导评价的问题

14

12

85.7

2

14.3

合计

218

202

92.7

16

7.3

表1中的数据说明,教师的提问类型和水平虽然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封闭式问题远远多于开放式问题,占提问总量的92.7%。

大部分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多为教师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且万老师的这些提问都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单独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教师更多地聚焦于巩固记忆的问题,引导评价的问题较稀少,此教师不喜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

教师的理答方面,教师的引导占绝大部分,缺乏引导的比例很小,而且当学生没有反应的同时,教师通常使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解决问题。

由于开放式问题可以促使课堂对话更具有交互性,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层的理解,有利于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有创见性的自我表达,初步培养起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开放式问题的比例在教师的课堂上应有意识地予以增加。

4.2观察一名学生每分钟的具体活动

表2:

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

时间

(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倾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阅读

书写

表2中第一行表示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一段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学生的具体活动,其中“管理”是指取出书本、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的准备;“无关活动”是指闲聊、捣乱、打瞌睡、做小动作等;“动手实践”是指画图、手工、做练习等。

从观察对象是第二行第八列的一名女生,整节课她都在认真的倾听老师所讲的语法知识,这节课总共观察了15分钟,她有六分钟都在倾听,但偶尔还是会附和着回答教师对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该在师生互动方面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能力。

4.3教师的理答

表3:

教师的理答观察表

教师的理答

问题的水平

有引导

缺乏引导

没有反应

n.

%

n.

%

n.

%

巩固记忆的问题

81

66

81.5

3

3.7

12

14.8

启发理解的问题

43

40

93

0

0

3

7

强化运用的问题

36

27

75

2

5.6

7

19.4

加强分析的问题

25

15

60

1

4

9

36

强调综合的问题

19

17

89.5

1

5.3

1

5.3

引导评价的问题

14

13

92.9

0

0

1

7.1

合计

218

178

81.6

7

3.9

33

15.1

表3是教师的理答方面的统计结果,教师的引导占绝大部分,而且当学生没有反应的同时,教师通常使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解决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管何种性质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自己引导学生回答占得比例都是最大的,同时表格中显示在教师启发理解问题中教师自己对自己提问进行回答的比例最高,占93%。

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但却大大降低了提问本身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变得更加依赖教师。

教师的责任是通过自己的话语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活跃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如果教师一味地自问自答,则剥夺了很多学生的参与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教师在自问自答,以致有时候学生会不知所措。

4.4教师课堂追问情况

表4:

教师课堂追问情况观察表

追问方式

跟踪追问

逆向追问

因果追问

发散追问

无意义追问

不恰当追问

频次

52

3

19

9

12

8

百分比(%)

50.5

2.9

18.5

8.7

11.7

7.8

跟踪追问是一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很好的提问技巧,它的主要技巧在于不轻言放弃,即不轻易让学生放弃回答问题,而是再接连问几个有关的问题,也许第一个问题学生感到困难,而后面的问题他却能轻易回答出来,这样也就达到了使学生参与课堂语言活动的目的。

有表可知,万老师比较喜欢跟踪追问,平均一分钟追问2-3个问题。

追问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让学生有勇气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二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语言输出。

发散追问是指教师在追问过程中巧妙地把相关问题连接起来追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集中注意力,既要认真注意老师的每次提问,又要认真地倾听每个同学的回答,这样,整个课堂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与活泼的状态,学生也很难走神。

可是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逆向追问和发散追问中所占比例很少,说明万老师对这两种追问技巧还不太熟悉,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5教师讲解技能

表5:

教师讲解技能等级量表

讲解技能

评价等级

1.讲解时提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丰富而清晰的感性材料或例子

低4高

2.内容难度与学生认知阶段相适应

低4高

3.讲解时条理清楚有逻辑

低5高

4.用词确切、对重点加以强调

低4高

5.运用提问、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低3高

6.讲解有感染力

低4高

7.讲解速度恰当

低3高

表5体现出万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的评价等级,他在讲解时条理清楚有逻辑,可以看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内容难度方方面稍高,因为他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他最后都是自问自答,他把复杂的语法知识简单化,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从分析量表中可以看出,等级最低的是运用提问、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讲解语速方面,因为两节课听下来,万老师都没有点名或者利用其它的方法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大多问题都是针对全班同学提问的,而且万老师讲课语速有点稍快。

所以整节课听下来,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所以万老师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加强。

5.结语

本调查由于被调查的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局限性,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说明某个学校或者所有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

但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目前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原则与建议。

第一,应当更多使用促进学习者积极思考的策略和反馈方式,保证充足的提问后等待时间和恰当的回答后等待的时间。

这些有助于形成复杂的课堂会话话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教师们应该加强对问题分类的研究,很好地把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提问时应多与所有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全面地考虑到学生们的参与愿望,这样就不至于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第四,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清楚明白、简洁、有条理。

而且教师提问后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力图把答题的机会让给学生,避免教师一言堂;最后,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提问技巧,并把这些技巧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22-27.

[2]刘炜.外语/二语语言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国外相关研究评述[J].英语教师,2010,

(1).

[3]王丽娟.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影响中国外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2008,

(1).

[4]袁志强,郭李琴.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调查与分析——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138-140.

[5]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

(2).

[6]徐立群.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类型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0,(3).

[7]王丽娟.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影响中国外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2008,

(1).

[8]王超,刘娜.国内有关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综述[J].昌吉学院学报,2012,

(1):

65-67.

[9]王晓敏.教改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以温州医学院为例[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6):

418-420.

[10]吴霞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的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4):

94-96.

[11]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1):

62-64.

[12]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

26-30.

[13]Nunan,D.Thequestionsteachersask[J].JALT,1990,(1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