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930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仙游私立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划线字音形全部正确的是

A.廖廓(liáo)隽永(jùn)浪遏飞舟(è)

B.百舸(gě)谍血(dié)扭怩不安(niǔ)

C.悄然(qiāo)长蒿(gāo)叱咤风云(zhà)

D.彷徨(páng)颓圮(pǐ)自怨自艾(yì)

(★★★)2.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②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实少些刚烈。

③“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④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⑤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和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

⑥封建社会,酷吏们横行无忌,百姓只能侧目而视,不敢直言。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译:

沛公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

如果灭亡的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事来麻烦您身边的办事人员呢!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

如今前去但没有信用,那秦国就不能亲近。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

秦朝时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把我救下来了。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古代对储君的称谓,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力,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足下”是古代的交际用语,是一个广泛用于一切场合的敬词,表示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C.“五音”是五声音阶的意思,依次为“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五声音阶。

D.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古代帝王有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5.(题文)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欲呼张良与俱去④以其无礼于晋⑤毋从俱死也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⑧沛公安在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B.①素善留侯张良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①越国以鄙远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①乃夜驰之沛公军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与一生彘肩失其所与,不知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王必说见臣

C.大行不顾细谨顾计不知所出耳

D.其意常在沛公也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8.划线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C.秦军旦暮渡易水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约为婚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AB.BC.CD.D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10.组合成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⑥水淡性泊是我师

⑦柳絮池塘淡淡风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⑦⑧/⑤②

B.①④/⑥③

C.⑤②/③⑥

D.⑥③/⑧⑦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但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则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分别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

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850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15世纪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

越南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多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

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之后,在15世纪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文言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汉字形、义稳定,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XXX!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

我把你一眼望到底!

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

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

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

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E.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轻松幽默,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15.文章弥漫着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敬慕之情,可为什么要对先生的相貌习惯等进行”大不敬”的丑化?

16.文章最后写道:

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

A.作者描写徐老师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

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徐先生在教学中思想较为开明,自己编选教材既选古文也选时文,他的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国文的兴趣。

C.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写作产生了影响。

D.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社讯(记者袁于飞))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

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

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

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

”刘经南说: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

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

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

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

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

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

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刘经南介绍:

“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

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

”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刘经南说:

“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

比如北斗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

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6日)

材料二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北斗二代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片: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北斗系统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已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2月8日)

材料三

2月21日,88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时表示,北斗二代应用和北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的北斗在北京市政公用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作出了贡献。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表示,3年多来,北京燃气集团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引入到施工管理、运行、泄漏及防腐层检测、应急抢险等各领域和环节,极大地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从本质上提高了管网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随着北斗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

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人民网《北斗应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2017年2月22日)

1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1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E.相比较而言,《经济日报》在报道北斗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较两家媒体更新更具体,它已明确指出北斗卫星系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1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北斗卫星系统研制的意义。

A.三则材料都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动向、应用领域等作了报道,并强调了北斗卫星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B.材料一全面介绍了两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应用领域等,材料二、三侧重介绍了北斗二代的国际化服务进程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C.材料一表明,我国北斗服务已实现跨界融合,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报道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

D.根据三则材料报道内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在汽车领域、国际海事、国际民航、手机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A.三家媒体都在新年伊始发布与北斗系统相关的最新消息,说明北斗卫星系统在当前社会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在满足智能交通服务、可用性和连续性等方面已具备优良的性能,这是它能够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主要原因。

C.北斗系统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市政公用领域已经取得了实际效益,这些都预示着,“互联网+北斗系统”即将覆盖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D.《光明日报》的报道内容详实,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经济日报》内容集中在为世界提供运行服务,强调北斗导航系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商业利益。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

“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20.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22.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A.愿沛公且留壁营垒,军营

B.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利诱

C.不如因其解击之通“懈”,松懈

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给…恩德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建议沛公趁机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