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095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调考语文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调考语文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方商场盗窃案亏得法官,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②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等,作为班主任,他都。

③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

A.了如指掌明察秋毫一目了然B.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明察秋毫

C.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D.明察秋毫一目了然了如指掌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都是“双刃剑”,用好了能推波助澜,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反之会让企业风险倍增。

B.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嗷嗷待哺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优先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

C.经过心理专家的精心疏导,一年来心情沉郁的他豁然开朗,终于走出心理的误区,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D.老张喜欢收藏图书,但很少利用空余时间翻阅,大多数书籍仅仅充作书架装饰,作壁上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人要更加坚定信念,珍惜青春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B.儒商,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的伦理新风,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

C.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既要有政府的政策干预,又要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否则本已经十分糟糕的雾霾天气状况将会进一步提高。

D.高考加分“瘦身”,只是我们在高考公平方面迈出的一小步,我们还要通过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以及严格的制度设计,真正推进教育公平。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B.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C.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都是些日常习惯称呼,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们兄弟手足情深,是和他们连襟关系处理得好分不开。

B.杨老师,您好,请问家母高寿?

C.这对亲姐妹在戏曲舞台上都获得了成功,我们对她们伉俪表示衷心祝贺。

D.好久不见了,我老泰山说你身体是越来越健康了。

6.在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雕塑一般没有背景,,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

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

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

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

A.②④③①⑤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⑤

7.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B.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李广

C.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

——项羽

D.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作亭长唱大风?

——刘邦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的“李杜”并称,一般是指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也有用于李商隐和杜牧的。

B.“苏辛”词派中的“苏”是指苏轼,“辛”是辛弃疾,因为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见称,故有“苏辛”词派之说。

C.《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D.“战国四公子”是指: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文后小题。

方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

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

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

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呜、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

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联翩。

③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

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

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

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击。

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

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的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

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

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

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

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

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

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

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

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

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樟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

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选自《散文》2007年第10期)

9.第②节开头“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请赏析第③节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1.请解释第⑤节画线句子的含义。

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12.全文围绕着“泊”展开,请探究“泊”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①据说秦始皇有一次想把他的苑囿扩大,大得东到函谷关,西到今天的凤翔和宝鸡。

宫中的弄臣优旃说:

“妙极了!

多放些动物在里面吧。

要是敌人从东边打过来,只要教麋鹿用角去抵抗,就够了。

”秦始皇听了,就把这计划搁了下来。

②这么看来,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

委婉的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荒谬的后果。

凡事过分不合情理,或是过分违背自然,都构成荒谬。

荒谬的解药有二:

第一是坦白指摘,第二是委婉讽喻,幽默属于后者。

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

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见幽默。

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悟别人的幽默。

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

秦始皇勉强可以归入第二等,至少他领略了优旃的幽默感。

③幽默并不等于尖刻,因为幽默针对的不是荒谬的人,而是荒谬本身。

高度的幽默往往源自高度的严肃,不能和杀气、怨气混为一谈。

不少人误认尖酸刻薄为幽默,事实上,刀光血影中只有恨,并无幽默。

幽默是一个心热手冷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

④把英文humour译成幽默,是神来之笔。

幽默而太露骨太嚣张,就失去了“幽”和“默”。

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

不过暗示性强了,对于听者或读者的悟性,要求也自然增高。

幽默也是一种天才,说幽默的人灵光一闪,绣口一开,听幽默的人反应也要敏捷,才能接个正着。

这种场合,听者的悟性接近禅的“顿悟”;高度的幽默里面,应该隐隐含有禅机一类的东西。

如果说者语妙天下,听者一脸茫然,竟要说者加以解释或者再说一遍,岂不是天下最扫兴的事情?

所以说,“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

⑤幽默,可以说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生趣洋溢时的自然流露。

这种境界好像行云流水,不能做假,也不能苦心经营,事先筹备。

诙谐天成的心灵,自然左右逢源,取用不尽。

幽默最忌的便是公式化,譬如说到丈夫便怕太太,说到教授便缺乏常识,提起官吏,就一定要刮地皮。

公式化的幽默很容易流入低级趣味,就像公式化的小说中那些人物一样,全是欠缺想象力和观察力的产品。

⑥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

反过来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绝对不会固执成见,一味钻牛角尖,或是强词夺理,厉色疾言。

“舍我其谁?

”的英雄气概,和幽默是绝缘的。

真正幽默的心灵,绝不抱定一个角度去看人或看自己,他不但会幽默人,也会幽默自己;不但嘲笑人,也会释然自嘲,泰然自贬,甚至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欣然独笑。

真具幽默感的高士,往往能损己娱人,反躬自笑。

创造幽默的人,竟能自备荒谬,岂不可爱?

⑦其他的东西往往有竞争性,至少幽默是“水流心不竞”的。

幽默而要竞争,岂不令人啼笑皆非?

幽默不能力学,只可自通,所以“幽默专家”或“幽默博士”是荒谬的。

文坛常有论争,唯“谐坛”不可论争。

如果有“幽默协会”的会员为了竞选“幽默理事”而打起架来,那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荒唐,不,最大的幽默。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有删改)

13.请简要阐释文中两个画线句的含义。

14.结合全文,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幽默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

客有说相国曰:

“君灭族不久矣。

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

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上心乃安。

”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

上至,相国谒。

上笑曰:

“夫相国乃利民!

”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

“君自谢民。

”相国因为民请曰:

“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

”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

“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上曰:

“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王卫尉曰:

“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

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

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

”高帝不怿。

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

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高帝曰:

“相国休矣!

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对曰:

“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

“曹参何如?

”何顿首曰:

“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拊循勉力百姓拊循:

抚慰

B.贱贳贷以自污贳贷:

赊欠借贷

C.今乃利贾人之金乎?

利:

以—-为利(贪求)

D.高帝曰:

“相国休矣!

”休:

休息保养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相国乃利民/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B.陛下系之暴也/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C.相国不以此时为利/夺晋鄙兵以救赵

D.君即百岁后/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3)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

(1)而公子亲数存之存:

(2)赵王扫除自迎除:

(3)信由此日夜怨望望:

(4)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集:

(5)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庶几:

(6)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

(7)以旌其所为旌:

(8)按诛五人按:

(9)行李之往来行李:

(10)信者效其忠效: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檐牙高啄。

(2)各抱地势,。

(3),用之如泥沙?

(4)羽扇纶巾,谈笑间,。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武皇开边意未已。

比较阅读杜甫的《宾至》和《客至》(不提供《客至》需凭借自己的记忆)这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宾至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21.《客至》的颔联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

请简要概括。

22.《宾至》一诗写出主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

23.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

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

熬煎。

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煎出来的,苏醒是熬煎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熬煎出来的。

——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请以“熬”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不少于800字;(3)不得宿构,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了如指掌:

了:

明白;指掌:

指着手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

第二句中,“作为班主任”,他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是非常清楚,应使用“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三句中是说“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非常清晰,应使用“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明:

眼力;察:

看清;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第一句中是说法官处理案件,应使用“明察秋毫”。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明察秋毫”侧重观察非常细致;“了如指掌”侧重了解非常清楚;“一目了然”侧重指事物非常清晰。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B嗷嗷待哺:

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用于处于困境需要援助。

常用作定语。

句中使用正确。

C豁然开朗:

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只用于环境或理解,适用对象不当。

D作壁上观:

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比如“推波助澜”是贬义词,可以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豁然开朗”不能形容人的性格;“作壁上观”是说置身事外。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儒商……已成为……现象”搭配不当,“儒商”与“现象”搭配不当。

C项,“本已经十分糟糕的雾霾天气状况将会进一步提高”主谓搭配不当,“状况”与“提高”不搭配,把“提高”改成“恶化”。

D项,“我们还要通过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以及严格的制度设计”语序不当,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B项,经过压缩可以发现,“儒商”“成为”“现象”,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C项,“天气状况”“提高”不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比如D项,应先有制度再有监督机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主要是针对比拟设题。

A项,“绿荷”“相倚恨”,使用拟人的修辞。

B项,“花睡去”,使用拟人的修辞。

C项,“芭蕉”“各自愁”,使用拟人的修辞。

D项,”马声骄“,指马声洪亮,响亮,非拟人手法。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

拟物又包括两类:

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考生只要先确定诗句所写的对象,然后再看使用什么词语来写的,最后看这一词语是否具有人性化。

特别关注动词、情感词。

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现象。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都是些日常习惯称呼,使用正确的一句”。

A项,连襟,生活中一般是指姐夫与妹夫的互称或合称,而选项中前面说“他们兄弟”,故不当。

B项,家母:

指自家父母,而句中是问“杨老师”,故不当。

C项,伉俪:

指夫妇,句中说的是“亲姐妹”,故不当。

D项,老泰山:

对妻子父亲的一种称谓。

恰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运用得体是高考语用题的一个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

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本题,就是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所给的句子中的称谓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考生应注意从对象、场合、情境等角度思考。

6.D

【解析】

试题分析: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

根据语言表达连贯的要求,先整体保持主语一致。

这段文字主要围绕“雕塑”展开论说,横线前面说“雕塑一般没有背景”,第三句中说“也不宜……”,这都是说雕塑的缺失,故应放在一处;第四句中“因而较难……”,这是雕塑缺失导致的不足,应紧跟其后;第一句中“唯其如此”是针对前几句而言。

第二句和第五句由“单纯”连接到一起。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对于本题,要先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这段话是围绕“雕塑”展开,考生可以抓如下词语,“唯其如此”“以便”“也不宜”“因而”“当然”。

7.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说的是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两句,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

“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

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

“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本题,考生应到对联中找到与人物相关的内容。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屈原写有《九歌》,自沉汨罗江。

“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刘邦曾作《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本联惋惜项羽兵败人亡,险固的山河都归属刘邦了。

这里借《大风歌》代刘邦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有误,应为本纪。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9.与上文水面泊舟的场景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的具体描写。

10.运用“浩浩”“点点”“幢幢”“苍苍”等叠词描绘“泊”的环境氛围,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视觉听觉相结合,表现了大自然澄静寥廓、静美空灵的特点。

11.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帆风顺、实现理想抱负的得意阶段,也有遭受挫折、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