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22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生理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题库.docx

《生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题库.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题库.docx

生理题库

绪论

第一章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

一、选择题

1、动物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动物有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化学变化过程B、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C、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D、功能及其活动规律^^D

2、在生理学研究中,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研究。

A、细胞、分子水平B、器官、系统水平

C、组织、细胞水平D、整体水平^^A

3、下列几种生理实验中,用于慢性实验的是

A、离体肠段运动的观察B、消化道瘘管的安装

C、动物血压的直接测定D、蛙心灌流^^B

4、大量饮水后引起尿量增多,这一调节机制属于

A、神经调节B、旁分泌调节

C、内分泌调节D、自身调节^^C

5、下列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降压反射B、体温调节

C、肺牵张反射D、排便反射^^D

6、畜禽体内占主导地位的调节机制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

C、局部性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B

二、填空题

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可分为()水平、()水平和()水平等。

^^细胞、分子,器官、系统,整体

2、()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和()。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它在机体内是较()的调控形式。

^^正反馈,少

5、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其结构基础是()。

^^反射,反射弧

6、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

^^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7、体液约占体重的60%,它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别称为()和()。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8、动物生命活动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包括:

()、()、()和()。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9、参与体液调节的内分泌激素都直接或间接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称为()。

^^传出,神经-体液调节

三、判断题

1、外环境是细胞外的环境,内环境指细胞内的环境。

()^^错

2、整体水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生理功能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调节机理。

()^^对

3、急性实验包括在体(

)和离体(

)两种实验方法。

()^^对

4、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反应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兴奋性增高;另一种是兴奋性降低。

()^^对

5、局部体液调节就是自身调节。

()^^错

6、急性和慢性的两种实验方法各有优点,急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实验条件易掌握,而慢性实验能较好地反映器官在机体的正常活动。

()^^对

7、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快速、精确、短暂、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

()^^对

8、反馈机制是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机体的调节大多为正反馈。

()^^错

四、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

^^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fluid)

^^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

^^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4、反馈(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以纠正控制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从而保证调节过程的精确,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5、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受控部位的反馈信息控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现象称为负反馈。

6、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受控部位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现象称为正反馈。

五、简答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

^^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

①新陈代谢:

是指机体主动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转移过程。

②兴奋性: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迅速改变时,有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感应性。

③适应性: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或其部分组织的机能与结构也将在某种限度内随之改变,以求与所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的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④生长和生殖:

生长是个体合成代谢超过了分解代谢的结果。

生殖是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相似的另一新个体的过程。

2、动物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机制及其特点。

^^①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较短。

②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③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调节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第一章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

一、选择题

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反射活动D、动作电位^^D

2、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胺类^^C

3、正后电位是指

A、锋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B、锋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

C、锋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D、静息电位基础上的缓慢去极化电位^^B

4、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变化,其中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C

5、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锋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B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时的变化是

A、

的平衡电位B、

的平衡电位C、静息电位D、

的平衡电位^^B

二、填空题

1、目前大多数人接受的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形式是()。

^^流体镶嵌模型

2、在生理学中,通常将受到刺激后能较迅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如()、()和(),称为可兴奋组织。

^^神经,肌肉,腺体

3、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强度越小,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最小刺激,高

三、判断

1、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

()^^错

2、钠泵的激活主要取决于胞内外

的变化。

()^^对

3、可兴奋性组织受到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

()^^错

4、活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对

5、细胞膜两侧正常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错

6、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的兴奋性为零。

()^^对 

7、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在相邻朗飞氏结间相继出现的跳跃式传导。

()^^对

四、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

^^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扩散速率显著增大,称为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

^^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4、入胞(endocytosis)

^^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为入胞。

5、出胞(exocytosis)

^^细胞把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由胞内排出的过程称为出胞。

6、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

^^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7、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原来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两侧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电位变化。

8、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

^^阈电位是一个临界电位,膜内负电位必须达到这一临界值时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9、兴奋性(excitability)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五、简答题

1、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

^^细胞膜物质转运形式包括:

⑴被动转运:

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送到低浓度的一侧,即顺浓度的方向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被动转运。

①单纯扩散:

小分子物质能迅速地经扩散通过脂双层膜,这种单纯的物理过程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称为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稍大些的极性分子和小的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需借助膜蛋白的帮助,扩散速率显著增大,称为易化扩散。

⑵主动转运:

细胞膜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的功能,称为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或膜所在细胞供给能量。

⑶胞吐与入胞:

生物大分子和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

2、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神经细胞在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以下的变化,表现为:

①绝对不应期,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②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因此需阈上刺激才能重新兴奋;③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过后的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④低常期,超常期后细胞兴奋性又下降低于正常水平。

低常期后细胞的兴奋性恢复正常。

第二章血液

一、选择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各种正离子B、各种负离子C、

D、氨基酸和葡萄糖^^C

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集落刺激因子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D、雌激素^^B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缓冲pHB、运输

C、运输激素D、运输

^^B

4、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

A、凝血因子ⅦB、凝血因子ⅧC、凝血因子ⅨD、凝血因子Ⅹ^^D

5、成年家畜血液一般占体重的

A、1%

4%B、5%

10%C、11%

15%D、16%

20%^^B

6、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中加入草酸钾

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D

7、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A、水解凝血酶原B、水解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C、水解纤维蛋白(原)D、激活抗凝系统^^C

二、填空

1、临床常用的与动物血浆渗透压相当的小分子物质溶液有()

和5%()等。

^^0.9%,葡萄糖

2、在机体血量中,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部分称为(),而滞留在肝脏、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中的部分称为()。

^^循环血量,贮备血量

3、T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免疫有关,而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免疫有关。

^^细胞,体液

4、影响红细胞成熟的物质主要是()和()。

^^维生素

,叶酸

5、血小板通过()和()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的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促进血液凝固。

^^粘附,聚集

6、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罗马数字编号命名的共有()个。

^^凝血因子,12

7、成年公畜红细胞数比母畜多,原因是公畜体内的()水平较高的缘故。

^^雄激素

三、判断

1、在血浆渗透压中,与维持血量有关的主要是晶体渗透压。

()^^错

2、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其脆性越大。

()^^错

3、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畜禽血浆中存在缓冲系统,其中,

/

是最主要的一个缓冲对。

()^^对

4、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实现,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

()^^对

5、凝血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的过程。

()^^错

6、血小板能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有维护、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对

四、名词解释

1、血浆(bloodplasma)

^^将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置入分血计中,经离心后分层,上层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即血浆。

2、血清(serum)

^^采出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静置后将凝固,血块收缩后析出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清。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简称比容。

4、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胶体物质(主要来自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crystalosmoticpressure)

^^晶体物质(主要来自

)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6、碱贮(alkalireserve)

^^把血液中

的含量称为碱贮。

7、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rsionstability)

^^生理状态下,红细胞在血液中保持悬浮不易下沉的特性。

8、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9、凝血因子(bloodcolttingfactor)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五、简答

1、红细胞的功能?

^^⑴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这项功能由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①在氧分压高时,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疏松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低时,氧又容易解离而释放出来。

②血红蛋白也能与二氧化碳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或称碳酸血红蛋白,在CO2分压低的环境中,CO2又解离释放出来。

⑵血红蛋白及其钾盐构成的缓冲对是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重要缓冲物质。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骨髓正常的造血机能,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雄激素等也参与其调节过程。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低氧分压、局部缺血均可引起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多,从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

另一方面,当红细胞生成增多后,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从而使红细胞数目保持相对恒定。

②雄激素:

能作用于肾和肾外组织,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也可以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3、血浆的主要功能?

^^①营养功能②运输功能③缓冲功能④形成胶体渗透压⑤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⑥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⑦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功能。

4、简述血小板的功能。

^^①止血功能;②凝血功能;③对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④营养与支持作用

5、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凝血过程的主要步骤有: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

六、论述题

1、血小板的功能?

^^⑴止血功能:

小血管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纤维,立即引起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同时释放5-HT、儿茶酚胺和ADP等活性物质,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和继发性的粘附和聚集,形成较大的血小板止血栓,同时,血浆中凝血系统激活,发生凝血反应,形成血块,随后由血小板收缩蛋白的收缩,使血块紧缩,形成坚实的止血栓,更有效地实现生理止血。

⑵凝血功能: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可使凝血酶原的激活加速万倍以上。

可使凝血因子Xa和V免受抗凝血酶Ⅲ和肝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可见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的功能。

⑶对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血小板对纤维蛋白溶解起抑制和促进两方面的作用。

①在血栓形成的早期,血小板释放抗纤溶酶因子(血小板磷脂PF3),抑制纤溶酶的作用,使纤维蛋白不发生溶解,促进止血。

②在血栓形成的晚期,随着血小板解体和释放反应增加,一方面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直接参与纤维蛋白溶解;另一方面,由释放的5-HT、组胺、儿茶酚胺等物质,刺激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间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栓溶解,防止血管阻塞,保证循环血流的畅通。

⑷营养与支持作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形成的间隙,能迅速由血小板填补修复,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内皮细胞的正常通透性。

第三章血液循环

一、选择

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A、0期去极化的速度B、静息电位水平

C、2期复极化的速度D、阈电位的水平^^C

2、在下列心肌细胞中,兴奋传导最慢的是

A.心房肌B、浦肯野纤维C、房室交界D、心室肌^^C

3、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小的原因是

A、心房收缩期缩短B、等容收缩期缩短

C、心室收缩期缩短D、心室舒张期缩短^^D

4、血液在通过微循环区进行物质交换时,不经过

A、微动脉B、微静脉C、通血毛细血管D、真毛细血管^^C

5、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主要是重吸收

A、电解质B、氨基酸C、蛋白质D、葡萄糖^^C

二、填空

1、每分输出量=()

(),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基本相等

2、心肌组织有()、()、()和()四种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3、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刺激位于()和()压力感受器,最后可反射性地使血压()。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降低

三、判断

1、在心室收缩的末期,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错

2、当动脉内血压升高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对

3、毛细血管口径最小,构成了血液循环外周阻力的主要成分。

()^^对

4、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大而增加。

()^^错

5、哺乳动物窦房结是主导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这主要是因为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较快。

()^^对

6、在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内,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也不会引起膜任何程度的去极化。

()^^错

7、心血管活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其感受器主要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对

四、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cycle)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搏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

3、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

^^心输出量是一侧心室一分钟搏出的血量,又称每分输出量。

4、心力贮备(cardiacreserve)

^^心输出量的大小是和机体的代谢水平相适应的,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5、期前收缩(prematuresystole)

^^正常的心率是窦房结控制下的窦性节律,如果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异常的刺激,心肌可在正常节律之前,出现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6、代偿间隙(compensatorypause)

^^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隙。

7、窦性节律(sinusrhythm)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节率。

8、异位起搏点(ectopicpacemaker)

^^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引起的部分或全部心脏活动称为异位节律。

9、房室延搁(atriventriculardelay)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延搁一段时间,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10、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1、血压(bloodpressure)

^^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12、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

^^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中期血压值最高,称为收缩压。

13、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

^^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期血压值最低,称为舒张压。

14、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

^^有效滤过压等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

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称为有效滤过压。

15、心率(heartrate)

^^心率是单位时间的心动周期数。

五、简答

1、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普通心肌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无自律性;自律细胞有兴奋性、自律性和

传导性,但无收缩性。

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在于,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不会重叠在一起,而总是有序地按心房在先、心室在后的顺序收缩。

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状态,可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射血。

3、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血管充盈、心肌收缩射血和存在外周阻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比等。

4、试述微循环的通路。

^^血液流经微循环的通路有3条:

①直捷通路;②迂回通路;③动-静脉短路。

5、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①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促进组织液的生成。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

凡能引起血浆蛋白质含量增减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的因素都可影响组织液的生成。

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大,部分血浆蛋白渗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出现局部水肿。

④淋巴回流:

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的液体,一部分通过淋巴回流入血液,若淋巴回流受阻,则组织液积聚起来,出现水肿。

6、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有哪些影响。

^^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增强;房室传导加快。

心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的效应表现为:

心率变慢;收缩力量减弱和传导速度减慢。

六、论述题:

1、在心肌生理特性的实验中,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刺激心室,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其生理机制是什么?

^^在心肌生理特性的实验中,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阶段刺激心室,不出现任何反应;在心室舒张晚期阶段刺激心室,将会出现一次额外的收缩(期前收缩),并随之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代偿间歇)。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的舒张早期。

在有效不应期内给予心肌额外刺激,不出现任何反应。

如果额外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之外(心肌舒张的晚期),可产生一次额外收缩。

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窦性节律之前,称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使紧接其后的来自窦房结的刺激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所以不再引起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房结刺激到来时才能发生收缩。

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后,会出现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在生理实验中,剪断家兔主动脉神经,分别电刺激其向中端和离中端,动脉血压有何变化?

为什么?

^^剪断主动脉神经后,刺激家兔主动脉神经的向中端,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刺激家兔主动脉神经的离中端,动脉血压无变化。

刺激家兔主动脉神经的向中端,其传入冲动相当于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兴奋,传入心血管中枢将引起减压反射增强,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由于主动脉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故刺激其离中端对动脉血压不产生影响。

第四章呼吸

一、选择

1、家畜患胸部疾患时,它的呼吸类型表现为

A、胸式呼吸B、腹式呼吸C、胸腹式呼吸D、混合式呼吸^^B

2、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关系的曲线。

A、

含量和氧解离量B、

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

C、

氧饱和度和血液氧含量D、血液氧含量和血液氧容量^^B

3、下列哪种情况会造成氧离曲线右移?

A、pH升高、

增大、温度升高B、pH下降、

降低、温度升高

C、pH下降、

增大、温度升高D、pH下降、

降低、温度降低^^C

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