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398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

杭州二模语文试题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2012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

2012年4月10日8:

30—11:

0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确凿(zao)噱头(xue)木讷(na)暴殄天物(tian)

B.弹劾(he)妊娠(chen)执拗(niu)耄耋之年(die)

C.佝偻(gou)狡黠(xia)罹难(1i)饮鸩止渴(zhen)

D.谙熟(an)骸骨(hai)内讧(hong)情不自禁(ji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晨的北京,寒风萧瑟,已经化为废墟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瓦砾遍地,仅剩一座门廊,在

飘零的雪花中孤零零地伫立着。

B.憔悴的脸色,落寞的神情,这位足协前官员走下警车时有些踉跄,险些摔倒。

他从一呼百

应到锒铛入狱的人生遭遇,真让人唏吁不已。

C.几十年来。

,我衷情于江南隽秀的山水,用油画语言传递江南神韵,心无旁骛。

其间既有摸

索的艰难与苦涩,也有技艺娴熟时得心应手的快乐。

D.日本政客竟然挑衅中国,信口雌黄,除了厚颜无耻外,一定有社会心理作支撑,而这种荒

谬的社会心理始终会在日本社会蜇伏与潜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直面的社会舞台,也许只是化蝶幻影,而耳提面命的幕后故事,往往更贴近民间世

态,震撼世道人心。

B.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耳箪

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下来。

C.公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其宗旨是明确的,它不是要人们使用不规范的词形,苹旱

要倡导人们选择推荐的词形。

D.实行网络实名制,让那些肆意侵犯他人著作权、随意散布虚假消息的人心有余悸,虿孳謦

雷池一步,从而保护大多数网民的权利.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学习的专业很多时候并不能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但大学所培养的学习能力、研

究能力、活动能力,却往往成为日后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所在。

B.当想击败强大对手的时候,你常常会顺着对手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希望能经过复制、模仿

对手思维的方式来击败对手,但这样做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c.北大硕士生李英强本来可以在城市拥有比较优裕的生活,但这个出身于农村的寒门学子

却回到贫困的家乡,为创办“立人图书馆”而过着清贫的日子。

D.影片深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日军的人性沦丧,但并没有导向绝望,因为其主旨是捍卫

民族尊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无时无刻都在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5.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4分)

(1)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

(2分)

(2)根据漫画设计一条公益广告,不超过18个字。

(2分)

6.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

(4分)

在低处,甚至更低,我见到草

被日光照耀,或陷入什么也照不到的地方

一簇簇那么卑贱,而又

沉默地绿着

在低处,甚至更低,我见到——

……

在低处,甚至更低,多少庸常的事物

被我看见,又常常被我漠然地

遗忘在生活的角落里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李红(化名)在南京一家管理严格的五星级酒店当了4年的洗碗工。

3一个月前,她留下了客州吃剩的一些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瘦弱的儿子补养身体,而酒店以盗窃财物为由开除了李红。

有人赞同酒店的做法,有人同情母亲的遭遇。

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观点:

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中国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已经到了不仅打昝了主流文坛的一统格局,也逼得学术界不得不正视,因为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很可能将是网络文学。

之所以做_出_如此大胆的预言,不仅因为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包括文学艺苍在内的人类_文掣必须面对印刷文明以来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因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兴旺蓬勃也是尽季警警孕节。

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的畅销书机制和动漫产业远不如欧美日韩成熟发达,使得大众文化消费者一股脑地涌向网络文学,而文化政策管理的相对宽松,也使各种“出位”的内容可以在这里存身,这对本身就属于“网络一代”又在价值观上倾向“非主流”的“80后”“90后”群体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结构的转型,主流文学的生产机制,进入新世纪以后,逐渐暴露出严重危机。

无论是作家队伍还是读者队伍都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倾向,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新陈代谢能力。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自生自发出一套“写作——分享——评论”一体化的生产机制,并在资本和新媒体双重爆发力的作用下,不但建立起一支在数量和覆盖规模上都足与当年“专业——业余”作家队伍匹敌的百万写手大军,还利用“粉丝经济”重建了读者与文学的亲密关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学完全是在自己打造的营盘上发展起来的。

网络这种新媒介形式的出现使得新文学生产机制的生成有了依托可能,使网络作者和读者在文学资源、美学标准和师徒传承等方面都与主流文坛失去了关系。

今天,面对网络文学的冲击,我们却需要对其前提进行反思。

大众文化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主流文化空缺的匮乏。

这些匮乏有些是主流价值观排斥压抑的,有些则是主流文化弱化后空缺的。

以往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点主要在前者——被精英文学鄙夷的消遣娱乐功能;但真正构成今日网络文学发展核心动力、并且可能孕育新变的则是后者——它们弥补的正是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空缺的匮乏。

以平等尊重为前提,我们才能从积极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学。

在网络时代,精英也并不就必然要被“去”掉“化”掉,相反,越是在资本横行、大众狂欢的时代,越需要建立精英标准,而这正是学院派的义务。

良好的文学生态是一个塔尖和塔座互认互动的金字塔,如果没有了塔底做基础,塔尖有没有可能从它自身生长出来?

这就需要学院派能够介入性地影响粉丝们的“辩别力”和“区隔”,将自己认为的优秀作品和优秀元素提取出来,在点击率、“月票”和网站排行榜之外,重建一套具有精英指向的评价标准体系。

要想让这套标准体系真正产生影响力,它必须得是重建的——和创建“新文学”理念和地基的前辈们不同,我们身处的金字塔尖已经悬空。

所以,先要走出来,进入人家的地盘,再寻找工具和方法。

8.下列不属于中国网络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原因的一项是

A.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千年来的印刷文明的局面得到改变。

B.畅销书机制不成熟,动漫产业不发达,使大众文化消费者纷纷涌向网络文学。

C.文化政策管理相对宽松,使“非主流”的“网络一代”的“出位”内容得以存身。

D.网络新媒介形式的出现,使网络文学拥有自己的生产机制和庞大的作者、读者队伍。

9.下列对文中“良好的文学生态是一个塔尖和塔座互认互动的金字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塔尖指精英文学,塔座指网络文学,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是互相制约和竞争的关系。

B.塔尖指网络文学,塔座指精英文学,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c.塔尖指精英文学,塔座指网络文学,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是相互认可和发展的关系。

D.塔尖指网络文学,塔座指精英文学,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10.面对网络文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是什么?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杏黄月

张秀亚

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地爬行着,企望着攀登树梢,有着孩童般的可爱的神情。

空气是炙热的,透过了纱窗——这个绿色的罩子,室中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电扇徒劳地转动着。

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地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这是这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

这还是一个孩子送来的,他的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将这一缸热带鱼放在桌子上:

“送给你吧!

也许这个可以为你解解闷!

鱼竖占塑{垦_l:

奎墓鱼中闪闪日月墨。

丝壑:

亚丕墨堡叁生盟希望吗?

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但谁又能说这些细碎的光片,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

杏黄月渐渐地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

屋予中的暗影挪移开一些,使那冷冷的月光进来。

门外街上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远的通衢大道上去,他们的语声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

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着月光的银色泡沫,一些隐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时而互相推挤着,时而又分散开了;有的忽然变大了,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了,无处追寻。

忽然有个尖锐而带几分娇慵的声音:

“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们的头顶上了。

”接着是一阵伴奏的笑声。

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

街上嘈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暂时沉寂了下来。

①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

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

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

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没有车子停下来,也没有人来到门前,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

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的已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

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未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

“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

”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

水草!

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0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快地将信叠起,塞在抽屉底一些旧信中间。

②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_墨到熊遣游的走缝微弱的萤宴,飞到她的0中,她要将它捕捉住……对,她已将它捕捉住了那声音一直在她的0底颤动着,且萤虫似的发着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她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地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丽的,没有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轻的热带鱼们在快活地穿行着,于新鲜的清凉的水里,耳边、窗外、街头没有嘈杂的声音传来。

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她们只是写意地在那园子里走着,欣赏着白色花架上的茑萝,一点一点的嫣红的小花。

她睁开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她轻轻地转侧:

“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

月光照着桌子上的玻璃鱼缸,里面的热带鱼凝然不动,它们都已经睡去了,在那个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

夜渐渐地凉了,凉得像井水。

夜色也像井水一样,在月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作蔚蓝色,透明而微亮的蓝色。

她站在窗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她觉着自己像是一尾热带鱼,终日在这个缸里浮游着,画着一些不同的圆,一些长短大小不同的弧线。

她向着夜空伸臂划了一个圆圈,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这笑竞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11.文中的“她”把“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比作“人生的希望”,为什么?

(2分)

12.赏析文中两处对“箫声”的描写。

(4分)

13.“她像是回到了往日……”这段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14.本文以“杏黄月”为题,有何作用?

(6分)

15.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请你写出两点人生感悟。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庆,字更兴。

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

寻晕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挚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责威敛手。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鸟舍,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日:

“我等共劫胡家。

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

庆÷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日:

“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焦堑室直坠:

墨差巫墨±!

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成知,而莫敢谏。

庆乃进争之。

周文逾怒目: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桡,抗声日:

“空魍曼直至姿煮垄歪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零业砉歪整墨墨焦堡垒垄歪塑§墨”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日:

“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挚吾过。

”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辩。

周文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周文亦以此深委仗辱。

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

庆辞之,颇忤旨。

又与杨宽有隙,及宽参知政事,庆遂见疏忌,出为万州刺史。

明帝寻悟,留为雍州别驾,领京兆尹。

武成二年,庆自为郎,迄为司会,府库仓储,并其职也。

及在宜州,宽为小冢宰,乃囚庆故吏,求其罪失。

案验积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狱者,终无所言,唯得剩锦数匹。

时人服其廉慎。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捕得实,趣令就禁趣:

急速

B.今欲首伏,惧不免诛首:

首先

c.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坐:

判罪

D.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

显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B.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将杀之,而非其罪而又有剪发杜门

D.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敢于惩治依仗权势、作恶乡里的王欣的外甥孟氏,使当地的皇亲贵族不敢胡作非

为,从中表现了柳庆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优秀品质。

B.柳庆通过张贴匿名信和免罪公告的智谋方式,很快破获了胡家被劫案件,可见柳庆能明

察秋毫,智慧过人,但他也时常流露出未获重赏的感慨。

C.文中写柳庆天性抗直,敢于向周文劝谏,终使周文赦免安定国臣王茂,并器重柳庆的人

品和才干,以此来彰显周文知错能改、心胸宽阔的思想品格。

D.本文运用丰富的史实材料,既从正面刻画柳庆的性格和品质,又通过写“此后贵戚敛

手”“朝臣咸知,而莫敢谏”等,从侧面来衬托柳庆的才能和品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

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3分)

(2)案验积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狱者,终无所言,唯得剩锦数匹。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l—22题。

(7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

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2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

(3分)

2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

(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日: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

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道德经》)

注:

①好还:

容易得到报应。

23.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1分)

24.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3小题)

(1)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论语》)

(2)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4),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我们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但不能把父母当作自己一生依靠的拐杖;我们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但不能把朋友当作自己一生依赖的臂膀。

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支点。

从自身汲取力量,去直面生活。

请以“从自身汲取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