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73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8首古诗试题答案.docx

28首古诗试题答案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观”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树木丛生……洪波涌起,虚景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以抒情为主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

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答:

“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

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

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2.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艺术效果。

答: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浅草”、“乱花”、“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

答: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

深秋晚景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心情

4、古人说:

“凡景语,皆情语。

”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试以“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为例分析。

答:

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会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5.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6.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感情。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4.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乎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叙事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__五言_古诗,他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_《潼关吏》__、___《新安吏》_。

2.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

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答: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3.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答:

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

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8.《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答: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9.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单车欲问边”写出了诗人轻车简出、前往边境慰问战士“属国过居延”是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2.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和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

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答:

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

5、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10.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1.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答:

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白居易见教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见谅_、_见笑__。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13.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14.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答: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1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句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3.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5.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答:

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答: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答: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7.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心远”或“悠然”。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宁静、平和、闲适、恬淡……_特点。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中“心远”指什么?

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18.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填空:

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2.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安史之乱事件

3.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

(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

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这首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2.文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 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3.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体现边塞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___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___;文中红白映衬、色彩鲜明的语句是:

__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情景交融、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感情的语句是:

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试鉴赏它的艺术效果。

答:

诗句以梨花喻冬雪,新颖奇特,“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21.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向,复杂的心情中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2.《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1.本词以记事领起,紧扣一个“望”字。

2.“洗”、“倚”、“望”等连续动作描写中,透出满怀希望、急切盼归的心情,写情之痴。

3.整首词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线索:

从希望到失望,最后“肠断”,把读者的情感也调动起来了。

4.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通过思妇登楼望归的所见所感,表现了思妇失望怨恨的愁苦情怀。

5.体会“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的艺术效果。

答:

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2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异 。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

5.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6.“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

“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倾城_”

4.词人的“少年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表现在:

其一劲装出猎,其二千骑相随,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齐动,其四自比孙郎射虎。

5.“鬓微霜,又何妨!

”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

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25.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