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96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统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统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统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

近年来,曲艺创作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高玉琮:

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

以相声为例,必须掌握好相声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杂拼凑实不可取。

从网上“摘包袱”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相声的规律。

一段相声,垫话、瓢把、正活、底,缺一不可,假如没有瓢把,就没有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话,直接入正活,我想这段相声应该怎么听怎么别扭。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相声在结构上很不完整。

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

其次,曲艺创作是量体裁衣。

作为曲艺作者,无论写什么都要先了解演员,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明确“我给谁写这个段子”。

梁左了解姜昆,写的东西适合姜昆表现,同时,假如没有姜昆,梁左结构的那些包袱也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充分。

《电梯风波》等经典是姜昆与梁左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

一个是具备相声表演技巧的能手,一个是创作“荒诞题材”的高手,两者合作默契,因此合作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状态,至今被传为佳话。

第三,必须熟悉生活,不能闭门造车。

观照李润杰的每一部作品,无一不来源于真诚的生活体验,拒绝胡编乱造。

他和魏文亮参加中央慰问团,李润杰当时看到桥头上的一幕场景受到触动,但他并不轻易动笔,而是等桥上人下来后仔细攀谈:

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解他们入伍的年头、架桥的目的……等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才开始写作,结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锤百炼》。

第四,专业作者要把握住政治标准。

我们写作品应当尽量地传递正能量,思想上与时俱进。

进行善意的批评,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握好尺度。

文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白云鹏说过一句话:

“一本曲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二十四史》。

”曲艺是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应担负起一定的教化责任。

记者:

在读史过程中,我们常常为张寿臣等等创演俱佳的艺术高峰驻足。

过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高峰”式的人物,()?

高玉琮:

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的艺人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所谓的自觉是受生活的逼迫产生的,许多人要通过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竞争非常激烈。

以天津为例,相声演员有一二百对,都非常优秀,那么每个人必须有代表性的东西,唯恐落后。

侯宝林特别佩服天津的刘奎珍,他曾亲口说:

“我为什么佩服他?

因为他不断地更新。

”刘奎珍写了一个段子叫《吃包子》,过去没有版权约束,《吃包子》一火大家都使,刘奎珍马上不使了,稍微一变为《画扇面》了;《画扇面》别人又使,他一变,改《补袜子》了,速度就是这么快。

这好比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谁起跑快,跑得快才能过上好日子,客观上使得从艺必须自觉地改革求新。

张寿臣为什么成为一代相声宗师?

根本原因是他知道创造一切的基础是文化素养,所以不断地加强学习。

他把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订全,即使不演出、不挣钱也要去每周六举办的文人讲习所,了解时事,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他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艺术形式,对曲艺造成了冲击。

冲击越大,一部分人越不努力,越不努力,情况越糟,于是造成了二十世纪末曲艺生存的窘境。

竞争机制失灵了,钻研艺术一时间完全要靠艺人的自觉。

因此,目前曲艺发展缺少“高峰式”人物其实是曲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

借此,我呼吁尽快组织一支评论大军,进行文艺批评,有的放矢地促进行业生态恢复。

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曲艺评论中“一味颂扬”的倾向很危险,会使得评论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记者:

()?

高玉琮:

以不同的鼓曲曲种来说,京韵、梅花较“雅”,西河、京东较“俗”,无论雅俗,好的作品应追求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俗”不是俗不可耐,“雅”也不是故弄玄虚、高不可攀。

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能将“雅”和“俗”两方面要求结合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第二,作品要有它存在的意义,空泛的东西不受欢迎,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就如李润杰先生写的《立井架》《抗洪凯歌》等,都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艺术地进行创作,同样出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

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呼吁百姓心声的。

曲艺是百姓的艺术,我们创作的服务对象是百姓。

为什么传统相声能够流传下来而且传播广泛,因为它大量反映了市民生活,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所熟悉的人和事。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

“相声,一把扇子,一块手绢,最多加一块醒木……小世界反映的是人生大世界”。

——《当历史照进现实——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访谈》

材料二:

甲:

你们刚过去,那边口令传过来了,走了走了,哗啦,又都摆上了,那叫一个快,也不知道都从哪钻出来的。

有时候一天得来那么几回,时间长了,这也是个乐。

太刺激了!

比看美国大片都过瘾。

你们要有两天不来,我们还寂寞。

真想你们。

乙:

犯什么瘾的都有。

甲:

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天卖糖堆儿的那小子瞎咋呼,来了!

大伙赶紧跑,跑了半截不动了。

你说这一天是多大乐子。

乙: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甲:

都怪我们这些人,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嘴上没把门的。

城管不在局里上班了,马路两边,—头一个,嘿,还带把折叠椅子,往那一坐,严防死守,我们只好转移阵地。

乙:

一大堆社会上的难点,热点,都归我们城管管,我们不管行吗?

不管就是失职,就得下岗。

甲:

那太好了,我们地摊队伍增加了新成员。

乙:

就是我下岗了,不又得增加新成员。

甲:

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黑!

乙:

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

现在我们是文明执法、亲情执法。

——王鸣禄相声《城管与地摊儿》节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认为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比如结构和规律。

B.《电梯风波》至今被传为佳话,只是因为姜昆与梁左的默契合作。

C.张寿臣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D.高玉琮先生呼吁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分析了曲艺创作“方法”的重要性。

B.高玉琮先生表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C.高玉琮先生在答记者问时,多用行话,通俗易懂,没有书面语。

D.城管执法要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城市,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高玉琮先生对曲艺工作者创作“方法”要求一项是()

A.《相声有新人》中作品《鬼畜报菜名》部分抄袭B站up主视频

B.抗美援朝期间,侯宝林创作了《杜鲁门画像》《如此美国》等作品。

C.高英培适合天津话倒口,王鸣禄为他创作了相声作品《教训》。

D.清朝女作家,结合自身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了解,创作了评弹《玉蜻蜓》。

4.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括号内,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

5.材料二中《城管与地摊》在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中获奖,请简要分析其获奖原因。

现代文阅读

(二)(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节选)

刘慈欣

(前情梗概:

一心想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同学攀登珠峰,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

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海山。

人类大难临头……)

“看啊,海!

海怎么了?

”船长首先将目光从具有催眠般魔力的巨球上挣脱出来,用烟斗指着海面惊叫。

前方的海天连线开始弯曲,变成了一条向上拱起的正弦曲线。

海面隆起了一个巨大的水包,这水包急剧升高,像是被来自太空的一只无形的巨手提了起来。

“是飞船质量的引力!

它在拉起海水!

”冯帆说,他很惊奇自己这时还能进行有效的思考。

飞船的质量相当于月球,而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是月球的十分之一!

幸亏它静止在同步轨道上,引力托起的海水也是静止的,否则滔天的潮汐将毁灭世界。

……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

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

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

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

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

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

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

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

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

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

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

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叠”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

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

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

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

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

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

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

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

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

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

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

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

接着,太空中的巨型屏幕渐渐暗下来,巨球本身也在变小,很快缩成一点,重新变成星海中一颗不起眼的星星,这变化比它出现时要快许多。

这颗星星在夜空中疾驶而去,转眼消失在西方天际。

海天之间黑了下来,冰晶云和风暴巨井都看不见了,天空中只有一片黑暗的混沌。

冯帆听到周围风暴的轰鸣声在迅速减小,很快变成了低声的呜咽,再往后完成消失了,只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冯帆有了下坠的感觉,他看到周围的海面正在缓缓地改变着形状,海山浑圆的山顶在变平,像一把正在撑开的巨伞一样。

他知道,海水高山正在消失,他正在由九千米高空向海平面坠落。

在他的感觉中只有两三分钟,他漂浮的海面就停止了下降,他知道这点,是由于自己身体下降的惯性使他没入了已停降的海面之下,好在这次沉得并不深,他很快游了上来。

周围已是正常的海面,海水高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

风暴也完全停止了,风暴强度虽大但持续时间很短,只是刮起了表层浪,所以海面也在很快平静下来。

天空中的冰晶云已经散去很多,灿烂的星空再次出现了。

冯帆仰望着星空,想像着那个遥远的世界,真的太远了,连光都会走得疲惫,那又是很早以前,在那个海面上,泡世界的加加林也像他现在这样仰望着星空。

穿越广漠的时空荒漠,他们的灵魂相通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心。

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原本认为有足够体力支撑他登上峰顶,但他并未因此对登山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C.“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的登上峰顶的希望之火。

D.从峰顶正中坠入海水又上浮时,由于窒息,冯帆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死亡威胁,他想起了曾经攀登珠峰时的危险境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作者在行文中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小说在描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船长的失误;而冯帆急忙用步话机呼叫想提醒船长的行动体现出他的善良。

D.小说交代了冯帆登顶成功的结局,直接阐明了小说的主题:

要想成功,就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

8.小说开头的“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有人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

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

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

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

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

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

文统患之。

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

已而其子又有佥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

“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

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

”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

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

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

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作为的君主的庙号。

C.元年,在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

许衡热爱学习,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加上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

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

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

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4)

(2)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4分)

14.请简要陈述许衡反对阿合马之子在枢密院任职的理由。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

酒阑呼渡。

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添愁绪。

断肠柔橹。

相逐寒潮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16.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三)名篇默写:

(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5)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坚持理想,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18.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B.C.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防部发言人吴谦表示,在吉布提建立军事设施将更好地完成中国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和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航行经商的中国人的权益。

B.杭州市出台《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激励领导干部积极融入改革创新大潮,为“狮子型”干部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际足联新主席凡蒂诺能否驾驭好国际足联这艘大船,使它平稳健康地向前航行,不仅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和魅力,还在于他能否团结全世界的足球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1题。

(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确认,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继今年8月两次严重电缆事故后,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表面,望远镜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305米口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若失去功能,那么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领域,将只能依靠中国贵州的另一只“大眼睛”,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20.请对上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字。

(4分)

21.假如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和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官方微博要分别就坍塌事件发布一则新内容,由你来拟写。

要求:

采用望远镜的口吻,使用第一人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语言简明得体,每条不超过50字。

(6分)

(1)阿雷西博微博:

(2)FAST微博:

四、作文(6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某军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收受境外敌对势力策反,向境外泄露了大量我国军事机密,后被逮捕执行死刑。

材料二:

2019香港所谓的“爱国青年”破坏香港社会和平与稳定,造成恶劣影响,随着《国安法》颁布,许多乱港分子遭到逮捕。

材料三:

经典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指出:

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你是一名青年,请在“国家安全与我随行”主题班会上发表你对材料的感想。

要求:

结合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中学教学研究会高三统一考试(参考答案)

1.B“只是因为姜昆与梁左的默契合作”错。

2.C“没有书面语”错。

3.A“部分抄袭B站up主视频”的做法不符合高玉琮先生对曲艺工作者创作“方法”的要求。

4.现在为什么反而少有“高峰式”人物产生了呢?

评价好的曲艺作品的标准有哪些?

5.雅俗共赏。

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呼吁百姓心声,反映了市民生活。

6.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不合文意,从文中“他大概算了一下……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看出。

7.D(“直接阐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