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989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x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8.3.19

中心发言人

主持人

主题内容

爱护周围环境

地点

参加人员

中心发言人发言记录

一、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

《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单元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进度

《翠鸟》3课时

《燕子专列》3课时

《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主要练习

《语文配套练习册》、每课一练练习题、随堂练习

课外辅导

与活动

(1)、辅导对象和形式

(2)对象:

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3)形式:

1、利用课外时间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二)、辅导内容:

1、辅导差生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2、辅导中等生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3、辅导优等生内容:

阅读能力方面和写话的训练。

(三)、辅导方法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

二、单元课时教案

课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措施与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预设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

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

老师也喜欢。

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

边读边想:

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

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

(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1)森林——几棵树算是郁郁葱葱吗?

哪又怎样才算是郁郁葱葱呢?

这么郁郁葱葱的树,我想那里的空气肯定很——住在这里的村民肯定觉得很——

(2)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

清澈见底)

(3)天空——湛蓝深远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

(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自由读。

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

指名读,评价)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谁不喜欢呢?

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

齐读。

6、过渡:

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7、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8、引导质疑: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山村你的心情怎样?

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

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第2—4自然段;2、画一画:

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说一说:

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砍了很多树。

B.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C、这“谁”是指哪里的人?

“谁家”是什么意思?

是呀,是村民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

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D、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裸露是什么意思?

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

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

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

(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指导读)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

预设1:

村民把树木砍断。

预设2:

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

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

(课件出示句子: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

师:

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是谁在“咆哮”?

(洪水)

师:

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五、了解小村庄的结果:

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

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

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

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

(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

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擦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六、课外延伸

1、学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七、总结:

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

 

学生回答:

齐读课题。

小村庄原来是美丽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找一找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

(齐读)指名回答。

 

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思考,交流思想。

 

思考讨论并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运用谈话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

 

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美丽。

 

通过课件直观出示小村庄原来的样貌与现在进行强烈地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体会、朗读、品析重点语句让学生明白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样,明白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

 

在通过课件出示和朗读中让学生了解到不爱护环境的后果。

 

读到了如今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人深思。

 

通过总结提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爱护环境,从而知道爱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作业与练习配置

配套练习册、一课一练

三、集体研讨发言记录

A: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

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B:

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C:

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

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

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