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994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docx

广州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教学设计doc

“会'跳舞’的纸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初步经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做的探究过程。

3、初步学习并运用二维表格进行实验记录。

4、激发学生发现并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塑料尺、塑料吸管、塑料袋、泡沫塑料块、毛皮、皮革碎料、回力胶、木筷、塑料笔、钢尺、玻璃棒、小石头、纸屑等实验材料,以及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疑导入新课:

提问题:

(1)把吹塑纸按在黑板上,松开手后,吹塑纸会怎样呢?

(掉下来)

(2)把纸屑放进塑料瓶里,纸屑会停留在哪呢?

(在水槽底部)

2、设悬念:

小朋友真聪明!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表演两个魔术给大家看看,想看吗?

3、实验引疑:

(1)演示不用胶水,浆糊等东西,而把吹塑纸“贴”在黑板上,不掉下来的实验。

(2)演示用较薄的彩纸剪许多小蝴蝶,放在塑料瓶里,然后在塑料板上面

用毛皮摩擦,使纸蝶上下飞舞的实验。

(3)提出疑问:

为什么老师能使吹塑纸“贴”在黑板上,纸蝶上下飞舞呢?

可能与什么有关?

4、学生猜测: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可能与摩擦有关)

同学们真有科学家的头脑,那么,大家想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会“跳舞”的纸屑》,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课:

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包1,取出其中的毛皮和装有纸屑的塑料瓶,看小朋友能否像老师一样当一回成功的魔术师,使瓶中的纸屑跳舞。

学生彷照老师的做法做实验。

进一步探究:

(1)总结实验,肯定猜想。

小朋友真厉害,学会了玩魔术,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屑“跳舞”是由什么引起的?

(摩擦)

(2)你能利用实验包1里的其他材料和我们身边的材料作类似的实验吗?

学生取出塑料尺、塑料吸管、塑料袋、纸屑、泡沫槊料块、丝绸等材料进行探究实验。

(3)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吸管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氧灯验证摩擦的物体带电。

(1)实验演示:

教师用测电笔先在教室的电源上进行测量,将测电笔插入电源内,让氛灯亮起来,然后把氛灯从测电笔上拆下来。

然后用毛线衣摩擦塑料尺接触氮灯一端,实验的时候用手指捏着氛灯一端的金属帽,让氛灯发光,从而得出摩擦起电的结论。

(2)总结交流:

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拓展研究:

利用身边学生常见的材料研究是否更多的物体也有摩擦起电的现象,学习

用二维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1)出示二维表格,介绍填表方法。

(2)请学生拿出实验包2,取出里面的皮革碎料、回力胶、小组进行实验

并填好表格。

(3)展示汇报。

得出其他物体互相摩擦也会有摩擦起电现象。

(4)介绍:

同学们玩的很认真,发现了许多秘密,知道了两种物体相互摩擦可以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你们知道这个秘密最早是谁发现的吗?

老师告诉你们,早在1900多年前我国科学家王春就发现这个秘密,这也就是说摩擦起电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的,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希望同学们以祖先为荣,向他们学习,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国争光。

(5)那现在你能详细的解释为什么瓶子里的纸屑会跳舞吗?

(学生尝试解释)

5、知识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这节课,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

其实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

引导学生汇报:

(1)梳头时。

(2)脱毛衣时。

……

(三)总结评价:

从学生活动的态度、研究的积极性、合作性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课后利用身边的物品继续进行探究。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教学设计

晏海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靠近会互相排斥或者互相吸引。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体摩擦后发生现象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知识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了解:

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靠近会互相排斥或者互相吸引。

三、课前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两片吹槊纸、旋转架、橡胶棒、毛皮、丝绸和玻璃棒

(2)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备齐所需实验用具:

吹塑纸、旋转架、毛皮、吸管、塑料尺、气球、塑料书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小魔术吗?

下面晏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下,可

要看清楚哦!

2、教师表演:

将一片吹塑纸与毛皮摩擦后,再靠近另一•片吹塑纸,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3、师适机问: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两片吹塑纸贴在一•起)为什么

呢?

(生答)

4、总结:

是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物体摩擦后能带电,旦能吸引轻小物

体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开展有趣的摩擦起电的游戏。

(板书课题)

5、质疑:

同学们试想:

如果两片吹塑纸都和衣服摩擦,贴得会不会更牢固

呢?

6、生猜测,动手实验研究并汇报结果。

二、自主探究,体验乐趣

1)质疑:

其他物体摩擦过毛皮后也会相互排斥吗?

2)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一一填写记录一一汇报小结

A分组情况:

以4人小组进行探究,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

R小组选择实验器材: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

体,你想选择哪种物体进行实验探究呢?

请材料管理员来我处取器材。

C教师布置实验任务:

课件简要显示实验步骤,老师具体说明

1、由材料管理员从实验台抽屉拿出实验器材。

2、由实验操作员将其中一个物体放在旋转架上,观察没有摩擦前两物体互相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3、然后让其中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与另一物体靠近,看看有什么现象?

4、两个物体都摩擦过毛皮后互相靠近,看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提示:

物体摩擦毛皮后可以吸一吸纸屑,判断是否带电。

D由记录员填写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附表格: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实验记录表

实验器材

塑料书夹()旋转架()毛皮()

气球()吸管()塑料尺()

实验过程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不吸引,

也不排斥

没有摩擦前,两个物体互相靠近会怎么样?

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与另一物体靠近,会怎么样?

两个物体都摩擦过毛皮后,互相靠近,会怎么样?

请在所选实验器材后和发生的实验现象栏内打“J”

E汇报员汇报实验结果。

3)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靠近会互相排斥。

(随机板书:

排斥)

三、拓展延伸,推出结论

1)质疑:

带电的物体靠在一•起都会排斥吗?

2)师演示实验:

准备好旋转架、橡胶棒、毛皮、丝绸和玻璃棒。

A先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玻璃棒吸引纸屑证实其带电。

B然后将丝绸摩擦玻璃棒,将玻璃棒吸引纸屑证实其带电。

C将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也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随机板书:

吸引)

3)得出结论:

两种带电的物体靠近,要么互相排斥,要么互相吸引。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磨擦起电游戏

两种带电的物体靠近,要么互相排斥,要么互相吸引。

“制作简单的验电器”教学设计

骆惠贤

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分析:

本单元是属于整套教材科技世界板块中“能量及其转换”的内容,也是本册教材中以实验为主的一个单元,通过让学生关注“静电”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初步了解能量,产生探究、思考科技世界的愿望和

内驱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跳舞的纸屑》、《有趣的摩擦起电

游戏》、《制作简单的验电器》,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通过产生问题、实验探究、制作应用的过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研究,达到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研究兴趣的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静电的实验和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接触过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

学学习联系起来,学生将会很感兴趣。

同时,经历了一年科学课的学

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交流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他们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但同时学生还比较少接触实验,还没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详细指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初步经历“猜想一一验证”的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二维表格进行实验记录。

2、了解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两个带电物体靠近会相互排斥或吸引。

难点:

制作简单验电器。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科学探究:

1、初步经历“猜想一一验证”的探究过程。

2、学习运用二维表格进行实验记录。

科学知识:

1、了解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两个带电物体靠近会相互排斥或吸引。

2、学会制作简单的验电器,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1、培养发现并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2、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观。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1、以实验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3、渗透科学课的学习方法,以探究为核心。

课题名称

制作简单的验电器

教学口标

1、经历动手制造验电器和检验带静电的物体过程。

2、学会作一个简单的验电器。

3、思考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4、产生持续研究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动手制造验电器和检验带静电的物体过

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材料

准备

简单验电器的制作材料都是身边常见的小物品:

带盖的透明小塑料瓶、细铜丝、牙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上两节课的学

学生讨论交流:

可以

为教学问题创

指导制作

习,学生已经观察了许多摩擦起电的现象,但是怎么样才知道物体是否带了电呢?

教师提出疑问,这样的方法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更直接的检验方法。

找一只大小适宜的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在塞上露出瓶口部分横插一根大号缝衣针,在针上挂上对折的铝箔纸条,也是一个最简单的验电器。

用轻小物体检验。

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

下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检验效果

先让学生使用自己

的验电器检验摩擦

 

探究原理

质疑:

为什么验电器两片侣片会

后的塑料尺,看看检

验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进行探

 

张开。

究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让他们自主探索新知,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

 

 

自己制作的简单的验电器和实验,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对教学的

1.教学成功之处:

 

反思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制作出简单的验电器,体会到制作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有限制,制作的验电器有的不能检验效

果。

对教材设

计的评价

1.活动的设计在难度上是否适当?

适当

2.学生的探究兴趣集中在哪个环节?

制作完验电器检验验电器的检验效果。

3.学生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从哪些表现可以知道?

学生亲自参加动手制作验电器,并旦成功检验出摩擦后的塑料尺带有电荷,取得的摩擦起电知识印象深刻,能坚定不移的确信知识的可靠性,并且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