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353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主题六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命题点1 隋统一全国

1.(2016重庆A卷1题)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命题点2 唐太宗及“贞观之治”

2.(2014重庆B卷1题)唐太宗说:

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  )

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

3.[2016重庆A卷23

(1)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文明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守法精神。

唐太宗时期制定了《贞观律》,规定:

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

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

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

(2分)

 

4.[2016重庆B卷25

(2)题]在人类历史

的长河中,多元的政治文明异彩纷呈,影响至深。

结合所学回答:

(2)唐太宗常用“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警醒自己和大臣,这蕴含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请举出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2分)

 

命题点3 “开元盛世”

5.(2014重庆A卷3题)“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D.文化昌盛

6.(2014重庆B卷2题)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

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命题点4 隋唐的科举制

7.(2016重庆B卷1题)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8.(2014重庆B卷3题)宋代诗人杨万里说: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  )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9.(2

012重庆2题)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2016重庆A卷16~20,判断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  )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  )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  )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

(5)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 

 )

11.(2014重庆A卷16~20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

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试项目。

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

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使朝野上下莫不笃重书法,趋之若鹜。

贞观、开元之治,经济繁荣,国威远扬,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

所未有的高峰。

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

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和怀素等。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以下表述是从

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对应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C”。

(1)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设置的科目众多。

(  )

(2)唐朝时期文学领域只有诗歌得到了发展。

(  )

(3)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  )

(4)在唐代,楷书成就最为突出,书法名家人才辈出。

(  )

(5)唐朝的文化发展与该时期政治经济因素关系密切。

(  )

命题点5 唐朝的对外交往及民族关系

12.(2012重庆16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

“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

命题点6 历史学习方法——人物与史实搭配

13.(2014重庆A卷4题)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

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

纲目》

14.(2012重庆3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D.康熙帝——抗击沙俄

命题点7 材料理解类

15.(2014重庆A卷2题)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

备考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6模拟)如图,下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适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2.(2016泉州)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

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他研究的人物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3.(2016外国语学校一模)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4.(2017原创)某班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开元盛世”“车书本一家”“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请你推断他们探究的课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二、填图题

5.(2016巴蜀中学三诊)

(1)仔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

应的方框内。

A.隋朝建立时的都城

B.大运河的中心

(2)据图指出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

6.(2016外国语学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皮罗阁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云南王。

——据胡蔚本主编《南诏野史》

材料二 唐朝开

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

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什么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

史实。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

 

(4)读史明智。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结论?

 

【答案】

重庆2012~2016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隋统一全国

1.A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统一全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9年(公元6世纪80年代),隋文帝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南北,答案选A。

命题点2 唐太宗及“贞观之治”

2.D 【解析】根据题干“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表达的意思是虚心纳谏。

因此选D。

3.

(1)内容:

占有土地不超过国家规定,不侵占农民的土地,不擅自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

(1分)影响: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贞观治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分)

4.

(2)经济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

(1分)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

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

(1分)

命题点3 “开元盛世”

5.B 【解析】根据题干中“左右藏库,财物山积,……百姓殷富”可知反映的是

唐朝开元年间经济的繁荣。

故选B。

6.B

命题点4 隋唐的科举制

7.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设立,A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武则天、唐玄宗均为科举制度的完善者,C、D两项均与题意不符。

8.B 【解析】题干意思是诗歌到唐朝而兴盛繁荣,到晚唐工整流畅,因为当时以诗歌设科取士,读书人都用尽心思来作诗。

从而说明了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A、C、D三个选项与题干表达意思无关,故答案为B。

9.B 【解析】唐朝科举制度在隋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答题必须要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故选B。

10.

(1)~(5)A B C A A

【解析】

(1)依据材料中“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承隋科举”得出“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是正确的

(2)由材料“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说明了唐的繁荣还应包括唐朝的创新。

而结论否认了唐的创新。

故错误。

(3)材料中仅出现“唐诗”二字,并没有提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

(4)材料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唐三彩等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表现”可以得出,“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故表述正确。

(5)唐朝文明是继承并创新隋朝文明而来的,有兼收并蓄的精神,对日本、朝鲜影响广而深,南亚、西亚等外来文化也“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是正确的。

11.

(1)~(5)A B C A A

命题点5 唐朝的对外交往及民族关系

12.

(1)~(5)B C A C A

命题点6 历史学习方法——人物与史实搭配

13.C 【解析】A项应该是唐玄宗;B项应该是唐中宗;D项应该是李时珍。

只有C项符合历史史实。

14.A 【解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C、D三项均正确。

故选A。

命题点7 材料理解类

15.C

备考实战演练

1.A 【解析】图片中的工具是曲辕犁,发明于唐朝,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故选A。

2.C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可以得出“科举选拔标准是择优录取”;从“明经科的录取率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出“考试方法为分科考试”。

4.A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相关史实。

唐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盛世的局面,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也迎来了新气象。

由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资料,可知探究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故选A。

5.

(1)左框:

A;右框:

B

(2)沿河流分布,水运便利。

6.

(1)册封。

(2)各民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3)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