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41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8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docx

精编完整版某水库可研报告代初步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

 

1概述5

1.1工程概况5

1.2水文5

1.3工程地质10

1.4工程任务和规模17

1.5工程设计19

1.6施工组织设计20

1.7工程管理23

1.8人工湖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24

1.9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25

1.10节能降耗27

1.11投资估算27

1.12项目招标方案28

1.13经济评价28

1.14结论及建议29

2水文32

2.1流域概况32

2.2气象32

2.3水文基本资料33

2.4径流34

2.5洪水计算35

2.6调洪演算40

2.7泥沙43

3工程地质44

3.1地形地貌44

3.2地震44

3.3库区工程地质44

3.4枢纽工程地质条件评价46

3.5岩土物理学指标49

3.6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52

3.7溢洪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52

3.8放水设施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53

3.9建筑材料料场评价53

3.10结论及建议53

4工程任务和规模55

4.1工程任务55

4.2工程规模56

4.3人工湖运行方式58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9

5.1设计依据59

5.2工程总体布置61

5.3设计计算68

5.4人工湖安全监测设计78

6施工组织设计80

6.1施工条件80

6.2施工导流81

6.3主体工程施工81

6.4施工总布置83

6.5施工进度安排84

6.6工程验收与资料整理84

7工程管理86

7.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86

7.2工程管理范围86

7.3工程管理设施86

7.4工程管理维护费用86

8人工湖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87

8.1人工湖淹没处理87

9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89

9.1水土保持89

9.2环境影响89

10节能降耗91

10.1概述91

11投资概算98

11.1编制说明98

11.2施工临时工程101

11.3独立费用101

11.4预备费101

11.5概算表及附件101

12项目招标方案102

12.1招标范围102

12.2招标组织形式102

12.3招标方式102

12.4招投标要求102

12.5招投标要求103

13经济评价104

13.2国民经济评价104

14结论及建议105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富顺县地处自贡平原东北部,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

县境东邻中江县,西连自贡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靠乐至县、简阳市,北接广汉市、中江县。

县境东西平均宽36.9km,南北长68km,幅员面积1156km2。

县城距自贡市中区30km。

成金快速通道从此通过,交通便利。

富顺县龙泉山脉“百湖计划”水源工程规划覆盖该县官仓、栖贤、三星、福兴、赵家、淮口、三星、三星、赵镇等9个乡镇,辖45个村,935个组,总人口128052人。

幅员面积约320km2,其中耕地面积15.47万亩。

石河子湖工程是富顺县风江村沟村种养业发展规划、居民供水、建设森林旅游和建设休闲之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富顺县风江村沟旅游区位于富顺县城东北部,龙泉山脉支系。

山区地形,土壤条件为紫色土。

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的盆地西部区,主要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丰富,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升早,无霜期长(280~320天),年平均气温16.7度,与县城赵镇温差2~5度,日照时间1300小时,热量丰富,农作物生长期长,能一年两熟或三熟。

年降雨量962毫米,水资源较丰富,水利布局较为合理。

 石河子湖正常蓄水位487.0m,相应库容5.1万m3;设计洪水位488.99m,校核洪水位489.65m,正常蓄水位人工湖水面面积28亩。

人工湖枢纽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放空建筑物等组成。

工程总工期为7个月,其中准备工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5个月,竣工收尾工期1个月。

本工程的投资业主为四川省富顺县水务局,其工程投资资金来源为县级资金,工程概算总投资555.88万元。

1.2水文

1.2.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向川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在构造上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岩层受强烈挤压、变形,节理、片理非常发育,岩体破碎,易风化剥蚀。

流域为丘陵农垦区,人类活动频繁。

本工程以上河流的集雨面积为2.08km2.,河长为1.3km,平均比降为11.69‰。

1.2.2水文基本资料

沱江流域内支流上设有汉王场、高景关、关口水文站,在干流上设有三皇庙、登赢岩、李家湾等水文站,测站基本资料情况见表1-1。

表1-1沱江干支流测站基本资料一览表

河名

站名

集水面积

(km2)

距河口

(km)

主要观测项目

观测年份

绵远河

汉王场

410

水位、流量、降雨

1956至今

石亭江

高景关

629

水位、流量、降雨

1956至今

湔江

关口

626

水位、流量、降雨

1956至今

沱江

三皇庙

6590

489

水位、流量、泥沙、降雨

1942至今

沱江

登瀛岩

14484

287

水位、流量、泥沙、降雨

1952至今

沱江

李家湾

33283

99.8

水位、流量、泥沙、降雨

1942至今

支流上的汉王场、高景关、关口水文站,为山区河流,其水文特性与设计流域相差较大,干流上的三皇庙、登赢岩、李家湾水文站,控制流域与设计流域相差较大,故这些水文站点均无法作为本水文计算的参证站。

设计流域的水文计算只能采用《四川省水文手册》和《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

表1-2石河子湖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高程(m)

库容(万m3)

备注

高程(m)

库容(万m3)

备注

480

0.0400

487

5.1000

正常蓄水位

481

0.4768

488

6.2042

482

1.0090

489

7.4038

483

1.6365

490

8.6987

484

2.3594

491

10.0889

485

3.1776

492

11.5745

486

4.0911

493

13.1554

1.2.3径流

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设计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50mm,Cv值为0.6,Cs=2Cv,流域集雨面积为0.48Km2。

由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将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化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Qo——年平均流量,以秒立方米计;

h——年径流深,以毫秒计;

F——集水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将上述各值带入上述公式求的改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6.79万m³/年。

根据P-Ⅲ型频率曲线查出50%,75%,90%的模比系数Kp。

计算相应保证率下的年径流量见下表1-3:

表1-3相应保证率下的年径流量

保证率

50%

75%

90%

Kp

0.87

0.52

0.31

年径流量(万m³)

63.32

37.85

22.56

1.2.4洪水计算

1.2.4.1防洪标准

Ⅴ等工程,主要永久水工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由于地处丘陵区所以按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确定其防洪标准。

其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20年(P=5%),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为200年(P=0.5%)。

1.2.4.2设计暴雨

设计流域的暴雨多发生在5~8月,尤以7、8月居多,7、8月为高温多雨季节,大气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西风带高空低压槽活动增加,冷锋活动频繁,正值西太平洋副热高压带发散的暖湿气流与北来冷空气的交锋地带,常形成大雨、暴雨的天气过程,造成洪涝灾害。

据青白江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24小时暴雨为243.6mm(1982年7月8日)。

由于设计流域面积较小,加之周围无这种小流域参证站点,根据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可采用水文手册法进行洪水计算。

表1-4流域设计暴雨采用成果表

历时t(h)

均值(mm)

(mm)

P=0.5%

P=5%

1/6h

17

0.30

3.5

35.03

26.61

1h

45

0.39

3.5

111.66

78.92

6h

80

0.45

3.5

222.92

150.47

24h

100

0.52

3.5

316.63

203.06

考虑到石河子人工湖流域面积仅2.08km2,定点定面折算系数接近于1.0;因此,石河子人工湖以设计点雨量代替设计面雨量使用。

1.2.4.3设计洪峰流量

小于1000km2,无实测洪水资料的地区,可以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因此,本工程的入库洪水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推荐的推理公式(即“水科院法”),采用暴雨资料来计算。

表1-5流域洪峰流量成果

频率

P=0.5%

P=5%

洪峰流量(m3/s)

56.58

37.05

按《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单峰洪水概化过程线模型,利用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水总量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再加上基流量,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关于基流量的地区综合成果,沱江流域基流量按公式计算。

设计及校核洪水过程线见图1-1和表1-6。

图1-1洪水过程线图

表1-6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P=0.5%

P=5%

(h)

(m3/s)

(h)

(m3/s)

0.000

0.107

0.000

0.107

0.526

2.937

0.509

1.960

0.684

5.766

0.662

3.813

0.894

11.424

0.865

7.518

1.052

22.740

1.018

14.929

1.315

34.057

1.273

22.340

1.630

45.373

1.578

29.750

1.972

53.860

1.909

35.308

2.367

56.689

2.291

37.161

2.577

53.860

2.494

35.308

2.866

45.373

2.774

29.750

3.261

34.057

3.156

22.340

3.787

22.740

3.665

14.929

4.707

11.424

4.556

7.518

5.522

5.766

5.345

3.813

6.259

2.937

6.058

1.960

8.152

0.107

7.890

0.107

1.2.4.4施工分期设计洪水

工程施工设计洪水计算以汉王场水文站为参证站。

为了合理划分分期洪水的时段,点绘了汉王场水文站月最大流量散步图,结合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可知,河流洪水随降雨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进入汛前过度期,洪水量级显著增大,6~9月为主汛期,10月为汛后过度期,11月至翌年2月为稳定的退水期。

根据洪水年内变化规律,结合施工要求,将全年划分为1-2月,3月,4月,5月,6-9月,10月,11月、12月八个分期。

主汛期(6-9月)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计算成果,其余各分期按年最大值独立选择,分别进行频率计算,其成果见表2-11。

本工程坝址按面积比的n次方直接移用汉王场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主汛期采用年最大流量计算成果,5月,10月过渡期分期设计洪水采用面积比的2/3次方移用,12月~3月采用1次方移用,其余采用0.80次方移用。

计算成果见表2-11。

把各分期洪水的均值及各频率的设计值,点绘在洪水年内分布图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

各分期洪水频率曲线与年最大流量频率曲线不相交,相互之间保持合理差距。

表1-7工程坝址施工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

m3/s

站名

分期

频率

1-2月

3月

4月

5月

6-9月

10月

11月

12月

P=5%

6.44

26.6

100

105

2150

81

46.3

10.7

P=10%

6.12

22.6

70.8

84.5

1670

66.8

36.9

9.79

P=20%

5.74

18.3

44.9

64.3

1200

52.9

27.8

8.74

P=50%

5.08

11.8

18.3

38.1

587

34.2

16.6

7.06

P=5%

0.033

0.135

1.460

3.100

31.381

2.392

0.676

0.054

P=10%

0.031

0.115

1.033

2.495

24.375

1.972

0.539

0.050

P=20%

0.029

0.093

0.655

1.898

17.515

1.562

0.406

0.044

P=50%

0.026

0.060

0.267

1.125

8.568

1.010

0.242

0.036

1.2.5设计水位

洪水入库过程详见上节计算结果:

起调水位为487.0m,在P=5%的设计洪水条件下,入库最大洪峰流量为37.16m3/s,溢流堰最大下泄流量为36.87m3/s,滞洪库容为2.30万m3,设计洪水位488.99m,相应库容为7.40万m3;在P=0.5%校核洪水条件下,入库最大洪峰流量56.69m3/s,溢流堰下泄最大流量为56.38m3/s,滞洪库容为3.14万m3,校核洪水位489.65m,相应库容为8.24万m3。

表1-8调洪演算成果表

项目

备注

溢流堰顶高程(m)

487

 

起调水位(m)

487

 

设计洪水(5%)

入库洪峰流量(m3/s)

37.16

 

入库洪水总量(万m3)

33.93

 

滞洪库容(万m3)

2.30

 

总库容(万m3)

7.40

 

最大库水位(m)

488.99

 

最大下泄流量(m3/s)

36.87

 

校核洪水(0.5%)

入库洪峰流量(m3/s)

56.69

 

入库洪水总量(万m3)

53.52

 

滞洪库容(万m3)

3.14

 

总库容(万m3)

8.24

 

最大库水位(m)

489.65

 

最大下泄流量(m3/s)

56.38

 

1.3工程地质

1.3.1勘测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1)库区工程地质调查

比例尺1:

1000,面积约1.1km2,用穿越法进行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本情况调查。

(2)钻探

对坝区进行钻探,共布设勘探孔3个(两岸坝肩和坝体中段分别布置1个钻孔,钻孔深为20.6025.40m),均采用全取芯回转钻进。

(3)取样及试验

取原状土样1组,进行常规土工试验;取岩样5组,进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地表水与地下水各1件,进行水质检测。

检测工作由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岩土水质检测中心进行。

(4)钻孔压水试验

对沿坝轴线上的钻孔进行了压水试验,试验段长度5m左右,按三级压力5个阶段进行,三级压力分别为0.1MPa、0.2MPa、0.3MPa,按P1-P2-P3-P4(=P2)-P5(=P1)进行压水。

由于孔浅,未计算管道压力损失。

勘察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9。

表1-9勘察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1:

1000库区工程地质测绘

km2

1.1

2

钻探

m/孔

69.8/3

其中控制孔2个,一般孔1个

3

取样及试验

原状土样

1

土常规试验

岩样

5

天然及饱和抗压、抗剪试验

水样

2

地表水1件

地下水1件

4

钻孔压水试验

段次/孔

9/3

-

1.3.2区域地质概况

1.3.2.1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龙泉山麓的红层丘陵地区。

库区所在的富顺县太平乡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龙泉山脉中段纵卧区境东南部,境内地貌主要由低山、浅丘、平坝组成。

工程区内有一条混凝土路,满足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与生产。

该人工湖的左右两岸为低山,库区内为农田和菜地。

1.3.2.2地层岩性

库区表面为红色粘土,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pl)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砂岩和砾岩。

具体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Q)

1、全新统植物层(Q4pd)

为深度0.5m1.5m的红色粘土,富含有机质,稍湿。

广泛种植农作物和果树,可塑~硬塑,稍湿~湿。

分布在库区范围内的地表处。

2、全新统冲积层(Q4pl)

主要为灰白色块状砾石层,松散堆积,透水率大,钻孔揭露厚约1.60m,分布在河床中部。

(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

岩性主要为薄~中厚层状红色、灰白色泥岩、砂岩及砾岩。

红色为砂岩,岩芯呈块状,较密实,岩质均匀;灰白色为强风化砾岩,较密实,岩质均匀。

钻孔至中风化岩层以下,钻孔揭露出的岩层厚度约为18.5~23.9m。

1.3.2.3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中台坳,川中台拱和川西台陷的过渡地带,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龙泉山背斜西翼。

龙泉山背斜西翼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天马山组(K1t),为缓倾斜岩层,岩层产状一般为310°~320°∠24°25´,总体呈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区内由于地层平缓,构造简单,裂隙大多垂直于层面,与岩性关系较密切,厚层砂岩中裂隙宽大,稀疏,有的裂面有泥砂充填,泥岩、粉砂岩中裂隙较密集,但延伸短、裂隙宽度小,裂隙不穿层,砂岩中的宽大裂隙止泥岩的接触面。

裂隙面裂隙多成波状弯曲,宽0.5cm4.0cm,常见裂隙率0.53.2%,平均1.64%。

河床中部植物层以下存在冲积层,冲积层主要为砾石,夹有细砾,松散堆积,透水率大。

工程区邻龙泉山断裂带,西距龙门山地震带约100km。

1943年自贡地震,震级5级,烈度6度;1967年双流大林地震,震级5.5级,烈度7度。

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波及到本区,震感较强。

龙泉山断裂带近期地震活动多以小震、弱震为主,历史震级均小于6级,为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3.3.1基本地质条件

库区位于太平乡风江村沟村的红色丘陵地区,库区内有小溪风江村沟,将主要风江村沟汇水和天然降雨形成人工湖,汇水面积较大,约为0.3km2。

库区内表层覆盖厚度为0.5m~1.5m耕植土,河床中部埋藏冲积砾石层(夹杂细砾),基岩埋藏于耕植土与砾石层之下(钻孔揭露的基岩为强风化~中风化砂及砾岩),库区内广泛分布农田、菜地和果园。

库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pl)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

库区主要工程地质岩组为松散岩组、极软岩组、软岩岩组和较软岩岩组。

a、松散岩组:

由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组成,质粘土为主,呈散体结构。

b、极软岩组:

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呈松散状态,碎,岩石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

c、软岩岩组:

由强风化砂岩和强风化砾岩组成,锤击声哑,易击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d、较软岩岩组:

由中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砾岩组成,岩芯成柱状,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库区未发现大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含基岩裂隙水。

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砂岩和砾岩为主要含水层,含水性受地质构造控制,裂隙发育带富水性中等。

钻孔水位埋深0.8~5.4m,平均3.23m,地下水位标高480.88~486.7m。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溪流及大气降水。

由于岩层倾角为28°25´,与砂岩呈不等厚互层状,起到了一定的隔水作用。

经过3个钻孔12段次的压水试验,岩石透水率为5.67~11.06Lu,平均透水率8.43Lu,为中~弱透水岩石。

河床中部以下冲积砾石层是潜在透水通道,可能存在渗漏问题。

1.3.3.2工程问题及评价

第四系植物层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主要分布于两岸缓坡及坡脚平地及河床中部,厚度为0.50~3.1m,分布高程部分位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部分位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

库区内未见库岸坍塌与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发现有少量微型滑坡发生。

据此,库区的覆盖层边坡稳定。

库区位于丘陵地区,两岸斜坡坡角10°~20°。

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

主要由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组成,基岩上覆厚0.50~1.50m第四系植物层和厚1.60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无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底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局部有微型滑坡发生。

无古河道、暗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地震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无液化土层分布,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水库蓄水后,在水库动水压力作用下局部库岸有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坍滑等库岸再造问题,因规模不大,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

库岸总体稳定性均较好。

但在水库蓄水后,局部地段在库水的长期浸泡、水位变动及浪蚀作用下,可能产生小方量的坍塌,但对水库运行没有影响。

水库两岸地形完整,坡度较缓,山体宽厚,无横切山脊的深大断裂分布,地表分水岭分布位置距库区较近。

库区所在的位置是两岸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区,无其它深切邻谷,不存在邻谷渗漏问题。

库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和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pl),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砂岩和砾岩,岩层平缓。

根据钻孔压水试验,其透水率为5.67~11.06Lu,平均透水率8.43Lu,属弱透水岩石。

钻孔的透水率呈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且都小于10,故岩体本身防渗性能较好。

库区内破碎带很少、不连续分布,挤压较为密集,客观上起到了阻水防渗的作用,岩体裂隙一般切割不深,延伸长度较小,不存在库水沿断层破碎带或宽大裂隙的集中渗漏问题,不存在永久渗漏的问题。

以上的因素综合说明,水库蓄水后不存在大的永久性渗漏问题。

1.3.4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3.4.1基本地质条件

库区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太平乡风江村沟村。

两岸均为延伸较远的浅丘、低山,左岸坡角30°~45°,为山林。

右岸坡角25°~40°,为居民点和山林。

基岩埋藏较浅(为强风化~中风化砂、砾岩),库区内广泛分布耕植土,种植有农作物和果树。

河床砾石层较薄,需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

1.3.4.2坝址地层岩性

坝址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pl)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

植物层(Q4pd):

为深度0.5m1.5m的红褐色粘土,富含有机质。

广泛种植农作物,松散,可塑~硬塑,湿~稍湿。

分布在库区范围内的地表处,根据钻孔取样可见植物根系。

冲积层(Q4pl):

主要为砾石,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