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64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自主预习

1.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⑤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思考教材P2-4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了解什么是区域吗?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

试举例说明。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3)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了区域具有什么特征?

(4)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最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吗?

答案 

(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虽然具有一定的界线,但是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即界线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

(2)说明了不仅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

(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青藏高原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反思归纳

 区域的主要特征及作用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作用: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作用: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作用:

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作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练习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评选的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中,名列第一的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一线”,这一观点的提出首次明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1)作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一线是________(明确的/模糊的)。

(2)“北麦南稻”是我国粮食作物分布的总体特征,但我国北方许多地区也产水稻,而南方地区也存在旱作耕地,这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点?

(3)2019年夏季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而使部分水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有人预测该年下半年东北的大米价格会上涨,这个人是依据区域的哪个特征做出预测的?

答案 

(1)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似性是相对的,即并不是说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自主预习

1.概念:

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

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较小

生产活动

以⑫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以⑬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二者关系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⑭基础和⑮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⑯带动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表现为⑰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⑱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⑲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⑳岛状。

5.思考教材P4-5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1-9 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1)湖南省产业结构有何变化特点?

(2)湖南省人口结构有何变化特点?

说明了什么问题?

(3)湖南省城市和交通有何变化特点?

答案 

(1)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②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2019年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交通运输线路由线状发展为网络状。

反思归纳

 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举 例

自然地理条件

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

社会经济活动

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人口状况

人口稠密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

城市化水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

区域开放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

对外联系

交通发达区域交通线呈网络状

练习巩固

 读“某区域的发展阶段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其交通状况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2)从该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

①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②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③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D 

(2)C

三、区域产业结构

自主预习

1.产业结构

(1)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

三次产业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

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

内部构成等。

(2)主要差异:

农业区域——第

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

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3.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

(1)趋势:

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由

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转移。

(2)结果:

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高。

(3)过程:

前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先进

科技和信息、

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4.思考教材P7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某中学地理奥赛小组为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针对我国某一省区进行学习和研究。

该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可判断,该省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区域的优势与不足。

(3)试判断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答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优势: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草场资源丰富等。

不足:

水资源匮乏,沙漠化严重。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练习巩固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关于第一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

C.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较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2)关于第三产业叙述,错误的是(  )

A.日、韩两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答案 

(1)D 

(2)C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1.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

区域有界线,优势特色显。

区内似相连,区间差异现。

2.歌诀法记忆区域空间结构的特点:

空间结构点、线、面;工商城市状为点。

交通通讯网和线;农业空间状为面。

3.数字法简要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

四个影响因素——自然、经济、资源、劳动力。

三个差异表现——总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

三个演进阶段——早期一产业、中期二产业、后期三产业。

课堂检测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答案 1.D 2.D

3.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C

4.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的。

(5)在区域发展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答案 

(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城镇地域 非农业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 线状 网络状 点状

(4)区域核心 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

(5)农业 工业 三 二 一

活动指导

教材P2~4活动

提示 1.首先选取能反映上述景观的典型地区,然后分析出考察该地区最为适宜的季节,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准备需要携带的物品。

如考察热带沙漠最好选在撒哈拉沙漠,时间最好选在北半球冬季为宜,应特别注意携带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防晒、防风沙的物品。

如到热带雨林旅游,应携带帐篷、长筒靴、雨具、GPS定位仪、防晒油、防蚊虫叮咬的油、药品、饮用水、干粮等。

2.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图片,观察四个地区的景观特点,然后分析出与你家乡所在地的差异。

地 区

地理景观特点

热带沙

漠区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

林区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

原区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

高山

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3.三幅图分别展示了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商业区域的景观。

三个区域差异如下:

区域

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

主要产业

1—5

农业区域

山谷宽阔,田园风光

相对较少

农业

1—6

工业区域

烟囱、楼房林立,道路纵横

人口集中

工业

1—7

商业区域

建筑物高大密集

人口密度大

服务业

教材P4~5活动

提示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比较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

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2.湖南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推动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材P7活动

提示 1.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A、B两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C、D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20%左右;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低。

2.如表所示: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或岛状

点状或岛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一产业

为主

以第二产业

为主

第二、三产

业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有所不同。

区域发

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 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或

一、二、三

中 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

晚 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读下图,完成下列1~4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的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具有层次性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4.图乙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B 2.C 3.C 4.C

读“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回答5~6题。

5.该省可能是(  )

A.辽宁省B.江苏省C.台湾省D.云南省

6.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答案 5.C 6.A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7~8题。

7.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8.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答案 7.C 8.D

9.读“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城市2019年和2019年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城市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4月28日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0.3%,对照图中信息,评价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判断未来几年内三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 

(1)钦州

(2)特点:

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几年内三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为:

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原因:

随着三个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将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产业逐步向城市集聚,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能力提升]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11.我国的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

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地平顶瓦房,通风排水

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答案 10.B 11.C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关于天津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

B.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

C.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D.导致变化的原动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答案 12.B 13.D

1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初步构想图。

(1)由材料可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初步确定了九大核心区(如图所示),其中渤海沿岸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利用了哪些优势资源?

(2)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它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青岛作为龙头城市,其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1)海盐资源、石油资源、风能资源等。

(2)高校众多,科技水平高,尤其是海洋科技全国领先;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较好;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条件优势明显;腹地广阔,能够辐射和影响到胶东半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