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686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惠凌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技能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的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分析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

而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重点、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四、学法设计

学生通过欣赏体验、合作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通过质疑、讨论锻炼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五、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感性的情景材料。

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较形象地显示了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六、课件

爬山虎的脚幻灯片

 

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本课综合了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及体验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获得美感,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播放有关爬山虎的脚的录像,边播放边引导学生回忆:

上节课,我们从课题入手,重点研读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了解了它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导入新课:

课文除了写“脚”,还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1.随着录像和教师的讲述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路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尽快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并通过提问引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探究联系

1.播放有关爬山虎的叶子的录像,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自由读一读,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①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②请你把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③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

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④“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

   ⑤请大家看大屏幕,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过,还荡漾着波纹……多美啊!

你能不能把它那美丽的颜色、那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⑥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3.小组讨论:

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出示实物,认识叶片、叶柄)

启发学生把第二自然段和后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弄清楚爬山虎的脚、茎、叶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齐读,思考:

课文是如何表现爬山虎叶子的美的?

联系《鸟的天堂》一课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加以指导。

5.讨论:

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写叶子是不是多余,为什么?

 

 

 

 

 

 

 

 

 

 

6.填空练习,进一步理解课文。

   爬山虎的叶子好看得很,刚长出来颜色是___,长大变成___,绿得那么__,看着非常__,叶尖一顺儿__,在墙上铺得那么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一阵风__,一墙的叶子就____。

7.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录像,能读得更美吗?

 

1.欣赏感悟,畅谈感受。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思考它的特点,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动笔画。

  

热烈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因为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因为它的叶子绿得很可爱;

  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就像这样。

(用手势表示)

  

学生轻声自读。

  

 

 

 

 

个别读,小组合作读,

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3.小组内讨论、交流: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

这和地心引力有关,我看到很多植物的叶子都是叶尖朝下;

爬山虎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不停地向上爬,不断地长出新脚来。

叶子刚好长在脚的反面,脚往上爬,叶子自然就下垂。

4.合作研读,分析理解,全班交流。

 

 

 

5.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爬山虎的叶子最先映入眼帘,它是那么美,当然要写了;

开始我不明白叶子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现在知道了,是爬山虎脚的力量使叶子变得这么美的,这段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写出了爬山虎脚的作用;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满墙的叶子……

6.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7.读出叶子这种又绿又密又匀称的美。

 

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然后再通过读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通过课件观看和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时空距离。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让学生补充句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三、体会写法,学会观察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启发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大家都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甚至对它视而不见了,为什么在作家笔下,它是那么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课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3.作者都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观察?

观察的次数多吗?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多读几遍,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4.教师总结:

作者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也只注意到爬山虎的叶子,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爬山虎有脚。

看来,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1.跟随教师共同总结:

作者把叶子写得这么美,是由于他进行了认真观察。

 

 

 

 

2.找出“注意”一词。

 

3.一边回顾全文,一边体会、思考,先在小组内练说,再在全班说:

①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②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4.随着教师的总结,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观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让学生找出这些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延伸作业,交流展示

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课后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

 

 

个人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来完成。

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子:

绿、美   静态、动态                        

                                                                     

观察:

细心、连续                

                                                                        

二马路小学

2016年10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