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99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高考试题

考点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1.A 2.D 3.A 第1题,地膜覆盖主要在农作物的播种时期进行,而春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播种季节,故A选项正确。

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夜间温度低,且风沙侵蚀严重,所以西北地区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D项正确。

第3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正常的水肥运移,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故选A项。

4.(2013年广东文综,2)开心果耐旱怕涝。

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这种现象表明(  )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解析:

B 据题意,开心果耐旱怕涝,而伊朗高原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适合开心果的种植和生长,说明农业布局应当因地制宜,即便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2013年江苏地理,15~16)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如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

5.D 6.C 第5题,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减慢;而粮食产量波动上升,有些年份出现粮食减产现象;2003年以前,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下降,但两者并不同步;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第6题,由图文信息可知,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这显然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

  (2013年福建文综,1~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如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7~8题:

7.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8.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7.D 8.B 第7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由图可知,该循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因此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所以选择D。

第8题,循环农业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图中沼气池可以给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2012年天津文综,2)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下题:

9.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如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

解析:

C 从经纬度可知,该地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纬度高,导致年平均气温较低,所以不太适宜水产品养殖和棉花种植,图中有江心沙洲,可知该地水流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因而不宜进行水力发电;而该地林地广布,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2012年海南地理,16~18)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读图,回答10~12题:

10.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11.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

12.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10.A 11.D 12.A 第10题,由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故该地种植小枣树是利用了其耐旱特征。

第11题,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故多冻害。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枣树耐旱,干旱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故D项正确。

第12题,由“品质优良”可知要选择有利区位。

由图可知,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崎岖,土壤水分缺乏,故A项正确。

13.[2013年安徽文综,35(3)]如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提示:

可用示意图表达)

解析:

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减少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循环使用,清洁生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答案:

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

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14.(2013年广东文综,40(4)(5))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解析:

(1)题,据图文材料,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域面积广阔;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入海洋,饵料众多,渔业资源丰富。

(2)题,爪哇岛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且降水较多,应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充分发挥地形、水热、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应尽快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

答案:

(1)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2)措施: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15.[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2)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解析:

(1)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由于鲈鱼的特点与传统鱼类不同,其捕捞方式必然会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

(2)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

(1)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2)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6.(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2)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发展芦笋种植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及地下水。

(2)题,图示地区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大力发展耗水量大的芦笋种植业,会加大该地区的生态压力。

但发展芦笋种植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观点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

(1)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2)观点一:

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

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考点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2013年广东文综,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B.上海

C.广州D.沈阳

解析:

C 据题意,城市首位度数值下降,表示该区域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2008年相比,2011年城市首位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珠三角城市群,所以C选项正确。

  (2012年江苏地理,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为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2~3题:

2.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3.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2.D 3.B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

第2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地位,目前以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3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应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2009年福建文综,8~9)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读图,回答4~5题:

4.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5.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

4.B 5.C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为沿江发展走廊,与Ⅰ、Ⅱ走廊的最大区别是水运便利。

第5题,城市功能结构趋同,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排除A。

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排除B。

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排除D。

加强原有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符合可持续发展,选C。

6.(2013年浙江文综,37

(1)、(3))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1)~

(2)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    、    。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    、    。

 

(2)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

(1)题,沿海地区一般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且该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小,所以空气质量较高;特色旅游项目结合材料中列举的各类旅游资源分析。

(2)题,对比图2中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可得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高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可任答三点)

(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7.(2013年江苏地理,29(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

 

(2)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解析:

(1)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教材中鲁尔工业区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2)题,针对造成美国底特律衰落的因素,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措施。

答案:

(1)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2)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8.(2013年广东文综,4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   、   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1)题,由材料可知,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第(3)题,根据材料一可判读1996~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结合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分析即可。

第(4)题,根据材料二可知,在西宁的工业产值结构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比例较高;医药、食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重较小。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以及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考点三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年浙江文综,2~3)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

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析:

1.D 2.B 第1题,面临“用工荒”的工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工业生产成本构成中劳动力的比重较大。

图中4种工业中④类型工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最大,故选D项。

第2题,“用工荒”会导致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促使该类工业向劳动力资源廉价且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新兴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2年安徽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读图和表,回答3~4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3.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解析:

3.B 4.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区域的定位,该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该州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因南部水资源短缺,北部湿润多雨,而南部需水量大,故进行“北水南调”。

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水资源市场的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故A、B错。

由表可知,多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到0.1美元,C错误。

可能因为该年份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水银行”没有运作,故选D。

  (2011年新课标文综,1~2)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回答5~6题:

5.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6.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解析:

5.B 6.C 此题组考查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区际联系的相关知识。

第5题,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为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可降低运输等费用。

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不能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日本整车生产厂的零部件供给,主要来自国内;中国零部件生产厂主要为中国整车生产厂服务。

第6题,此次地震对日本沿岸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交通设施造成了巨大损害,中国整车生产厂依赖于进口的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零部件。

7.(2013年天津文综,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1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

你是依据图1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中茶树的生长条件从降水、地形两方面分析可知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乙地。

(2)题,原因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等方面说明。

第(3)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