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21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docx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

青年特点及工作基本原则

青年是公司的未来和希望,培育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中西方文化日渐融合等一系列变化,给公司青年员工思想带来了强烈冲击,引起了他们思想上多层次、全方位的变化,如何更好的发挥共青团优势和作用来服务公司、服务青年,如何走出一条与公司同频共振,有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的青年工作新路子是公司团组织当前形势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青年工作,首先从认识青年开始,然后再结合青年的特点确定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青年的特点

(一)青年的定义

根据青年研究文献,青年可以如此定义:

青年是人生年龄分期中的一个阶段,即少年到成年的过渡。

在这个过渡的年龄阶段,身体在继续发育成长,各种器官和机能达到完全成熟;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迅速发展,学习文化积累知识,世界观逐渐形成;社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完成学业并获得职业,开始迈入成人生活。

青年的年龄下限始于性的成熟。

团章将入团年龄定位14岁,也是参考当时青年的发育情况定的。

青年的年龄上限年龄截至于社会成熟。

在国际学术界把结束学业和获得职业(经济独立),结婚(心理上的成人感),成立家庭(有单独的住所,脱离母亲的依赖)列为社会成熟的三个标准,并依此标准确定青年期的结束。

(二)青年的本质

(1)步入社会的过渡性

人在少年,还没有成为社会的独立成员,依附性比较大,无力承担社会责任,难于履行社会义务,也难于行使社会权利。

人到成年,各方面均已成熟,已能独立地担任社会责任,负责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

青年则是处在从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过渡阶段,是一个学习、准备以至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渡。

青年的这种过渡性,特别表现为对发展和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青年向往未来的特性,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保守僵化思想少,勇于进取、敢于开拓这些优秀品质据以产生的本源。

青年对未来和发展的向往,是一个憧憬—设计—实践的过程。

青年对未来充满各种理想和幻想,对社会的发展前景怀有美好愿望,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怀有美妙的遐想,但是青年对未来的憧憬不同于少年之处,在于天真烂漫的成分大为减少,开始把未来的想像联系实际,对实现社会的理想和个人的前途已有一番打算,对未来的设计随着他们同社会联系范围之扩大与内容之深化,而逐渐脱离夸夸其谈、不着实际的“纸上谈兵”状况,能够根据自己设置的目标做出种种努力,争取目标的实现。

(2)适应社会的继承性

青年在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的是已存的生产关系,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以及已确立的社会规范,活动舞台已由前人构筑。

青年在社会中的作为,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必须依据现存的条件。

同成年人相比,青年人社会联系面窄,社会阅历短,见识不广,深谋远虑少。

他们的自然缺点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由于缺乏经验,青年的思想容易偏激、片面,好犯形而上学。

由于缺乏经验,青年人观察分析事物的深度比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良莠不齐的情况比较容易发生;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改造社会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求之过急操之过速的急躁情绪;一旦目标不能实现或出现失误,困难挫折的承受力又远不如成年人,有一定的脆弱性,容易产生失落感。

这些不足,是青年走向社会成熟的阻碍,而学习、继承前人的经验和优良传统,则必然成为青年的追求,并表现为青年适应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

青年的继承性,表现为一种积极的继承,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

青年既然代表未来,是立足于现在而瞩目未来,所以他们的继承不是为了一成不变地维持已有秩序,不是为了原封不动地保存过去,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承前在于启后,继往而开来。

在继承问题上,老年考虑较多的,是已有的知识和传统不致在年轻一代中失传中断,青年思考的,则较多地集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创新。

成老年习惯于从继往的角度思考继承之道,青年则喜欢从开来的角度决定继承之实。

这就是青年在继承中所具有的开发性和展望性。

(3)改造社会的开拓性

青年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是不满足于对现存社会的适应,他们在努力适应社会的同时,更关注着对社会的改造,有很强的参与感和参与欲。

在改造社会的全部力量中,最富于开拓和创新的是青年。

从适应到开拓,边适应边开拓,显示的正是青年从社会的依附地位成为社会独立成员的发展轨迹。

青年思想的敏锐和活跃程度,是任何其他年龄的人无可比拟的。

青年时期,人的独立性已经形成,又刚刚进入社会,对各种事物反应敏捷,好奇心、诧异感和新鲜感比较强,能够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作出判断,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开拓新路子,进行新的创造。

青年人血气方刚,充满热情,热烈追求新事物,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他们又刚刚进入社会,尚未立稳脚跟,在社会弊病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弱,对陈腐现象更是嫉恶如仇。

(三)青年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到新的阶段,独立的意向增加,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总和,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它是人的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青年对所接受的事物,往往以自我的所感、所知、所想为标准而作出评价,小至个人生活的料理,服装的式样色彩,大至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他们敢于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喜欢提出一些新奇看法,探求事物根源,并表现为好争辩。

这个时期的青年,最不喜欢成年人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对长辈啰啰嗦嗦的叮咛、婆婆妈妈式的唠叨往往流露不耐烦的情绪。

他们认为成年人的过分关心限制了自己的主动性,对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足,不放心不放手,有伤于自尊心,甚至反感。

这时,成老年人不能简单地以“不听话”、“不服管”加以斥责。

青年在渴求独立的同时,争强好胜的心情随之而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更是十分敏感。

青年人好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想成为人生旅途上的强者,似乎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什么事情都干得了;喜欢别人的注意,受别人的尊重,最怕被人看成无能、愚蠢。

青年人总喜欢参加竞赛,夺取优胜,获得荣誉。

青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极可宝贵。

它是蓬勃向上、钦慕英雄、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等优质品质的心理基础,可以引向珍视荣誉,争当先进的革命英雄主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你追我赶,英勇顽强,充分发挥突击作用和带头作用。

如果处理不好,超过一定限度,也会产生脱离集体、追求虚荣的个人英雄主义。

滋长个人英雄主义,稍有成就,则易自傲,目空一切,志高气昂,不善于与伙伴们合作;略遇挫折,又会跌向自卑,萎靡不振,心灰意冷。

如果分不清什么是英雄行为,这样的心理也会成为社会动乱的一个因素。

有些违法青年就把打架斗殴、铤而走险视为英雄行为,认为“谁敢闹大谁份大。

谁闹得凶谁英雄”、“天不怕、地不怕,能动刀子打群架,不怕流血和挂花”,把流氓分子、亡命之徒当作英雄好汉。

(2)观察力和想象力大有发展,抱有各种幻想和理想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是青年人思想活跃、敏锐、富有幻想和理想的心理基础。

幻想常常是创造性想象的初步准备阶段,青少年中有些似乎可笑的幻想,往往孕育着一些伟大的发明。

但我们也看到,青少年的理想和幻想,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没有坚实的生活根基,往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理想和幻想,如果不努力去同现实结合,不根据实践的检验作修订,长期沉溺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想入非非,就有可能转化为完全脱离现实的空想。

一旦发现自己的空想实现不了,就觉得理想破灭了,满腔激愤可以转化为悲观失望,豪情壮志可以转化为悲观泄气,积极向上可以转化为消极颓废。

(3)记忆力达到高峰,理解力不断加深,有强烈的求知欲

青少年的求知欲望特别旺盛,肯学习爱用脑,处在一个长知识的时期。

世界上各种知识对他们都是新鲜的,什么都想涉猎,什么都想探索,贪婪地学习一切知识,热烈追求新鲜事物。

青少年求知心切,如饥似渴,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出现饥不择食。

加上经验不足,不善鉴别,常常良莠不齐,好的学,不好的也学。

有些教唆犯,就是利用青少年的求知欲,灌输种种腐朽的人生观,教给种种违法犯罪的手段。

(4)意志、性格处于形成过程中,未定型,好模仿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三个特征:

清晰的目的性,运动的随意性,克服困难的坚毅性。

青年的意志和成年相比,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如目的易变,见异思迁;缺乏恒心,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易冲动,理智驾御不了感情,好片面与偏激等,都是青年期的通病。

性格是指贯穿在一个人整个行为中的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

人的性格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和社会影响的合金。

对一个人的性格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所处的社会地方和社会关系。

性格总是表现着一个社会成员的种种特征,具有社会价值,在阶级社会里,不能不会带有阶级的烙印。

一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少年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倾向性,偶然的反应比较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成年期的反应比较稳定,因此性格也已经基本定型。

青年期,是在向稳定的倾向性发展但尚未完成,因此仍然存在可塑性。

在青年期,性格可塑性呈现出一种逐渐减弱以至定型的趋势。

它表现在对前进途中阻碍的克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社会上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抵制等各个方面。

由于青年期还是处于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过渡之中,少年期那种好模仿的特征依然存在,但达到了较高级的程度。

少年期,常常以父母、老师为模范对象,青年期不限于父母、老师,而且从自己的理想、前途、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模范的对象。

少年期的模仿,往往较多的注意动作、语言、爱好、情感的变化等,青年期则更注重品德、人格、学习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目中总有一个或几个特别敬仰、崇拜和悉心模仿的英雄人物。

经常用先进人物事迹影响青年,对于培养良好的意志、性格,造就目的明确、精神振奋、意志坚强的新时代青年,十分重要。

(5)情感更加丰富,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与年龄俱增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抱有态度的心理体验与感受。

情感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刺激的反应,青年期随着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强化,尤其是社会实践的增多,情感较少年期更为丰富,产生高级情感的能力与年龄俱增,范围也随之扩大。

进入青年期,高级情感显著发展。

人的高级情感,主要是社会性情感;它反映人对社会生活现象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这种区别于其他动物而为人类所独有的高级情感有三大类,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好动爱玩

兴趣,是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或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青年期,正处于兴趣广泛发展时期,兴趣很多但还不稳定。

心理学认为,青年期比较强烈的兴趣主要表现在:

娱乐的兴趣;欣赏的兴趣;职业的兴趣。

青年期,体力和智力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精力特别旺盛。

加上又没有多少家务牵挂。

学习工作之外,余力很大,强烈希望有丰富的业余活动。

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娱活动,他们工作学习之余,无所事事,三五成群,赌博、打群架、盗窃、流氓,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成为犯罪活动增多的一个根源。

(7)性机能趋于成熟,性意识开始发生。

(四)青年的特殊利益和需求

青年同少年及成老年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说具有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产生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

许多成年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青年人要在此期间解决,许多少年时不存在的问题来到了面前。

在利益要求方面,青年同少年、成老年除共有的利益外,又有特殊的利益。

青年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主要有五大方面:

(1)学习和受教育

青年人正处在长知识、打基础阶段,许多成年人已经知的他们不知,有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学习革命理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要求;有掌握真才实学,具有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有创造更多学习条件,解决升学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的要求;有创造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指导读书,开阔知识视野的要求;有指导青年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加强思想和道德修养,树立革命人生观的要求。

(2)劳动和就业

(3)生活和健康

青年期开始独立生活,但又缺乏生活经验,青春期的卫生也有一些特殊之处,他们有改善生活,逐步增加经济收入的要求;有帮助安排生活,勤俭节约,劝导不吸烟,不酗酒,不沾染不良嗜好的要求;有加强男女青年青春期卫生的指导,关心并保护身心健康发育的要求;有指导讲究卫生,注意整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要求。

(4)休息和文化娱乐

(5)恋爱和婚姻

(五)析“90后”的五大特质

根据调查与分析,“90后”:

基本上是“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

这是“90后”区别于以往历代青年的三个特别坐标。

他们的长成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生活中感受的幸运与困惑,他们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社会对他们的褒与贬,无不与此相关联。

第一个坐标:

出身于独生。

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代,基本上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他们自幼成长在4对1或6对1的家庭环境中,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享受着父辈、祖父辈独特的关怀、宠爱甚至溺爱。

他们同以往青年相比,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个性更为张扬,关注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实现,不讳言自我利益。

生活中往往置自我于中心的位置,容易忽视同他人沟通与交流,习惯于家庭与社会的给予,而淡漠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

第二个坐标:

生活于市场。

“90后”来到人间,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红火年代,自幼耳濡目染于“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的社会氛围之中,享受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日益丰富、社会日益开放,发展的天地日益广阔。

他们同以往青年相比,思想更加解放,思维的独立性、民主意识、公民意识都有增强,重视求真务实。

他们对物质的东西可能看得更重,追求实际利益和维护自我权益的需求更为迫切,“金钱至上”观念的强化带来了程度不同的理想信念的淡化和精神追求的乏力。

第三个坐标:

成长于网络。

“90后”的成长期,恰逢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发展,拥有前人无可比拟的新的发展空间和现代工具,获取信息的视野半径有了极大的延伸,眼光更加开阔,切入生活的角度更为宽广深入,有更多的机会指点江山,展现自我。

他们也容易因此而沉溺于虚拟世界,导致自闭自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0后”成长的三个坐标带来的是与以往青年不同的一些新特质:

其一,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

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他们的信息来源广,接受的信息丰富多样,故而视野比较开阔,思考问题比较新,思维的独立性更强。

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思维解放,勇于出新,不再对师长唯唯诺诺。

在他们身上“唯命是从”少了,不听说,不服管,甚至对师长的管教更多逆反。

有一位网友CCCXSS在微博上看到我的这一分析时,在评论中提供了一段他的见解:

“如果你告诉60/70后,‘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他们会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你。

如果你告诉80/90后,‘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他们说:

‘你神精病呀?

吃那多么盐!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然而,他们在生活上的独立却相对不足,表现在对父辈生活上的过度依赖,生活的自理能力与年龄不相匹配。

这从大学新生入校时家长陪伴搬行李、办手续的热闹景像,以及初进大学校园的“90后”,不善料理生活,不会支配钱财等现象中,可以看到他们还没有走出生活的“断乳期”。

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也许这可以称之为:

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其二,有广阔的发展舞台,又深受生存的压力。

“90后”生活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环境中,随着各项社会改革的推进,城乡、地域、户籍甚至国籍等对个人的限制日渐弱化,他们有学业、职业选择的自主,有发展个性特长的众多机会,发展的舞台空前开阔,对未来充满幢憬。

党和政府对培养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使“90后”追求成长成才、脱颖而出有了更为良好的机遇与条件。

他们可以感受到,机会就在他们的掌握中,并且重视“掌握”,有勇于担当和乐于奉献的思想和行为。

但在他们求发展的过程中,又经受着比以往青少年更多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学业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80/90年代大学生不必忧虑的就业,如今已成为“90后”一大焦虑。

这种生存压力,目前已从大学生延伸到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

在校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拉杆箱的书包越来越大,双休日的奥数班、英语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技能班,已经使他们难有假日之乐,身受“不堪重负”之苦。

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他的作文《我的第四学期》中,将被培优班“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暑假,比着第四学期,把强迫自己参加各类培优班的家长称为“冷血动物”,发出“真让人怀疑这些不了解童心的大人是否进化成了冷血动物”的心声。

其三,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快感,但缺乏对网络的主宰力。

到2011年7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4.85亿,比2010年底增加2770万,增幅为6.1%。

令人惊讶的是微博用户,这半年从6311万增至1.95亿,增幅高达208.9%,成为今年互联网的最大亮点。

其中以青少年多。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全国首次小学生网民专项调查》(2009年8月)显示;过去一年,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至0.9%,多了300万,其中9岁前触网的占80%。

伴随鼠标和键盘长大的“90后”,对网络的亲密度,远胜于以往的青少年甚至是“80后”。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和普及,他们在童蒙之年就有了同互联网相伴的条件,从小就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学习、娱乐、交谈、购物和服务等活动。

这些握着鼠标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成为当今社会名副其实的“网络新生代”。

网络,为“90后”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先进工具,他们可以由此打开了解各种信息的窗口,搜寻丰富多样的未知信息,进行广泛的交往和交流;更可以由此养成现代公民的文化素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研究认为,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内涵有三:

一为使用现代媒体工具的知识和技能;二为对信息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批判的辩证思维能力;三为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修养。

“90后”接触网络早,自小相依于网络的发展,无疑是有利于其成长为现代公民。

然而,未成年人自制力尚未成熟的天然不足,又会使他们在同网络的相伴中缺乏主宰力,容易发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如:

沉溺于虚拟世界,造成对现实世界的疏远和人际关系的疏离;迷恋于网络游戏,陷于网瘾而难于自拔;滋生“电脑依赖症”,在电脑“歇菜”时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沮表,甚至“动粗”。

有一位“80后”网友,从自己的体验中总结出网络人的几个通病:

享受广而众的信息却形不成自己的观点;有宏远的方向却没有个人的目标;有自由的行为却缺少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一分析,似乎更贴近于“90后”。

其四,物质生活丰富多样,精神文化生活趋于“扁平”。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为“90后”营造了“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生活环境,他们享受着父辈们从未有过的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城镇青少年中甚至出现有“胖墩”增多,营养过剩的现象。

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贫缺,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感官的快感,却同高雅、先进文化出现一些疏离。

读书的风气,喜爱读什么样的书,反映着一代青少年的文化风尚和精神追求。

“文化快餐”在“90后”中的流行,反映了以往青少年熟知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培根名言)的读书之风已显衰微。

他们嫌经典太深奥,阅读原著太费时间,在求速不求深的阅读中,冷落经典原著而沉迷于一些卡通、漫画,读一些改编名著的“速读本”、“浓缩本”等“再生版本”,看一些“速成”、“宝典”、“攻略”之类的人生指南。

“文化快餐”,虽然也能调节一时的情绪,满足浅层次的求知欲望,但把这类读物作为阅读的全部,长期沉迷于不费脑筋的轻飘与快乐,必将给精神世界带来严重的营养不良。

“文化快餐”背后隐藏的是浮躁与浅薄,是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建立在他人的理解上,养成的只能是有长度和宽度、缺深度和厚度的“扁平”。

“90后”的成长,在面对物质消费奢侈品诱惑的同时,又面临精神文化消费精品衰落的冲撞。

其五,热衷追求新潮和时尚,时而容易发生审美的错位。

青少年喜新求新的特点,在“90后”的生活方式中集中表现为新潮消费,追逐时尚,网语流行,手机在握。

在当今社会的消费浪潮中,他们不再是“消极”的受众,更喜欢领风气之先,讲名牌,讲时尚。

对奢侈品的向往苦于囊中羞涩,于是指向哪些能够得到的时尚流行品,阿迪达斯original的限量版运动鞋,阿迪达斯、米奇、力派、彪马的书包,限量的牛仔裤,星巴克的咖啡……推动着“青少年消费市场”的形成。

“90后”的消费,在享受幸福生活中更为看重的还有心灵上的得意与刺激,显示个人的符号性主张。

虽然他们不一定都具有“消费刺激生产”的清晰意识,客观上却有“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之效。

然而社会氛围中的物欲横流,又使他们对时尚的追求容易热于感官的满足而忽视理性,时而发生一些“乐于享受,回避奋斗;攀比奢侈,嘲笑简朴”等“去崇高化”的审美错位。

随着互联网在“90后”中的日益普及,网语这一新的文化形态更受他们青睐。

在互联网的博客、微博上,在日常的人际交流中,甚至在课业的造句作文中,网语的运用比以往青少年甚至“80后”,更为普遍且更多出新。

继网络之后近年手机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

由于其功能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在乐于追逐新潮的“90后”中迅速出现“手机一族”和“短信文化”。

中学生拥有手机已相当普遍,小学生打手机发短信也不稀奇。

手机短信这一通讯领域的技术革新,为人们包括青少年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更为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

青少年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在目前缺行为规范且私秘性很高这一“灰色地带”,又容易显露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弱点。

上述“90后”的新特质,有其形成的社会条件。

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于以自由竞争、等价交换为取向的市场经济环境,成长于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可以说是观察分析“80后”尤其是“90后”的三个特殊坐标。

发生在“90后”身上的优点与不足,长处与短缺,进步与失误,无不同此相关。

“90后”的成长与发展,对“90后”的关爱与培育,则应深入体察他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新特质,尊重、顺应他们的需要和追求,为他们提供符合其新特质的社会服务和教育引导。

二、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根据青年的特点做青年的工作需要遵循以下五点基本原则:

第一条,充分相信青年,把热情的爱护和严格的要求结合起来

第二条,关心青年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为青年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条,积极支持青年的创新精神,加强两代人的团结

第四条,保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年的成长净化环境

第五条,到青年中去,积极做好疏导工作。

到青年里面去,了解青年,引导青年,是青年工作的根本方法。

有多少好主意好办法,不到青年中去,这些办法也难以奏效。

做青年人的工作,最根本的方法是到青年中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他们有什么实际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积极帮助解决。

可以说,这是青年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