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55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docx

排儿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912定稿

排儿沟大桥地基及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南充东至高兴段排儿沟大桥起讫里程为ID1K842+893.90~ID1K843+387.40,中心里程ID1K843+153.00,全长493.50m。

本桥为1×24m+14×32m标准梁单线桥,受地形控制设计。

全桥位于直线上。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特征

一、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文件地质资料,地质条件为表层为软土~松软土~粉质黏土~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弱风化。

二、环境及气候

本段属丘陵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温暖多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17℃,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5℃,七月份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3~28℃,全年无霜期230~300天,年降水量1000~1700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

第三节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

本桥施工便道已修建完成,沿线有10Kv、35kV电力贯通线,施工用电便利;工点附近村庄多,居民密集,剩余劳动力较多;碎、片石等地材丰富,材质较好,砂采用机制砂;工程附近有池塘,施工用水可筑坝汇水和打井取地下水利用,生活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我施工现场村镇,均已接通程控电话,且中国移动,联通通讯及中国电信信号已覆盖标段所有区域,通讯条件良好。

第四节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明挖基础C30混凝土

m3

702.5

挖土

m3

142.2

挖石(软石)

m3

405.7

挖孔桩Φ1.25

m

193.5

挖孔桩身C30砼

m3

237.4

桩身钢筋

Kg

13926.3

C20钢筋砼锁口及砼护壁

m3

106.1

C30砼承台

m3

574.1

承台钢筋

Kg

11558.5

挖基

m3

8669

基坑回填土方

m3

5202

基坑回填C15砼

m3

44.8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配置和计划

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

本大桥基桩深7.5m和10.5m两种,桩径为1.25m,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配合,桩基开挖前做好地表排水。

挖孔桩施工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锁口(35cm厚,1m长),其余采用C20混凝土护壁至基岩W2顶面(护壁厚20cm),同时加强有害气体的监测及通风。

拼装分层浇筑,分层处砼表面必须凿毛、干净并且安装好接茬钢筋。

承台模板采用大块定型组合钢模,吊机配合安装。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第二节施工组织配置

一、人员配置

现场管理人员配置

序号

岗位

姓名

职责

1

施工现场负责人

杨义轩、裴明、屈陆荣

负责现场施工总体策划、管理、协调

2

技术负责人

崔宝林、汪东、张荣斌

对现场施工技术把关,负责现场技术管理

3

专职质量检查员

吴磊宏

负责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4

专职安全员

王章富

负责现场具体

5

试验

徐强

负责现场具体实验工作

6

技术人员

华刚、李鑫、张涛、潘彬涛

负责现场具体技术工作

7

测量

李贞涛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控制

合计

14人

现场劳动力安排如下:

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1

模板工

12

9

电工

1

2

吊机司机

4

10

钢筋工

12

3

平地机司机

1

11

混凝土工

16

4

罐车司机

6

12

5

装载机司机

2

13

6

搅拌机人员

4

7

普工

20

8

电焊工

2

合计

80人

二、设备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混凝土拌和站

HZS50

2台

2

混凝土运输车

8m3

2台

3

混凝土拖泵

HBT60

1台

4

汽车吊

QY25

1台

5

装载机

ZL50

1台

6

水车

8T

1台

7

平地机

PY190

1台

8

发电机

260KW

1台

9

电焊机

BX-350

2台

10

对焊机

4nl-100

2台

11

钢筋弯曲机

GW40

1台

12

钢筋切割机

J3G-400-1

1台

13

钢筋调直机

GXQ6-12

1台

14

空压机

1台

15

排风机

2台

16

风镐

10台

17

抽水机

2台

第三节施工计划

计划工期:

2009年9月15日开工,2009年10月31日完工,总工期47日历天。

第三章基础分部施工工艺

第一节作业内容及标准检验方法

一、作业内容

刚性扩大基础的施工,一般均采用明挖,根据开挖深度、边坡土质、渗水情况及施工场地、开挖方式和施工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

挖孔灌注桩主要作业内容有:

准备工作、孔井口加固、挖掘成孔、孔壁支撑、清孔、终孔检查处理、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拌制及灌注等。

二、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地质类别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50

测量检查

2

+50、-200

(二)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基坑开挖

允许偏差

检查部位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坑底高程

±50(土);+50,-200(石)

每座墩、台

5

用水准仪测量

纵横轴线

50

2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测1点

基坑尺寸

不小于施工图标示值

4

用尺量,每边各量1点

(三)挖孔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孔位中心

50mm

测量检查

2

倾斜度

0.5%

(四)挖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mm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mm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检查不少于

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mm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吊线尺量检查

第二节明挖基础施工工艺

一、基本要求

1.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防止超挖,严禁用途回填。

2边坡坡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平整,局部超挖嵌补牢固,无开裂。

.

3.基底不得浸水或冰冻。

4.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

其他不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杂物和旧圬工必须清除。

5.边坡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支护型式符合工艺设计,安装牢固。

二、施工工艺及工序

1.测量放线:

用经纬仪测出墩、台基础纵、横中心线,放出上口开挖边线桩,边坡的放坡率可参照下表:

坑壁土质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外载

基坑顶缘有外载

砂类土

1:

1

1:

1.25

碎石、卵石类土

1:

0.75

1:

1

亚粘土

1:

0.6

1:

0.75

软岩

1:

0~0.25

1:

0.33

硬岩

1:

0

1:

0

2.引截地表水:

为避免雨水冲坏坑壁,基坑顶四周应做好排水,截住地表水,基坑下口开挖的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渗水的土质,基底平面尺寸可适当加50~100cm,便于设置排水沟和安装模扳,其它情况可放小加宽尺寸,不设基础模板时,按设计平面尺寸开挖。

3.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力或机械开挖,并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2)岩石基坑开挖,必要时可进行松动爆破结合人工开挖,要严格控制爆破深度和用药量,防止过量爆破引起边坡和持力层松动或超挖。

岩石基坑外破开挖设计参数见下表:

爆破参数设计

炮孔深度L/m

排间距b/m

孔间距a/m

装药量Q/g

填塞长度L/m

最小抵抗线L/m

1.0

0.8

1.0

300

0.7

1.2

1.5

1.0

1.2

650

>0.9

1.2

2.0

1.0

1.5

1000

>0.9

1.2

2.5

1.2

1.5

1600

>0.9

1.2

(3)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槽,一次开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预留20~30cm土层,勤量测、勤检查,避免基坑深度超挖。

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基底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

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作业辅以人工清槽。

单斗挖掘机斗容量根据上方量和运输车辆的配置可选择0.4~1m3,控制深度4~6m。

挖基土应外运或远离基坑边缘卸土,以免塌方和影响施工。

4.基坑排水、降水:

(1)基坑排水:

开挖基坑渗水,一般采用明沟法排水,排水沟沈0.5m,底宽不小于0.3m,纵坡为1%~5%。

(2)井点降水:

在砂土层中开挖基坑,地层渗水若冲刷边坡,影响边坡稳定,可采用此法。

它是在基坑周围设渗水井点管,配置抽水设备,通过不间断抽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一下深度。

5.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后,采用人工清除坑底松土,铲平凸起部分,修正边坡。

不得补填。

6.基坑检查:

基坑开挖到施工图标示基础底高程后,必须进行基底检验,方可进行基础圬工施工。

检验合格后,随即施工基础,尽量缩短暴露时间。

7.基底处理:

当基底以下地质不符合要求时,应通过变更设计采取出来措施。

出来方法虽地基土质不同而异。

三、质量控制措施

1.基坑开挖,采用水平桩严格控制基底高程,标桩间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

2.在软土地层开挖桩基承台基坑时,应按工程桩施工顺序流水作业,以保证桩身强度达到70%以上时再开挖基坑。

挖方要对称进行,高差不应超过0.8m,防止软土滑陷而发生桩身位移。

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

地质资料反映有细砂粉土、中粗砂层时,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

四、产品保护

1.对定位桩、水准点等应注意保护好,挖运土时不得碰撞。

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可靠性。

2.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后应有措施,避免塌陷。

3.挖土需要的支护结构,在基础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保护,不得任意损坏或拆除。

第三节挖孔桩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进行场地踏勘,对既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等设施,如果妨碍施工或对安全操作有影响,应采取清除、移位、保护等措施妥善处理。

(2)组织机械、设备及人员进场。

(3)施工用水、用电及便道等有关临时工程满足施工需要。

(4)场地准备: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更换软土,夯打密实。

(5)进场材料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并通过原材料检验合格。

(6)桩位布置

按照基线控制网及桥墩设计坐标,用坐标法(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采用偏角法进行复核。

(7)开挖设备采用镐、锹、筐、风镐、空压机;鼓风机,抽水机。

人力提升采用木制或钢制绞车、辘轳。

二、孔口加固处理

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锁口(35cm厚,1m长)。

其余采用C20混凝土护壁至基岩W2顶面(护壁厚20cm),同时加强有害气体的监测及通风。

三、挖掘成孔

1.挖掘方法

孔口围护好后人工直接开挖,人工清渣掘进,用辘轳将渣石吊运出井,手推车运送弃渣。

2.安全条件

挖孔桩在保证安全前提下不间断进行。

以对角两孔和简短开挖为宜。

开挖时允许孔壁稍有不平,以提高桩侧的摩擦力。

3.挖掘孔径

挖掘直径应是设计桩径+护壁厚度。

根据土质情况,一次开挖深度控制在80~150cm,护壁后再继续开挖。

每一段开挖均应测量孔的中心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4.防水、排水

除在墩台四周挖截水沟外,并注意防止挖孔内排出的水渗入孔内。

对于少量渗水,人工舀取或采用抽水机排出。

水量较大时,采取对周围桩孔同时抽水,以减少开挖孔内的涌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环施工方法。

5.淤泥质土层的处理

再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方木、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灌注混凝土护壁。

支挡的方木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

四、孔壁支撑

1.每挖进1~1.5m深立模灌筑混凝土一次护壁厚度20cm。

2.护壁混凝土灌筑施工方法

(1)桩孔每挖进一节,经检查断面尺寸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立即支模灌筑护壁混凝土。

(2)孔口设置作业平台,用来向孔内吊放模板、混凝土和施工用具。

(3)安装护壁模板:

利用孔口桩中心十字桩,悬线检查模板位置,纠正偏斜,保证线位至模板各点的距离不小于设计桩径(减去模板厚度)。

(4)灌筑护壁混凝土:

混凝土从模板上端开口处灌入,采用钢钎或插入式捣固器将混凝土捣固密室。

如此开挖-支模-灌筑混凝土-拆模,循环作业,直到挖至设计深度。

五、终孔检查处理

挖孔达到设计高程后,进行孔底清理。

必须做到平整,无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软层。

嵌入岩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如有与设计资料不符的,提出变更设计。

六、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根据施工条件,钢筋骨架可在孔外制作后吊入孔内,也可在孔内绑扎。

为使钢筋骨架正确牢固定位,除主筋上安设钢筋“耳环”或混凝土垫块外,也可在孔壁上打入钢钎,用钢丝与主筋绑扎使其牢固定位。

七、灌筑混凝土

灌筑混凝土与钻孔桩基本相同。

无水时可由下至上逐步拆除支护进行灌筑。

1.保证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

一般采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层振捣灌筑的方法。

本中桥的桩身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落差形成的冲击力及混凝土自身的重量的压力面使其密实。

2.混凝土灌筑要点

(1)桩体混凝土灌筑要一次完成。

(2)灌筑桩身混凝土,必须采用溜槽及串筒,在离灌筑面2m以内下落,不准在孔口抛铲或倒车卸料,以免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

(3)在灌筑过程中,防止地下水进入,不能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设法把混凝土表面积水用导管吸干,方可灌筑混凝土。

如渗水量过大(>1m3/h)时,应按水下混凝土操作规程施工。

(4)混凝土边灌筑边插实,宜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5)在灌筑桩身混凝土时,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6)灌筑桩身混凝土时应留置试块,每根桩不得少于1组(3件),及时提供试验报告。

3.常见桩体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1)桩体混凝土局部不够密实。

由于一次灌筑过厚,振捣不好,振捣器插深不足,少振或漏振等原因。

(2)混凝土局部强度不足。

由于塌落度过大,或采用体积量度,骨料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在特殊情况未及时调整等原因造成。

(3)混凝土局部离析。

由于混凝土在搅拌中时间少于90s,不够均匀。

溜槽或串筒过短。

(4)钢筋笼成型有弯曲或扭曲现象。

由于主筋未预先调直,也未把箍筋焊接在主筋位置上等分距离点上,制作钢筋笼的底垫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致使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甚至露筋影响质量。

(5)终孔岩样,用胶袋装好密封,尽量保留孔底原岩样备查。

第四节桩基承台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

一、桩基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桩基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制作混凝土试块

 

二、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组织机械、设备及人员进场。

(2)施工用水、用电及便道等有关临时工程满足施工需要。

(3)进场材料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并通过原材料检验合格。

(4)基坑测量放样,报验合格。

2.基坑开挖

桩身砼达到70%强度以上后进行基坑开挖。

在基坑开挖线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

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坡比为1:

0.75,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

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3.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够。

破除桩头时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

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

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以免破坏主筋和扰动桩身。

将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复测桩顶高程,进行桩基检测。

桩头凿完后报请监理验收,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支模和绑扎钢筋。

4.钢筋绑扎

(1)承台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高程经检验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砼。

钢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

承台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底层承台钢筋网片与桩身钢筋焊接牢固,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焊,钢筋焊接接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焊缝饱满,无掉渣、起皮现象;搭设钢管架绑扎、定好上层承台钢筋和预埋于承台内的墩身钢筋。

(2)绑扎好钢筋后,检验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

5.模板及支架

承台模板采用大块定型组合钢模,吊机配合安装。

模板立设在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进行,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

模板与模板之间用18mm的螺栓双螺帽上紧,模板外侧采用三道20a型工字钢将四周抱紧,以保证模板不发生变形,采用工字钢可不设拉筋,在工地采用拼装成整块大模板吊装立模,即可加快支模,也节约拉筋钢材。

组合模板主要尺寸为1200×2500、1000×1500,面板厚度6mm,背面纵横肋间距为300×500的10号槽钢,模板对接处法兰采用10号角钢,螺孔间距为25mm。

模板安装后,检验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

隔离剂采用新机油,不得使用废机油。

6.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以尽可能安排在旁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易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拌制时加冰霄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水管。

(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3)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

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模板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7.灌筑基础混凝土的接茬连接

灌筑基础时,应做好基础与台身的接茬连接,一般要求:

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墩台的接缝,周边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埋入与露出的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距离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

8.养生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予以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混凝土表面盖上保持湿润的塑料薄膜等能延续保持湿润的材料,养护用水及材料不能使混凝土产生不良外观质量影响。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

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9.模板拆除与基坑回填

承台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本湿陷性地段桥墩承台采用3∶7灰土回填及C15混凝土封闭,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0~20cm,用3TA55冲击夯夯实。

三、桩基承台质量标准

1.承台施工前检查并记录每根基桩在承台底平面的位置和桩身倾斜度。

承台底平面桩位偏差符合《承台底平面桩位允许偏差》的规定。

2.承台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蜂窝、麻面和露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承台各部位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承台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尺寸

±30

尺量长、宽、高各2点

2

顶面高程

±20

测量5点

3

轴线偏位

15

测量纵横各2点

4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50

尺量各边2处

第四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和常见事故及对策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

一、质量保证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制定创优规划和措施。

认真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贯彻GB/T19001-2000标准,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推进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创优领导小组,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制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超前探索,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消除质量通病,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从原材料的验收到各道工序的施工生产、竣工验交,实行全过程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控制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二、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页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

经济保证

施工控制保证

技术保证

组织保证

思想保证措施

 

提高

思想意识

经理部QC小组及甲方质检机构

组织学习

单位工程优良率

经济责任制

施工控制

优质优酬、优奖劣罚

加强施工现场实试验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和设备

施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严格按施工工序和技术标准施工

接受甲方人员检查各分项工程应由工程师见证

技术岗位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

审核图纸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技术交底

测量定位

掌握规范、验标

全员QC教育

开展百含、执行质量保险抵押

下道工序是用户

为用户服务

质量第一

队QC小组

 

工程QC小组

提高施工能力

工程回访

经济兑现

队QC小组

改进工作质量

质量评定

反馈

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的技术标准,理解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确之处,及时向业主或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报告。

第二节质量保证

1.钢筋笼的主筋、箍筋和加劲箍筋应按品种、规格、长度编号堆放,以免造成弯曲和错用。

2.钢筋笼放入桩孔时必须有保护层垫块。

3.桩头外露主钢筋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切断。

4.桩头在强度未达到5MPa时,不得辗压,以免桩头损坏。

5.防止承台温度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2)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胶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