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639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docx

中考文言文词语归纳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试范围由去年的19篇变成20篇为主。

重点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

 

1.把握文言虚词;【】【】【】【】【】【】【】【】【】

【】【】【】【】【】【】【】【】【】【】【】

2.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

【】

3.文言文语句理解和翻译;

(1)文言文句式理解分为【】【】【】【】

(2)

(3):

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

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4.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5.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

6.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个小题,

题目类型主要有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拓

展延伸及综合性实践类题(如:

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

类等)。

本文目录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和试题练习3—8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试篇目9页

文言文词语用法10—42页

文言文常见实词43—89页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90—9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98—104页

文言文通假字105—106页

文言文省略句例释107—109页

 

2016年3月5日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和试题练习

湖心亭看雪①

——明张岱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

”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⑪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⑫。

及下船,舟子⑬喃喃⑭曰:

“莫说相公⑮痴,更⑯有痴⑰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①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晓音乐、戏

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梦寻》

《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是日更定】是:

代词,这。

更定: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④.【挐(ráo)】即“桡”,撑(船)。

⑤【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毛

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

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

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自注: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

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

子。

沆,形容大水。

⑦【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

一白,全白。

一,全;都。

⑧【长堤一痕】形容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

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⑨【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⑩【强(qiǎng)饮】尽力地喝。

强:

痛快。

强饮:

痛快的喝。

⑪【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⑫【客此】客,做客。

在此地客居。

⑬【舟子】船夫。

⑭【喃】象声词。

 

⑮【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⑯【更】还。

⑰【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傻,

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砀沆(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 张岱字 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

凌晨

(2)看雪的地点:

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

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

(4)看雪的氛围:

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

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

白茫茫一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沆砀 (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④客此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       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千山鸟飞绝

3.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参考答案:

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④客居

2.D 

3.①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

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

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

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三、阅读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

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

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7.“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

伏笔。

8.“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

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

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

获颇大,印象极深。

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

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的雪

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13.结合全文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不多余。

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

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

是“看

雪”行动的延伸。

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试篇目

1992年中考:

《出师表》1993年中考:

《曹刿论战》

1994年中考:

《愚公》1995年中考:

《核舟记》

1996年中考:

《生于忧患》1997年中考:

《捕蛇》

1998年中考:

《狼》1999年中考:

《桃花》

2000年中考:

《出师表》2001年中考:

《爱莲说》

2002年中考:

《陋室铭》2003年中考:

《曹刿论战》

2004年中考:

《五柳先生传》(非课改)《马说》《课改区》

2005年:

《三峡》全文

2006年:

实验区《小石潭记》非实验区《岳阳楼记》

2007年:

《邹忌》《出师表》(第四小题出现)

2008年:

《醉翁亭记》

2009年:

《爱莲说》、《与朱元思书》

2010年:

《曹刿论战》

2011年:

《桃花记》

2012年:

《送东阳马生序》

2013年《满井游记》《退庵论文》

2014年《出师表》

2015年《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文言文词语用法

★以★

1.(动词)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以为妙绝。

——《口技》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①可译为“用”“拿”。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

徐喷以烟。

——《童趣》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狼》

或以钱币乞之。

——《伤仲永》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核舟记》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成,将以攻宋。

——《公输》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唐雎不辱使命》

②可译为“靠”“凭”“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唐雎不辱使命》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隆中对》

何以战?

/可以一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

——《曹刿论战》

③可译为“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必以信。

——《曹刿论战》

3.(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宅边有五柳树,引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第二个“以”)——《送东阳马生序》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以君之所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第一个“以”)——《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夫不能以游堕之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第一个“以”)——《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微。

——《出师表》

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5.(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

也可以不译

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连词)表目的的关系

①可译为“”“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

则责攸之、帏、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出师表》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公输》

②可译为“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8.(助词)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自既望以致十八日为盛。

——《观潮》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

受命以,夙夜忧叹。

——《出师表》

9.(副词)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为★

1、读作wéi时

1.(动词)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2.(动词)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动词)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第二个“为”)——《公输》

4.(动词)题,写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5.(动词)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

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6.(动词)成,成为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7.(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

(同“谓”,说)——《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明日徐公,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8.(动词)是,表判断

始悟为山市。

——《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

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谓为信然。

——《隆中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为与此同类——《公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9.(名词)心理活动,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10.(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父子何命焉为?

——《公输》

2、读作wèi时

11.(动词)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12.(介词)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13.(介词)因为

昂首观之止,项为之强。

——《童趣》

为之怡然称快。

——《童趣》

14.(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15.(介词)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

16.(介词)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记》

不足为外人之道。

——《桃花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着。

——《桃花记》

 

★与★

1、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

2.(连词)和,及(注:

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太守与客饮于此。

——《醉翁亭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公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跟,通

(注:

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蹲其身,使与台齐。

——《童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山市》

夸父与日逐走。

——《夸父逐日》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与蒙论议。

——《孙权劝学》

神情与苏、黄不屑。

——《核舟记》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

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而此地适与余近。

——《满井游记》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隆中对》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4.(副词)相伴,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2、读作yú时

5.通“欤”,表疑问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不辱使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3、读作yù时

6.(动词)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者?

——《答谢中书书》

4、读作jǔ时

7.(动词)通“举”,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其★

1.(代词)这,那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记》

其中往种作。

——《桃花记》

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一狼洞其中。

——《狼》

2.(代词)他,他们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桃花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记》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问其姓氏。

——《湖心亭看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3.(代词)它,它的

则题名其上。

/其色墨。

/其色丹。

——《核舟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飞漱其间。

——《三峡》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4.(代词)指文中具体对象

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狼》

帝感其诚。

(代词,指愚公)——《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指狼)——《狼》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方仲永)——《伤仲永》

并自为其名。

(代指自己)——《伤仲永》

亲旧知其如此。

(他,代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代指千里马)——《马说》

其岸势犬牙差互。

(它,代小石潭)——《小石潭记》

增其旧制。

(它,代岳阳楼)——《岳阳楼记》

醉能同其乐。

(代词,代宾客)——《醉翁亭记》

百姓多闻其贤。

(代词,代扶苏)——《陈涉世家》

卜者知其指意。

(代词,代陈胜、吴广)——《陈涉世家》

皆刑其长吏。

(当地的)——《陈涉世家》

其乡人也。

(他的。

指曹刿)——《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

(代词,指齐军)——《曹刿论战》

望其旗靡。

(代词,指齐军)——《曹刿论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他,代古仁人)——《岳阳楼记》

谓其妻曰。

(他的,指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妻献疑曰。

(他的,指愚公)——《愚公移山》

5.其中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

——《狼》

6.(副词)表语气

其真无马邪?

(难道)——《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马说》

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强语气,一定)——《唐雎不辱使命》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若★

1.(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山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记》

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满井游记》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