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64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9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苍莽者,三餐而反

B.勤心养公母,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疾:

憎恨,怨恨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

主持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

选拔

④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

给……命名

⑤能克终者盖寡克:

克服

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董:

督责

⑦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

然而

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

重视

⑨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

怜悯,痛惜

⑩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绝:

断绝

A.①③④⑤⑧B.①④⑥⑧⑨

C.②⑤⑥⑦⑩D.②③⑦⑨⑩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指齐桓公。

晋文,指晋文公。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曾称霸的诸侯。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谥号。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C.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屈原名平,字原。

古人的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

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

在冠礼上,通常长辈要给受礼者加字。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某市的路边摆放密集的垃圾桶,据称这是“为了倡导市民养成不要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但很多市民认为,此举有缘木求鱼之嫌。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B.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延迟退休牵涉到很多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基金的收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要统筹兼顾,同时学习有弹性退休机制的国家的经验教训。

D.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胡床是东汉时通过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人们由西域带入中原的,它并非现代概念的卧具,而是类似折叠椅的坐具。

B.有的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打着科普的幌子发表的文章,看上去好像有理有据,实际上是伪历史、伪科学。

C.公安机关对医疗机构的报警求助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特别是正在实施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必要时可依法使用警械。

D.小鲜肉则不然,他可以不需要任何代表作,其商业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就是粉丝队伍是否庞大,粉丝能否制造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

(6分)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8.雨本无香味,诗人在此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一项是(3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D.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传统中国的儒学存在形态包括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三部分,朝廷儒学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政治儒学;士大夫儒学阐释儒家道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大众儒学则侧重于儒家化民成俗的功能,是教化儒学。

大众儒学的政治色彩较淡,也不太关注理论体系的建构,它关心的是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

如果说作为一个学派的儒家的诞生是儒教国家建构的逻辑起点,儒学普及化和大众化的完成则是儒教中国形成的现实标志。

在历史上,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构成复杂的张力关系。

在传统中国,儒学的大众化与民间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

三代之时,学在官府,六经皆为王官典藏秘籍,王官之学是在学在君后与学在世卿,教育与大众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

在王官之学衰微的历史背景下,孔子开始民间讲学,首次将原先禁锢于庙堂之上、作为王官贵族文化特权的六艺之学传播到民间。

孔子的民间讲学无疑是大众儒学的历史起点。

儒家学派的创立,完成了由道在王官向道在师儒的转化,将君师合一的文化格局演进为君师为二,但这仅仅是一个伟大文化进程的开端,这一进程的最终目标是道在大众。

汉唐是儒学主体地位的形成时期,宋代则是儒学继续向民间扩展,并形成大众儒学教化体系的关键时期。

大众儒学体系到宋代臻于完备,科举制度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民间私塾。

朱熹在司马光《家仪》的基础上完成《朱子家礼》,为家礼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北宋蓝田吕氏乡约的创立,开创了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组织乡村自治的治理模式,使得儒家组织基层社会的功能更加制度化。

大众儒学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儒学与民间信仰的结合,逐渐形成了民间社会具有儒家色彩的信仰体系。

以乡学、乡约、家礼、家谱、家教和乡土信仰为主干的大众儒学,遍布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

近代以降,知识界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压力下,对于儒学的批判日渐严厉,经过一次次激烈反传统运动的打压摧残,到“文革”期间,不仅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儒家在社会上的传播体系也被连根拔起。

近代思想界对于儒学的批评,否定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普适性道德规范,却忽视了本来应该重点反思清理的对象,即儒法互补社会结构下所产生的朝廷儒学,其结果对于儒学本身和中华民族都是灾难性的。

就儒学的三种不同社会存在形态而言,汉以后的朝廷儒学与君主专制的联系最为密切,的确与民主法治无法兼容,应该彻底否定。

汉以后的士大夫儒学,既有与君主专制相妥协的一面,又有相当部分坚持着儒家的道统与人格操守,构成了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至于大众儒学,则主要是道德礼俗和民间信仰。

传统民间社会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大众儒学也是三个构成部分中最少沾染了法家式的专制气息的部分,它是民间社会自组织的精神动力,也是维护民间正常文化生态和社会生生态的关键要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众儒学是古老儒家返本开新的产物,也担负着儒学复兴在当代中国的新使命!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中国的儒学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分为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

B.朝廷儒学与士大夫儒学都立足于朝廷,政治色彩较强,但朝廷儒学是政治儒学,士大夫儒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

C.大众儒学是教化儒学,侧重于儒家化民成俗的功能,着眼于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并不太关注理论体系的建构。

D.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其诞生使儒教国家的建构具备了可能,儒教中国形成的现实标志是儒学普及化、大众化的完成。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中国,儒学大众化与民间化的长期进程中,孔子的民间讲学意味着大众儒学兴起,它将作为贵族文化特权的六艺之学传播到民间。

B.儒家学派的创立,使道在王官转化为道在师儒,改变了君师合一的文化格局,使这种文化格局演进成君师为二,并且以道在大众为目标。

C.大众儒学体系形成于汉唐,在宋代发展完备。

大量民间私塾的出现、家礼的推广普及教育、乡约的创立都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扩展。

D.儒学与民间信仰的结合形成了民间社会具有儒家色彩的信仰体系,是大众儒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众儒学遍布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的原因之一。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近代知识界对儒学的批判一度极其严厉,是出于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压力,“文革”期间彻底否定了儒家思想,消灭了儒家在社会上的存在基础。

B.近代思想界对儒学的批评产生失误,没有重点反思清理儒法互补社会结构下所产生的朝廷儒学,反而否定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普适性道德规范。

C.对于士大夫儒学要辩证对待,尤其对待汉以后的士大夫儒学,既要否定其与君主专制妥协的一面,又要坚持其坚持儒家的道统与人格操守的一面。

D.大众儒学担负着新时期儒学复兴的新使命,因其主要内容是道德礼俗和民间信仰,沾染法家式专制气息少,是维护民间正常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关键因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19分)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

“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曰:

“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

“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

“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

“是岂朝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

“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

“朝廷法令,畏王姬乎?

”亟索之。

帝闻之曰:

“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B.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

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

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知恩图报,高风亮节。

宋神宗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神宗接受了他的请求。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5分)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白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

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

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

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

拆鸟窝。

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

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

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

拆到最里层时,竞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

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

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

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

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

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

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

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

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

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

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竞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

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

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

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

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

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

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

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

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第7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C.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D.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

17.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18.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9分)

进艇①

杜甫

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

②南京:

指当时的成都。

③瓷罂:

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④无谢:

犹不让,不亚。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写了杜甫躬耕于南亩的乡野生活,表现出诗人对此时平淡日子的自安与满足。

B.首联对仗极工,“南”“北”二字迭用对映,以“南京”对“北望”,以“南亩”对“北窗”。

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C.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0.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

“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

”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6分)

21.名句默写。

(共14分,每空1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杜甫《登高》中,目睹秋景,想到自己的处境,把无限悲愁概括进一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7)柳永的《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2.作文(60分)

请以“熟悉而又陌生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女子出嫁到B.代公姥代我C.应该、应当D.责难不是

2.B⑤克,能够⑦却,退⑩绝,超越

3.C子时不对,应为亥时

4.A息息相关:

形容关系密切。

句中形容时代与技术的关系恰当。

/妄自菲薄:

形容过分看轻自己。

用错对象。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用错褒贬。

/缘木求鱼: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穿云裂石:

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焕然一新:

是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含褒义。

焕然:

鲜明光亮的样子。

这里指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用正确。

5.AB动宾搭配不当加大……查处力度C项动宾搭配不当。

学习的是经验,而不是教训。

删去“教训”。

D项语义重复。

“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删去“可说”。

6.DA项中途易辙,应将“人们由西域带入中原的”改为“由西域传入中原的”B“博取眼球”搭配不当,改为“博取关注”或"吸引眼球”;另外,“文章”是“伪历史、伪科学”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应在“特别是”后面加上介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