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47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Word格式.doc

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全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

deg;

34&

prime;

;

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

44&

纵长约682千米。

东西间距较短,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

33&

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

14&

宽约385千米。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省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为12.5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仅3.12万平方千米,占19.9%。

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61.1米,有"

华北屋脊"

之称;

最低点为垣曲县亳清河入黄河处的河滩,海拔仅180米。

与东部海拔几十米的华北大平原相对照,山西地貌呈现整体隆起的地势,在高原中部,分列着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

中部断陷盆地把山西高原斜截为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使山西的地貌截面轮廓很像一个"

凹"

字型。

  主要山脉: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

其中,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条(不包括黄河),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8条,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97条。

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

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为5.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7%。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气候总的特征是: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

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

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篇二:

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

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

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全境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

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

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

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

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

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

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山西境内六大盆地:

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

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

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

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特征是: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

灾害性天气较多,"

十年九旱"

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

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

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

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

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公里。

  篇三:

山西沿革历史知识

  "

女娲补天"

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

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

别都"

、"

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

龙兴"

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

北都"

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

腹地"

,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

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