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68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准备实验器材等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重点

  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二倍焦距之内外的成像规律。

  难点

  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具

  演示

  学生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名词:

光心、焦点、主光轴、焦距

  2.请学生看图解说

  介绍我们实验中将用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不会随凸透镜移动而改变。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凸透镜。

  .光心:

光心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2.焦点:

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3.主光轴:

过焦点和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4.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叫它

  那么通过它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

  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放大的

  指导学生看学案上的箭头。

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

移动凸透镜,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相同,像的情况怎么样

  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有学生答:

放大镜

  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情境中。

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像的大小不同,像的正倒也不同

  指导性的活动,使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成像与焦距有关

  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有一段时间去找原因

  2.猜想

  猜猜看:

这些结果与因素有关

  3.制定实验计划

  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

  指出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可不受光具座限制,可不用它,自己选择实验器材

  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计划

  提示:

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

只有当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计划

  选择同学们提出的方案,自己小组内讨论决定使用哪一种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要求

  不管用何种方案都要做好记录:

像的大小、像的正倒、物距、像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想办法得到放大、缩小、等大的三种情况的像

  学生自由实验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虚像

  指导实验:

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你猜会观察到?

  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处,又会有发生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探究活动

  5.组汇报数据、初步分析数据

  学生汇报数据

  学生小结

  三.思考与作业

  课后练习:

2,3,4,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名词

  .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2.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条件:

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U>2f)

  2.当物体靠近凸透镜(U↓),像远离凸透镜(V↑),像变大。

  3.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三.放大镜

  放大倍数:

凸透镜越凸,放大倍数越大。

  

  课题

  第六节

  透镜与影像(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知道眼睛的光学原理

  2、知道照相机、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重点

  知道眼睛的光学原理、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难点

  照相机、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教具

  演示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呢?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简介眼球的构造,说明眼睛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近视眼:

眼的屈光能力过强。

  近视眼镜:

凹透镜

  2、远视眼(老花眼):

眼的屈光能力太弱。

  老花镜:

凸透镜

  二、照相机

  镜头:

凸透镜

  成像原理:

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或一凸一凹两个透镜组成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一、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简介眼球的构造,说明眼睛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近视眼:

眼的屈光能力过强。

  近视眼镜:

凹透镜

  2、远视眼(老花眼):

眼的屈光能力太弱。

  老花镜:

凸透镜

  二、照相机

  镜头:

凸透镜

  成像原理:

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或一凸一凹两个透镜组成

  课题

  第四章

  第一节

  认识物质的一些性质(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

  知道物质具有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硬度等性质

  3、

  能够按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

  重点

  物质具有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硬度等性质

  难点

  能够按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

  教具

  演示

  条形磁铁、铁片、磁带磁盘、电学演示箱、糖水盐水、竹筷、铁汤勺、指南针

  学生

  各型号的铅笔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很多种,他们的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能不能通过P72的四个图指出:

  、

  这些物体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

  他们都具有哪些特点?

  从而使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物质的磁性质。

  磁性质学生们应该有所了解,演示磁铁吸钉,出示各种利用磁性制成的物品:

如指南针、磁盘等。

  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物体是利用磁性制成的?

  如:

电话、磁悬浮列车等。

  二、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导电性

  进行“活动1、2”,说明有些物体具有导电性,而且导电性有强弱之分。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等

  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塑料、干木柴、纯净水等

  半导体: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硅、锗等

  2、导热性

  进行“活动3”,说明有些物体具有导热性,而且导热性也有强弱之分。

  热的良导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如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如橡胶、木柴、竹子等

  三、硬度

  通过“活动4”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硬度。

  课堂练习:

P78-课外活动

  

  课题

  第二节

  测量物体的质量(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

  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

  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

  演示

  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硬币、乒乓球、一杯水、彩色挂图等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问: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

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

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

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

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学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

“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

  国际单位:

千克(kg)

  

(2)

  其他单位:

吨;克;毫克。

  (3)

  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81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

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

  盘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调节平衡螺累母按:

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

(在板书中小结)

  进行“活动1”和“活动2”,学习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观察实物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七章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什么叫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kg)

  其他单位:

吨;克;毫克

  进率:

1000进

  二.质量测量

  .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

天平

  2.天平的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P82

  

  课题

  第三节

  密度(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具

  演示

  学生

  天平(带砝码),木块2个,铁块2个,量筒,水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

  .

  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

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

  5

  0

  0.5

  木块2

  0

  20

  0.5

  石块1

  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

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

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

m=1.97t=1.97×103kg;V=0.25m3

  求:

ρ

  解:

  答:

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

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

P90-2

  5.小结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与速度的物理意义对比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完成练习

  三.思考与作业

  P90-3,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三节密度

  .

  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义:

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课题

  第四节

  点击新材料(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知道几种新材料

  重点

  知道几种新材料的性质

  难点

  知道几种新材料的性质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现在,为了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规格的需要,各种新材料曾出不穷,他们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点击这些新材料。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

  纳米材料

  特点:

  二、

  超导材料

  特点:

电阻几乎为零

  三、

  形状记忆合金

  特点:

能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状。

  四、

  隐形材料

  特点:

能避开雷达等工具。

  五、

  其他新材料

  如:

液晶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一、

  纳米材料

  特点:

  二、

  超导材料

  特点:

电阻几乎为零

  三、

  形状记忆合金

  特点:

能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状。

  四、

  隐形材料

  特点:

能避开雷达等工具。

  五、

  其他新材料

  如:

液晶

  课题

  第五章

  第一节认识分子(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

  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

  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点

  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会“水滴石穿”呢?

铁铲永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

走进花园,在较远的地方我们就能够闻到花香,这是为什么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物质的组成

  简介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提问:

这个猜想对吗?

你认为呢?

  2、分子:

自然界中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任何物体,无论它们的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介绍我国关于物质组成的理论:

五行说。

  二、分子的大小

  简单介绍“活动”的内容,体验分子的大小

  指出分子的直径数量级10-10m

  强化感受练习:

P99-1、2m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一、物质的组成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2、分子:

自然界中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任何物体,无论它们的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的大小

  直径数量级10-10m

  课题

  第二节“解剖”原子(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

  知道什么是原子。

  2、

  了解原子的结构。

  3、

  知道微观世界物质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点

  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

  什么是分子?

  2、

  分子有多大?

  分子是世界上最小的微粒吗?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原子:

一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组成分子的更小微粒。

  介绍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提问:

原子是世界上最小的微粒吗?

  二、电子、质子与中子

  介绍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及相关的实验。

  电子:

带负电荷

  质子: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三、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汤姆生的糕点式结构:

错误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

正确。

证明实验:

a粒子散射实验

  四、原子的结构

  原子——>电子(-)

  原子核(+)——>质子(+)——>夸克——>?

?

?

  

  中子

  ——>

  五、微观世界的尺度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一、

  原子:

一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组成分子的更小微粒。

  二、电子、质子与中子

  电子:

带负电荷

  质子: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三、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汤姆生的糕点式结构:

错误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

正确。

证明实验:

a粒子散射实验

  四、原子的结构

  原子—>电子(-)

  原子核(+)—>质子(+)—>夸克—>?

?

?

  

  中子

  —>

  五、微观世界的尺度

  课题

  第三、四节

  飞出地球、宇宙深处(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

  知道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

  2、

  知道宇宙的构成。

  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点

  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晚上,我们抬头可以看到茫茫星空,你知道头顶上的宇宙有多大吗?

你想不想飞出地球,去看看地球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就带大家“飞出地球”,到“宇宙深处”去看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

  古人的宇宙图景。

  二、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三、万有引力定律与飞出地球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及三个宇宙速度

  了解到要飞出地球,甚至是太阳系,宇航器就必须具备有第一甚至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四、宇宙的构成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和外形新

  光年(l.y.):

光一年走过的路程

  l.y.=9.4605×1020m

  光年是长度单位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一、

  古人的宇宙图景。

  二、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三、万有引力定律与飞出地球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及三个宇宙速度

  四、宇宙的构成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和外形新

  光年(l.y.):

光一年走过的路程

  l.y.=9.4605×1020m

  光年是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