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056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希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便于实行民主政治  

B.对外交通闭塞,不易受外来专制制度影响  

C.远古文化繁荣,有远古繁荣的民主政治作铺垫 

D.多岛屿形成许多“城邦”或“城市国家”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3.“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

”(《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进入高潮阶段,同时中国逐渐建立封建制度。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有关

 B.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代建立的

 C.中国是农耕文明,希腊是海洋文明

 D.希腊文明比中国文明先进

5.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年男性公民,你最不可能遭遇到的是:

 A.成为十将军委员会成员                  B.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C.被选举进入陪审法庭                    D.领取国家发放的津贴

6.英国史学家约翰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东罗马帝国

7.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 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承认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9.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两方”是指:

 A.地主、平民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奴隶主、奴隶

 10.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A.逆运算能力                   B.外语水平

 C.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       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11.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十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12.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部分包括

 ①公民大会②氏族贵族会议③五百人议事会④民众法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古代西方绝大多数卓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演说家、政治家、艺术家,要么是雅典人,要么是长期生活在雅典的人,这说明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②雅典人聪明③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可能大量涌现④雅典的风水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

“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15.陶片放逐法的创立者为

 A.梭伦 B.庇西特拉图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

16.德国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7.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

 A.罗马公民                          B.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C.罗马贵族                          D.地中海周围居民

18.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

19.“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0.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伯利克里

B.查士丁尼

C.荷马

D.梭伦

21.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22.《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是公平的

23.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评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4.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5.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发布 B.公民法出现

 C.万民法产生 D.《民法大全》编纂

26.罗马法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制度 D.罗马帝制

27.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D.公民与非公民的差别消失

 28.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对外扩张的需要 B.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维系和稳固帝国的统治

29.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

 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B.杰出的历史人物

 C.典型的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30.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

 A.公民法和万民法 B.成文法和习惯法

 C.公法和私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第Ⅱ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7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

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

这种远古的繁荣在《剑桥古代史》中被这样写道:

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1)材料中所述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2)希腊为什么能够“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的文明中心”(4分)

 

(3)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存在很多差异。

请从地理环境、经济特色、政治特点等方面,比较古代大河文明和希腊海洋文明的差异。

(8分)

 

32、公民大会上,经常发生引人入胜的辩论,但有一套辩论的章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上逃脱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

材料二 在公民大会讨论一般性问题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说话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毁谤、漫骂他人或讲下流话,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会议主席,必须上台发言,等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发言人资格的规定反映了雅典人力图形成怎样的社会风尚?

(5分)

 

 

 

 

(2)材料二的规定有何重要意义?

(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矛盾?

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6分)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D

A

A

A

A

B

D

C

B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C

B

B

C

B

D

A

C

A

D

A

B

31.

(1)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城市的狭小使希腊人经常向海外殖民。

(5分)

(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4分)(3)大河文明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实行专制政治。

希腊海洋文明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岛屿密布,海岸曲折;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实行民主政治。

(8分)

32.

(1)这一规定力图在社会上形成尊敬父母、积极服兵役、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以及勤俭节约的风尚。

(5分)

(2)这种规定既可以保证会议讨论问题顺利进行、保持良好的会议秩序,还可以形成准确、文明、规范的会风(5分)。

33.

(1)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和天赋人权思想。

(3分)

(2)材料一中说“人生而平等”,而材料二却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主人。

这说明了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对奴隶和隶农是不平等的。

(4分)

(3)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持和稳定帝国统治。

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巩固帝国社会基础。

保护公民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6分)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