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708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docx

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石灰土底基层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太行大街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第三标段道路工程K16+440-

K21+780,全长5340米,底基层20cm掺灰改良土(掺石灰10%),石灰土设计弯沉233、压实度,96%、7天强度0.4Mpa。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原材料试验

(1)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下列试验:

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击实试验

(2)如使用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等级配不好的材料,宜先改善其级配。

(3)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2.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按土壤种类及石灰质量由实验室确定

配合比。

确定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施工前进行l00m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2.2材料要求

1.土

(1)稍具粘性的土壤(塑性指数大于4)砂性土、粉砂土、粘性土均可使用;以塑性指数10~15的粘性土为宜;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使用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时,应进行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2)土的有机含量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石灰稳定。

(3)使用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级配砾石、砂石、杂填土等应经试验决定。

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用于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基层应不大于30%;用于次干路基层应不大于35%。

2.石灰、水和掺加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石灰宜用1~3级的新灰。

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使用办法。

考虑具体情况建议使用袋装熟石灰、磨细的生石灰,不宜在现场消解块灰,必要时对熟石灰进行筛分处理(10mm方孔)。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钙质和镁质消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石灰进场必须按批次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掺加料:

利用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宜超

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大于100mm,掺人量根据试验确定。

2.3机具设备

1.石灰土施工主要机械:

推土机、平地机、振动压路机、轮胎

压路机、装载机、水车。

路拌时选用路拌机、铧犁等。

2.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

蛙夯、冲击夯或小型压路机、铁锨;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钢尺、卷尺、平整度仪、灌砂筒、环刀、电子称等。

2.4作业条件

1.下承层已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压实度、

弯沉,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四方转序联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适当洒水润湿。

3.恢复施工段的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每10m设一中桩。

4.相关地下管线的预埋及回填等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路拌法

备土4布灰宀石灰土摊铺T石灰土拌合T粗平整型T稳压T

复测标高、宽度精平整型T碾压成活T养生T验收

3.2操作工艺

(1)备料:

将路基两侧好土由装载机端土倒入路基施工作业面,每倒

50米后测量人员进行标高测量,按土方虚铺系数1.25进行标高控

制,用推土机将土料按测量标高初平后用白灰洒出路基中线和边桩线、按5米一道线按配合比采用方格法进行石灰布料,摊铺石灰时应在已铺好的粘土上打格划线,按格撒布石灰,用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作业,必要时用装载机配合。

已知10侬土,换算成质量比为10:

90=1:

9,根据石灰、土

的密度将质量比换算成体积比整理为:

1/1:

9/1.4==1:

6.42,每m断面土方16.6*0.2*1=3.32m3,按比例计算每m参灰土为0.52*,用铲车参灰每铲约为2.5-2.8m3,半辅装载机一铲能参5m,由此计算确定半辅每20m参灰四铲。

(2)拌和:

将石灰按计算配合比布设完毕后,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将石灰摊平,石灰不均匀和不到位的地方由人工找平。

然后用路拌机或铧犁进行拌合,拌合至少2遍,配合人工检查拌合的均匀性和是否拌到路床底部,拌合好后试验人员取样送检进行石灰土灰剂量检测,检查合格后进行下步工序。

(4)粗平整型:

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1~2遍,粗平后宜用推土机在路基全宽范围内进行排压1~2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按虚铺厚度进行测量标高后,其后用人工通过拉线法用白灰再次撒出高程点(预留松铺厚度),根据大面的平整情况,对局部高程相差较大(一般指超出设计高程±50mm时)的面继续用推土机进行整型,推土机整平过程中本着“宁高勿低”的原则,大面基本平整高程相差不大时(一般指士30mm以内时),再用平地机整型。

(5)稳压:

先用平地机进行初平一次,试验人员及时检测其含水量,必要时通过洒水或晾晒来调整其含水量,含水量合适后,用轮胎压路机快速全宽静压一遍,为精平创造条件。

(6)精平整型:

人工再次拉线用白灰撒出高程点,平地机进行精平1~2次,并及时检测高程、横坡度、平整度。

对局部出现粗细集料集中的现象,人工及时处理。

对局部高程稍低的灰土面严禁直接采取薄层找补,应先用人工或机械耕松100mm左右后再进行找补。

(7)碾压:

石灰土摊铺长度约50m时宜进行试碾压,在最佳含水量

—1%~+2%时进行碾压,试压后及时进行高程复核。

碾压原则上以“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低后高”为宜。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重叠200mm~300mm,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2.5km/h。

首先压路机静压一遍,再进行振动压实3~5遍,根据试验段的经验总结,结合现场自检压实的结果,确定振动压实的遍数,最后用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静压1~2遍,最终消除轮迹印,使表面达到坚实、平整、不起皮、无波浪等不良现象,压实度达到质量要求。

在桥梁桥头、桥台背后等难以使用压路机碾压的部位,用蛙夯或冲击夯压实。

由于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不易压实,可采取先埋后挖的逆做法施工,先在井口上覆盖板材或钢板,石灰土基层成活后,再挖开,接着长井圈、安井盖、必要时对井室周围浇筑混凝土处理。

(8)接茬的处理:

工作间断或分段施工时,应在石灰土接茬处预留300mm~500mm不予压实,与新铺石灰土衔接,碾压时应洒水湿润;宜避免纵向接茬缝,当需纵向接茬时,茬缝宜设在路中线附近;接茬应做成梯级形,接时把干料清理干净后进行洒水湿润,梯级宽约

500mm。

(9)成活后即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

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禁止车辆通行,如分层连续施工应在24h内完成。

(10).雨期施工

1)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石灰土结构层的施工。

2)备用的石灰及土堆宜堆成大堆,表面采用塑料布等覆盖,四周挖排水沟排水,防止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并应采取措施保护石灰免遭雨淋。

3)缩短摊铺长度,摊铺的石灰土应在当天成活。

4质量标准

4.1基本要求

1.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土块应经粉碎。

2.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石灰和土的用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的生石灰块必须剔除。

4.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

5.混合料应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保湿养生,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4.2实测项目

主控项目

1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1款的规定。

2)石灰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2款的规定。

3)粉煤灰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2款的规定。

4)砂砾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3款的规定。

5)钢渣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第3款的规定。

6)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3款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

查检验报告、复验。

2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等于97%、底基层大于等于95%。

2)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等于95%、底基层大于等于93%。

检查数量:

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组(1点)。

检验方法:

查检验报告(灌砂法或灌水法)。

3基层、底基层试件作7d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每2000m21组(6块)。

检验方法:

现场取样试验。

一般项目

4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明显轮迹、推移、裂缝,接茬平顺,无贴皮、散料。

5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规范CJJ1-2008中7.8.1的

规定

表781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中线偏位

(mm)

<20

100m

1

用经纬仪测量

纵断高程

(mm)

基层

±15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底基层

±20

平整度

(mm)

基层

<10

20m

路宽

(m)

v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底基层

<15

9〜

15

2

>1

5

3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规定+B

40m

1

用钢尺量

横坡

±0.%且不反坡

20m

路宽

(m)

v9

2

用水准仪测

9〜

15

4

>1

5

6

厚度(mm)

±10

1000m

1

用钢尺量

4.3外观鉴定

在成活的路面上调头或急刹车

5.3洒水、保湿、养生7d以上,此项工作应由专人负责,配备必需的资源,配备5~l0t的专用水车2台,加水井的供水能力每小时不应小于8m3。

随时保持灰土基层表面的潮湿状态。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为防止含水量过高时造成表面弹软,过低时造成表面松散,施工时应加强对碾压前含水量的控制,拌和前应对土、石灰等原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拌和时必须加大对出厂灰土含水量的检测力度,含水量超标的灰土不得拌合压实。

6.2为防止灰土基层的缩裂,应加强养生管理;正确调整土料级配;及早进行上层施工。

6.3施工过程中如有翻浆现象必须进行换填处理。

6.4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施工,测量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石灰土标高、宽度、横坡。

试验人员随时检查石灰土含水量和压实度,及时取样送检

7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环境管理措施

1.对施工垃圾应及时运至垃圾消纳地点;对路基两侧施工多余土方按要求清理完毕。

2.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并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发电机)进行专项隔离,防止噪声扰民。

3.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夜间、清晨、中午休息

时间施工

4.对施刀便道进行日常养护,洒水保湿抑制灰尘;必要时在施工现场的出人口、施工便道与社会道路的交叉路口,铺设一层二灰碎石,对现场的存土堆、裸露的地表采用防尘网覆盖、喷洒抑尘剂或进行临时绿化处理。

7.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应根据施工特点做好安全交底和及时交底工作。

2.现场要设置专职安全员和调度员,负责调度现场施工人员及车辆。

3.现场施工机械应做好日常维修保养,保证机械的安全使用性能。

4.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专人专岗,且不得疲劳驾驶。

5.现场配合机械施工人员必须集中注意力,面向施工机械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