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910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寨卡病毒(RNA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人体感染塞卡病毒后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是一种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命系统

B.寨卡病毒会被人体的细胞免疫消灭,不会被抗体结合

C.寨卡病毒会将自身所有成分都注入到人体细胞内进行增殖

D.被寨卡病毒侵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由m条肽链组成,含n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氧原子数至少为n+m个

C.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并水浴加热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需要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协助

3.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只能参与特定靶细胞的代谢反应

②看物体时,神经冲动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③由脑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呆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④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

⑤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

⑥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有3项说法正确B.有1项说法正确

C.有2项说法不正确D.没有正确的

4.下列分别与甲、乙、丙、丁四图相对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

B.乙图所示生物可以是三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C.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最多可达30条,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5.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

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花:

黄花:

蓝花:

白花=7:

3:

1:

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F2中基因型为Aa__的杂合子致死

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D.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7.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适宜温度下改变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该植物叶片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TP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

(2)图2中t1~t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导致图1中B物质的含量变化为___________;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理论上讲,t3~t4段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时所需光照强度比t2~t3段___________;t4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D物质的含量变化___________。

(3)图2中___________(填“A”、“B”或“A+B”)的面积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

(4)若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色素时,将色素提取液滴在滤纸中央,滤纸最外圈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图解(示部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__________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长期记忆则与___________的建立有关。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

BDNF的释放依赖于突触前膜具有___________。

(4)图中c是突触蛋白,运动应激训练后的大鼠海马区c物质增多,促进b的释放增多,则物质b与AMPA结合后,将发生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引起d处发生电位变化。

同时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通过分泌TRH进行分级调节,进而会促进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

9.下图是果蝇的性染色体示意图,ⅹ、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断)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断)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

已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且雌、雄果蝇均有刚毛和截毛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截毛雌性和刚毛雄性的果蝇杂交,根据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推断这对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位置。

若子代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片段:

若子代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全为截毛,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片段。

(2)若果蝇的刚毛和截毛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上;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只存在于Ⅹ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

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雌果蝇与之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来推断该雄果蝇的基因型。

若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子代_____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10.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假若该地区的人将从植物性食物获得的能量与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由1:

1调整为5:

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地区可供养的人口数是原来的___________倍。

(2)若图2所示种群为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田鼠种群密度,若调査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不变)。

(3)由于食性不同,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4)其中一种植食性鱼类色彩绚丽,形状怪异,在观赏鱼市场非常名贵,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11.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是非常经典的抗绿脓杆菌的药物。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实验时,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该病人体内的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1)获取绿脓杆菌单菌落:

配制适于绿脓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无机盐,调节pH至7,灭菌处理,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单菌落。

(2)检测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将分别含等剂量的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同大小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的不同位置,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是含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这说明绿脓杆菌对上述抗生素___________;含头孢菌素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美罗培南的小,这说明___________;含比阿培南、碳青霉烯类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美罗培南的小,且比阿培南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请推测此菌落产生的可能原因:

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绿脓杆菌的目的,对于该患者来说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TMV的感染会导致其大幅度减产。

绞股蓝细胞中含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可以合成一种抗TMV蛋白,故绞股蓝叶片对TMV具有抗感染性。

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TMV的烟草,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科学家首先从绞股蓝细胞中提取抗TMV基因转录的RNA,然后合成目的基因。

图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安插上___________和终止子,还要添加___________酶能识别切割的碱基序列。

(2)由图分析,在过程③构建的重组Ti质粒上应该含有的标记基因是___________基因,将重组Ti质粒导入烟草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⑤培养基中除含有卡那霉素及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_,以保证受体细胞能培养成再生植株。

(4)过程⑥可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检测植株是否合成了抗TMV蛋白。

在个体水平的鉴定过程中,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来确定植株是否具有抗性。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RNA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寨卡病毒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寨卡病毒繁殖时,只将RNA注入人体细胞作为模板,而原料和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C错误;被寨卡病毒侵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点睛】

关于病毒的常考知识点总结: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要掌握蛋白质形成过程等知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详解】

蛋白质可与Fe2+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A正确;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m)个,其中的氧原子数至少是2n-(n-m)=n+m个,B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NaOH),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CuSO4),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与集合管,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D正确。

【点睛】

双缩脲试剂使用注意事项:

(1)先A后B;

(2)B不过量(4滴);(3)现配现用。

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常见概念辨析,考查内容较综合,知识点涵盖面广,要求考生能熟悉教材相关知识,并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进而分析作答。

【详解】

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作用于特定的抗原,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特定的化学反应,①错误;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②错误;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注射生长激素无法治疗,③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④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但皮肤荨麻疹与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⑤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⑥错误。

故选B。

【点睛】

信息分子或酶

来源

作用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代谢状况(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

(与高尔基体有关)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

抗体

浆细胞

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使之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几乎所有活细胞

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

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病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难度适中。

【详解】

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小于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A错误;乙图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均有三条,则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表示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正确;丙图可以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或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W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W个体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丁图中,如果不同营养级之间均存在捕食关系,则食物链最多为5×3×2=30条;由于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故图中10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D错误。

【点睛】

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关键是看发育的起点:

若起点是配子,则不论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若发育起点为受精卵,则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5.D

【解析】

【分析】

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说明F1同时含有A、a、B、b基因,故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

若没有致死情况,则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

aaB_:

A_bb:

aabb=9:

3:

3:

1,事实上,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红花):

aaB_(黄花):

A_bb(蓝花):

aabb(白花)=7:

3:

1:

1,白花基因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又由A_bb(蓝花)的数目是1而不是3,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花:

黄花:

蓝花:

白花=7:

3:

1:

1,应是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A、B错误,D正确;结合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2中蓝花植株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

子代的基因来自于亲代,据此推断F1的基因型。

针对F2的异常性状分离比,借助分离定律将组成F2的两对基因拆分,进而推断致死的配子的基因型。

针对题中的两种观点,可借助数学思维分情况进行讨论。

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

浓度大于M时是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生长速度变慢,而非不生长,A错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根数量相同的可能对应两个不同的浓度,B正确;由图可知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P点是促进作用最大的最适浓度,C正确;侧芽因为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受到抑制,若顶芽处为P,侧芽一般大于M,D正确。

【点睛】

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7.不能减少CO2浓度(或CO2)强(或大)减少A+B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基质中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其中A表示CO2,B表示C3,C表示有机物,D表示C5;图2表示植物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其中CO2的吸收速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

【详解】

(1)图1中的ATP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C3还原,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是由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提供的;

(2)图2中t1~t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光反应增强,[H]和ATP生成增多,导致暗反应过程中C3的加快,进而加速了CO2的固定过程,即加速了图1中A、D和B的利用,故B物质的含量减少;图2中t2~t3段光照强度不再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则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t3~t4比t2~t3段的CO2浓度高,故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时所需光照强度要大;t4后进行了遮光处理,短时间内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少,减弱了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进而使得C5(D物质)的含量减少;

(3)据图分析,图中A可以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净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总量,B可以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A+B表示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

(4)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故若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色素时处于最外层。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确定图1发生的生理过程和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能够根据改变的外界条件的种类确定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

8.神经递质(或递质)新突触转录和翻译(或表达)减少流动性化学信号→电信号下丘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以及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有关,长期记忆则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3)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BDNF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于突触前膜具有流动性;

(4)b与AMPA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TRH又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点睛】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9.III1或I白眼截毛XRBYb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亲代截毛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性的基因型可能为①XBY(位于II1),②XBYB,③XBYb,④XbYB(位于I),两亲本杂交的情况为①XbXb×XBY→XBXb、XbY(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全为截毛);②XbXb×XBYB→XBXb、XbYB(雌雄均为刚毛);③XbXb×XBYb→XBXb、XbYb(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全为截毛);④XbXb×XbYB→XbXb、XbYB(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故若子代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I片段;若子代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全为截毛,则这对基因位于II1或I片段;

(2))判定红眼刚毛雄果蝇(XR-Y-)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截毛白眼(XrbXb)的雌果蝇与该雄果蝇交配,由于红眼刚毛雄果蝇(XR-Y-)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

XRBYB、XRBYb、XRbYB,预测结果为:

①如果子代雌雄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②如果子代红眼果蝇均为刚毛,白眼果蝇均为截毛,则该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③如果子代红眼果蝇均为截毛,白眼果蝇均为刚毛,则该果蝇基因型为XRbYB。

【点睛】

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适用条件:

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基本思路一:

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即:

(2)基本思路二:

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即:

10.呼吸作用15.6%2.2增长型偏高垂直次生直接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分析图2,种群增长速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增长是S型曲线。

【详解】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

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03kJ/m2•y=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2)×103kJ/m2•y,输入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103kJ/m2•y=2.5×103kJ/m2•y,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4+2)=15.6%;.人的食物来源有两种,即:

①植物→(植食性)动物→人与②植物-→人,设现在人口数量需要能量为a,食物来源为1:

1时,需植物为:

0.5a/0.1×0.1+0.5a/0.1=55a,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

1调整为1:

5,现人口所需数量为b,则现在人口需植物为:

5/6b/0.1+1/6b/0.1×0.1=25b,调整前后生产者不变,故55a=25b,则调整食物结构后,该地区人口数量是原来的b/a=55/25=2.2倍;

(2)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符合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规律,故C点为增长型;根据种群密度中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偏高;

(3)分层现象是由于植物本身高低不同或喜阴、喜阳的不同造成的,而动物的分层则是由于植物为它们提供了相应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这种结构为垂直结构;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