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60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以后就要加紧保护,要努力不断地扇火,让火星越来越扩大,达到了燃烧点就会燃起火来。

这样火越烧越大,达到充分燃烧时就不用再管了,它会从始至终持续猛烈地烧下去。

就好像这样,我们修行只是起一两次心,然后就放下不做,那点气氛很快就熄灭了,终究得不到任何成就。

修行唯一是塑造自己的心,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修,不可能凭幻想来实现。

这里面也没有便宜可贪,切实地在心上做功夫,把心练成跟法一样,就是得了真便宜。

这么做是最直接的,此外都是绕远路。

纸上谈兵都是在外面走,那是没有根底的,纵然经过恒沙劫也没办法成就。

我们先不谈利益别人,对于利益自己的方式总该学会。

所以要考虑:

我学佛法就是想得个利益,那么怎么才能得利益呢?

只有集聚了因缘,才会得利益;

不然,没有集聚因缘,利益也不可能凭空出现。

得利益的因缘在哪里呢?

就在我自己的意乐和行为上。

就像农民要获得丰收,必须在眼下的田地里耕耘,没有别的用功处。

耕耘得越好,收获就越好。

以这个缘起的认定,就使得他不做空想,而注重实行。

同样的,出生佛法利益的因地就在自心上,要耕耘的地方就是当下的心和行为,再没有别的用功处,这就叫因地。

而耕耘的重点,就是注意把握质和量,质要正,量要足。

因此要分两步趣入:

一是调正心和行为,使它成为利益的正因;

二是要使得它的量增长、圆满、持续不断。

这样在正确的因地上,也就是当下的这一分善心善行上,做得越充分、越彻底,得到的利益就越大。

见到缘起决定的理后,我们就要发出一切力量来做,不要只做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者扭扭捏捏不想做。

要注意看到,这是一笔只赚不亏的大生意,你就放心地投资好了。

而且它有极大的增长率,所以要干脆一点,把资金全投进去,到时候自然会给你千万倍的回报。

只要你一次盈利了,下次就会发更大的心投资,会更干脆、更彻底。

要像这样,为了在自心上赢得这无量无边的利益,用尽全力地依照闻法的轨理实修。

这是得利益的源泉,这上的量修得越大、越圆满,得到的利益就越不可思议。

这样有了欲乐后,就会主动地反复练习,把自己彻底转换掉,打造出一个源源不断地涌现善心和善行的相续。

这就像一个人真正下决心,要造出一座无比庄严的大厦,那就不会只是空谈,也不是画张图就满足,而是要一层一层地,把每种设施、每一个环节都完全按图纸实际造出来,把任何一个细节都造得十分完美。

同样,我们学法一定要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来,听了一分法就修出一分来,这才叫学得精彩,那一定是“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如果听到的每分法都能在确认后,由精勤地练习而造出一分善心来,那么逐渐地往下进展,就会成为圆具一切德相的人,就成了上品法器。

当前这一步要造出的是闻法的意乐和行为。

方法是按给出的法谱勤学苦练,来引出这样的意乐和行为。

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引出了它,就会越来越强化;

引到了足够的量,达到了升华点,就塑造成了品性,造出了一套善心来。

第三段法轨总的引导

如果我们已经透过思维对闻法的胜利发起胜解,又真正做出承事法和法师的行为,这以后就要着手修第三部分——“正闻轨理”。

要在自身上完成的断证是,远离三过(断)和发起六想(证)。

要达到完全转成了自心的品德,才算修好了这分法。

大家既然有意愿来闻法,就要把闻法的行为做好。

闻法是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就像生产线的第一道工序,如果没有调整好,那后面的一切程序就都无法开展。

因此,我们务必要关注,在闻法期间必须远离哪些过失,在内心的缘起上要起什么想法才能与法道相应。

我们闻思这一段法轨时,先要透过观察缘起,把一整套的做法确定下来。

这里要注意,在我们当前修前行的时候,不是让你不动心,而是要很强地变动心意才奏效。

心一点不动就根本无效,那叫麻木、僵硬,是一种死的状态。

这样发展下去就是死水一潭,没有任何进展、改进。

所以要知道,现在动了心才有转机,心变得快、改得好,进步才大。

变了心就是进步的标志;

变得越多越大,就意味着进步越大。

那么,怎么才能变动自心呢?

入手要落在“反复思惟闻法胜利、引发胜解”这个大重点上,因为只有你自己起了胜解,你才有信心、有干劲。

这样已经有了行动的意愿后,接着就要抉择认定要走哪一条路线。

而真正能把心导入正道的途径,就是观察自己心上的缘起律。

它的操作只有两招,就是观察心按正面走和按反面走的发展状况。

观察到位的相,是会在心上非常分明地见到黑白两条道——心正向运行就唯一得利益,反向运行也唯一招损害。

正方向和反方向都是百分之百的确定相,没有一个例外。

缘起律井然有序,丝毫不会紊乱。

这里没有任何偶然,全是决定的。

不要想“正面转会不会做无用功呢?

会不会吃亏?

反面转会不会占便宜?

是不是有得利益的机会?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天理不是凡夫的妄想,天天变来变去,那样还有什么法则?

还能说是什么不变的定律?

还值得我们始终奉行吗?

这里的确有不变的法则,颠扑不破。

而在这上一旦引发胜解或深忍信,就会勇猛地行持正道,就有一贯坚持的心和行动。

回到当前的行持上来,我们学断器三过这段法,唯一要用来反省自身:

我有没有这三种过失?

有的话,怎么来改正?

这是关系到整个学法前途的事,一定要先调正因地。

要想到:

如果我不改正过失,那必然后患无穷,这些过失会让我闻法一直得不到利益,甚至招来很多损害。

这就是我身上的隐患,是失坏闻法利益的最根本的因素,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我一定要彻底改正它。

只有断掉了它,才能使每次闻法都圆满地受益。

这样一来,我学道次第圆满的教授,就会产生极大的利益,就能把每一分法都持在心里、修在心上,出现极多的实修利益。

所以,我们这次学法能不能得到大利益,就看断三过方面能不能做到彻底。

其次依六种想,也要先在自心上抉择透彻:

按缘起律衡量,我应当住在什么想法中才能跟法道相应?

为什么要这样想?

这些想中哪一条是根本?

六种想怎么来发起?

等等。

观察之后会认识,对于自己作病人想是根本。

认定了自己是病人,才会把善知识看成医生,把所传的法视为良药,把殷重修想成是治病。

这一套观念是心与法相应的缘起,至关紧要。

只有内心真正建立了这套观念,才能摄持住心,非常听话地接受善知识的教导,诚心诚意地奉行。

反面的缘起相也非常确定,如果内心没有建立这些重要观念,那闻法势必会变成学知识。

缘起上我们要彻底认清:

如果是病人,他最关心的就是治病,最切身的事就是按照嘱咐服药治病;

但如果没把自己看成病人,就绝不会把法师当成医生,把所传的法看成良药,非常珍爱地执持,把殷重修看成治病,不折不扣地奉行。

这上的行为逻辑非常明确:

既然我没有病,哪里要守住药方呢?

又哪里需要依嘱服药呢?

不是没事找事吗?

所谓的求医、看病、保管药物、服药治疗跟我毫无关系。

这样一来,就只是以一种参与活动的心来听法,无论听多少法都成了听演讲学知识,跟修心了不相干。

法是不断地在听,心是一点也没修过,这就完全落空了。

像这样,最初没有把自心纳入正道,缘起上初步走偏了,就会一路偏到底。

就像学写毛笔字,一旦掌握好了,以后都按这样操作,就都会写得好。

如果最初不按规范来做,那就会一路错到底,一辈子都只是写难看的字。

我们在修心的最初阶段,每次都要多花点功夫把心调整到位,每次都要把心纳入正轨,不允许出偏差。

养好了习惯,以后就都会要求自己修好,因为内心已经有了原则,这会使我们步步踏到实处。

否则一开始就随便胡来,没入到正轨里,那确实是一路放野马,颠倒的习性越串习越强,最后就成了典型的老油条,做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不肯认真做,无论听多少法都不会修心。

缘起就是这么重大!

开端决定了全局。

因此,我们现在开展修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相应缘起。

先是慢慢地来,要求是多花时间,把每一次修心都做好。

第一步就要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来发起一个好的开端,给后后的行为作缘起。

要按这样使心完全进入良性循环,每次都是按照法轨认认真真地修好,这样才会学一次就有一次进步。

每次都把听到的法放在心上练,才会改过自新,才是在真正除掉一分过失,引出一分功德,也才使得状况逐渐地变好。

能切入它的关键就是六种想,每次都如量地发起六种想来听法,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所以对此要特别慎重,特别用心地去做好。

要这样想:

一个重病患者如果遇到了大医王,得到了医生开的良药,那只要他肯遵从医生的嘱咐服药,就必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服上七八贴药,就已经发现好转了不少。

长期不断地服下去,效果就越来越明显,身体的状态会日益转好。

一年治下来,会有极大的改观,和一年前相比,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从这里要体会到,如果每次都依六种想来闻法,就是真正利益了自己。

就是由这些想真正把自己带上了实修的路,让每次听到的法都及时转在自心上修,听一次就治了一分颠倒病,有了一分好转。

这样上路了以后,长期不断地按这么来做,一年下来就会发现有很大的进展,身心就会真正纳在法道里,日夜实行,从此就真正踏上了菩提道。

今初(断器三过)

心要提示:

(一)

耳不属,覆器过,

心不诚,毒器过,

意不持,漏器过,

因不具,坏法过。

(二)

专其心,善听法,

秉真诚,谛听法,

善思念,内持法,

常随转,实修法。

(一)法器三过

1、譬喻

若器倒覆,及纵向上然不净洁,并虽净洁若底穿漏。

天虽于彼降以雨泽,然不入内;

及虽入内,或为不净之所染污,不能成办余须用事;

或虽不为不净染污,然不住内,当泻漏之。

比喻中讲了器皿三过:

一、覆器不入过:

容器的口倒着向下,虽然天对它降下雨泽,却不能注入点滴。

二、毒器不净过:

虽然容器的口对向上方,但因为容器内部污秽,雨水注入后,就被秽物染污,失坏品质,也就不能成办所要做的事,譬如不能饮用、洗涤或灌溉等。

三、漏器不持过:

虽然雨水能注入,而且容器内洁净,但因底部等有破漏,导致雨水漏失,无一存留。

总而言之,如果容器有这三种过失,就不能如量地取到雨水(容器的口不对向天雨,就接收不到;

容器内部有污秽,也会染污雨水,失坏品质;

容器有漏洞,就会全部漏光,不能保存)。

只有断掉这三种过,才能原原本本如质如量地取受和持住雨水。

2、意义

如是虽住说法之场,然不属耳;

或虽属耳然有邪执,或等起心有过失等;

虽无上说彼等众过,然听闻时,所受文义不能坚持,由忘念等之所失坏。

则其闻法全无大益,故须离彼等。

我们要对照比喻这样来认识:

首先,如果身体待在说法的场所,耳识却散乱在其他处,法音跟耳识不关联,也就是心不在焉,没去接收说法的声音,这就犯了覆器不入过。

其次要认识到,虽然耳识专注,接收到了说法的声音,但心里有邪执,或者等起的心理状态存在过失等,这样法传到心里时,因为心不清净就无法成办法的利益,这是犯了毒器不净过。

最后要注意到,虽然没有上述过失,但是所领受的文和义不能坚固地持在心里,由失掉正念、起烦恼造罪等而失坏了法宝,这就犯了漏器不持过。

如果有这三种过失,闻法就得不到大的利益,因此必须远离这三种过。

细解后两种过

“邪执”,指内心有见解或习性等方面的颠倒执著。

心一旦落在颠倒执著里,就会以见解的惯性认为法师这么解释不合理;

以习性的惯性会不愿意接受,或者以骄慢心不承认自己有过失,不见正法的功德等。

“等起心有过失”,是指心落入了邪恶的运转方式。

心最初发起的状况称为“等起”。

要看到,从第一念起心以后,心就被卷入这种造业的状况中。

如果等起有过失,就会导致闻法不清净。

比如心想:

我要多听一些法,将来给别人传讲能得到名闻利养。

这一念心发起后,所展开的闻法行为就都成了染污业。

无论听多少法,都得不到真实利益。

要认识业的性质取决于最初的等起。

等起不正,就入到非法的道上去了,由此唯一出现过患,毫无利益。

所谓“初步错则步步错”,就是这个道理。

不注重调正最初的心态,是因为对缘起很愚昧。

认识到这事的重要后,当下调正了心,也就调正了缘起。

最初的心一旦如理地转入,之后一系列的心态行为等就都进入了正道。

如果最初用心的方式违背了正理,落在了邪道上,那心就会不断地错下去。

“等起”这个词很微妙。

譬如起初很随便地进入学法的状态,之后心态就一直受影响,接下来心识的运转都会受到它的牵制。

这个起初的状态就叫“等起”。

前面起得好,后面就都好;

前面起得不好,后面就都不好。

懂了这一点,就要注意调好最初的状态。

比如说打座,如果最初身心的状态没调好,就不要草率上座,宁可多花时间把身心调理好,再打座就会很顺。

如果最初身心的状态紧了,没有放松,那么整个一座就都是很紧的,这就是等起的作用,这是很要命的。

闻法也是如此,要先检查起动的状态好不好,不好就要及时调整,因为就是由它来决定整个闻法效果的。

论中的“等”字,包括夹杂贪、嗔、骄慢等烦恼,或者处在妄念纷飞等状态而听闻。

由于内心污秽的缘故,就得不到闻法的大利益。

第三种过失,“忘念等失坏”,比如闻法时听到了很多修心的教授,但一点没持住,过后忘得一干二净。

很明显,这样的人是不会照法轨实行的,就像学拳如果记不住拳谱,就无法练习那样。

这个时代很多人有忘念病,基本上是听完就忘记,所以要采取措施,针对性地来弥补。

记性差就多做笔记,记不住全部,就记关键的要点。

如果专注力差,平时就要避免各种散乱。

不说绮语、不看电视、不上网,也不看世间书报等等。

思维能力差就多和别人讨论,多请教。

总之,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多记忆、多思维、多讨论、多温习,真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持住法。

要知道,学法是重大的事,不能不认真,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敷衍了事。

每次学到的法都要视为至宝,对于要点,要努力地思维和忆念,直到完全刻在心上为止。

这样如果能把一整套法都刻在心上,那它就会在心里起作用,指导你一生的修行。

“等”字包括其他导致失坏法的因素。

比如起了很大的烦恼,无法安下心来受持法义;

或者造了罪业,心里动荡不安,一句也听不进去;

或者业障很重,心被盖住,现不出法义等等。

所以学法要尽量保持身心清净,避免染污缘,而且要尽量不造罪业,心态安定了才能持住法。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在上网时毫无约束地接触各种染污信息,就会严重地失坏正念,直接障碍受持法义。

心在染污境上不断地运行,烦恼就会起得特别粗大,心也会随着陷入很深的迷乱,这样心妄动不宁,就根本无法受取法义。

(二)对治之法

第一段教授:

此三对治,经说三语,谓善谛听闻,意思念之。

“善听”,指专注聆听。

“谛”,指心地真诚,这又包括两方面:

一、动机纯正,一心为了佛法和众生来寻求多闻,而无名利之心;

二、心态纯正,没有内心的偏执和烦恼的染污。

“意思念之”,受珍爱法的心驱使,由努力思维、忆念,而把法宝持在心中。

这样以“善听”对治覆器不入过,以“谛听”对治毒器不净过,以“意思念之”对治漏器不持过。

对治的实行

对于每一次闻法,心里都要依次地反省:

闻法前有没有收好心?

闻法时做到了专心听闻吗?

如果做到了,那就奉行了“善听”二字。

闻法时心里离了垢染吗?

放下了自己的偏执、成见,或者名利心、烦恼妄念吗?

如果做到了,就是在奉行“谛听”的教诲。

这次听到的法都持住了吗?

作了思维和忆念,把法刻在心上了吗?

做到了,就是奉行了“意思念之”,有了持法的内涵。

对这些要长期不懈地奉行,才算学到了这一句。

听法后,还要及时地思维、忆念,要静静地想:

这次我学了哪些法?

要点有哪些?

让法义一一地在心中明现。

又要很多次地观察抉择来认定它,直到思维透彻为止。

还要由多次的忆念把法刻在心里。

这样用了功,就能在心中装上法的操作系统。

以后让它占据主导地位,就使得心唯一按法轨行持。

否则的话,心里没持住法,没装入法的操作系统,就不可能依法轨实行,佛法就不会人格化,无法达到知行合一。

所以每听一分法,都要尽量想透、记牢,直到在心中装上了法的操作系统为止。

以后一遇到相关的事件,就会启动这些程序,使心唯一照这样运行,这样学了一分法就恒时得利益。

很多人容易犯漏器不持过,所以要重点改正。

像这样,闻法后一定要用思维和忆念来持住法义,做到不用翻书随时可以运用,这样再坚定地贯彻,就有了“信受奉行”的内涵。

第二段教授:

此亦犹如《菩萨地》说:

“希于遍知,专注属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听闻。

这段教导和三对治的内涵一致,只是表述不同。

我们抉择后要付诸实行。

一、“希于遍知”(对治覆器过):

指闻法时要有最大的求知欲,想求得对法义的彻底认识。

例如苦谛的法义内涵很深、涉及面很广,要想得到认识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能完全通达苦谛,就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钻研的心力,要求自己不认识苦谛绝不罢休,全身心地投入。

不然求知欲不强,就不会锲而不舍地钻研;

而没有锲而不舍地钻研,就难以彻底通透;

而没有彻底通透,就不会有全心的厌患和出离。

这就看出,为了达到不惑之地,必须发起求知欲作为寻求的动力,有了动力就能反复地思维研究,这样不断地用功,终究会完全通达。

身为凡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长期以来陷在错乱的知见中,错觉的势力串习得极强,现在才开始趣向甚深的佛法,就妄想顿时大开圆解,这是很不现实的事。

所以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在开解之前会有很多迷闷、困惑和犹豫不决,为了完成观念和心态的转换,也要经历很多苦涩和艰辛。

有时会觉得进展非常缓慢,或者很难克服积习和堕性,或者很长时间心里开不了窍,打不破疑团,或者觉得心像石头一样难变动等等,这些都是转换期的正常现象,经过之后就会变得明朗。

现在有一种人可以称为“感觉派”,他的取舍逻辑很简单:

当场觉得有滋味的就要,没滋味的就不要;

听得懂的就要,听不懂的就不要。

这当然极其短浅!

很多事情经历了才会明白;

走过了一段过程才会成熟,才能领悟,别人无法直接给予。

就像亲自带过孩子,才知道做妈妈的滋味,仅仅听别人描述两句是很难了解的,其间的各种体会、感受和认识都是在实行中产生的。

所以,重要的是实际去做,真实地走完一段过程来达到成熟。

说到“开解”,必然有从迷闷到开朗的过程,只有刻苦地研究、思维才可能豁然贯通。

没有足够的求知欲和精进,就很难打开见解。

所以“欲”是动力源泉,不可缺少。

一旦发起了欲,就自然会专注地听闻,内心住在恭敬当中,而且尽一切心思维。

也就是由欲驱使,一定会出现后三种行为相,具体是这样的:

二、“专注属耳”(对治覆器过):

发自很强的求知欲,就会全神贯注地谛听法音。

就好像戏迷看戏入了神,最喜爱的名角一出场,立即屏气凝神地竖起耳朵听,下至每一个唱腔、言词都不肯漏过。

要做到这样一心专注在法句上,字字句句都听在心里。

三、“意善敬住”(对治毒器过):

对于圣法起了极大的希求欲和敬重心,听法时就会安住在很深的恭敬中,丝毫不动摇。

恭敬是相应圣法的因,住在恭敬中,就有了接法的状态,法就能清净地受持在心里,就能成办种种利益。

四、“以一切心,思维听闻”(对治漏器过):

“一切心”,是要求尽一切心力思维所闻法义。

那么如何才能发起最大的心力呢?

还是前面讲的一以贯之的原理——由高度胜解出现高度欲乐,以此发出全分心力。

可见,观念的建立是开展心力的前驱。

如果由前面的思维拓开了见解,确认了在一切所证的果位中,具有极大义利而且本自元成的殊胜者就是法界;

对于现证法界而言,除了闻熏圣法以外没有更殊胜的因。

这样确认了世上最具大义的唯一是圣法,它是实现一切利益安乐的源泉,之后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献出来,会发起最大的希求欲,心的闸门会完全打开,精进的力量全分涌出。

这以后,不让他全力倾注也不可能。

这样的人就叫做道人——法道的行者,他身上发展出来的是法道的信念、热诚和精进力,成了全身心投入法道的人,这才是最高尚的人。

所以,我们对于一切利乐之源的法道,从始至终要有“全心”的内涵,“全心地珍爱”“全心地倾注”“全心地历练”等等。

而发起“全心”,是源于对法道完全的皈依,这又源于真实发起胜解和确立志愿。

内心起了大欲乐,就会全力倾注,这就好像有了探索科学的热忱,就会废寝忘食地投入那样。

但现在检查下来,我们求法的心还没有世间人求财求色的心真切,这是因为在第一个环节——引发胜解上,还远远没做到量。

其实,胜解才是信仰的根源。

内心力量的源头没有打开,就发不出全分的心力,因为还有障碍。

这样看到了症结所在,就知道必须以发起胜解作为启动心力的前方便。

现在很多人在听完法后,大略地想想就放过去了,根本没出现真切求法的心,这样当然得不到大的成就,连心力都没引出来,怎么可能成就呢?

《遗教经》上说: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心是根本,心发不出,连门都没有入,哪里能登堂入室呢?

其实,对比观察就会发现,世人求财是真求,他发的求财之心每一分都是真的,他是真正在用血汗创业,真刀真枪地干。

一遇到发财的机会,绝对会发出一切心力来求取。

为什么他能全心地真干呢?

因为他视财富为第一,爱财超过一切,因此他在这上发的心全是真的,不掺一点假。

这完全证明了由胜解发起欲(不过他是邪的胜解),心里的缘起法则一点也不会错。

又好比世间的好色之徒,他是真正的好色,会倾注一切心力来求取。

为了追求女色,什么想的、干的,下至点点滴滴全部都能干出来。

欲一旦到量,就像堤坝崩决一样,会无法遏止地涌出,不会只发一半心,也不会发一点又缩回来,而是会完全投入,就因为他已经把爱欲视为第一。

这也证明有了充分的欲乐,就会全心投入。

就像闸门完全打开,水就立即源源不断地涌出那样。

所以关键要对法引生胜解,视学法为第一大事。

只要在道的源头上全面地拓开,之后就会发出无法遏止的力量,自然会倾注一切心力思维法义。

以上说明了修心的原理。

思维心中的法道

一、如何发起实行本法轨的心?

修心时要重点把握哪两分?

分别如何落实?

二、观察正反面的缘起,发起决断——“我必须做到断除三过、依止六想”。

三、思维法器三过,反省自己是否有这些过失。

四、思维法器三过的对治,每次闻法要努力做到。

反省心中的法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