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103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6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docx

国际金融学笔记最新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国际贸易学的一部分而处于从属地位;这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商品贸易关系为主;20世纪60年代前后,国际金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研究范围尚未明确界定;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国际金融研究又从属于国际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投资机构化、交易电子化等趋势的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国际金融理论迅速发展并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金融学主要学习内容:

▪国际收支

▪外汇与汇率

▪外汇管制与汇率制度

▪外汇业务

▪外汇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

▪区域货币一体化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概述

一.外汇的涵义

▪1.狭义的外汇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狭义的外汇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外币或是一外币表示;

▪第二,必须具有自由的兑换性;

▪第三,必须是在国外能得到补偿的债权(普遍接受)。

▪2.广义的外汇

▪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能用于国际结算的对外债权。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能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

不论是外币还是本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理》规定

▪外汇: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4)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的内容

(一)外币(现钞,铸币或软币,硬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

▪(三)信用凭证(各种外币有价证券)

▪(四)其他外汇资金

▪(五)特别提款权

三.外汇的种类

(一)按外汇来源用途:

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二)按外汇管理对象:

居民外汇和非居民外汇。

▪(三)按外汇的使用权限:

国家外汇和地方外汇。

▪(四)按外汇是否自由兑换:

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自由外汇:

指不需经过货币发行国家批准,在国际结算中和国际金融的市场上可以自由使用,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自由向第三国支付的外国货币及其支付手段。

▪记账外汇:

又称协定外汇,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不能向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是经两国政府协商在双方银行各自开立专门账户记载使用的外汇。

记账外汇只能用于贸易协定国双方之间的贸易收付清算,并严格按支付协定办理,不能转让给第三者使用,不具有自由兑换性。

记账外汇属于广义的外汇范畴。

四.外汇的作用

▪1.外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外汇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3.外汇是国际储备手段,可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4.调节国际间资金供求关系

第二节汇率

一.汇率的涵义

▪外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出来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进行兑换的比价。

二.汇率的标示(标价)方法

▪外汇价格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价格,因为买卖的对象都是货币,由于两种货币都可以作为计算对方货币价格的标准,所以计算两国货币比价,要先确定采用哪一国货币作为标准,因此汇率标价有两种方法。

(一)直接标价法

▪1.定义:

是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方法。

又称应付标价法。

▪2.特点:

基础货币是外币,报价货币是本币。

▪3.表示方法:

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方法;如:

某年某月香港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HK$7.6725由于是香港外汇市场所以外汇是美元,本币是港元,而基础货币是美元,报价货币是港元。

▪4.汇率的升贬值

▪外汇数值不变,本币数值变动,外汇的升贬值与本币数额的增减成正比,即本币数额增加表示外汇升值或本币贬值,反之亦然。

▪如:

某年1月香港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HK$7.6725

▪某年3月香港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HK$7.6836

▪说明3月份美元对港元是升值,港元对美元贬值。

(二)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

▪1.定义:

是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特点:

基础货币是本币,报价货币是外币。

▪3.表示方法:

英国,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方法。

美国只对英镑采用直接标价法。

如:

某年某月纽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RMB8.2765由于是纽约外汇市场所以外汇是人民币,本币是美元,而基础货币是美元,报价货币是人民币。

▪4.汇率的升贬值

▪本币数值不变,外币数值变动。

外汇的升贬值与外币数额的增减成反比,即外币数额增加表示外汇贬值或本币升值,反之亦然。

▪如:

某年1月纽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RMB8.2745

▪某年3月纽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为:

$1=RMB8.2800

▪说明3月份美元对人民币是升值,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思考:

在德国法兰克福外汇市场上外汇牌价为:

$1=RMB8.2745应视为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呢?

三.汇率的种类

(一).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来分:

▪1.买入汇率(BuyingRate)又称买入价,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2.卖出汇率(SellingRate)又称卖出价,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买入卖出都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的,二者之间的差价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一般为1%---5%.

▪3.中间汇率(MiddleRate)是银行外汇买入价卖出价的平均数。

中间汇率一般不挂牌公布,报刊上关于汇率的消息的报道一般是中间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价+卖出价)/2

(二)买卖外汇的形式

▪1.现钞汇率(BankNotesRate)是银行收兑现钞时所使用的汇率。

▪2、现汇汇率:

是银行收兑现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现钞汇率与现汇汇率的买卖价比较

(三)按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来分

▪1.基本汇率(BasicRate)指本国货币与某种关键货币相比而制定的汇率。

▪关键货币特点:

通常是国际贸易,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自由兑换性最强,在各国储备中比重最大,汇率行情最稳定,普遍被各国接受的货币。

如:

美元,英镑,马克等等。

一国的基本汇率一般不对外公布,目前,各国多把美元作为制定汇率的关键货币。

如:

$1=RMB8.2745

▪2.套算汇率(CrossRate)又称为交叉汇率,指根据基本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或者说,两国间的汇率是通过各自与第三国货币的汇率间接计算出来的。

套算汇率的计算

▪已知三种货币中的两种货币的汇率,从中的出第三中货币的汇率。

(1)有关中间汇率的套算汇率

▪如:

$1=DM1.4030$1=FF4.9660则求DM/FF=?

DM/FF=4.9660/1.4030=3.5396

(2)由买卖价的套算汇率

▪A:

同边相乘法(关键货币不同)即所求的买入价是双方买入价的积,所求的卖出价是双方卖出价的积。

▪如:

$1=RMB8.2745/65£1=$2.0010/30则求£/RMB=?

▪£/RMB=8.2745×2.0010/8.2765×2.0030=16.557/78

▪B:

交叉相除法(关键货币相同)即所求的买入价是甲方买入价除以另一方的卖出价的商,所求的卖出价是甲方卖出价除以另一方的买入价的商。

如:

$1=DM1.6280/90$1=J¥106.10/20则求DM/J¥=?

▪DM/J¥=106.10÷1.6290/106.20÷1.6280=65.132/233

(四)按外汇管理的宽严程度来分:

1.官方汇率(OfficialRate)

▪2.市场汇率(MarketRate)

(五)按银行买卖外汇的时间角度来分:

▪1.开盘汇率(OpeningRate)

▪2.收盘汇率(ClossingRate)

(六)按交割时间来分:

▪1.即期汇率(SpotRate)

▪2.远期汇率(ForwardRate)

(七)按银行汇兑的方式不同来分:

▪1.电汇汇率(T/TRate)

▪2.信汇汇率(M/TRate)

▪3.票汇汇率(D/DRate)

(八)按外汇资金用途不同来分:

▪1.贸易汇率:

(CommercialRate)

▪2.金融汇率(FinacialRate)

(九)按政府允许使用的汇率种类多少来分:

▪1.单一汇率(SingleRate)

▪2.复汇率(MultibleRate)

(十)按银行外汇业务往来的对象不同来分:

▪1.同业汇率(Inter-BankRate)

▪2.商人汇率(MerchantRate)

(十一)按国际汇率制度来分;

▪1.固定汇率(FixedRate)

▪2.浮动汇率(FloatRate)

▪3.联合浮动汇率(JointFloatRate)

▪第三节汇率的变动及影响

▪一、汇率的决定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但两国货币间的比价只是现象,两国货币为什么有可比性呢?

其比价基础有是什么呢?

其实,各国货币的可比性,在于它们都具有或代表一定的价值,这是决定外汇汇率的基础。

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具有或代表的价值情况不同。

(一)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

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

▪含金量:

也称为金平价,金币或货币含有的黄金重量和成色。

单位是格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多数国家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用贵重的金属作为货币材料,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出国境。

▪在金本位制度下,规定:

1格令=0.0648克纯金

▪£1的重量相当于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

▪即含金量为:

123.27447×22÷24=113.0016格令

▪则113.0016×0.0648=7.32238克纯金

▪$1的重量相当于25.8格令,成色为90%,

▪即含金量为:

25.8×90%=23.22格令

▪则23.22×0.0648=1.50463克纯金

▪根据含金量之比,英镑和美元的铸币平价为:

▪113.0016/23.22=4.8665

▪这说明一英镑的含金量是一美元含金量的4.8665倍。

▪即1英镑=4.8665美元,这是用铸币平价为基础或标准决定的汇率。

▪但用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只是基础汇率或法定汇率或名义汇率,而不是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还要受到外汇供求的影响,会与基础汇率有差异。

▪如果不用外汇结算而用黄金结算,在两国之间运送黄金,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检验费,即运送时的利息等等,汇率的波动范围即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费用

(二)纸币制度下的决定汇率的基础

▪纸币制度下的决定汇率的基础是纸币实际代表的或具有的价值量。

▪纸币是价值符号,最初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而现在,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通用的货币,可以实现它的现实购买力,而纸币的购买力就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此时的汇率是两国货币以各自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而形成的交换比例。

因此,纸币制度下的决定汇率的基础是纸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或纸币的购买力。

▪二.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频繁引起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外汇供求的变化。

而外汇供求的变化是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因素:

(一)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状况会使一国的汇率发生变化,主要是国际收支的顺逆差。

▪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其他条件不变,本币币值就会上升,外汇汇率就会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是国际收支的长期巨额逆差,因为暂时小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有是不会最终影响汇率。

▪2.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是由货币价值量决定的,因此,货币价值的总水平会影响汇率。

▪但由货币国内贬值影响货币对外贬值的过程十分缓慢的,而且是间接的。

▪3.资本流动

▪资本大量的流入一国,会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使该国的外汇供应增加,相对对于本币的需求增加,使本币币值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二)政策因素

▪主要是一国政府为稳定本币汇率而采取的货币金融政策和干预措施。

▪1.利率政策

▪通过变动本国利率水平对本国经济加以调节。

提高利率,在国内可以紧缩信贷,抑制通货膨胀,在国际上会引入外资,改善国际收支,时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应增加,从而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

▪2.汇率政策

▪政府公然宣布本币升值或贬值的方法。

▪本币升值是一国调整基本汇率使货币对外价格提高,称为货币的法定升值;本币贬值是一国使其货币对外价格下降,称为货币法定贬值。

▪3.外汇干预政策

▪政府或货币当局通过利用外汇平准基金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外汇买卖来调节外汇供求,从而使汇率朝有利本国经济一方发展。

▪西方国家为避免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往往对汇率通过这种法进行干预。

▪(三)其他因素

▪1.政治因素

▪国内或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性军事性突发事件,对汇率有重大的影响。

如国内政局不稳,政权交替,国际政局恶化或好转,军事事件或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2.心理因素

▪由于人们对外汇市场信息的获得及听信程度,人们的市场预期心理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汇率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如人们普遍对某种货币发展前景不看好,就会纷纷抛售该货币,该货币的汇率就会下跌。

反之依然。

▪3.投机因素

▪大的外汇投机活动,会使汇率剧烈变化。

▪4.偶然因素

▪大的,猝不及防的天灾如地震,洪涝等偶然因素也会影响汇率。

▪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

▪2.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国内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一国外贸的影响

▪汇率的频繁变动,会增加外贸的风险。

▪一般来说,本币对外贬值,具有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

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下降,利于出口,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抑制进口。

反之亦然。

▪2.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从一国流向另一国,主要是追求利润和避免损失,而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的流向。

▪一般说来,本币汇率的下降会引起短期本国资本的外流。

▪本币汇率下降,会引进外国长期资本的流入。

▪3.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本币汇率下降,利于出口的增加和吸引外资的流入,抑制进口和外资的外流。

从而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的逆差。

反之亦然。

▪4.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程度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同样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通货膨胀。

到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5.汇率变动对一国旅游业的影响

▪本币汇率贬值,同样多的外汇可以换取更多的本币,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本国旅游,增加外汇收入。

反之亦然。

▪(三)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1.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动

▪作为储备货币,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储备货币汇率上升,使该国外汇储备实际价值上升;储备货币汇率下降,使该国外汇储备实际价值下降。

▪2.本币汇率变动

▪本币汇率变动,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数额。

▪本币汇率稳定,利于外资的投入,利于国际储备的稳步增加。

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促进出口增加,是外汇收入增加,从而使外汇储备增多;反之亦然。

▪3.汇率变动会影响某些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与作用

▪一国选择储备货币,是看该货币是否长期稳定。

例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经济与金融受到战争的影响而衰退,英镑也不断贬值,使英镑的储备货币地位下降。

▪第四节西方汇率学说评介

▪一.国际借贷理论

▪国际借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戈逊于1861年在《外汇理论》艺术中提出来的。

▪理论的基本内容:

▪1.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

▪2.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源于国际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3.流动的借贷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4.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

▪该理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用外汇的供求来解释汇率变动是符合价值规律的,但有局限性,指说明了短期汇率变动的原因,没有论证决定汇率的基础问题,没对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作解释,假定也是不合理的。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赛尔于1922年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提出的。

▪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两国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

▪2.一国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是外汇汇率变动的原因,外汇汇率的变动使物价或货币购买力变动的结果。

▪3.通货膨胀时,货币购买力下降,汇率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程度决定。

▪4.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均衡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

相对形式,绝对形式。

▪该理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纸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并较为合理的表现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指出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的关系,但有局限性,以货币数量沦为基础,忽视了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过分强调了物价因素的唯一,应用不便。

▪三.汇兑心理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达里昂于1927年提出的。

▪基本核心是:

汇率变动是人们对外汇所做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即外币的效用。

▪该理论强调了心理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有局限性:

外币评价的主观因素很多,边际效用不能完全的说明汇率的变动;把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到心理因素是唯心的。

▪四.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

▪基本观点:

▪1.决定汇率的基本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2.远期汇率趋于围绕它的利率平价上下波动。

▪3.不论远期汇率与它的利率平价偏离多大,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机会使套利者把资金转移到更有力的地方。

▪4.外汇交易被少数集团控制,挂牌汇率可能与它的利率平价偏离。

▪5.套利资金有数,不能大到足以使远期汇率调整到它的利率平价水平上。

▪6.不兑换纸币条件下,银行利率变化直接影响使远期汇率重新调整。

 

第二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的含义

▪1、狭义: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为清算到期的债权债务,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用于二战前。

▪2、广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与其它国家或地区居民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即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战后使用。

▪对广义国际收支的理解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2)国际收支的范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不仅限于一国。

▪(3)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以货币记录的交易。

▪(4)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和非居民进行的交易。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

按照复式薄记原理,采用借贷记账法,运用货币计量单位编制的系统记录与反映一国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报告文件。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一)纵向分为借方和贷方

1、借方:

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引起本国外汇支出)主要项目有商品输入、劳务输入、资本外流、单方面转移支出,因黄金输入等引起的外汇支出。

2、贷方:

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引起本国外汇收入)主要项目有商品输入、劳务输出、资本内流、单方面转移收入,因黄金输出等引起的外汇收入。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例如:

出口商品10000美元

▪借:

银行存款10000美元

▪贷:

商品出口10000美元

▪(本国资源的减少)

(二)横向看多数国家把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

1、经常项目:

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性为记录账户,是本国与外国经常发生的交往。

经常项目有以下三个主要项目组成:

1)贸易收支(有形商品贸易收支):

进出口商品发生的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项目。

2)劳务收支(无形贸易收支):

对外提供或接受劳务发生的收支,包括运输、保险、旅游、港口服务等费用收支、资本接待或投资引起利息、股息、利润收支、外交、文化交流广告、专利等费用收支。

3)转移收支(单方转移):

与国外进行不对等交易,商品、劳务、现金等单方转移;政府转移如赠与、捐款、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战争赔款等;私人转移如:

侨民汇款、钱物赠与等。

2、资本项目:

是本国与国外进行资本输入与输出的项目。

资本项目所反映的是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

分为:

1)长期资本

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投资,包括国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外汇贷款。

2)短期资本

一年以内的资本投资,包括政府与私人部门的短期资本流动。

3、平衡项目(结算项目)

用来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错误与遗漏

为了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与贷方总额而人为设立的一个平衡项目。

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来源不一,资料不全、有错漏、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使得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能平衡,要认为调解,直接在差额出填下数值。

2)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会员国使用资金的一种权利。

3)官方储备(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保持汇率的稳定以及紧急支付的需要而实际拥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

▪国际储备必须有流动性。

▪在许多经济文献里。

经常出现国际清偿力的概念。

它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应付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汇率所持有的国际上普遍可接受的资产。

▪表面上看和国际储备是一样的,实际上,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是有区别的。

▪国际清偿力的内涵广于国际储备。

国际清偿力除了包括该国持有的国际储备之外,还包括:

▪1、该国向国外的借款能力;

▪2、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能力;

▪3、一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

▪4、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外国人持有的逆差国货币的意愿;

▪5、利率提高对鼓励资金内流的程度等。

▪而国际储备只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国际清偿能力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的或潜在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

▪二.国际储备的构成

按IMF定义一国国际储备应包括:

▪1、黄金储备

▪是会员国持有的储备黄金。

▪2、 外汇储备

▪这是会员国政府持有的或能控制的国外可兑换货币的存款和其他流动金融资产。

它是国际储备的最主要部分,由各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资产组成。

▪一种货币能充当储备货币必须具备:

▪      必须是可兑换货币

▪      必须是各国普遍可接受的

▪      币值稳定,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重要作用

▪3.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也称普通提款权(GDRs,generaldrawingrights),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资金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一国GDRS包括:

(1)会员国向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中25%的黄金或外汇部分,会员国可以自由提用这部分资金,无需特殊批准。

(2)基金组织为支付其他会员国的借款而使用的会员国货币的净额,一般会员国A认缴的份额的75%可以用A本币缴纳,IMF为其他会员国B提供贷款时,使用该国A本币形式的贷款就形成该会员国A对IMF的债权。

该国可以无条件的提取并用于支付国际收支逆差。

(3)基金组织从会员国的借款净额。

IMF为应付对会员国的贷款向其他会员国的借款。

▪4 特别提款权(SDRs,SpecialDrawingRights)

是基金组织创设的记账单位,是普通提款权之外使用资金的一种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