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884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16Cl–35.5K–39Ca–40Fe–56Cu–64Ba–137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A、瓷器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选项A正确;B、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选项B错误;C、茶叶中主要物质为有机物,选项C错误;D、中草药中主要成分是有机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氨气B.碳酸钾C.盐酸D.氯气

【答案】A

【解析】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OH-,并不是氨气本身发生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B、碳酸钾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能够导电,所以碳酸钾是电解质,故B错误;C、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主要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答案】B

【解析】根据仪器构造可知四种仪器分别是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蒸发器,因此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萃取、蒸发,答案选B。

4.下列有水参加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

A.CaH2+2H2O=Ca(OH)2+2H2↑B.BrCl+H2O=HCl+HBrO

C.Mg3N2+6H2O=3Mg(OH)2↓+2NH3↑D.2Na2O2+2H2O=4NaOH+O2↑

【答案】D

【详解】A.CaH2中H元素由-1价升高至0价,H2O中H元素由+1价降低为0价,水作氧化剂,故不选A;B.BrCl+H2O=HCl+HBr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

D.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选D项;答案为D。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显酸性的是()

A.NaHSO4B.FeCl3C.K2CO3D.CH3COOH

【答案】C

【详解】A.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溶液显酸性,故不选A;B.FeCl3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故不选B;C.K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故选C;D.CH3COOH属于弱酸,溶液显酸性,故不选D;答案:

C。

6.反应6HCl(浓)+KClO3=3Cl2↑+KCl+3H2O,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

A.6∶1B.1∶5C.1∶6D.1∶3

【答案】B

【详解】由反应6HCl(浓)+KClO3=3Cl2↑+KCl+3H2O中,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0被还原,为氧化剂,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0被氧化,为还原剂,其中6molHCl生成1molKCl,被氧化的HCl为5mol,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5。

答案:

B。

【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进行分析即可。

7.下列表示正确

是()

A.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

2018Ar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2,2-二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

C(CH3)4D.HClO的结构式:

H-Cl-O

【答案】B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

3818Ar,故A错误;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故B正确;C.2,2-二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

CH3C(CH3)2CH2CH2CH3,故C错误;D.HClO的结构式:

H-O-Cl,故D错误;答案:

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制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因为常温下铁和浓H2SO4不反应

B.金属镁的熔点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C.木材、纺织品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

D.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热值低,因而目前没有被广泛应用

【答案】C

【详解】A.因为铁和浓硫酸发生了钝化反应,钝化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铁制容器可盛装冷的浓硫酸,故A错误;B.金属镁是活泼的金属,容易被氧化,所以不能做耐高温材料,故B错误;C.木材、纺织品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故C正确;D氢气难储存,生产成本高,所以制约氢气作为优质能源不能大力推广的关键因素,故D错误;答案:

C。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C.毛料与棉布可以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D.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漏,洗涤,干燥

【答案】D

【详解】A.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正确;B.镁和CO2反应,生成C和MgO,不能用CO2灭火,故B正确;C.毛料属于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布属于纤维素,燃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可以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故C正确;D.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漏,洗涤,但不需要干燥,故D错误;答案: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7Cl2和35Cl2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B.甲酸(HCOOH)、草酸(HOOC-COOH)互为同系物

C.C60与C70互为同素异形体

D.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详解】A.37Cl2和35Cl2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单质,两者不能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甲酸(HCOOH)为一元酸,草酸(HOOC-COOH)为二元酸,两者结构不同,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C.C60与C70都是由C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答案: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概念进行辨析。

11.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往碘水和FeCl2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SO2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C.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四处游动,并产生蓝色沉淀

D.往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黑色蜂窝状的固体,同时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答案】B

【详解】A.碘水具有氧化性,FeCl2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生成FeCl3,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能显红色,故A正确;B.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能褪色,故B错误;C.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往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黑色蜂窝状的固体,表现脱水性,同时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正确;答案:

B。

【点睛】利用浓硫酸的特性进行分析:

脱水性可使蔗糖变成黑色蜂窝状的固体,强氧化性又可以把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本身被还原为刺激性气味气体SO2。

12.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生产过程中氢离子由左移向右

C.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

D.正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答案】D

【详解】A.a电极上S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则a为负极,b为正极,故A正确;B.质子膜只允许H+通过,向正极移动,即氢离子由左向右移动,故B正确;C.负极区有硫酸生成,则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故C正确;D.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错误;答案为D。

【点睛】考查原电池相关的知识。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SO2

SO42-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在负极通入,O2

H2O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在正极通入,据此分析。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氨水吸收过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NH4++HSO3-

B.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反应制Cl2:

MnO2+4HCl(浓)

Mn2++2Cl-+Cl2↑+2H2O

C.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2++SO42-=BaSO4↓

D.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

Fe2++2H++H2O2=Fe3++2H2O

【答案】A

【详解】A.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氨水和过量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3·H2O+SO2=NH4++HSO3-,故A正确;B.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反应制Cl2:

MnO2+4H++2Cl-

Mn2++Cl2↑+2H2O,故B错误;C.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2OH-+Ba2++SO42-+2H+=BaSO4↓+2H2O,故C错误;D.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2Fe2++2H++H2O2=2Fe3++2H2O,故D错误;答案:

A。

【点睛】考查限定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及与所给条件的关系进行判定。

A中注意“过量”两字的含义。

14.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Z

A.原子半径X、Y、W、Z依次增大

B.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W强

C.Y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Z弱

D.X、Z元素能形成化学式为XZ2的化合物

【答案】D

【分析】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W为F元素,根据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图可知:

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S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Z>X>Y>W依次减小,故A错误;B.Z为S元素,W为氟,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2S,故B错误;C.Y元素为N,Z为S元素,两者有多种价态的含氧酸,没说最高价,无法比较酸性强弱,故C错误;D.X为C元素,Z为S元素,X、Z元素能形成CS2,故D正确;答案:

D。

【点睛】突破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结合已知条件:

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进行推断各种元素。

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往蛋白质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B.苯与CCl4两种有机物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C.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

D.油脂与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A

【详解】A.往蛋白质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产生白色沉淀,加水沉淀溶解,故A错误;B.苯与CCl4两种有机物均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也不互溶,但苯的密度比水小,在高锰酸钾溶液上层,CCl4的密度比水大,在高锰酸钾溶液下层,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故B正确;C.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所以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D.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含有酯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氨基酸表现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正确;答案:

A。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煤的干馏、气化、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B.苯与氢气生成环己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将3molCl2与1mol乙烷混合光照,可以得到1molC2Cl6

D.乙醛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酸,乙酸又能被氢气还原成乙醛

【答案】B

【详解】A.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气化、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苯与氢气生成环己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C.将3molCl2与1mol乙烷混合光照,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得到多种卤代烃,故C错误;D.乙醛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酸,乙酸不能被氢气还原成乙醛,故D错误;答案:

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A(s)+3B(g)

2C(g)+D(g),如果气体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C(s)+H2O(g)

CO(g)+H2(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正速率减小,逆速率增大

C.N2(g)+3H2(g)

2NH3(g)△H=—93kJ·mol—1,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2(g)和2molH2(g)达到平衡时,可以放出37.2kJ的热量

D.A(g)+3B(g)

2C(g)+D(g),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②

,则前者比后者快

【答案】A

【详解】A.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A(s)+3B(g)

2C(g)+D(g),因为A为固体,所以如果气体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A正确;B.C(s)+H2O(g)

CO(g)+H2(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速率均增大,故B错误;C.N2(g)+3H2(g)

2NH3(g)△H=-93kJ·mol—1,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2(g)和2molH2(g)达到平衡时,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37.2kJ,故C错误;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g)+3B(g)

2C(g)+D(g),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B=0.6mol/(L·min),②vC=0.4mol/(L·min),由于条件不同,因此两者速率无法比较,故D错误;答案:

A。

18.下列关于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物质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晶体

B.H2O和CCl4的晶体类型相同,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D.干冰溶于水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也有共价键的破坏

【答案】B

【详解】A.分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也不导电;离子晶体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A正确;B.H2O和CCl4都是分子晶体,H2O中H原子的最外层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C.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而决定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C正确;D.干冰的成分是CO2,溶于水中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同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共价键也会被破坏,故D正确;答案:

B。

1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原子数目为3NA

B.在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3NA

C.5.6g铁在22.4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小于0.1NA

【答案】A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含1molCH2,原子数目为3NA,故A正确;B.水中也含有氢元素,在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大于3mol,故B错误;C.氯气没标明状态,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C错误;D.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发生水解,0.1mol·L-1Na2CO3溶液没有体积,无法计算,故D错误;答案:

A。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大小:

N前=N后

B.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当pH=4.5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c(H+)>c(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2c(Na+)=c(CH3COO-)+c(CH3COOH)

D.pH相等的盐酸与醋酸溶液,c(Cl-)>c(CH3COO-)

【答案】C

【详解】A.醋酸是弱酸,所以CH3COONa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H2O⇌CH3COOH+OH-,使溶液呈碱性,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NaCl溶液中c(Na+)+c(H+)大于CH3COONa溶液中c(Na+)+c(H+),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OH-)+c(Cl-)可得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

[c(Na+)+c(H+)]

V;同理可得CH3COONa溶液中总数为2

[c(Na+)+c(H+)]

V,所以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CH3COONa溶液,即N前

c(CH3COOH)>(CH3COO-)>c(H+)>c(OH-),故B错误;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根据物料守恒:

2c(Na+)=c(CH3COO-)+c(CH3COOH),故C正确;D.pH相等的盐酸与醋酸溶液,根据电荷守恒盐酸溶液中:

c(Cl-)+c(OH-)=c(H+);醋酸溶液中:

c(CH3COO-)+c(OH-)=c(H+),因为pH相等,所以c(Cl-)=c(CH3COO-),故D错误;答案:

C。

21.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有效降解甲醛、苯等有机物,效果持久,且自身对人体无害。

某课题组研究了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0~20min之间,pH=7时R的降解速率为7×10-6mol·L-1·min-1

B.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

C.在这三种pH条件下,二氧化钛对pH=2的R溶液催化降解效率最好

D.在0~50min之间,R的降解百分率pH=2等于pH=7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pH=7的R的初始浓度为1.8×10-4mol·L-1,20min时R的浓度为0.4×10-4mol·L-1,则0~20min之间R的降解速率为7×10-6mol·L-1·min-1,故A正确;B.根据不同pH曲线的倾斜度不同可以看出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C.由图分析可以知道:

溶液酸性越强,线的斜率越大,R的降解速率越大,所以在这三种pH条件下,二氧化钛对pH=2的R溶液催化降解效率最好,故C正确;D.由图可知:

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降解,所以降解百分率相等,故D正确;答案:

B。

22.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B>C>A=D=E

B.在温度不变的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无法实现从A点变到C点

C.D点对应的水溶液中,可能有NH4+、Fe3+、Cl-、NO3-大量同时存在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0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答案】C

【详解】A.通过关系式:

KW=c(H+)·c(OH-)可计算出图中五点关系:

B点KW=10-6

10-6=10-12,A、D、E在同一条曲线上,所以三点的KW相等,KW=10-7

10-7=10-14,C点位于A、B之间,所以10-14C>=A=D=E,故A正确;B.AC这条直线表示的是c(H+)

c(OH-),这条直线只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而且温度不变时,加入NH4Cl会使c(H+)增大,c(OH-减小,无法实现从A点变到C点,故B正确;C.D点对应的水溶液中,c(H+)

c(OH-)显碱性,不可能和NH4+、Fe3+大量共存,故C错误;D.B点处KW=10-6

10-6=10-12,所以pH=6时溶液呈中性,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0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6,所得溶液呈中性,故D项正确。

答案:

C。

23.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

CO(g)+H2(g)ΔH=(b-a)kJ·mol-1

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使用催化剂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

D.nmolC和nmolH2O反应生成nmolCO和nmolH2吸收的热量一定为131.3nkJ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ΔH=(b-a)kJ·mol-1,故A正确;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故B正确;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1molC(s)和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吸收热量131.3kJ,而题干中的n不一定是1,则吸收热量不一定是131.3kJ,D错误;答案:

D。

24.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SiO2等)制备,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a.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2FeO•Cr2O3+4Na2CO3+7NaNO3

4Na2CrO4+Fe2O3+4CO2+7NaNO2

b.Cr2O42-+2H+

Cr2O7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反应中Na2CrO4和Fe2O3为氧化产物

B.步骤①熔融、氧化可以在石英坩埚中进行

C.滤渣2中含有H2SiO3

D.步骤④调滤液2的pH使之变小有利于Cr2O72-生成

【答案】B

【详解】A.由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SiO2等,由2FeO•Cr2O3+4Na2CO3+7NaNO3

4Na2CrO4+Fe2O3+4CO2+7NaNO2分析可知FeO•Cr2O3中的Fe元素由+2→+3,Cr元素由+3→+6,所以可形成化合物Fe2O3和Na2CrO4,属于氧化产物,故A正确;B.步骤①熔融、氧化的反应物中含有Na2CO3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