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8815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docx

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南海风情

教学内容

1.唱:

《步步高,新春到》、《彩云追月》、《什么结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我们祖家是歌乡》

2.听:

《步步高》(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军民团结一家亲》

3.动:

认:

切分音我的创造“对山歌”露一手

(1)

(2)

教学总目标

1.感受南国民族民间音乐及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2.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彩云追月》。

3.尝试在歌曲演唱中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

积极参与“我的创造”、“露一手”等综合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累艺术表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教材分析

1.《步步高》  广东乐曲《步步高》,吕文成曲,是一首以我国民族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民乐合奏曲。

乐曲为D宫调,拍,创作大胆,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并且大量采用了乐汇重复的手法以积聚力量,或渐次高涨,或渐次下落,有张有弛,表现了一种步步高深的意境。

欣赏时主要让学生感受乐曲特有的节奏及旋律韵味的特点。

根据主旋律填词的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非常确切地以声乐的形式诠释了原曲的内涵。

其歌词以通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新春来到之际广东人们欢庆节日的热烈场面。

2.《彩云追月》是1935年由任光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快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歌曲是由王付林根据任光作曲的管弦乐《彩云追月》填词而成,乐意宁静,歌词深情,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歌曲中多次运用的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曲调委婉细腻,不仅润饰、美化了曲调,更赋予旋律独特的风格,有助于歌曲情感上的深化与升华。

3.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选自歌舞剧《刘三姐》。

歌曲为徵调式,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全曲音域在八度之内,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描绘出壮乡人民勤劳朴实和能歌善舞的形象。

4.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是《红色娘子军》中合唱部分的一个乐段。

歌曲为G宫调,2/4拍,歌曲以平稳、亲切的歌声,徐缓地唱出战士和老百性的鱼水深情。

歌曲的主体由两个乐段组成,这两个乐段基本相同,只在结尾处有所不同。

每个乐段可分为四个乐句,每4个小节为一乐句。

5.《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歌选自歌舞剧《刘三姐》,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采用2/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这首歌曲还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歌词口头化、生活化,犹如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即兴创作。

6.《五指山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节奏舒缓。

是海南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唱红军胜利归来。

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问答的方式表现海南人民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

7.《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在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C羽调、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教学重点

1.以南海音乐为主线,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使学生对南海沿岸的音乐文化更加感兴趣。

课时内容安排

课时

拓展

第一课时

广东音乐《步步高》、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

《步步高,新春到》

认:

切分音

广东音乐

第二课时

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

第三课时

《山歌好比春江水》

《什么结籽高又高》

我的创造“对山歌”

第四课时

《军民团结一家亲》

《五指山歌》

露一手

(1)

第五课时

《我们祖家是歌乡》

露一手

(2)

台湾民俗民歌。

 

第一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广东音乐《步步高》、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

2.唱:

《步步高,新春到》

教学课时目标

1.通过听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乐曲明快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体味步步高升的意境。

2.通过听赏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感受广东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体味令人目不暇接的民俗画卷。

3.通过学唱歌曲《步步高,新春到》,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欢庆节日的热烈气氛。

教学重点:

1.熟悉广东音乐的旋律和风格特点,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中,大跳音程音准及弱起句式的起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听:

广东音乐《步步高》

1.导入:

在彩色的版图上,我们纵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了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们又走过了美丽富饶的江淮大地,今天我们将要来到祖国南部沿海地区,去领略南海风情。

2.听:

广东音乐《步步高》。

感受乐曲中大起大落的旋律和递升、递降的严谨曲调,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

3.介绍:

介绍作者,展示高胡、秦琴和扬琴的图片,讲述乐器的音色特点。

吕文成(1898—1981)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

广东中山县人。

据不完全统计,所撰乐曲达百首以上。

演奏方面,吹拉弹唱件件皆能,特擅长高胡。

首创把二胡的丝弦改用钢丝弦。

4.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听辨高胡、秦琴、扬琴的音色。

高胡形似二胡,用二胡改革而成,在乐队中担任弓弦乐器组的高音声部,音色清脆、嘹亮。

秦琴圆形音箱,蛇皮蒙面,直杆,音色清脆、圆润。

在乐队中担任弹拨乐器组中音声部。

扬琴击弦乐器木制梯形音箱,用有弹性的竹槌击弦发音,音色典雅、清脆。

5.完整听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

三.听:

女声独唱《步步高,新春到》

1.导入:

这是一首用《步步高》的旋律填词的歌曲,曲名为《步步高,新春到》,乐曲在加入了歌词之后,显得更加喜庆。

2.听赏:

看书聆听,熟悉歌词内容、加深旋律的记忆、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

3.按节奏速度慢点读歌词。

4.唱:

跟着伴奏音乐唱一唱歌曲主旋律,然后再唱唱歌词。

四.拓展:

广东音乐

1.导入:

广东音乐是我国民族器乐的重要分支之一。

结合课件了解“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亦称粤乐,是我国地方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丝竹乐。

它的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能独立演奏的器乐曲种。

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

广东音乐是一种标题音乐,结构上以简驭繁。

它以器乐的丰富音乐和宽广的音域,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地方色彩浓郁,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广东音乐擅长于生活小景的描摹,对传统的生活情趣无不流露着关注。

在曲调进行中,常以多种装饰音型“加花”,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

主要作品有《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步步高》、《鸟投林》等。

2.同时听广东音乐的名曲——《旱天雷》。

五.课堂小结

课后记录:

 

第三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唱:

《彩云追月》

认:

切分音

教学课时目标

1.通过听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在舒缓优雅的旋律中,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般的意境。

2.通过学唱《彩云追月》,用歌声表达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体味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所描绘的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中,要唱好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学生情绪。

2.师生问好

二.听:

《彩云追月》

1.导入:

结合课件,请学生用语言描绘夜空的迷人景色。

2.我们来听听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这个主题的,感受音乐。

你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看到了”什么景象?

3.结合课件,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作曲家任光以粤剧音乐为素材,其主题形象鲜明优美,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4.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演奏形式有什么特点?

(乐曲中主要有笛子、二胡、弹拨乐等乐器在演奏,笛子、二胡轮番演奏主题旋律,弹拨起衬托作用。

5.这首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有哪些特点?

请选择相应的“彩云追月”。

(结合课件)

节奏

情绪

速度

平稳的√

雄壮的

中速

多变的

抒情的√

稍慢√

自由的

活泼的

稍快

6.请你随着音乐朗诵优美的诗句。

夕阳辞柳月初弯,暮鸟独衔霞满天。

月作弦来云为柱,风同指动雾如衫。

黄昏轻唱留人醉,夜半沉香挽露颜。

梦化斑斓托素手,彩云一曲过沙滩。

三.唱:

《彩云追月》

1.导入:

欣赏过了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由这个旋律填词的歌曲演唱。

2.听歌曲演唱,可跟读歌词。

说说歌曲表达的情感。

(祖国盼统一、人民盼回归、亲人盼团聚。

3.认:

切分音、切分节奏

分析:

XXXX→XXX

强弱次强弱弱强弱

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改变了基本强弱关系的音叫做切分音。

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

4.节奏练习:

让学生熟悉掌握《彩云追月》的基本节奏型

4/4XXXXXX|XXXXXXX|X---|

5.动:

边听歌曲范唱边拍击基本节奏型

6.唱谱:

跟琴声或跟老师一起视唱曲谱,要求能够熟记曲谱,并做到会背。

7.唱词:

用歌声表达人民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愿望。

8.完整地有表情地唱出歌曲。

9.听听用流行元素演唱的这首歌曲。

(黑鸭子组合《彩云追月》视频)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录: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

《什么结籽高又高》

动:

我的创造—对山歌

教学课时目标

1.通过听赏《山歌好比春江水》,接触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的民歌,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婉转,歌词的质朴抒情,以及描绘出壮乡人民勤劳朴实和能歌善舞的形象。

2.通过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通过听和唱开拓音乐视野,接触和认识广西壮族民歌。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药运用急戏缓呼的呼吸方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学生情绪。

2.师生问好

二.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

1.导入:

广西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那里的壮族居住地的山水非常美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他们民族歌曲也很美。

2.听:

播放歌曲。

听后请学生谈谈感受。

旋律:

优美、婉转;

歌词:

质朴、多情;

描绘:

庄乡人民勤劳朴实和能歌善舞的形象。

3.介绍:

介绍“三月三对歌节”、“刘三姐的传说”。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

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

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

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相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

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

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俗节日。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

届时,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

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4.结合课件,观看视频电影《刘三姐》片段。

三.唱:

《什么结籽高又高》

1.导入:

利用歌词中谜语导入歌曲学习。

出示高粱、玉米、豆角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2.学唱: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

3.师生对唱的方式学唱这首歌。

四.拓展:

1.动:

看广西壮族对歌图片,感受对歌的场面。

2.结合课件,了解“对山歌”

对山歌通常是一问一答地即兴编唱。

请你自编歌词,模拟“对山歌”的场景,与同学对一对“山歌”。

3.试着对一对山歌,进行对唱体验。

形式可多样化——师与生,生与生,一人问、众人答。

哎……            哎……

什么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咯;  鸭子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咯;

什么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咯;  大船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咯;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哎……            哎……

什么结果把娘颈,嘿了了咯;  木瓜结果把娘颈,嘿了了咯;

什么结果一条心,嘿了了咯;  芭蕉结果一条心,嘿了了咯;

什么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柚子结果包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五.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记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听:

《军民团结一家亲》

唱:

《五指山歌》

动:

露一手

(1)

教学课时目标

1.通过听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接触以海南黎族民歌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抒情悠扬,及其鲜明的南国风味。

2.通过学唱《五指山歌》,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通过听和唱开拓音乐视野,接触和认识广西壮族民歌。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学生情绪。

2.师生问好

二.唱:

《五指山歌》

1.导入:

在南国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名叫“海南岛”。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一找海南岛的位置,欣赏岛上风光,了解黎族风土人情。

2.听:

聆听歌曲。

注意歌曲中延长音的唱法,感受其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3.再通过模唱学会唱延长音,还要注意唱得饱满、连贯,时值准确,收放一致。

4.唱词: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巩固延长音的唱法。

5.唱谱:

歌曲学会后,带领学生视唱歌谱。

6.歌曲处理:

试着用方言演唱。

(观看视频进行模仿)

三.听:

《军民团结一家亲》

1.导入:

简单介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

看看剧照,以加深直观印象,更好地理解歌曲。

2.播放歌曲。

仔细聆听歌曲的演唱,用心记住对歌曲的感受。

3.结合课件观看视频,进一步进行感受。

4.对比:

启发学生在音乐表现、情绪、内涵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分析,是哪些音乐要素的差异使这两首歌曲既相似而又有差异。

《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旋律是从《五指山歌》发展而来,节奏从宽松的四分音符改成了稍密集的八分音符,速度也从慢速变成了中速。

《五指》意境深远,表达了黎族人民对红军、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之情。

《军民》在基本保留了鲜明的南国风味的基础上,表达了军民团结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4.复听:

再听一遍歌曲,可以跟着录音唱一唱。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我们祖家是歌乡》

动:

露一手

(2)

拓展:

台湾民俗民歌

教学课时目标

1.通过学唱《我们祖家是歌乡》,感受属舞歌类的“欢乐舞曲”的台湾高山族民歌,并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带有舞蹈性的节奏感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通过演唱和拓展,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接触台湾民歌,了解其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应该注意的是,要唱准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学生情绪。

2.师生问好

二.唱:

《我们祖家是歌乡》

1.导入:

大家在语文课上学过《美丽的日月潭》吧,请学生说说日月潭美丽的自然风光。

2.老师简单介绍介绍台湾奇特的风土人情。

(结合课件观看视频)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最早的民族,约40万人,主要居住在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至今他们仍然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凿齿、穿耳等习俗。

高山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和狩猎,其中雅美人主要从事捕鱼。

通过学习和欣赏教学,让学生感受作品情绪,理解作品音乐形象,了解南海一带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喜欢上民族音乐,及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3.听老师唱《阿里山的姑娘》,再听《我们祖家是歌乡》,请学生说说两首歌曲的共同感受:

两首歌曲都是欢快、活泼的,带有舞蹈性的节奏感,是台湾高山族民歌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4.动:

边听歌曲边击掌等声势活动。

 

5.学唱:

听唱与视唱结合,用“lu”哼唱歌曲,同时用手势表示音高。

6.体验:

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感受速度的不同与音乐情绪、意境的变化。

中速、稍快———情绪欢快活泼;慢速——情绪优美抒情

7.艺术处理:

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分乐句接龙唱、轮唱、领唱与合唱等。

三.综合测试

1.结合课件,听听下面的歌(乐)曲片段,说出它们的曲名。

2.结合课件,听辨下面的音乐片段,说说它们是哪里的丝竹音乐。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