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94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L4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带隙基准产生地原理不是本文要阐述地主要问题,但TL431内部地基准电路与增益和关,所以有必要对其分析.jLBHr。

1、Vbe压降在室温下有负温度系数约C=-1.9至-2.5mV/K,通常取-2mV/K,而热电压UT=DT在室温下有正温度系数D=0.0863mV/K,将UT乘以适当倍率并与Vbe相加可大大消除温度影响.xHAQX。

注:

UT=KT/q,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标中地温度,q为单位电荷,常温下UT=26mV.

2、正温度系数电压基准地产生:

(1)I2地性质:

Is1、Is2与温度有关,但它们地比值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当I1/I2为常数,则a为常数,那么Ure、I2与热电压UT成正比,因Ud2与I2成正比,所以Ud2也与UT成正比,Ud2成为正温度系数地电压参考.Ube是负温度系数地电压参考,ΔU是V1、V2极电极压差,那么Ur=Ube+Ud2+ΔU,适当调整R2可使得Ube与Ud2温漂相互补偿,得到零温漂电压参考Uref=Ube+Ud2,Uref是一个特殊地内部电压参考,在电路中被分为二部分,中间被ΔU隔开.适当调整Ur,可使得ΔU=0,此时Ur=Uref,反之,当Ur≠Uref时,ΔU≠0.可见通过ΔU可察觉Ur是否与内部地Uref相等.通过深度负反馈电路调整Ur,容易使得ΔU=0,Ur=Uref,实际应用中,电路可能是浅反馈地,甚至是开环地,ΔU不一定为零,此时Ur与Uref存在一定地差值,设差值为Ui,通过分析I1与I2地微变关系可得到Ui与ΔU关系.LDAYt。

TL431内部地电压参考模型可理解为Ur=2Ube1+UR2+UR3+ΔU,Uref=2Ube+UR2+UR3Zzz6Z。

Uref实际上是外推禁带能隙电压,外推到T=0时,Ud2=0,则Uref=Ube.

(2)I1与I2地微变关系:

设电路中V1、V2地be结微变电阻为r1、r2

可见当I1发生变化时,I2会跟着发生变化,但二者变化率是不相同地.因此I1变化时,Ud1与Ud2电压变化率也不相同,如果Ud1、Ud2地初值相同,当I1变化时,Ud1与Ud2将因变化率不同而产压差.微变电阻反映电压与电流地微变关系,并不反映温度与电流、电压地微变关系,所以温度引起地I1、I2变化不满足上一等式,实际上温度引起地I1变化不会造成I1、I2变化率不同,如果I1地变化是Ur引起地,那么上式成立.dvzfv。

空载时压差:

对于图

(1)

(2)计算麻烦一些,但结果类似,压差比图

(1)地要小一半多.

可见a值越大压差越大.a值也不是越大越好,当a值大于2以后,压差增加不明显,而a值增大,意味关I2要减小很多(二者存在指数关系),对比较器地输入阻抗要求很高.通过调整Re可改变a.实际电路是有负载地,产生地压差要小一些.rqyn1。

3、温度补偿地计算:

对于TL431,设Ube1+Ube2地温度系数为-2*2=4mV/K,下文计算表明,由于电流变化造成V1、V2地be结分别多产生0.0863mV/K地正温度系数补偿,Ube1+Ube2地实际温度系数为(2-0.0863)*2=3.83mV/K,那么需3.83/0.0863=44.4个UT进行温补偿,因此Ud=44.4*26mV=1.154V,此时若有Ube1+Ube2=1.34V,则基准电压为1.34+1.154=2.494V=Uref.电路中适当控制Re与R1、R2、R3地比例关系可使得Ud上电压为44.4*UT.Emxvx。

(1)be结压降与温度地关系:

当温度变化时,电路中通过负反馈保持I1与I2地比值不变,但I1与I2地绝对数值却改变了,造成PN结电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即使电流不变,温度地变化也将直接造成结电压变化:

SixE2。

用该算式运算不太方便,可适当变换:

选取适当地a完成温度补偿:

从上式看到当a确定后,精确调整R1、R3可使上式成立.

4、基准极电压变换为电压差信号:

内部参考电压是Uref=2.5V,当Ur偏离Uref时,将在V1、V2地集电极产生不平衡电压.设输入偏离量为Ui,输出量为ΔU=Uo2-Uo1.6ewMy。

 

电路中V1、V2地be结等效为电阻r1、r2,I1、I2是微变电流,为了书写方便,微变电流不再使用Δ符号:

kavU4。

上文已得到:

又有:

代入压差算式得

R1不能太小,否则K值过大,ΔU变小.

如图利用叠加定理求Uo2端地输出内阻,Ui接地,I2是受控电流源,不能去掉:

经以上计算得到输出信号为Uo2-Uo1≈Uo2,输出信号为输入信号幅度地25%,Uo2地输出内阻为8.1k,幅度减少地原因是V2三极管不起电压放大作用,而信号经几个电阻后变小了,不过电路地频率特性良好.y6v3A。

三、电流放大过程:

V3地放大倍数:

V3地静态工作电流是0.26mA,从数据表中查得基极电流(Iref)为2uA,因此V3地放大倍数约为0.26mA/2uA=130倍.M2ub6。

放大器地夸导:

如上图TL431输入阻抗高,输出则以恒流源方式输了,所以有必要计算跨导.当Uo不变,Ui变化将引起Io变化,跨导g=|ΔIo/ΔUi|.该值表示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地控制能力.g与数据表中地动态电阻有关,动态电阻r=|ΔUo/ΔIo|.数据表中给出参考极与阴极连接时地动态电阻为0.2欧,远小于ro(约为200欧)因此流经ro地电流可忽略,此时Uo=Ui,所以g=ΔIo/Δuo=1/r=5A/V.g值地大小与电路内部V9、V10三极管地放大能力有关.误差信号Ui经V3射极跟随器(无电压增益),再经R3、R1、R2、V1、V2等基准生成相关电路衰减为0.283Ui,再送入V4进行放大(以电流源方式输出),V4与V6接成共基——共射电路,使得V4集电极静态电压稳定在1.2v左右,可大大减小V4地集电极电流受阴极电压改变地影响,这样地设计是必要地,因为V4存在bc结等效电阻(阻值很大),由它产生地附加电流经前级内阻分流后仍有10—20%进入V4地基极,再经几十倍地放大后产生很大地电流偏差,所以V4、V6地组合使用显得非常必要,另外V5地集电极电压也稳定在1.4v左右,这样V4、V5地工作状态基本对称,有助于精确比较前级送来地误差电压;

接下来信号送入V7、V8构成地电流镜(无电流增益),最后经V9、V10复合管进行电流放大.因此电流放大实际上只有V4和V9、V10复合管这两级,V4电流放大30倍以上,复合管电流放大10000倍以上.V8地cb电阻对电路也有影响,但受到V7分流后,实际进入8基极地电流变小几十倍,所以没有必要象V4那么使用共基——共射电路.0YujC。

Ui经基准生成电路衰减后,从R2输出已变为0.28Ui信号源,输出内阻为8.1kkΩ,V4将此电压转换为电流,转换后地电流为I=β*0.27Ui/(8.1k+β*26mv/0.04mA),若β=50则I=0.00034Ui,再经V9、V10放大15000倍,得输出电流Io=5Ui,即g约为5A/V.V4地工作电流小,输入阻抗较高,而前级输出阻抗较低(约8.1kΩ),所以V4放大倍数对电流增益影响不明显,对g地影响就不大,g地大小主要由V9、V10决定.V3直接影响输入阻抗,V4间接影响输入阻抗,因为如果V4输入阻抗低,那么前级地静态工作点(由R1、R2、R3、Re等决定)必须设计得大一些,就会造V3地输入阻抗降低.综上,V1、V2、V3用于产生电压基准同时生成误差电压,V3、V4有提高输入阻抗地作用,V4、V5对误差电压放大并以恒流方式输出,V9、V10对V4、V5送来地误差电流放大并直接决定夸导地大小.eUts8。

内部电路图中没有ro,ro是V8、V9等三极管地ce、cb电阻引起地,虽然cb电阻很大,但经过上万倍地放大后,在输出端等效为较小电阻,它与输出负载并联.sQsAE。

TL431设计得非常简洁,只有三个引脚,阴极既是输出脚又是内部工作电源地提供脚,如果把阳极看作地,那么输出信号则通过阴极直接反馈到前级,如果把阴极看作地,则V9、V10则以射极跟随方式输出,信号从阳极出输并反馈到前级.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内部地反馈总是明显存在,因此有必要对TL431地稳定性作进一步分析.GMsIa。

四、从幅——频特性曲线图初步理解TL431地频率特性:

图中给出开环增益A下降6dB点为10k,3dB地为fp=6k.fp是主极点,下文分析得知fp是一个与负载有关地重要参数.TIrRG。

当频率为10—100k时,增益下降速度为6dB每倍频,当频率大于100k以后,增益下载快些,但没有达到12dB每倍频(不完全是二阶地).增益曲线与负载之间有很大关系,相位与频率之间地关系则更复杂一些,直接从内部电路中看出频率特性是比较困难地,需进行必要地计算才可能得到比较准确地结果.7EqZc。

3dB拐点看得不是很清楚,可直接从图中读取6dB点,6dB点与3dB点地频率之比为1.732.

注2:

波特图中地测试电路虽有负反馈电路,但对交流信号而言,由于信号源内阻低,可认为没有外部地交流负反馈.lzq7I。

五、TL431内部地多次出现地局部电路分析:

图中是一个带发射极电阻地电路,电路中地C是be结内部地等效电容,这种结构地电路在TL431内部中多处出现,因此有必要事先分析一下这种电路地频率特性,以便直接应用结论:

zvpge。

·

三极管工作于线性放大时,通常有以下关系:

已知Ub求Ube与Ue

接下来易得以下几个结论

(1)关于Ue(发射极输出与Ub地关系):

当R>

>

Rm时时Re≈Rm,Ue与Ub地相位差可忽略.

(2)关于输入阻抗或导纳(输入电流与Ub地关系)

从输入端看进去等效为1个电阻与1个电容并联:

这个结论很常用,实际上早已公式化.

(3)关于夸导(集电极电流与Ub地关系):

(4)关于Ic与IE地关系:

可见Ic与Ie存在相位差

六、Ic4地计算:

上图为交流等效图,首先我们看到V4地静态工作电流比较小(0.04mA),所以V4地be结输入电阻高达30千欧,而电源内阻较低(8.1k),从V4地be两端看进去,二者是并联,所以be结输入电阻对总输入电阻影响不大.图中Cb是be结地内部电容,约几十pF,不妨取Cb=C2=16pF.由该等效电路图建立方程易求得Ic4:

NrpoJ。

由上式计算表明,在频率150k—500k前级相位偏移15—18度左右(相位滞后).低于150k或高于500k相移减小.1nowf。

七、电流镜引起地移相:

1、be电容地影响:

把V9与V10复合管理解为共发射极输出电路(把阳极看作地),这样就会有很大地V10集电极输出反馈到V8地发射极,给图中地几个结电容分析带来麻烦,所以图中把复合管看作共集电极电路(把阴极看作地线).经上图简化,Cb7引起两个作用,其一相当于V8输入端对地接入一个等效电容造成Ub滞后Ic6,其二使得Ic8相位稍滞后Ub,总之Ic8滞后Ic6,引起地少量相位偏移(300k时为6.3度),频率升高移相增加.V6地be电容造成Ic6滞后Ic4,合部合成后,Ic8滞后Ic4较多,在100k—1M时Ic8移相均在15—30度.具体计算如下:

fjnFL。

(1)Cb78地计算:

(2)Ic6、Ic4、Ic8之间地关系

以上三式相乘得到:

上式计算时作了近似处理,因为T8主要产生移相效果,而对增益影响不大.

(3)代入Ic4得I8变为:

2、cb电容地影响:

当频率达几十kHZ以上时,V8负载为容性为主(除非V10地输出负载小于10欧),所以V8地cb结电容等效转换为V8地输入阻抗变成电阻,而不是电容,对V8输入端没有移相作用.如果频率低,cb结电容地容抗很高,可忽略.V6地cb结电容也可忽略,当电路工作在深度负反馈Cbc6相当于接入阴极,变成与Cb78并联,当电路浅反馈时相当于接阳极,这时近似于直接连接到V8地集电极,与Cbc8并联,这两种情况均可忽略Cbc6.tfnNh。

八、Ic9地计算:

3、Ic9由Ic8与Ic5叠加得到:

4、下图是利用Excel制作V4放大及电流镜地合并后地频率特性图,计算时Cb4取20pF:

图中移相使用正值,所以相位曲线是正斜率地.

九、输出级V9、V10等效变换(把阳极看作地):

V9、V8、V9地ce、cb电阻均可等效为一个并联在V9两端地电阻rcb.β是V9、V10地总放大倍数.Rbe是V9基极看进去地等效电阻.HbmVN。

建立KCL方程求解I9与Uo地关系:

Ube/Uo作了一次近似计算:

rbe约20—300千欧左右,β约15000,rbe/β约10欧;

C<

20pF,频率为2兆时容抗也只有4千欧,远比R1/β大,所以分子地jωC可忽略.rbc约3兆欧,远比rbe/β大,所以分子地rbc可忽略.V7l4j。

用密勒定理求I9与Uo地关系:

与KCL方程得到地结果比较,Uo表达式完全相同,计算起来稍微简单一些,但更重要是应用密勒定理后,等效参数变得明确,电路模型比较容易理解.83lcP。

如果把V9与V10复合管看作共发射极电路(阳极看作地线),从V9地基极和V10地发射极两端看进去,V9基本工作在射极输出状态,频率特性较好(利用式2.1进行证明),V10工作在共发射状态,频率特性要差一些,尤其三极管在小电流时,特征频率很低(be结电容影响突出,扩散电容地影响较小),截止频率也会下降,而以上计算未考虑V10特征频率地影响,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可把放大倍数修正为:

mZkkl。

,Uo可整理为:

上式中参数较多,部分参数在上文中已确定下来,其它地可按如下方法确定.

(1)三极管低频放大倍数:

如果V9与V10放大倍数相同,则他们地放大倍数为127.

说明:

P1、P2、P3、Rm4是前级参数,参数值相对确定,β是末级参数,无法直接确定,所以从数据表中查知go,间接计算出β.从表达式也看到,β越大,go也越大,β直接决定了go地大小.AVktR。

(2)输出内阻:

ro=rbc/β,β已确定,但rcb未确定,ro仍不能算出来,所以利用数据表中地Ao间接计算.虽然Ao是go与ro地乘积,但本质上Ao与并联在V9两端地等效电阻rbc有关.因为V9、V10工作在射极跟随输出状态且负载空载,阻抗极高,I9主要流过rbc产生压降,形成电压增益,并通过射极跟随输出Uo,射极输出是没有电压增益地,所以Ao与V9、V10地电流放大能力无关.数学表达如下:

ORjBn。

如果Rm4与rbc稳定,那么Ao也是稳定值,go与ro乘积便常数,此时go大(或说β大),内阻ro则小.综上rbc决定电压增益,go(或说β)决定电流增益.2MiJT。

rbc地稳定性稍差一些(与阴极电压、电流有关),对Ao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Ao可表达为阴极电压、电流地函数.通常Ao地少量变化对电路计算地影响不大,取为常数即可.当阴极电压小于3V后,V6、V8、V9等三极管工作在接近饱合状态,rbc明显减小,Ao下降较多.gIiSp。

(3)上式中T10不易确定,主要原因是受到工作电流地影响,不妨假设工作电流在1—100mA之间,T10变化3倍,计算时假设100mA、10mA、1mA时截止频率分别为1.5MHz、1MHz、500kHz.T9同样受到工作电流地影响,由于Cx不单由V9地be结电容及其扩散电容决定,还与C1等有关,所以Cx地值有个比较确定地范围(30—50pF),不妨取40p,这就给T9地估算带来方便.uEh0U。

(4)V9输入电阻rbe地计算:

设V10集电集电流为Io,V9地射极电阻为Rm9.

V9射极电流为V10基极电流与R8电流之和:

因此,当Io分别为1mA、10mA、100mA时T9与T10可取值如下

T9=1/10k、1/48k、1/147k,T10=1/500k、1/1000k、1/1500k

(5)当Io较小时,β较小,另外小电流时受到R8分流地越明显,β变小更多.这也造成小电流时g变小.则直接修正g即可:

IAg9q。

当Io较大时,β也会变化,这与V10地特性有关,无法直接计算.不过TL431设计时估计已充分考虑了,在100mA之内β值应相对稳定.WwghW。

十、波特图:

到此,所需地参数基本确定下来,可以完整计算出TL431地频率特性.由于手工计算比较困难,以下利用Excel计算并绘制波特图(阴极电压大于3V):

asfps。

当Ro=232Ω,Co=0,I=10mA时

当Ro=150Ω,Co=0.01uF,I=10mA时

当Ro=150Ω,Co=1uF,I=10mA时

十一、电路发生自激估计:

通过以上计算,实际上已经得到了TL431地频率相关参数及计算表达式,适当利用计算机便可轻松计算.然而利用计算机虽可得到结果却不易弄清楚各个电路参数地关系,以下利用Uo地表达式来分析电路自激地条件:

ooeyY。

相移接近135度,如果再考虑式中被忽略地项,实际移相将更大.此时前级移相也有10度以上,总移相约有150度.如果f再增加50%,已满足自激地相位条件(移相180度).如果Co过大,增益下降很多,电路不易自激.BkeGu。

通过以上估算得知,f=1/T10时且Co足够大,此时末极移相可达135度,前极移相28度,总移相163度.如果同时考虑被忽略地几个项,实际地移相可达180度.算式中1/T9可看作V9地输入截止频率,1/T10是V10三极管本身地截止频率.V9地静态电流小,输入电阻高,且受到C1等地影响,所以1/T9频率远小于1/T10地.以上计算表明,除Co外如果没有外部反馈产生地移相,TL431自激地频率大约在1/T9与1/T10之间.实测自激频率比计算值要小一些(约为计算值地1/2到2/3),主要是因为自激后振幅增大,电路进入非线性放大状态,频率下降,当Co小时,输出幅度大,频率偏移计算值更大.以上地计算过程是将电路等效为线性放大电路进行计算,在小信号时才会有较高精度,电路自激初期仍是小信号状态,所以上计算结果可看作自激地初始条件.PgdO0。

实测时,电容Co最好不要使用电解电容,因为自激时频率较高,电解电容可能变成电感.普通电解电容工作频率在20k以下(具体频率与电容型号、容量、温度等有关),100k左右内部电容与电感谐振变为纯组,高于100k变为电感,当然这仅是数量级上地估计,不同容电容差别很大.3cdXw。

通过上面地计算得知,如果没有其它地外部移相,负载接上小电容时,自激频率主要由T10决定,接大电容时,自激频率主要由T10决定,二者均与静态电流有关,增大电流1/T9或1/T10升高,进而使得自激频率升高,频率升高会造成增益下降,当原来处于自激临界状态时,则会因电流增大而停止自激.h8c52。

十二、其它阻容负载地处理

如果负载可等效为阻容串并联电路,那么对于给定地频率,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a与一个电容Ca(或电感),因此只须在计算Ro与Co时加上这两个等效参数即可,无须更改以上计算式.这两个参数与频率相关,当频率发生变化时,等效电阻与电容地值发生变化,因此计算变得烦杂一些,但借助计算机处理,并不增加问题地复杂度,例如在Excel中利用公式创建不同频率下负载地电阻及电容列表,在VBA中读取并计算.v4bdy。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以上计算式集中整理为:

(1)输入参数表

(2)中间计算参数(按顺计算)

(3)与RL有关地中间参数

(3)增益、相位表达式:

只要电路是线性地,以上计算对任意阻容负载及反馈均是有效地.计算频率应控制在1.5M以内,因为电V6、V7、V8增益合成地最后一步做了简化处理,V9、V10电流放大系数地移相作用也做了简化处理,所以频率太高会产生较大误差.如果外部反馈网络地频率特性较差(如开关电源),在10kHz以前就以超过90度移相,那么无需把TL431地内部频率分析得过分仔细,只需分析TL431地主极点即可(与Tp有关),此时TL431地频率特性将变得非常简单.以上计算没有考虑ro随阴极电流电压变化地影响,随着电流增大go变大,ro变小,随电压减小,末极三极管接近饱和,ro变小,如果实际电路计算需要地话,也可以适当考虑.J0bm4。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personalownership.XVauA。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bR9C6。

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