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99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所构成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的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人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因而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这一点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

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

影响。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在古代,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

在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

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

这棵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

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诺曾经在《两种文化》中描述了在大学里理工科学者与人文学者相互轻视的状况,指出双方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已达到相互不理解,甚至相互厌恶的境界。

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这是有效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最大障碍。

诚然,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

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

爱因斯坦就曾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

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

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

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

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

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

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

世俗化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B.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验证。

C.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C.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D.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

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B.只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就能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C.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D.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

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犁

刘剑飞

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

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

“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

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

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

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

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

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

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

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

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

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

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

累了咱就歇一会儿。

“爷爷,我不累。

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

“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

”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

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

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

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帧发黄的影像。

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

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

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

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

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

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

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

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

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

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

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

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

“爷爷,你怎么了?

是想奶奶了吗?

”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

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

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

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

”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

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

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

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

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

(选自《羊城晚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根生叹气流泪,不是想去世的老伴了,而是对搬家之事发愁,是因为他不喜欢孙子描述有超市、有学校、有喷泉的新家。

B.对面河滩的机器轰隆声,推土机推民房,市政府要建工业园,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

C.这篇诗意小说描绘了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中一位老农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底色中自然注入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D.小说语言别具一格,虽不圆熟浓郁,却也华美典雅,艺术性思想性上更侧重情理交融,“桃源”般的画面呈现出时代的印迹。

5.文中画线句子是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请分析其对小说全文的作用?

 

6.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老根生的形象特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外卖市场日益火爆,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随之产生。

塑料或发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构成了外卖垃圾的主要部分。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对记者表示,带饭的时间成本太高,去外面餐馆吃又太贵;现在外卖商家有很多优惠,一般都比去餐馆吃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知道叫外卖会造成一些“白色污染”,但也难以抵抗外卖便宜、方便、快捷的诱惑。

大量的外卖垃圾让保洁员们叫苦不迭。

每天午餐过后,单位的垃圾桶里差不多都堆满了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外卖垃圾,要处理这些垃圾,着实令人头疼。

而这些外卖垃圾,基本没有人回收,只能当生活垃圾处理掉。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订外卖就是为了图方便,但是可能很少人意识到外卖垃圾问题。

”某送餐员对记者表示,有的顾客即使在家可以用家里的筷子,也会因为外卖里没有配筷子而进行投诉。

各家外卖平台的订单量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也意味着外卖垃圾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外卖垃圾的数量,虽然目前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从外卖平台的订单量窥一斑而知全豹。

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XX外卖等公布的数据,这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单左右,粗略计算,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摘编自《一顿外卖付出多少环境成本?

外卖垃圾问题亟待重视》,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要想减轻外卖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认为,可以从减量化——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回收再循环,以及无害化——垃圾处理三方面入手。

源头减量最容易但践行不足。

除了保温防漏,不少外卖的包装过于严实甚至很“华丽”。

“饿了么”设计部总监张怿对此的理解是:

“以前消费者可以通过店内装潢、风格等对餐饮品牌有形象认知。

到了外卖时代,餐厅依然希望建立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因此选择以华丽的包装和富有个性的LOGO体现。

回收再循环也面临一定困难。

一位废塑料收购从业人员对记者说,近期废塑料的回收价格一路走低,尽管外卖产生的餐具数量庞大,但对他们来说,把充满油污的餐盒从一堆垃圾里拎出来、再清洗的过程,耗费了大量人力,“回收外卖餐具更是赔本买卖”。

而外卖行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前还不能用更加环保的材质替代塑料。

成本太高,实用性差,且不一定环保是很主要的原因。

在看似可行的替代方案中,纸质餐盒和聚乳酸的成本都是聚丙烯的2倍,生物基餐盒成本也很高,价格并无优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传统外卖餐盒多采用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其强度、耐热性、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因此受到商家青睐。

纸质餐具除了易沾染油渍外,最关键是无法密封,运输中容易洒出来。

然而最好的生物基材料餐盒和纸质餐盒也都含有一定的塑料成分,在生物基餐盒中,虽然40%左右的秸秆等物质可以直接降解,但另外60%的塑料则仍然存在同样问题。

(摘编自《外卖垃圾围城大讨论;毁了下一代,还是在背锅》,《南方周末》)

材料三:

外卖平台

美团外卖

饿了么

XX外卖

环保方案

青山计划

蓝色星球

EP行动

推出时间

2017年8月31日

2017年9月6日

2017年9月10日

 

具体措施

客户端增加“不需要一次性餐具”选项;设立“首席环保官”职位,成立专门团队负责推动“青山计划”的规划和落地。

客户端增加“无需餐具”选项,并为选择该项的用户提供积分奖励。

 

客户端增加“不使用餐具选项”;对使用环保餐具的优秀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入环保餐具供应商,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环保餐具成本。

(《2017-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行业深度解析报告:

竞争、模式与投资策略》)

7.下列关于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产生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清运的速度赶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

B.外卖企业提供的服务方便、快捷,性价比高。

C.快节奏的生活提高了人们做饭的时间成本。

D.很多消费者只图自己方便,环保意识不够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目前解决外卖垃圾污染问题仍有困难,但只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就能很快解决。

B.材料一揭示外卖垃圾大量产生的现状,分析了外卖垃圾产生的原因。

C.材料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外卖垃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策略。

D.当下制约外卖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成本。

E.材料三揭示了各个外卖平台应对外卖垃圾污染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9.材料三列出的“青山计划”“蓝色星球”和“EP行动”这三个方案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燕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太子丹乃请荆轲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轲曰:

“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樊於期遂自刭。

燕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乃令秦舞阳为副,遂发。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

操其室。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铜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

荆轲游于邯郸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是寡人之过也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⑧为击破沛公军

⑨得复见将军于此⑩长于臣

A.①⑨⑩B.②⑤⑨C.③⑥⑩D.④⑤⑦E.①⑦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高亢,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记叙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并无真才实学,生性胆小的一面。

B.“廷刺秦王”一段以密集的动作描写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

C.荆轲之所以刺杀失败,是因为想把秦王生擒活捉带回燕国做人质。

D.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危机面前,荆轲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秦国入侵的仇恨,义无反顾的为燕太子丹充当刺客,这种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1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首句中,诗人拿菊花与百花对比,突出其“独立”的特性。

B.诗歌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C.“抱”字十分传神,把寒菊在北风中的顽强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此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E.本诗语言质朴,意蕴丰富,彰显了诗歌的特色。

15.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

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诗经·关雎》中统摄全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句子是:

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__。

 

第Ⅱ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维密上,国模奚梦瑶当众摔倒。

但这不怪她,让2米大长腿穿上10公分的高跟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走秀,是方枘圆凿、赶鸭子上架的行为。

②经过51天夙兴夜寐的攻坚,该镇因戍浦江河道整治暨旧村改造所涉及的垟岸、方隆两村均实现100%签约,并提前7小时完成签约任务。

③几名歹徒抢劫珠宝店,其中一人抡起大锤子砸玻璃,没想到这是防弹玻璃,它坚如磐石,歹徒猛砸数十下也未砸烂,筋疲力尽,只好放弃,狼狈跑路。

④孕妈信誓旦旦说要理智分娩,结果进了产房之后画风突变,因为疼痛难忍竟然咬了助产医生的胳膊,弄得有点尴尬,被老公当作笑柄。

⑤天气越来越冷,在剧组连着拍大夜可谓是非常辛苦,但是黄渤却否极泰来,自创小太阳(取暖器)烤肉烤卤蛋,他说像这样吃饱了就不想家了。

⑥曾几何时,学校历尽沧桑,与时俱进,从一所普通的县中,成为名闻遐迩的省级重点名校,以伟岸的英姿,屹立于中华大地。

A.②④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部署自2017年11月20日起,分三批在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B.执行“和谐-2017”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圆满结束对坦桑尼亚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后,26日离开达累斯萨拉姆港。

C.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3168起,处理26259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5059人。

D.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所有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注册民办园)要实现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社区有序参与园所建设与管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同样工夫在诗

外。

,,。

,,。

①培养和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养成联想、想象的良好习惯

②对于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也有重大的作用

③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最要紧的是从整体上丰富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

④而这是语文课应该而且可以完成的任务

⑤领悟欣赏诗歌的一些规律,把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⑥然而这不是语文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任务

A.③①⑥⑤②④B.⑤②④①③⑥C.③②⑤④①⑥D.⑤①④③②⑥

20.阅读下面一则短消息,按照要求答题。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沈美)11月30日,以“新时代、新消费、新零售”为主题的2017中国食品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

完美凭借优异的表现斩获三项大奖,企业荣获金箸奖“2017年度食品标杆企业”、完美“芦荟胶”产品荣获“2017中国食品七星经典奖”、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荣获金箸奖“2017年度食品领军人物”称号。

【注】电子商务与新技术在中国创造了一个消费的新世界,所有的商品、交易与服务,都在以人为中心重构。

这就是所谓的新零售时代——无处不在的买卖,全知全能的服务。

(1)给上面这一则短消息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不超过15字)。

(2)从消费者的角度对“新零售”谈两点自己的感受。

(不超过45字)。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开征任何一个新税种,都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只要是国际社会通行的税种,就可以在中国开征。

新税种一旦开征,就应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做相应调整。

不过总体而言,对于当下的中国,还真是不宜开征遗产税。

经过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相当一部分民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而很多财富的获得,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通过遗产税来调节分配差距。

①不一定是国际通行的税种,就可以在中国开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曾利用假期出外旅游,见识过那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也许你会回想起儿时的经历,重温那刻骨铭心的家乡风景;也许你还留恋着母校(初中或小学)的生活,惦记着那怡情养性的花鸟虫鱼……那么,请你选择一个地方,写一写那里的景物,借此抒发属于你的那一份独特情感。

要求:

必须写记叙文;必须侧重于写景;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参考答案】

1.D【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错,第一段说“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