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05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要点文档格式.docx

6.EM55022/ClassB级/DDINVDE0878EMC电磁干扰标准;

7.EIA/TIA568B-2工业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1.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2887;

12.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4.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原则GB7405-87;

15.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97;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95)》。

4系统安装与验收规范

1.室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8-85;

2.《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和验收规范(CECS89:

97)》;

3.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4.《市内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13-88)》;

5.《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1997)第1部分:

总规范;

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2.1997)第2部分:

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8.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3.1998)第3部分:

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

5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本项目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子系统

3.垂直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5.设备间子系统

5.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跳线组成。

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跳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0)之间搭接。

工作区采用超五类信息出口遵循TIA568B的连线标准。

每一出口都可以连接计算机、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在工作区子系统中,信息点根据网络要求采用超五类非屏蔽RJ45信息模块,该模块自带内嵌式防尘盖,铜缆和光纤跳线均配置原厂产品。

RJ45信息模块使用I/O型号为T586B。

(如下图),

信息插座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永久的标识,以区分数据、语音插座的实际用途。

这样的标识为电话、电脑图标,既可防止电脑插头误插入电话插座后由于电话振铃信号烧毁电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工作区子系统的施工方案:

PVC线槽

工作区的部分信息出口安装在墙面上或者工位上,所采用的信息面板的下沿距地面300mm。

每一信息出口的附近应安装120V强电插座,以便信息设备的使用。

为了防止强电电源的电磁干扰,按照ISO11801的规定,信息出口距120AV强电插座的距离不能小于200mm。

RJ45模块端接时应严格遵守厂家安装规范,线对绞距打开得越小越好,以确保获得最佳的近端与远端串扰。

5.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配线间到工作区子系统的线缆组成。

根据本项目网络的要求,数据和语音系统均采用4对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且信道带宽达到100MHz,各项电器传输指标不低于国家规定的超五类标准和IEC国际标准。

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连接并延伸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部分线缆。

由于它具有永久的特性,所以,总的原则要考虑发展和冗余。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工程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预测情况等因素。

部分功能区域另外需单独布置无线网络线缆至各楼层配线间,经配线架与专用无线交换机相连。

设计中水平线缆的最长长度不大于90米(在水平布线要求的90米范围内),且保证了小于10米的机械长度用于分配给工作区电缆、接插软线、跳线和设备电缆。

水平线缆符合IEC323.1CMR阻燃标准,

水平线缆长度的计算按如下公式:

C=[0.55(F+N)+6]×

n(m)

式中: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本工程管线采用PVC线槽铺设,管线本身已具有很高的阻燃级别,因此本方案选用CM级阻燃线缆。

支持10BASE-T,16Mbps,100BASE-T,1000BASE-T,ATM155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和话音通讯系统(模拟、数字、多功能和ISDN语音系统)的应用。

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方案:

水平线缆的敷设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地面敷设或吊顶敷设的方式,即在地面埋设带盖板和分隔的金属线槽或在走廊的吊顶内安装带盖板和分隔的金属线槽,线槽的一端在各层的配电间,另一端在最远的信息点附近。

水平支管采用20mm、25mm和32mm的金属管或PVC线槽,每一根管槽内根据管径最多可穿4根、6根、9根4对非屏蔽双绞线缆,所有金属管槽均应做好接地处理。

综合布线的线缆使用单独的线槽,不能同其他强电线缆、有线电视线缆共用同一管槽。

水平光缆又轻又细,需在线槽内与铜缆分开布放,弯曲半径不小于30毫米(剥去护套的部分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25毫米)。

牵引光纤时牵引负载绝不直接施加到缆线护套和纤芯上,而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线缆护套剥去30厘米长

2.剪去光纤

3.把芳纶纱集中成两束,扭绞末端打成一个环。

4.将牵引绳穿过此环并打结,再同芳纶纱末端捆在一起,形成一个平滑结实的结。

5.3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主机房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在主干部分中,数据主干由计算机中心机房引至各层弱电间引1根6芯室内多模光缆作为数据主干,各楼宇间的数据部分采用12芯室外单模光缆,各楼宇的数据系统分别连接到楼宇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内。

垂直子系统的施工方法

垂直线缆直接铺设于弱电竖井内,为减少电磁干扰,防止线缆松散,主干线槽采用带盖板的、有横档可绑缚电缆的金属线槽。

线槽的填充率控制在50%以内,以便将来少量扩容时使用。

牵引线缆依然遵守水平线缆铺设的步骤。

5.4管理子系统

根据本项目各楼分配线间分别负责管理该层的信息点。

在管理子系统中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情况在配线间内均设有19英寸机柜。

所有话音配线架、数据和光纤配线架安装在机柜内,同时机柜内还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

对数据主干系统的管理采用机柜安装的光纤配线架。

所有光、铜跳线全部采用原厂低烟无卤护套跳线,配置数量按照终端点位的数量配置,长度2米。

对水平数据的主干采用五类快接式(RJ45)配线架,配线架应配有理线器和彩色标识。

配线架为24口集成结构的快捷式结构,不使用单模块组合式配线架。

每个端口要求均带有彩色标识和文字标识。

可以安装后线缆管理器。

性能满足或超过TIA/EIA568B.2-1关于连接器的技术要求。

楼层配线间采用超五类快接式(RJ45)配线架,配线架应配有理线器和彩色标识。

光配线架采用SC型连接头。

管理子系统的施工要求:

充分利用各层配电间的有利条件,安装19英寸的标准机柜,机柜内配备线缆管理器。

网络设备、机柜需做接地处理。

每个管理间根据信息点数的不同配置数量不等的24口模块化RJ45配线架和IDC模块配线架,并使用1U高的封闭型理线器进行跳线管理。

由于信息点数量众多,且所支持的终端种类不同,因此需配备色标管理系统。

5.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每栋建筑物的数据的汇集点。

主干数据光缆、双绞线缆均汇集此处。

主机房内的主要布线产品为语音配线架、数据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

程控交换机房内放置程控交换机、布线的语音配线设备及其附属设备。

对机房的要求如下:

1.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5%;

2.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150LX;

3.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

4.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5.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6.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和电磁干扰源(如发射机和电动机);

7.设备间的地板负重能力至少应为500kg/平方米。

8.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在设备间安装2米高的标准机柜。

9.综合布线系统中典型的接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宽1M,向外开。

在主、分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一般采用木质或玻璃材料制成。

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应装有通风口用于设备通风。

10.在配线间内应至少留有二个为本系统专用的,符合一般办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电压,电流10A单相三极电源插座。

如果需要在配线间内放置网络设备,则还应根据接线间内放置设备的供电需求,配有另外的带4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

此线路不应与其他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UPS,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的质量。

6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施工

6.1安装档案

1.信息插座和配线架安装位置的确定

在工程实施之前应对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和配线架安装的位置进行非常准确的确定,在建筑物设计图上使用平面直角坐标定义其安装位置。

2.线缆标记

当安装水平线缆时,要做好线缆的标记,以利于记录配线架上各个RJ45插孔的安装连接情况。

3.工作区信息插座与配线间上插座的对应连接位置记录

上述的图表除为文档保存之外,应该在相关的配线架中也保存一份,以便随时查用。

6.2安装施工

6.2.1五类、六类系统的安装

AN/NZS 

3080、TIA 

或ISO 

的6类规范中并没有详细列出任何新的安装方法。

几年前为5类布线规定的安装方法也适用于6类布线。

其差别在于,由于6类具有非常严格的性能标准,因此其对安装质量要求更高。

6类布线中的任何安装错误或捷径,都有可能会导致测试勉强合格/不合格。

与大多数负责的制造商一样,3M公司强烈建议严格遵守布线标准文件中规定的安装方法及我们随产品提供的建议作法。

3M公司多年来一直规定,认证安装商必须采用优质的安装方法,因为产品和安装会对布线系统的整体质量产生同样的影响。

在安装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线缆拉伸张力

牵引时,不超过6类缆线的拉伸张力(100N)。

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音(NEXT、FEXT 

) 

的能力,及严重影响电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这会改变电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

此外,这可能会导致线对散开,会损坏导线。

●线缆弯曲半径

虽然线缆中有十字骨架,但也要避免过度弯曲,因为这会改变缆中线对的绞距。

如果弯曲过度,线对可能会散开,导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

另外,这可能会改变电缆内部4 

个线对绞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噪声抑制问题。

因此安装后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线缆直径的8 

倍,尤其是配线架内的理线。

因为大量的线缆引入配线架,为保持布线整洁,可能会导致某些电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

在四川省环境检测中心弱电工程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进线管道的最小弯曲半径在100毫米左右。

●线缆压缩

避免使线缆扎带过紧而压缩线缆。

线缆过紧会使其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更明显地处于不合格状态。

扎线带的足够强度能够支撑成捆线缆即可。

保证在使用扎线把缆捆在一起时,没有出现任何线缆护套变形的情况。

我们建议使用3M的尼龙扎带。

这种扎带不会压缩或损坏电缆,同时它们拆除起来也更加简便。

这样,可以简便地在成捆电缆中增加更多的电缆。

●线缆重量

3MVolition23 

号线规的(或直径为0.6 

毫米)6类电缆的重量大约是五类电缆的两倍。

一米长的24 

条6类电缆的重量接近1.0 

公斤,而相同数量的五类或超五类电缆的重量仅0.6 

公斤。

在使用悬挂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线缆重量。

建议每个悬挂线支撑点每捆最多支撑24 

条缆。

●线缆打结

在从卷轴上拉出线缆时,要避免打结。

如果打结严重,应该视为线缆损坏,必须更换。

●成捆线缆中的线缆数量

在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具有相同绞距的成捆电缆中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

消除这一串扰不利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并行线缆的长度,以伪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电缆,避免为了整齐美观而以“梳状”捆扎。

而且要遵守相应的线缆在线槽内摆放的规范(如下图)。

●线对散开

在线缆端接点,应使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卡刀,以实现尽可能好的传输通路。

IDC 

上线对散开过大将会损害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FEXT 

和回波损耗性能。

RJ45的安装:

使用专用剥线刀将线缆剥开30mm延护套根部剪去十字芯,注意不要伤及线对

散开线对将芯线捋直,并按568B色谱排列整齐

将芯线剪齐对照色谱将芯线穿过色码盘,色码盘要尽量靠近芯线根部

折弯芯线后,剪去多余部分将色码盘安装到RJ45底座上

合拢尾翼直至听到“咔”的一响检查线序是否正确性,线缆的外护套应尽可能地接近模块并且芯线没有相互交叉

超五类系统的安装方式与3.2.16类系统的安装方式相同。

6.2.2光纤系统的安装

光缆的安装与铜缆略有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光缆转弯

由于光缆很细,其转弯半径也相对较小,一般水平光缆为6mm,垂直光缆为缆径的10倍,但转弯容易对光纤造成永久性损伤。

因此要求每经过两个90度弯必须设一过线盒。

2、光缆牵引

牵引光缆时只能将拉力施加在芳纶纱上,不能拉拽护套或纤芯。

具体方法已在2.3.2节中叙述过了。

3、通断测试

正是因为光纤易断,所以在布放完光缆后应及时使用可见光源对其进行通断测试,发现损坏的光缆必须马上更换。

确认光缆完好无损后,应立即封闭走线槽、过线盒和信息插座底盒,避免被其他工人误伤。

4、盘纤及预留

在光纤配线架内预留2米,信息插座底盒内预留1米长的光缆。

这部分光缆需剥去护套露出900um的子管,但由于很细,因此需要更加小心的盘留。

要求松散盘纤,且弯曲半径大于25mm。

5、光纤端接

光纤的端接分为熔接和现场手工端接。

前者采用专用设备-熔接机,通过电极放电使两根光纤融合。

后者采用磨接,具体工序如下:

VF45端接过程

将光纤剥露后插入VF45夹持器光纤从陶瓷芯中心伸出

将抛光盘水平向左拉出,切割光纤左右水平移动抛光盘,研磨10个来回

清洁研磨表面用放大镜观看研磨效果

接受中心的光晕说明整条光纤完好不接受

安装上盖合拢底盖

插上尾套检查光纤是否在V型槽中部

6.2.3配线管理的标记与识别

(1)RCP配线模块的标记

为了完善这一工作,Volition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占用一个模块位置的模块式横向标签托架,以便标出该模块属于哪个区域或哪个办公室。

(2)连接标记

为了在安装中识别连接,建议在电缆和跳线的两端以及对应点插座进行识别标记。

●每根电缆都要有一个标签或一个识别套;

●跳线电缆根据其长度一端或两端做记号或在每一端都带有一个不同颜色的识别标签托架,以方便辨别;

●信息面板有一个正反两面(电话、电脑)都可用的标签。

6.3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检验

布线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安装商使用认可的布线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测试通过后,系统开始试运行。

认可的测试仪器有:

美国FLUKE公司的DTX1800,DTX1200,DSP4000PL,DSP4100,DSP4300,OMNISCANNER以及OMNISCANNERII系列。

6.3.1双绞线系统的测试

1.信道链路测试

信道链路是指从管理区设备端到工作区终端之间的链路。

测试仪表连接为主仪表在配线间一侧,副表在工作区一侧,分别通过原厂6类跳线与对应的RJ45插座相连接。

2.永久链路测试

永久链路是指管理区配线架端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的链路,不包含跳线。

连接方法为主仪表在配线间一侧,副表在工作区一侧,分别通过原仪表厂商链路接口适配器线与对应的RJ45插座相连接。

测试范围

a)双绞线系统的连接正确性测试,衰减测试,近端串扰测试。

b)光缆系统中光纤衰减的测试。

双绞线系统的测试

a)连接正确性测试

双绞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的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的连接都是按标准来进行的,在配线架一端都按以下方式来连接。

第一对:

蓝色

蓝白

第二对:

橙色

橙白

第三对:

绿色

绿白

第四对:

棕色

棕白

信息插座的连接,则是按几种标准来实现的,即4对双绞线可按EIA/TIA568A、EIA/TIA568B、USOC等标准实现连接。

本工程中我们将采用T568B连接方式。

b)衰减测试

衰减是由于线缆阻抗(R、L、C)的原因而导致信号变弱。

测试条件:

对三类、超五类线及相关产品实现从1.0MHZ-100MHZ的测试。

温度为20℃-30℃;

信息点到配线室距离不超过90米。

测试方法:

被测线路一端接仪器;

另一段接Loopback;

仪器的显示器上将显示测试结果或结论,一般显示通过或不通过。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EIA/TIA568B标准。

c)近端串扰(NEXT)测试

近端串扰本身对终接点(跳线架、信息插座)处的非双绞金属介质很敏感,同时,对粗劣的安装也非常敏感。

例如在终接点处的不绞的线长度至多不能超过13mm(对超五类线而言),或25mm(对四类线而言)等。

因此,对NEXT的测试相当重要。

NEXT(dB)=201og10Vn/Vi

对三类、超五类线及相关产品实现从1.0MHZ-100MHZ的测试测试温度为20℃-30℃;

信息点到配线架距离不超过90米。

6.3.2光纤系统的测试

光纤系统的测试步骤与铜缆明显不同。

在测试前必须先对仪表进行归零校准。

由于光源和光功率计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参数漂移,因此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视仪表状况而定,或遵从仪表厂商建议)就要进行一次校准。

校准后方可进行常规测试。

由于光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光缆的铺设,光缆的弯曲半径,光纤的熔接,跳线,更由于设计方法及物理布线结构的不同,导致两网络设备间的光纤路径上光信号的传输衰减有很大不同。

光纤系统、光纤链路的衰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实用性

根据机房的大小、设备的多少来进行具体的机房综合布线。

2、全面性

机房组网过程中,网络、服务器等设备放置位置应当统筹兼顾,网络布局要考虑周全,尽量让各种设备和综合布线系统处于合理的位置。

3、可靠性

组网无论怎样布局,最终的目的是保证我们的局域网的所有设备能可靠稳定地运行,使得网络能正常运转。

4、便于维护与升级

机房网络的组网不是一成不变的,会经常扩充点位;

在进行机房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到便于以后网络的维护与升级操作。

机房综合布线施工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距离尽量短而整齐,排列有序,具体的方式有“田”字形和“井”字形两种。

其中:

“田”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综合布线,“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综合布线。

1、地板布线: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机房综合布线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但要注意地板下漏水、鼠害和散热,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

2、吊顶布线:

该布线方式特别适合于经常进行综合布线的机房,此方式中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