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改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945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教育改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教育改革.docx

《高考教育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教育改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教育改革.docx

高考教育改革

新高考改革政策调查分析报告

——从英语考试社会化与自主招生两方切入

6吴莎9邓丽玲11杨若兰19林超25刘寒冰33吴秀波

一、实验调查目的和要求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等内容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指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理解政策制定与出台的全过程,真正理解公共政策背后的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现将2014年新实行的高考教育改革政策进行深入剖析,从考试与招生两大改革体系中提炼两个重要方面,即英语社会化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进行社会调查与理论探讨。

二、实验调查内容

(一)考试改革政策分析——以英语社会化考试为例

1、高考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今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备受关注。

北京的降分改革之所以期解决以引发热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导向意义。

很多人认为英语不过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大多数人用不上,这个观点深入人心,但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怎么看待英语的价值和目标的问题,同样也涉及到我们学英语的目标、内容、方法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从英语教育来说,有两方面,一个是工具性、一个是人文性。

我们要交流、获取信息、要学习、出国、评职称这些都属于工具性目标,你要获取信息。

另外还有一个目标是人文性目标,学习英语可能会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发展品德,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的视野等等,这就是人文性。

只有把这两方面都想明白了之后,才会想我们目标要怎么样确定。

我们内容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讨论它的利弊。

由于中国还是应试教育的体系,政策改革变化影响很多人对于教育、对于英语的看法,这次改革后是否能够达成改革政策设计者的初衷,首先,改变应试教育降低学生负担;第二,把英语这门课由哑巴语言变成真正能应用的语言。

我们非常期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们,应该想一下,还要出台怎么样的配套措施,才能让改革政策真正能够落地。

这便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2、新英语改革政策分析

(1)元政策与各试点省市相关政策对比分析

元政策

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点省份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时间序列

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

录取方式

英语改革

基本规划

 

改革前

“3+综合”

语数外+文综或理综(文理分科)

按总分由高到底依次录取

国家统一命题,一年一考,成绩当年有效

 

改革后

 

“3+3学考”

语数外+高中学业水平3门考试成绩(政史地物化生,为等级性考试)

备注:

学考成绩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依据总成绩及高校相应专业要求依次录取

一年两考,分别在一月和六月份,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从2014年开始启动,2017年整体实施

 

改革前

“3+综合”

语数外+文综或理综(文理分科)

按总分由高到底依次录取

国家统一命题,一年一考,成绩当年有效

 

改革后

 

“3+3选考”

语数外(分值不变)+3门选考科目(政史地物化生技术)

备注:

外语和选考一年多考,至多2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期。

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

一年多考,最多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期(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

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启动,分年逐步实施。

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

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

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由表可知,我国在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方面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新的改革基调已经初步奠定,但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改进。

(2)英语考试改革的社会层面分析

首先是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

解决教育问题,主要就是解决教育公平、均衡、减负这三个方面。

教育均衡是基础。

本次改革的指导思想被强调为:

减负,均衡和公平。

考试社会化,其涵义目前尚无统一界定。

它是新形势下诞生的一个新名词,是为顺应“公开选拨、竞争上岗”的当前选择人才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选拔范畴,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准则的选拔人才的形式。

(《英语高考社会化利弊谈》华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李成伟)该考试体系具有权威性、公平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国内成熟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PETS和CET等,国外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雅思、BEC、托福、托业等。

英语社会化怎样确保公平公正:

以制度保障公平,以公开促进公平,以监督维护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真正的社会化考试,是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由招生学校自主认可,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考试,英语考试交由社会机构组织,在完善的监督体系与评价制度下将更好地促进“以公开带公平”,更强有力的利用舆论监督。

但在现今我国教育水平而言,考试的组织执行与监督机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试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就地区发展而言,英语考试社会化给农村学生提供了多次参考的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地域差异与教学发展水平等带来的巨大落差。

另外,目前在浙江、上海等试点区实行英语考试与等级评价制相结合的机制,这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农村学生的招考录取比例进一步扩大。

其次是有利于更好就业。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学生若能学得一种外语能力,就能帮他打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学习之门,最后达成多元学习与价值的目标。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国家国民。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英语社会化考试如何双向促进就业:

首先,从教的角度来看,考试的社会化无疑给社会的培训机构、民办教育带来了新的商业契机,改革掀起的新的英语学习热潮也由原来的应试教学变为了如今教与用的实际结合,而这一条件的获得从目前我国英语学习环境分析,唯有在社会某些教育机构或民办学校才有较大规模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机会提供,由此,外教岗位竞争也必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其次,从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变革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了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与要求,有助于引导其有效利用这一语言工具并为后期就业提供有利保障。

同样,也给当前的学校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一新变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教育本质回归。

考试政策,是英语教育的“指挥棒”,对英语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英语的沟通属性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升学就业的“敲门砖”。

应试化的英语教学背离了英语教育的初衷。

因此,英语不纳入高考总分或不统一高考,将有助于英语远离应试,回归交流工具的功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其次,促进英语教学和测试研究。

英语高考社会化,要求相关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在教学层面上,就课程设置、师资匹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此外,就形式而言,社会化一年多考,类似于现在比较成熟的雅思、托福或BEC考试。

但此类考试是外国考试机构设计的,仅适用于他们国家具体情况。

所以,如何开展和设计英语高考社会化考试,便成了测试学领域的研究新课题。

再其次,体现以生为本。

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给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权,体现对考生的人性关怀。

从某种程度来讲,一年多考,有利于考生舒缓考试压力,降低高考恐惧感。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高考改革对高中段教育有哪些影响?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

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负面影响,会增加学校组课组班的难度,个别学校可能还会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

这点必须避免,也可以避免。

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来防止,还可以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3)英语考试改革的经济层面分析:

英语考试社会化最大的受益对象无疑是社会培训机构。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现有的计分体系造成分分计较,考生“差一分就排一操场”,不公平,也不科学。

校招生录取时对英语等级仍会有要求,只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要求可能有所区分。

尽管目前高考英语改革的具体动向还不清楚,但对培训机构是利大于弊。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有不同的对策。

如果今后英语改革调整听、说和语法比例,那么培训机构的相应课程肯定也会调整。

从目前来看,中国市场英语的培训需求没有下降,就高考而言,如果英语考试比重或次数调整,家长们依然会明白学生们要面临的不仅是高考,还有就业、出国等人生选择。

如果英语水平不高,出国留学还是存在较大困难的。

目前,大家对学英语的热情不变,而且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培训机构都是利好。

(二)招生政策改革分析——以自主招生为例

一、什么是自主招生?

为了补充完善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一卷试天下”“一分定输赢”的偶然、片面、残酷性,为了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特长的“偏才”“怪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高校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自主组织考试,甄选适合自己院校培养发展的人才的制度。

二、自主招生形式

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推行,到2012年,参加自主招生的院校扩展到80多所,2014年9月教育部发布:

自主选拔试点高校达90所,录取逾10万学生。

经过11年发展的自主招生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第一类:

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如“四大联盟”等。

“四大联盟”高校会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自主招生。

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高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

此类招生中高考成绩在最终录取中占主导作用。

(二)第二类:

单独试点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院校。

高校专门组织的水平测试和面试即能决定录取与否。

已经被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

(三)第三类:

本省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

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并且公示后,可直接被录取。

三、改革政策分析

改革是为了解决或缓解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即有限的优等教育资源与人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人民对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的诉求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制度不完善的矛盾凸显。

这一矛盾突出体现在前两种类型: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上。

根据《意见》要求,下面,针对每一项改革内容,我们逐一反观自主招生现状和制定改革政策的依据。

1、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原因:

一方面,自主招生时间集中在高考前的2—3月份这一关键备考期间,分散考生备战高考的精力和时间,打乱他们的复习计划。

另一方面,自主招生的表现会影响考生后面的备考心态,若考生在考前就拿到很高的加分,可能放松备考状态,若表现不如人意,也会增加之后的备考心理压力。

政策影响:

(1)高考竞争更加激烈。

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高考备考上,备考更加扎实。

另外,由于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方向和内容的调整,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名额可能减少,直接影响一些中学的考生名校的升学率。

自主招生规模减少,获得加分的考生变少,裸分变得更加重要,高考竞争加剧。

(2)为考生减负。

高考后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已有预测,可以综合考虑是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或者对高校选择目标更加明确,避免浪费时间,也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3)高校自主性和压力指数同时提升。

在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笔试先筛选一轮的必要性下降,面试的比例会大为增加。

但相比以往,招生周期缩短至一个月甚至更短时间,高校在招考形式上很可能取消或者弱化笔试,这对高校短时间内选拔创新人才将是大的考验。

2、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原因:

(1)自主招生变为优秀学生的第二次高考机会。

实践证明,虽然自主招生为考生提供了进入理想高校的新途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考试观念、人才培养方式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冲击,但考在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下,考生所学不足以满足自主招生的要求。

“偏才”“怪才”十分稀缺,所以自主招生变成了优秀学生的第二次高考机会。

(2)自主招生给了学校太多自主权后,会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因此,放在高考后,以高考成绩来衡量,相对公允。

政策影响:

为各大高校减轻了负担。

改革前,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方式很多,并且对报考考生也并无具体统一的要求,高考实际上为高校自主招生进行了一次笔试筛选。

但如此一来,学生如果没达到自己所心仪高校的要求,就可能失去报考该校自主招生的机会。

“奇才”“偏才”的筛选也面临尴尬。

因为一旦其综合成绩饿未达心仪高校标准,他们就会直接失去参与该校自主招生的机会。

3、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原因: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考核内容是关键,往年常常出现此种现象:

一些平时会读书、考高分的学生在自己心仪的大学招生考试中落榜,而某些具有创新能力、学科特长和培养潜质的偏才怪才学生,却因为成绩不够而拒之于理想大学门外,连参加自主招考的入场券都拿不到。

自主招生的考核作为伯乐甄别千里马的跑马场,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核形式都要求科学合理。

联考弊端:

凤凰网教育调查问卷见最后附件1。

(1)自主招生寻找“偏才怪才”初衷变味为高校提前争优“掐尖”;

(2)“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各大联盟拉帮结派竞争优秀生源,限制了考生的选择空间。

如“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2013年12月22日公布各自的2014年自主招生联考方案。

三大联盟都将联考时间定在明年3月1日,考生只能“三选一”;(3)“点录寻租”:

很多学生为之努力十几年的名校录取名额,变成了个别人谋私的工具,不但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甚至还会埋没一些真正的特殊人才。

“点录”案例分析:

2014年5月30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宣布:

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

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专门培训主要针对于待解决的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

一是指机会公平,现在大学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明显有利于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学生。

二是指微观层面的考试内容与形式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

(1)什么是“点录”?

点招也叫预录。

是高校在网上正常录取以外的名额。

如果取得了点招的名额,考生只要达到了见档线(见档线一般要比录取线低七八十分)就能进入心仪的大学。

(2)怎样看待案例中的“点录事件”?

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利用手中职权,通过侵害他人权益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反映了高校自主招生中确实存在寻租腐败的猫腻。

这次黑幕的曝光,不是对自主招生的否定,而是一种“以退为进”,它作为一个实证,让社会看到了自主招生过程中的隐患和不足,并鞭策着各界力量一起捍卫和完善教育招生体制。

政策影响:

对考生和高校都提出更加明确清晰的要求。

引发教育界、社会对如何定义“偏才怪才”,如何实现自主招生的初衷,如何避免暗箱操作、递条子、权钱交易等现象,如何推进和完善自主招生体制的思考。

4、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原因:

当前,有关自主招生科学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第一,在制度设计下,考生要多次参加文化课考试。

第二,招生院校的综合选拔体系尚未形成,招生院校试题的测试目标、测试的整体性、测试功能等颇受质疑。

试题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对独立性相对模糊,其所要测试的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够清晰。

第三,招生院校尚且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招考队伍。

在试点自主招生制度后,国家级(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省级(省级招办)一校级(招生院校)三级考试招生体系日渐形成,大学也成为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级,但大学缺乏一支专业的考试招生专家队伍去承担承担报名、资格审查、命题、面试等之前未承担的工作。

第四,对自主招生监管不够,过程不够透明,暗箱操作、递条子、权钱交易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危害自主招生公平。

政策影响:

强调自主招生过程在阳光下进行,有助于打消公众外界对自主招生的对招生是否公平公正的疑虑,保证考生的权益,树立和加强教育的公信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但自主招生期间,高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加剧,招生过程中的公示成本也相应增加。

如何把握招生期间公示内容和保密内容的度,也将是高校面临的难题之一。

5、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原因:

2003年,教育部从在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到2012年的76所期间,再到如今的90多所高校,经历了收紧放松再收紧的变动。

现今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

自主招生的受众特殊且狭小,自主招生的规模过大会冲击了现有中学复习迎考节奏,同时自主招生的笔试内容,很容易让人将自主招生与高考挂钩,造成新一轮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给高校的招生管理和开支造成负担。

政策影响:

不会对大多数考生造成影响,使其安心专注备战高考,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时间的浪费。

规范高校招生,保证公正公平,防止部分人投机取巧,减少权力渗透的机会。

学生、高校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且因受众面减小,对“偏才”“怪才”的发掘和甄选更加困难。

3、实验调查条件

1、网络资源:

搜集各官方报道、统计局资料、人大代表发言意见稿、高考教育论坛等的相关信息。

2、相关文献:

认真解析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3、实地调查:

以湖南各大高中学校为例进行社会调查。

4、实验调查步骤

1、元政策与各省市具体文件搜集,并确定研究方向与主体;

2、资料搜集,详细了解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并结合专家解读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3、将小组成员分成两队,一方负责考试改革,另一方着重招生政策改革;

4、资料整合与讨论,并完成调查报告。

5、实验调查总结

1、英语社会化改革回顾

我国英语改革之所以得以进行主要由以下几大原因。

从改革初衷看:

(1)减负。

学生减负的问题一直都在被关注。

而英语的改革正是考虑到为学生减负。

(2)与时俱进。

近年来,关于高考改革的话题一直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进步,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英语社会化改革正是其突破点。

(3)原有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科学评价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

(4)汉语的崛起。

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激增,汉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2日报道,近日英国文化协会列出十大重要外语,其中包括汉语,并排在第二位。

近些年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

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高速增长,“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每年的《汉语桥》大赛吸引了成千上万国外汉语爱好者来到中国参赛。

从改革的合理性看:

(1)提高学生对英语应用性的重视,改变“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

(2)作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突破点,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外语社会化“一年多考”为其他学科的考试提供了先行先试范例,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英语原本就是一种应用工具,这次改革可以说是让英语回归正常。

从改革的可行性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而英语社会化改革作为突破点是一个好的开端。

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工具,在历年来的考试中,逐渐变成了应付应试教育的一种工具。

所以这次改革只是让英语回归正常,使英语的应用性增强。

然而,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改革上存在许多操作和技术上的难题。

实行英语社会化改革对于一二线城市学生的影响不大,因其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有着诸多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硬件设施。

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却是不公平的,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困难。

所以,这次的改革应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试行,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则要缓行政策。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趋于完善,但过程曲折漫长。

2、自主招生回顾

(1)政策必要性:

自2003年以来,自主招生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和辅助制度,为许多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通过自主招生所甄选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相较而言在综合素质上更具优势。

也因为自主招生获得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自主招生的存在有着重大意义。

但是,自主招生自诞生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无论是从自身考核内容的科学合理角度和程序的公平公正角度,还是从它的运行对考生、对高考、对其他教育环境的影响,面对我们对创新型人才和教育多元化发展日益迫切的需求,其中的复杂性和紧急性,需要政策的改革。

(2)政策艰巨性:

自主招生面向的受众特殊而狭窄,而且在当代应试教育体制下,能满足高校要求的“偏才”、“怪才”太少。

教育本身的地位和复杂性使得自主招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科学合理的选才标准和体制短时期内很难建立和推广。

人性中的“趋利”本性往往驱使有权之人寻租贪污,中国古来便存在的“人情社会”将规范和人际关系掺杂在一起,使得对教育公平公正的捍卫更加艰难。

在清晰客观的鉴定标准尚未建立之前,对学生的发掘、认定工作需由高校和中学以外的第三方负责。

从长远来看,提高每个参与者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之心,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程序和制度规范。

需要各界共同的努力。

 

附件:

总体建议:

1、没有按照作业要求来做,应写成调查报告。

2、一篇调查报告写两个方向是不妥当,建议深挖一个方面来调查就可以了。

3、注意是要训练同学们运用公共政策的经济—社会分析的方法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4、修改后排好版发我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