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11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

“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

“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

“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

“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

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

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

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

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一、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看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

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麦收时节,接连三天的阴雨,让打麦场遭到破坏而无法使用;

而天气转晴,红日初升,给农人们带来了希望。

颔联通过晴日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3.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

合理。

诗歌以“收麦”为叙事线索,虽然没有正面写外孙在田中忙碌收麦的情景,但透过颔联中邻家的忙碌紧张,仿佛看到了文氏外孙帮忙收麦时忙碌的情景;

而颈联的两个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出外孙辛苦劳作的“饥乏”与“苦辛”;

尾联诗人毫不吝啬的赞赏再次证明了外孙收麦的辛劳。

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收麦辛劳,但诗歌处处体现出外孙收麦的辛劳。

三、《短歌行》/曹操

【原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8、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

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

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

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句子: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7.《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

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2.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

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六、《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

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

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2.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3.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

木:

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江:

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4.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5.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

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

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

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

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6、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

落叶飘零,万木萧疏;

江水滚滚,韶华易逝;

常年作客他乡;

一生多灾多病;

独自一人登高;

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七、《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5、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6、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7、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8、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这首诗善于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气氛。

把这样的诗句摘录下来。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诗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4.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5.联系上下文,简析“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借景抒情,表现了琵琶女孤守空船的寂寞心境。

6.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

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8.“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

为什么?

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

“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9.“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10.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

八、《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

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词下阕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孙权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

“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

“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

“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3、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九、《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无比沉痛的感到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的句子是: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败北的典故,表达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的句子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中,辛弃疾运用典故,在豪壮中透出激愤,表达无限悲哀的句子是: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刘宋旧事暗喻南宋不堪回首的社会现实的句子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

试结合全词分析。

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

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2、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

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

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