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26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人民版

第2课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目标导航] 1.了解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及建党活动。

2.掌握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归纳列宁为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3.分析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感悟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创建布尔什维克

1.生平:

1870年4月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

中学毕业后,移居喀山,不久加入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2.条件:

1893年来到彼得堡,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

3.成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纲,选举了领导机关,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4.意义:

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思维点拨]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它回答了在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时代。

二、流亡生活(坚持革命斗争)

1.1905年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阐明了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等问题,提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

2.1912年在布拉格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决定发行《真理报》。

3.一战期间在瑞士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策略。

4.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

(3)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士兵的和平示威活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列宁完成《国家与革命》一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5)1917年10月,列宁主持召开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6)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队伍占领冬宫,武装起义胜利。

(7)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新的苏维埃政府,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

2.意义: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名师指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

首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是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

其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客观条件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各种矛盾激化。

[归纳总结]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

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四、“一切为了前线”(巩固政权的斗争)

1.签订对德和约

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一战,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时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反扑的严峻形势。

(2)措施

①实行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②1919年又实行严厉的余粮征集制,这些政策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意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

[思维点拨]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和废除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性和策略性高度统一。

[易错提醒]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作用时,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

但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

五、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2.实施

1921年通过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内容

(1)农业上: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出售余粮。

(2)工业上:

恢复和发展私人小工业、小商品生产;国家把无力经营或不擅长经营的企业,采取租让制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上:

容许一定范围的贸易自由。

4.意义

(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2)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点精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六、伟人的告别

1.生命晚期的理论贡献

(1)党的团结问题:

为防止党内分裂,建议加强集体领导,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以及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等。

(3)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

要防止文牍主义、拖拉作风、滥用职权和贪污腐化,反对官僚主义,改善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

2.历史意义:

列宁的这些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史论要旨] 列宁的贡献

(1)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2)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3)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4)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史料一 在1915年8月列宁第一次①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

1915年9月,他在反战的会议上②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呼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

史料二 

图一 《四月提纲》书影  图二 1917年4月列宁在一次

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①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②主张无产阶级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国内阶级战争,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2)史料二中的图一指的是《四月提纲》,它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图二说明列宁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号召者和直接领导者。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列宁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

如何取得这种革命的胜利?

(2)图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图二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1)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方法:

无产阶级发动内战,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

(2)内容:

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作用:

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并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者、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

[史论总结]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帝国主义理论:

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2)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内取得胜利,并提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3)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找到了在落后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4)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列宁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其精髓,其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5)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领导者。

(6)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指出殖民地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组成部分。

只有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推翻帝国主义。

认为被压迫民族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主题二 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史料一 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

“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

“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列宁会见来访农民

史料二 ①1920~1921年间连续发生的国内叛乱使列宁承认:

“我们计划……②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①反映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的不满。

(2)史料二中的①说明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说明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和③说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做法行不通,后来苏联改变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期间,苏俄遇到什么问题?

说明了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提示 

(1)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2)问题:

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许多地区开始发生骚乱和暴动。

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使俄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政策: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史论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种途径——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作用

①特点:

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②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③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

①在目的上,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在内容上,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③在成效上,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④在理论与实践上,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1.列宁指出:

“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无产阶级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有革命家的领导

B.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必须有革命团体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C.无产阶级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自发斗争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进行“真正阶级斗争”的重要前提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这是由于(  )

A.列宁被选入党中央领导机构

B.在大会选举中布尔什维克击败孟什维克

C.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D.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C

解析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可知C项最佳。

3.苏联著名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

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

苏俄当时粮食短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国内战争的影响

C.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

D.余粮征集制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1918年,正处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3/4的国土、3/5的人口。

国内战争是造成苏俄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

4.(2016·长沙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但只是在列宁的领导下,才成功地使之首次转变为一种社会制度。

作为社会制度存在的社会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人类历史:

一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民族的历史进程,使它们沿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二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观察角度,由分析判断一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转变为考察一种社会实践的优越性。

列宁主义所完成的这种推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概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列宁有哪些伟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理论上:

没有照搬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

实践上:

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危机消除后,苏俄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果断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成功探索出一条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品质:

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勤奋学习和工作,为崇高事业而鞠躬尽瘁。

[基础达标]

1.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

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好准备

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

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作准备

D.为发动十月革命作舆论方面的准备

答案 B

解析 创办《火星报》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经成立,但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A项排除;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

2.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

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

”列宁藐视地回答: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可见要推翻的是腐朽的沙皇统治,推翻了沙皇封建统治的是二月革命。

3.(2016·株洲高二检测)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不正确选项,A、B、D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故这三项不符合题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指的是巴黎公社,符合题意要求,故本题选C。

4.(2016·成都高二检测)苏俄农民彼得在日记里写道:

“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消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答案 A

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由“1922年春”,再结合新经济政策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故A与题意相符,其他选项与该时间不符。

5.1921年冬季,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答案 D

解析 1921年3月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A项粮食税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加;B项因他进行的是合法交易,不会被罚款;C项他可以出售全部剩余粮食。

6.《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信息可知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从“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经济明显好转,故C项正确。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底,列宁说:

“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

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

材料二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

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

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1)新经济政策。

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情况下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而实施的。

(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

这种政策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 从材料一中的“1921年”“粮食税”等字眼不难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部分恢复私营企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