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149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题20套(带答案)

一、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下列曲线图能正确表达相应化学反应或过程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

将pH=1的溶液加水稀释

C.

向饱和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CaO)

D.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Fe和Zn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三同步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烧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在未加入盐酸时,pH应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热,pH开始减小,当最终消耗完毕氢氧化钠后,溶液pH小于7,选项A错误;

B、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最终趋近于水的pH,无限接近于7,不能大于7,选项B错误;

C、氧化钙加入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放出热量,此时溶剂减少,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也析出,溶解溶质质量减少,当温度恢复至反应前温度是,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又溶解部分氢氧化钙,但是有一部分水与氧化钙反应,所以此时溶剂减少,溶解的溶质比开始时变小,但是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此后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是锌大于铁,即刚开始时,在相同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但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铁大于锌,因此图中标准的锌和铁的曲线应该互换一下位置,选项D错误。

故选C。

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A.

向碱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来源】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一模调研理综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碱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饱和前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3.X、Y分别是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X与Y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稀盐酸

B.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试液会变蓝

C.b点表明此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中的溶质仅是NaOH

【来源】2019年陕西省长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随着X质量的增加,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X是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B、a点,pH<7,溶液显酸性,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b点,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pH>7,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恰好完全反应时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Cl

C.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

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来源】2019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

A错误;

B、足量的镁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反应速率快,则镁的曲线更陡峭。

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

C错误;

D、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

D错误。

故选B。

6.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来源】2019年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反应前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后不变,图像正确;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有催化剂反应速率更快,图像正确;

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图像正确;

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稀盐酸、氯化钠和硝酸银都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生成,图像起点错误,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稀H2SO4

Mg(适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HCl

NaOH溶液(过量)

 

A.AB.BC.CD.D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份网络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稀盐酸至过量。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则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A错误;

B、稀硫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

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

且生成的水呈中性,pH等于7。

C正确;

D、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

D错误。

故选C。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

C.

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将等质量的粉末状的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来源】2019年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第三中学九年级零模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中性,pH不可能小于或大于7,故选项错误。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消耗完,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正确。

D、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锌、铁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

等质量锌、铁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锌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来源】专题08图像题(讲练)决胜2020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全国通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值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不会大于7,符合题意。

故选D。

10.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溶液.

溶液均为中性)。则X可能是()

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

固体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撷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则有:

A、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水,酸性溶液不断稀释,pH值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和大于7,A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时pH值等于7,继续加入,立即大于7,并逐渐增加,B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C、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反应完之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过程中维持等于7,氯化钙完全反应后,pH大于7,C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对应,符合题意;

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恒温蒸发水

C.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来源】2019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足量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的活动性强,所以镁反应时间短,金属足量,而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所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接近饱和的碳酸的溶液恒温蒸发到饱和后再蒸发一直饱和,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氯化钡都能与稀硫酸反应,而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所以加入硫酸后立即生成沉淀;故选项错误;

D、pH=2盐酸溶液加水稀释酸性会减弱,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应始终小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3.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A.AB.BC.CD.D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最终溶液的pH>2,错误;B、氧化钙能与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有氢氧化钙析出,故溶质减少,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也会减少,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溶质质量增多,但少于原溶液中的溶质,正确;C、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待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错误;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错误。

故选B。

14.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9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反应前溶液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D。

【点睛】

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下列实验操作与图象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操作

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

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图象

 

A.AB.BC.CD.D

【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宏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故B不正确;

C、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镁、铝过量,按稀硫酸的质量算,稀硫酸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催化剂反应较快,无催化剂反应较慢,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质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B.

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来源】2020年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湛江一中培才中学九年级下学期4月考前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最后不会减少到零,故A错误;

B、酸在稀释的过程中,酸性减弱,pH值会逐渐增大,只会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越过7,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随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会一直增大,故C错误;

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7.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B.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A点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来源】2020年河南省公益线上大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A→B的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到大于7,反应过程中酸性消失,盐酸被消耗,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A正确;

B、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开始溶液呈酸性,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点溶液的pH小于7,溶质为HCl和NaCl,故C错误;

D、B点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向B点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A。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B.

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

在装有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锌、铁

D.

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来源】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四中学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燃烧杯中逐渐加水,随着水的加入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变小,pH可以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稀硫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开始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气体比铁多,

根据比例式可知,向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锌、铁,最终铁产生的氢气多,故C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在锌和硝酸银反应的过程中硝酸铜的质量是不变的,故D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9.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

【来源】2020年广东省中山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显碱性,向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加水,碱性减弱,pH减小,但碱溶液pH不可能小于7,故A不正确;

B、锌金属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每65份质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较多,故B正确;

C、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硝酸钾不能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图像的纵坐标应该是气体体积,故D不正确。

故选B。

20.下图不能正确反映选项所描述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HCl

B.稀释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C.向一定量的CuO通入H2并持续高温

D.向一定量NaOH和

Ba(NO3)2的混合溶液中

滴加稀H2SO4

 

A.AB.BC.CD.D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二同步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等质量铁和锌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开始时,金属有剩余,酸不足,产生氢气相等,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因为酸过量时,等质量的+2价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故正确;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释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pH保持7不变,正确;

C、向一定量的CuO中通入H2并持续高温,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到不变,正确;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