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153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x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1.1液氯危急源辨识

1.1.1液氯重大危急源辨识

液氯工段5个液氯储罐最大贮存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4个汽化器正常使用时可存液氯大约10吨左右;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20吨,由此可见液氯的存贮量都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以上,故被定为公司1#重大危急源。

液氯重大危急源辩识结果表

分类

生产场所(吨)

储存区(吨)

备注

国家标准

10

25

日常储存量

10吨

130吨

在其范围内

是否构成重大危急源

1.1.2液氯重大危急源评估

公司规定重大危急源每年评估一次,主要由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综合管理部、安全部、生产部、总经办、二车间和三车间组成评估小组,安全部牵头每年大修后进行评估,评估的安全职责分工为:

联系人主要是依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确定的,联系人的职责是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和生产。

安全部主要行使安委办的职责,负责组织与重大危急源有关的以上部门每年评估一次,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评估表,要求对所分管的设备及附件的安全负责并每季度进行考核;

综合管理部主要对液氯储罐的压力表、液氯充装计量称、磁翻板液位计等计量器具的安全管理负责;

生产部主要对压力容器(液氯储罐、液氯管道、液氯汽化器等)、特种设备、安全阀、基建设施(液氯储罐基础及液氯管道支架等)、电气设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和充装人员的安全管理负责;

总经办主要对液氯安装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安全和有效性负责;对液氯岗位的人员合理支配、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负责;

二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急源的设备设施的二级管理,职工的班组建设,隐患排查,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班组活动等负责,有问题准时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告;

三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急源的电器、仪器仪表的二级管理负责1.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

1.2.1氯气的危急特性

危急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急。

健康危害:

依据剧毒化学品目录氯气属于剧毒品。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处,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衬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1.2.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依据以上氯气的危急特性,氯气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是中毒事故,导致氯气泄漏的主要原因一是压力容器的爆炸或泄漏,二是突然断电氯气系统内的氯气不能准时得到无害化处理导致氯气泄漏到大气中,而四周人员又没有准时疏散,致使人员中毒。

1.2.3可能发生的季节

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依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工艺指标的运行,参照历年及同行业事故案例,经分析认为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应多数在夏季,其次为春季,主要原因:

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夏季天气温度高,致使压力容器内压增大,如遇到承压能力不够、设备腐蚀严重等因素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夏季还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雷雨大风季节,因生产氯气的装置主要依靠电,雷雨大风季节对电有一定的影响,如污闪、雷击等,一旦电气故障,双路供电又不能准时满意需要,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

春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设施的老化,由于我公司每年大修一次,并定在每年的6月份(夏季之前),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有些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致使腐蚀严重,又面临大修前期,出现泄漏的几率就高,因此,春季预防事故发生也是很重要的季节。

1.3严重程度分析

液氯储罐裂开后氯气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

大量液氯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液氯沸点为-34.5℃,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为便于储存一般经加压液化后贮存在储槽内。

液氯属于剧毒气体,受热后罐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急;受热后容器内压增大,泄漏可导致中毒;有毒,不燃烧;有特别的刺激性气味等。

由以上特性可知液氯储槽一旦裂开导致液氯泄漏,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扩散而带来严重危害。

1.3.1导致液氯贮槽裂开的危急因素包括:

1)液氯贮槽超量充装导致的超压爆炸;

2)液氯贮槽防晒降温等防护措施不完备导致的超压造成的爆炸;

3)液氯贮槽因未定期检测设备老化或材质问题导致爆炸。

1.3.2液氯贮槽裂开时毒害区估算:

该公司液氯贮槽共计5个,分别为22m3三个,30m3两个,常温下30m3单槽最大贮存量39.984t,以此储罐进行模拟计算如下:

贮槽裂开前的环境温度t取15℃,液氯的沸点t0为-34.5℃

液氯的比热C为0.96kJ/kg℃,则当液氯贮槽裂开时,贮槽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温度快速降至标准沸点放出的热量为:

Q=W×C×(t-t0)=39984×0.96×(15-(-34.5))=1.9×106(kJ)

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贮槽内液氯的蒸发,液氯的汽化热q为2.89×102(kJ/kg),则其蒸发量W'为:

W'=Q/q=1.9×106/2.89×102=6574.5(kg)

液氯的分子量M为70.91,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汽的体积Vg(m3)为:

Vg=22.4×W'×(273+t0)/(M×273)

Vg=22.4×6574.5×238.5/(70.91×273)=1814.4(m3)

资料显示,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l0分钟即可致死,即0.09%为氯的危急浓度。

因此,本次模拟计算中蒸发体积为Vg的氯气可以产生的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

V=Vg/0.09%≈20XX981m3

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依据下列公式求出该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

R=(V/2.0944)1/3

式中R-有毒气体的半径,m;

V-有毒气体的蒸气体积,m3

C-有毒介质在空气中的危急浓度值,%

R=(20XX981/2.0944)1/3=97.2m

通过以上对液氯贮槽作事故后果摸拟分析可以看出:

一旦该公司一个34m3液氯贮槽裂开造成液氯泄漏,贮槽四周97.2m范围内的人员在5-10分钟内可因吸入氯气而死亡,因为该公司液氯贮槽基本处于全厂中心位置,因此在以液氯贮槽为中心、半径为97.2m的范围基本涵盖该公司半个厂区,全公司700多人均可能受到致命伤害,因此应重点加强防护,避免事故发生。

1.4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4.1液氯重大危急源的技术性预防措施

1)重大危急源区域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准时发觉,将事故得到有效掌握;

2)每年对重大危急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在灌区四四周设置应急碱液喷淋装置和围堰,一旦出现事故能有效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和收容处理;

4)5个液氯储罐中,总是保持一台空罐以作为应急罐使用并挂牌警示;

5)5个液氯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磁翻板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6)确保二级负荷用电,双路供电要保障完好有效。

7)确保应急物资如洗眼器、解氯水、事故引凤装置完好有效。

1.4.2液氯重大危急源的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完善和落实各项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安全责任制及安全教育制度等,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2)液氯贮槽充装量严格掌握,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80%。

3)氯贮槽属于盛装危急化学品的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必需具备相应资质,使用前必需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在用压力容器安全检验规程,发觉问题要准时采取防范措施。

4)液氯充装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防止因液氯充装过程发生事故而对液氯贮槽带来不利影响。

5)针对液氯大量泄漏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职工定期进行演练,以便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减轻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6)每年对防雷进行检测和定期安全检查,确保电气安全。

7)安全部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危急源进行评估。

8)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重大危急源监控设施进行检测检验。

9)一车间对事故氯汲取装置确保完好有效。

1.4.3液氯重大危急源的应急处置措施

1)液氯贮槽区及四周可能受到威逼的岗位应按有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氯气捕消器、防毒面具及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气等防护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2)在电解与处理之间安装有事故氯汲取装置,以备应急之需。

3)泄漏处置措施:

快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马上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有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当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1遵循的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预防为主,科学施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快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1)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一把手牵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全面负责的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

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坚决处置,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属地化管理得原则,由本车间、本部门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马上启动部门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准时进行处置。

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准时恳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

3)要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岗位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应有不同的应急反应和应急组织。

厂级事故预案由安全部负责管理,即根据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车间级预案由各车间管理,车间主任根据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由各工段负责管理,工段长根据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季度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

4)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

在强调科学应对、妥当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的同时,要特殊注意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削减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从法规上、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安全建设,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杜绝发生施救不当,导致多人中毒事故的现象。

[NextPage]

5)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快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殊是对危及生命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快速组织救治与抢救。

2.2此预案与其他预案的衔接

原则上启动岗位处置方案的同时上报本车间;启动车间事故预案上报厂级值班领导或调度,假如事态发展快速扩大,启动厂级事故预案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以此类推,一级对一级负责。

如液氯汽化岗位发生事故,应一边马上启动岗位处置方案,同时上报二车间;如发觉有事态扩大,报告上一级即调度的同时,还要马上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厂级领导;如发觉事态有进一步扩大,再启动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或综合预案,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如发觉事态扩大不能得到掌握,马上恳求上级支援,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依据氯气的危害程度,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化学事故的处理、调查、救援等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

指挥:

总经理

副指挥:

党委书记、常务副总、主管安全副总、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会主席

成员:

生产部、安全部、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办、经营部、财务部、华兴运输服务公司及车间的负责人组成。

3.1.1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图

3.1.2体系成员和部门工作职责和权限

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指挥由总经理担当,副指挥由常务副总、副总和工会主席担当,指挥不在时,由副指挥行使指挥的职责,如发生在中夜班,由公司值班或值班调度任指挥,行使指挥权力,处理事故,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同时成立现场指挥中心、抢修队、治安警戒队、应急物资配备队、周边单位工作队、医疗救护队、现场环境监测队以及车间代表队,共计9个应急救援队,其组成和职责陈述如下:

(2)现场指挥中心

①现场指挥中心组成:

现场指挥中心组成由二车间主要管理人员、液氯工段有关人员组成。

②现场指挥中心职责:

在指挥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协调、组织、开呈现场指挥工作,依据指示,启动公司二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遵循以人为本,先救人的原则处理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扩散,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污染区域,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发展状况和人员伤亡状况。

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3)抢修队

①抢修队组成:

抢修队主要由生产部人员组成。

②抢修队的职责:

抢修队的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坚决有效的安全措施,掌握消退危急,防止事故扩大,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参与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4)治安警戒队

①治安警戒队组成:

治安警戒队主要由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组成。

②治安警戒队的职责:

治安警戒队的主要职责是依据风向及泄漏状况准时确定管制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每年对队伍人员演练效果进行评审,组织学习和演练。

协助做好现场人员抢救工作,协助做好中毒人员的救助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和汇报;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应急物资配备队

①应急物资配备队组成:

应急物资配备队由服务公司、经营部等人员组成。

②应急物资配备队的职责:

等待指挥部支配应急物资选购和运输工作,如供应物资由经营部负责,物资运输及伤病员输送由公司车队和服务公司等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依据事故发展状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准时选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6)周边单位工作队

①周边单位工作队组成:

周边单位工作队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组成。

②周边单位工作队职责:

周边单位工作队的职责是负责应急通讯的安全畅通和日常检查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的学习和演练工作;负责每年对预案的评审、修订工作。

依据泄漏和风向状况,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准时通知下风向企业、村庄或学校,准时疏散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同时通知群众采取用湿毛巾或其他牢靠的安全措施向上风向撤离。

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000米内和500米内的周边单位联系

(7)医疗救护队

①医疗救护队的组成:

由党群工作部、财务部人员组成。

②医疗救护队的职责:

医疗救护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预防中毒药品的预备工作;做好各种医疗救护方案的制订、落实工作;协助事故调查;每年组织救护人员学习和演练,并对医疗救护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做好现场救护工作。

现场救护中接到救护命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准时赶到事故现场,并分类进行救治。

查清现场救护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

(8)环境监测队

①环境监测队的组成:

由综合管理部化验室、安全部污水化验室人员组成。

②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

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大气、水质检测工作;做好检测方案的制定、学习和评审工作;协助事故调查工作;总结应急检测经验;做好现场检测工作为指挥部供应有效真实的监测数据,以使指挥部成员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指令。

接到现场检测指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准时赶到事故现场周边环境,依据检测要求,有代表性并分组进行检测。

查清现场检测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事故,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和汇报。

(9)各车间代表队

一、二、三、七车间各代表队的组成有相应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及职工组成;其职责是:

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快速支配紧急停车程序,防止事故扩大或扩散,而后,指导职工正确佩带有效的防护用品撤离到安全地带。

清点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准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和调度组成。

3.2.2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的职责是打算启动应急预案的类型,以及预案的级别;打算是否发布应急救援联络信号;发布应急救援的命令;依据事故状况确定事故处理措施;命令各分队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工作;打算是否向周边单位可能受到侵害的单位准时通报状况;指导群众撤离危急区域;打算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救济恳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负责保护现场相关数据,尽快组织恢复生产。

3.2.3应急指挥体系构成图

4预防与预警

由于液氯属于剧毒品,其主要危急是中毒事故,为防止氯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需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且建立科学的预防和预警机制,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测。

主要监控方式、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明确预警行动和预警级别对掌握事故扩大至关重要。

4.1危急源监控

4.1.1危急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氯气危急源监测、监控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方法,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对重大危急源主要每年检测一次地基下沉状况、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每年一次效验、储存设施每年检测壁厚,压力容器每年进行试压、试漏、保压监测,我公司将重大危急源、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定期进行监控和考核。

液氯质量尤其是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定期检测其含量,防止三氯化氮积聚引起爆炸而导致中毒事故。

4.1.2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1)重大危急源区域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准时发觉,将事故得到有效掌握;

2)每年对重大危急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在灌区四四周设置应急碱液喷淋装置和围堰,一旦出现事故能有效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和收容处理;

4)5个液氯储罐中,总是保持一台空罐以作为应急罐使用并挂牌警示;

5)5个液氯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磁翻板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6)生产部对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总经办对报警仪器、监控设备、仪表等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7)每年公司组织大修,尤其是对重大危急源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符合工艺安全要求;

8)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班组活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9)加强各级各类型的安全检查,结合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积极性,编制不同的专业安全检查表,以确保检查的目的性;

10)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液氯重大危急源属于关键装置,其联系人定期到岗位组织安全班组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

4.2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和方法

1、事故预警的条件

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马上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当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化验室)马上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把握并报告事态进展状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畅通。

2、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准时发觉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准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

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准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觉问题准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NextPage]

3、事故预警的方法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根据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打算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四周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车间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依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车间、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准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状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车间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估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估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准时根据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与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预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预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