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170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7 大小:29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7页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7页
亲,该文档总共2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2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docx

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第1章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第一节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犯尿路任何一个部位引起的炎症,在不易定位时统称为泌尿系感染。

本病患者中小儿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

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本症属于中医的“淋证”、“癃闭”范畴。

一般来说,泌尿系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大约50%的女性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感染,20%的女性则有多重感染。

男性也会得此病,但较为罕见,男性泌尿系感染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

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

  【病因病机】

  1.中医中医学认为,淋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下焦,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

其病在下焦,与五脏有关。

淋证初起时多因膀胱湿热,其病位在膀胱。

淋证日久,因湿热伤阴,故导致阴虚,其病位在肾。

另外,淋证亦与血瘀有关。

急性期多见实热证,慢性期则常见正虚邪恋之证。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

祛湿热,通淋利尿,活血化瘀。

其发热有膀胱湿热、肝胆湿热、阴虚火旺之别,临证应仔细分辨。

  

(1)膀胱湿热:

发病较急,小便频数短赤,甚则尿血,尿道灼热疼痛,尿下淋沥混浊,常伴恶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本证多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而致。

湿热伤及血络,迫血妄行,可见血尿。

湿热化火,熏灼尿道,故尿道灼热疼痛。

  

(2)肝胆湿热:

小便频数短赤,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呕恶不食,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多由于湿热之邪蕴结肝胆,郁热下注而致。

肝胆湿热,气机郁结而见口苦胁痛。

邪在少阳,正邪相争,故见寒热往来。

  (3)肾阴不足:

尿频,尿急,排尿痛,伴低热,头晕,腰酸乏力,舌光红,脉细数。

本证多由于患病日久,正虚邪恋所致。

肾精亏损,虚火内生,虚火湿热,胶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而见尿频,尿急,尿痛。

肾阴不足,故见头晕乏力。

阴虚火旺,故见低热。

  (4)脾肾两虚:

尿频,尿急,尿道热涩疼痛,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肢肿面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本证多由于病久损及脾肾所致。

脾虚无以制水,肾虚不能化水,膀胱失约,开合无权,而见尿频尿急。

尿道热涩疼痛为余邪未尽之症。

  2.西医婴幼儿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他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尿道口与肛门邻近,更是如此。

血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儿,常见于肺炎,败血症病程中,少数可由淋巴通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直接波及;直接蔓延是通过尿路器械检查,导尿,外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也可由于前列腺增生症、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细菌逆流导致尿感,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还有一些女性泌尿系感染是在性交中受到挫伤的结果。

  80%~90%的尿路感染由肠道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埃希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

  【临床表现】

  尿道疼痛、尿频、上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呈高热、腰痛、上腹痛,血沉快,尿培养有大量细菌;下尿路感染为低热、下腹痛、排尿痛,尿培养可能是阴性,且细菌数量较少。

此外,病人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分泌物流出等症状,这在下尿路感染时更多见。

  【辅助检查】

  

(1)除一般尿常规检查外,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做细菌检查,必要时做1h尿细胞排出率测定。

此法较12h尿沉渣计数法准确。

  

(2)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度测定,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万/ml者有诊断意义;经导尿或膀胱穿刺行尿培养,如菌落计数>1万/ml者即有诊断意义。

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0~10000/ml即应考虑感染。

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

  (3)特殊培养及检查。

对于常规细菌、真菌培养未能发现致病菌时,可采用高渗培养(0.3M蔗糖培养基),以排除L-型细菌感染;采用厌氧培养以排除厌氧菌感染。

必要时可行病毒、支原体及腐生寄生菌等检查。

  (4)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及肾小管浓缩功能、酸化功能检查,慢性病例尚应查血及尿钾、钠、氯、钙、磷、镁、pH、动脉血气分析。

  (5)反复发作病例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酌情作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必要时行CT检查。

女性应行妇科检查,必要时行盆腔静脉造影,以排除易感因素的存在。

  (6)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名医验案】

  黄文政诊治经验

  黄老认为,泌尿系感染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脾肾两虚,标实多为湿热或瘀血。

脾肾虚损于前,致膀胱湿热下注于后,脾肾两虚是膀胱湿热的原因,膀胱湿热是脾肾两虚的结果。

亦有两者相兼者,在临床初期以下焦湿热为重,多实;后期以脾肾两虚为主,多虚;亦有下焦湿热及脾肾两虚互相夹杂者,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这与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防御功能减退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相吻合。

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和膀胱。

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经脉互通,关系密切。

若脏受损,腑将失利,若腑受邪,脏即受累,则肾虚不能化气,脾虚不能制水,致水道不利,因而湿热蕴结下焦,故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肾虚兼膀胱湿热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由于素体肾虚,加之劳累过度,房事不洁,感受外邪,过嗜肥甘厚味,起居失常等,酿成膀胱湿热而发病。

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应以清利湿热为主,补肾为辅。

常选用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中药。

湿重于热者,应着重利湿通淋,常选用萹蓄、瞿麦、滑石、车前子、石韦、泽泻、猪苓等甘寒利水而不伤阴之品;热重于湿者,重在清热,常选用柴胡、黄芩、黄连、黄柏、穿心莲、半边莲、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

急性感染恢复期或慢性感染者,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但对顽固性泌尿系感染,还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特点,分型论治。

黄老认为顽固性泌尿系感染常见证型有上热下寒型、阴虚火旺型、瘀热互结型。

  王怡诊治经验

  慢性尿路感染因其有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特点,属中医学劳淋范畴。

其主要病位在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因正气亏虚,无力抗邪,湿热之邪留恋不去,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正气亏虚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因劳淋病程迁延,正气渐耗,湿热之邪日久伤阴,容易导致肾阴亏虚。

若久病年长,则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亏。

另一方面,患者或素体阳虚,或年老命门火衰,久病伤阳,或他脏累及于肾,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阳亏虚。

再者,反复发作的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清热利湿药物,药性寒凉,更易伤及阳气,且随年龄渐长,肾气渐衰,冲任亏损,天癸将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功能减退,均可出现肾阳亏虚之证。

因此,选用二仙汤为主方,佐以清热利湿之品,组成加味二仙汤,以温补肾阳、兼清湿热为主。

对于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者,先根据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几周后,再用中药加味二仙汤巩固治疗。

治疗结果表明,加味二仙汤在改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症状及预防慢性尿路感染复发的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史晓彬诊治经验

  中医学认为,急性尿路感染病变主要在下焦膀胱,是由湿热蕴结、气机不利导致的,其以尿频、尿急、排尿痛为主症。

亦常常涉及中焦脾胃,湿热困阻,和降失调。

清淋汤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重在清热解毒,祛湿通淋。

其中蒲公英、连翘、竹叶、黄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滑石、车前子、萹蓄、金钱草、瞿麦、白茅根具有利尿通淋之效,竹茹、藿香祛湿和中,降逆止呕。

配合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多渠道给药,能使疗效显增。

  第二节泌尿系结石

  尿液从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中存在的结石被称为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

此病男性多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总患病人数的70%;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其复发率高。

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尿管则形成输尿管结石,若再自下排入膀胱或尿道,便成为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的结石则少见。

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学中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病名,它属于中医砂淋、石淋、血淋、腰痛、肾积等范畴。

《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

“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皂子,或赤或白,色泽不定。

”《诸病源候论·石淋候》: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大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

  【病因病机】

  1.中医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肾气虚弱,肾阳受损,肾气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又多食甘肥酒热之品,导致下焦湿热蕴蒸,气滞血瘀;其中肾虚、湿热、气滞、瘀阻是关键。

湿热郁积,煎熬尿液,与尿中沉积物结聚而成砂石,其病机为湿热内蕴、砂石阻络、气机不畅,或瘀血聚结。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最易阻碍气机。

湿热与砂石互结,阻于水道,通降失利,瘀结不散,使气滞难行。

愈结愈甚,不通则痛,故常引发肾绞痛。

下焦气化失利,故小便涩滞。

气滞则血行受阻,血不循经,或热盛伤络,血溢脉外而为尿血。

砂石为有形之物,其形成之后,瘀结于内,嵌顿梗阻,使气机失其通降,水道失其疏通,而并发肾积水。

因此,气滞瘀结为泌尿系结石伴肾积水的主要病机。

命门大衰,肾阳或微,脾肾阳虚,引起生化运化不足,寒凝结石;情志惊恐,气滞血凝,气机不利不通而成结石;另外,饮食不节,气候偏盛,房事过多也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2.西医结石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其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存在多种学说,但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

结石的病因归纳起来,与全身代谢、泌尿系统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

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将结石分为两大类,即代谢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

尿液含有很多种成分,大体上可分为晶体和胶体物质。

晶体物质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铁、尿酸、尿酸盐、黄嘌呤等,胶体物质主要是指黏蛋白和黏多糖类。

结石形成时,一般先有一个核心,然后尿中晶体和胶体围绕这一核心沉积增大而成结石。

细胞碎屑、血块、坏死组织、细菌及体外异物均可作为核心而形成结石。

  【临床表现】

  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为疼痛、尿血或排出砂石,其因结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1.肾结石疼痛位于腰部,可为隐痛、刺痛或持续性钝痛,多在劳累后出现,常伴有肉眼血尿。

肾绞痛发生时,疼痛从腰部向下腹部放射,病人坐卧不安,汗出,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后或有小的沙粒状结石随尿液排出。

有个别病人病变相对稳定,长期无明显症状。

  2.输尿管结石90%以上的结石原发于肾,之后下移至输尿管狭窄处而滞留。

结石堵塞在输尿管中上段者,出现腰部绞痛,并向同侧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发病时可见肉眼血尿。

结石堵塞在输尿管下段者,可引起尿频、尿急、排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膀胱结石排尿时出现下腹部疼痛,向外生殖器处放射,同时排尿不畅或突然排尿中断,经活动或改变体位后又能排尿。

多伴有终末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等症状。

  4.尿道结石结石多来自膀胱,好发于男性。

突然坠入尿道的结石可引起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此外,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时,还可见有发热、恶寒、脓尿等症状。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结石患者的相关检查应包括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结晶,草酸盐及尿酸盐结石患者尿pH常为酸性而磷酸盐结石患者常为碱性。

合并感染时尿中出现较多的脓细胞,尿细菌学培养常为阳性,计数大于10万/ml以上,并发急性感染及感染较重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

多发性和复发性结石的病人,应测定血、尿的钙磷值、尿酸值等,以进一步明确结石的病因。

  2.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肾及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所有具有泌尿系结石临床症状的患者都应该做影像学检查,其结果对于结石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95%以上的结石可在X线平片上显影。

辅以排泄性或逆行性肾盂输尿管造影,对确定结石的部位,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对侧肾功能是否良好,区别来自尿路以外的钙化阴影,排除上尿路的其他病变,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后结石部位、大小及数目的对比等都有重要价值。

密度低或透光的结石,加以输尿管、肾盂充气造影,结石则显示更为清晰。

  3.其他检查超声波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可以发现2mm以上X线阳性及阴性结石。

B超在结石部位可探及密集光点或光团,合并肾积水时可探到液平段。

同位素肾图检查可见患侧尿路呈梗阻型。

超声波检查可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尤其是在肾绞痛时可作为首选方法。

  【名医验案】

  吴立文诊治经验

  首肯整体调治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优势理论。

泌尿系结石乃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为标。

虽病在下焦,病变不仅与肾相关,且关乎脾,尚与三焦气化,气机升降息息相关。

着眼于整体,结合宣畅上焦,运转中焦的原则,均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吴教授从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结石一病在临床上多见肾虚、脾虚、湿热、气滞、血瘀。

本病在临床立法用药时,应当做到消中寓补,标本兼治。

以清热利湿通淋、溶石排石为主,或参以活血,或辅以行气,或佐以泄浊,从而使结石得以排出。

故治疗时,早期多施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理气化瘀之剂;日久正虚,多为虚实夹杂,则以健脾补肾为主,施以滋阴清热、健脾利湿、通淋排石之剂,使脾运得健,开阖得司,清浊得分,结石得以排出。

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调畅情志,正确对待疾病,坚持治疗。

  重视清利湿热吴教授认为,湿热蕴结、砂石结于体内是本病的中心环节。

急性发作,湿热症状明显者,应针对湿热蕴结、结石内生的病机进行治疗,故清利湿热排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

临床常用基本方为:

萆薢30~50g,金钱草2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萹蓄15g,石韦15g,瞿麦12g,茯苓15g,赤芍15g,牡丹皮10g,甘草梢6g。

在此基础上,或伍用土茯苓,或伍用虎杖,或伍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半边莲等清热利湿药;并随热势轻重而调整清热利湿药的用量。

  注重用药加减在临床常用基本方的基础上,吴教授认为湿重加苍术、黄柏、茵陈;热重加金银花、连翘;脾虚加黄芪、党参;肾虚加桑寄生、续断;腰腹疼痛明显加红花、延胡索;少腹胀痛明显加乌药、青皮;疼痛始发,痛如针刺加白芍、甘草;尿痛明显加琥珀,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结石停着日久,加乳香、没药、皂角刺;伴血尿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尿浊加石菖蒲、芡实、白扁豆;伴脓尿、发热者加蒲公英、黄柏、紫花地丁;伴感染者加清热解毒药;结石久排不下者加丹参、莪术。

  吴教授推崇活血化瘀的治则。

泌尿系结石病程较长,往往“久病多瘀”。

治疗本病,虽然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为主,然而由于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吴教授认为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必须引起重视。

在相应辨证用方的基础上,吴教授常选加郁金、丹参、牛膝之品;或配滑利通窍之品,如冬葵果、王不留行之类,增强通导下行作用;或适当配伍行气药物,如川楝子、橘核、荔枝核等,增强活血化瘀功效。

重则加用莪术、海藻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痰瘀同治,往往疗效颇佳。

  例1张某,男,26岁。

2006年3月6日初诊。

  左腰部阵发性疼痛1个月,加重两天。

症见腰腹刺痛,坐卧不安,伴胸闷泛恶,小便频数,尿色红,尿道灼热,口干,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

曾口服镇痛药,效果不佳,故特来求治。

某医院的B超检查显示:

左肾下极可见约0.7cm×0.8c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右输尿管见0.6cm×0.5cm强回声光团。

确诊为左肾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

尿常规示:

潜血(++),尿检白细胞(++),红细胞(++),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查左侧中下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

此证属石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方药:

金钱草30g,海金沙20g,鸡内金20g,石韦15g,瞿麦10g,萹蓄10g,滑石15g,牛膝15g,车前子10g,王不留行15g,猪苓15g,枳壳10g,蒲公英20g,甘草6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连服3剂后疼痛减轻,守上方去猪苓、蒲公英。

继服3剂,并嘱多饮水、多运动。

患者于第9天早晨排出1枚结石,继服4剂排出0.6cm×0.5cm大的1块结石,诸症大减。

复查B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守上方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肯定。

吴教授的方中,鸡内金化石通淋、健脾消食,与利水渗湿药合用,可防寒凉伤胃;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三者合用,能使结石溶化碎裂,易于排出。

方中瞿麦、萹蓄、石韦、车前子、滑石性寒滑利,具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效。

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同时由于其利尿作用而间接引起输尿管的蠕动增强。

牛膝引热下行,通络活血、壮腰膝、补肝肾;王不留行走而不守,善行血脉,通经络、活血利水,二者合用针对结石久留不去,入络成瘀而设。

枳壳可疏肝胆、破结气,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排石化石、清热利湿、化瘀通淋之效。

  张玉兰诊治经验

  尿路结石属中医学中的砂淋、石淋范畴,中医治疗强调的“涤除砂石”治疗法则,即由单纯的通淋排石、清热利尿药,如八正散、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冬葵果、石韦等,逐步转为加用行气活血、化瘀软坚药,对体虚者还辅以补肾、温阳、益气等法则,常用药物有萹蓄、瞿麦、石韦、车前草、海金沙、玉米须、金钱草等。

对结石梗塞不下,引起腰酸痛者,可用平滑肌解痉药,如白芍、甘草、五灵脂等以缓解输尿管痉挛,并用川芎、山楂、丹参等药,意在扩张输尿管以助结石下行。

从临床获知,排石的方法对移动性结石有酸痛发作时其效较佳,病人如能很好配合,往往可以使结石很快排出,但对静止性结石无酸痛等症状的多难奏效。

溶石疗法用于结石较大者,则难以排出,须用其具有溶化结石作用的中药使其溶解变小,或使表面粗糙者变得光滑,以利于结石的排出。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张教授参阅古典医籍和民间验方中有关“化石”的方药,运用活血化瘀,结合温阳益气,清热利湿的法则,组成“溶石汤”,即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夏枯草、车前草、滑石、薏苡仁作为基础方。

有梗阻、肾功能不良者,加黄芪、黄精、白茅根、王不留行等,体壮者酌加三棱、莪术、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没药等。

中药溶石治疗必须在肾功能未受严重损害时进行,这样才能使药物从肾脏排出,对结石的溶解发生作用,而且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疗程。

关于中药溶石的机制,从临床病例分析,其主要作用可能是针对结石基质的胶体,而对结石的晶体部分似无明显选择性。

  刘语琪诊治经验

  石韦散加减的原则,是以清热散结、利尿通淋、软坚化瘀的功效为依据的。

石韦散的具体作用有以下4个方面。

  1.清热利湿,增水行舟。

方中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等具有利尿作用,同时可引起输尿管蠕动的增强,配合饮用大量的白开水,稀释尿液,增加尿量,对结石冲刷力增大,利于结石的排出。

  2.疏理气机、行滞排石。

中医学认为,由于气滞不畅,使尿沉渣滞留,久而成石,阻塞水道。

故方中用川楝子、炒枳壳等药物,具有行气导滞的作用。

同时药理研究亦证明,行气药物,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促进节律的作用,故推测对输尿管也有相同的效应。

同时,行气药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3.活血化瘀、消积。

中医认为,结石类病例可归为癥瘕的范畴。

其绞痛之处固定,都提示有瘀血。

其病机为气滞血瘀而成积。

故本方用红花和牛膝活血化瘀、消积。

据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故对结石所在部位的水肿、炎症、粘连可起抑制或消散的作用。

  4.软坚散结、排石。

方中昆布、海藻、穿山甲等药物,具有软坚散结、排石的作用。

观察结果表明,服用药物1个月左右,排出的结石质地松脆,有的甚至成为粉末状。

  例2李某,男,28岁。

1999年12月6日就诊。

  主诉:

右侧腰腹部剧痛,伴放射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

B超显示:

右肾积水,输尿管下端结石。

服药(石韦散加减)后6小时左右,疼痛症状缓解,3天后排出0.3cm×0.4cm结石1块,伴随症状消失。

复查B超,输尿管下端无结石。

  例3王某,男,42岁。

2002年1月就诊。

  主诉:

腰痛,排尿困难,排尿疼痛,B超显示:

左肾积水,输尿管上端结石。

服药(石韦散加减)5剂后,腰腹部疼痛消失。

服药8剂后,排出约0.7cm×0.85cm结石1块。

复查B超,输尿管上端无结石。

 

第2章睾丸及附睾疾病

  第一节睾丸附睾炎

  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称为附睾睾丸炎。

它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中的常见病变。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本病,以19~35岁发病最多。

中医对该病症的描述,可在子痈中找到。

  急性附睾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急性子痈,多发生于一侧睾丸,可以由输精管的炎症蔓延而来,常由于后尿道炎、膀胱炎、下尿路梗阻、前列腺手术及导尿管留置等所引起,少数为血行或淋巴管感染。

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

慢性附睾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慢性子痈,可以由急性附睾炎迁延而致,但多数患者无明显的急性发作史,少数患者有附睾炎反复发作史。

  【病因病机】

  1.中医

  

(1)房事因素:

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滞,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2)饮食因素:

过食辛辣,湿热内生,经络阻滞,气血凝滞。

  (3)起居因素:

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2.西医

  

(1)感染性因素

  ①化脓菌感染: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②其他致病菌感染:

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

  

(2)非感染性因素

  ①尿液反流:

尿液逆流进入射精管及输精管。

  ②损伤:

病人常主诉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

  ③医源性因素:

急性附睾炎可由留置导尿管及器械治疗所致。

  【临床表现】

  1.疼痛:

急性附睾炎的发病比较急,不少病人在睡眠时突然发病,发病数小时后形成急性炎症,表现为附睾有局限性疼痛与压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及腰部,阴囊有局限性疼痛,感觉敏感,并迅速胀大,可以出现局部发热,坠胀,全身不适等症状。

  2.阴囊肿大:

阴囊肿大,精索水肿增粗,附睾肿胀变硬,进展较快,可在3~4小时之内使附睾体积成倍增大,此时体温可达38~40℃,亦可出现尿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的症状,腹股沟与下腹部抽胀疼痛。

形成脓肿时可有波动感,亦可自行破溃而形成瘘管。

双侧睾丸炎时可造成男性不育。

  3.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处或下腹部有压痛。

阴囊增大,皮肤有红肿。

如已有脓肿形成,皮肤呈干性、变薄,脓肿亦可自行破溃。

发病早期肿大附睾可与睾丸分开,但在数小时后两个器官即形成一个硬块,精索因水肿而增厚,数日内出现继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

  4.前列腺炎:

前列腺触诊发现有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的体征,切忌作前列腺按摩,因为按摩可以使附睾炎病情加剧。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此检查可显示附睾呈低回声,并显示附睾血液供应丰富,血流速度加快。

  2.血常规:

白细胞明显升高,有左移,以分叶核白细胞为主,血沉增快。

  3.尿常规:

可以发现脓细胞。

  4.尿液细菌培养:

中段尿尿沉渣及尿道分泌物可做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并可以培养出病原体。

儿童的附睾炎常伴有大肠埃希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因此尿液分析及尿培养对判定病原体尤为重要。

  【名医验案】

  王琦诊治经验

  王老师用疏肝理气法治疗睾丸附睾炎。

本法适用于睾丸一侧坠胀疼痛,临床伴有精神抑郁,胸胁满闷或疼痛,善太息,少腹胀痛,大便失常,舌淡苔白,脉弦等症状者。

古代医家将人体前阴生殖器官称为“宗筋”。

对男性来说,主要指阴茎和睾丸。

一般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