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81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docx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要求讨论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①、必修②)教材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一、说明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即一方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必修模块教材的编排体系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为了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在借鉴课改先行省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教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建议,作为我市2012年—2013学年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参考。

希望各学校高一年级备课组组织学习研讨,并积极为我们提出修改意见。

在本教学目标建议中,将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弹性要求、发展要求和不宜拓展四个层次。

各目标层次具体要求如下:

基本要求:

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段达到的目标;

弹性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本节学习时段增补。

增补的前提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

发展要求:

全体学生可在高一年级必修模块学习进程中逐渐达到的目标;

不宜拓展:

留待选修模块学习。

二、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建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①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验安全措施和意外实验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并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②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过滤和蒸发的具体操作,能应用过滤和蒸发对多成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③  初步体验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表和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和提纯的实验方法。

④   了解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知道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5能够说出蒸馏和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6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操作、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弹性要求

1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并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表进行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和提纯。

2蒸馏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发展要求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具体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现象观察与记录、结果的分析)。

不宜拓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①    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的关系。

②    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③    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4知道阿伏加德罗定律;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5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⑥ 初步学会溶液稀释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⑦   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弹性要求

掌握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发展要求

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有关综合计算。

不宜拓展

①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基本要求

①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②    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知道三种分散系的主要特征。

3知道Fe(OH)3胶体的制取方法。

④了解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弹性要求

①   胶体的介稳性。

2胶体的电泳。

3胶体的聚沉。

4布朗运动。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释Fe(OH)3胶体的形成原理

第二节离子反应

基本要求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②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③学会涉及强酸、强碱、盐(包括难溶盐)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④能知道离子方程式代表的是某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并能举例。

⑤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实质。

弹性要求

①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发展要求

能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写出所学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离子方程式。

不宜拓展

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

②涉及定量关系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反应物过量、不足量等。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基本要求

①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②  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   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④  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箭头标出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⑤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知道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氧化性、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⑥能说出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

弹性要求

①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剂和氧化剂等概念间的关系。

②  物质的量简单的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分析。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③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原理的运用。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本要求

①    了解钠、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水、酸(非氧化性酸)、碱溶液、盐溶液的反应情况,了解共性,掌握个性,通过观察、归纳、比较的方法提炼出反应的本质,从而加深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通性和递变规律,并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相关的反应现象和反应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分类思想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②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的保存和安全取用。

③在教师指导下能顺利完成有关金属性质的探究实验,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记录实验现象。

4初步学会根据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装置。

5能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金属单质在反应中表现的还原性。

6学会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基本要求

①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亚铁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的反应,从而掌握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规律。

②了解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其特殊用途。

③用比较的方法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色态、在水中的溶解性、水溶液的碱性、和酸的反应、热稳定性;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④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⑤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的主要性质。

理解碱类物质的通性。

⑥了解Fe3+的检验;了解Fe3+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和Fe、Cu的反应,Fe2+和Cl2的反应)

7通过对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比较和归纳,进一步体会用分类思想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8熟悉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包括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途径)。

9熟悉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⑩熟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弹性要求

①了解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②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的探究。

③知道硫酸铝钾与铁盐的净水作用。

发展要求

1了解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化合反应。

2了解碳酸氢钠与碱溶液的反应。

④不宜拓展

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②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原因。

③Fe3+和S2-、I-的反应。

④Fe2+和HNO3、H2SO4(浓)、KMnO4的反应。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基本要求

① 了解合金优良的性能。

②  知道铜合金的种类,知道青铜合金的主要成分。

③  知道钢的分类;了解各类钢的主要性能与用途。

④初步学会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基本要求

①    知道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晶体硅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它的主要用途。

②   知道二氧化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硅具有的化学稳定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列举二氧化硅制品的主要用途。

③了解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④了解硅酸钠的性质、用途;知道硅酸盐组成的表示;知道常用的水泥、玻璃、陶瓷是硅酸盐制品及其主要制备原料。

弹性要求

①硅和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2制备普通水泥、玻璃的主要化学原理。

3硅的化学性质。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

基本要求

①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理解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生产原理和漂白消毒原理。

④学会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弹性要求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2卤素单质及其氧化性的简单介绍。

发展要求

①卤素的相互置换。

②在学习氯气的基础上,以分类对比的方式学习氟、溴、碘等元素的单质的性质。

不宜拓展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及操作。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基本要求

① 知道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②  知道硫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

3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具有的酸性氧化物通性、还原性、漂白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4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

5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6了解三氧化硫具有的酸性氧化物通性。

7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及性质;知道工业上用二氧化氮生产硝酸的原理。

8了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及装置。

②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作用下和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

第四节氨硝酸和硫酸

基本要求

①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氨气与水、酸、与氧气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及不稳定性,知道氨水呈弱碱性。

2知道工业制取氨气的反应;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方法。

3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

4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5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6了解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硫酸、硝酸的重要用途。

7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8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弹性要求

1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

2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③硝酸的保存方法。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三、人教版高中《化学2》(必修)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建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基本要求

①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的表示方法;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能按照原子序数顺序记住1—20号元素、第ⅠA、第ⅦA、0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②  了解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以IA和VIIA族为例,了解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③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知道C、H、O、U的常见同位素及其应用。

④  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 。

弹性要求

1简单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

②按照原子序数顺序记住主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基本要求

①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能结合有关数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③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了解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④知道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的价电子数的关系。

⑤认识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⑦知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弹性要求

`简单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发展要求

 掌握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不宜拓展

第三节化学键

基本要求

① 知道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典型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知道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②  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③   掌握常见简单的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④  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够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弹性要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最基本常识性介绍。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知识将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继续学习)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金属键、配位键、键长、键角、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等概念。

②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

离子键、共价键的强弱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本节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2.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基v本要求

①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学会简单的键能计算

② 知道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③知道化学反应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④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能列举典型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⑤了解生产、生活中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典型实例。

⑥知道中和热的涵义。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②盖斯定律。

③定量测定中和热的原理和具体操作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安排在选修4)。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要求

①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②通过设计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条件。

知道原电池中电极的简单判断方法。

③知道锌锰干电池和三种充电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的组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知道以H2和CH4为燃料的燃烧电池的简要原理、氢氧燃料电池的简易构造。

④初步学习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则。

弹性要求

知道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关系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1原电池电极微粒放电顺序的分析及电极反应式、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3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以上三部分学习内容均在选修4学习)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基本要求

①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②通过实验及熟悉的现象认识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状态、固体表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知道可逆反应的概念。

④  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改变一定的外界条件,化学平衡有可能发生移动。

⑤能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体会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性 。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其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②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理的解释。

③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以上三部分学习内容均在选修4学习)

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视教学环境选择】。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基本要求

1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表示形式。

2知道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

③知道取代反应的涵义。

④知道烷烃的结构特点、通式;能类推烷烃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⑤知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涵义,能根据提供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有机物是否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⑥知道用天干汉字和汉字数字命名烷烃的基本方法。

弹性要求

① 掌握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碳原子数在5个以内)。

② 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确定烷烃的分子式。

③从有机反应的断键和成键角度,认识甲烷的取代反应。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烷烃的系统命名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基本要求

1知道乙烯和苯的主要工业来源和用途。

2知道烯烃的结构特点;知道不饱和烃的组成特点。

3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表示形式。

4知道加成反应的涵义;了解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加成反应。

 

5知道苯的分子结构特点。

⑥知道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弹性要求

1建立不饱和度的概念。

2乙烯制聚乙烯的反应。

3从有机反应的断键和成键角度,认识乙烯和苯的有关反应。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4烯烃的通式、命名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②芳香烃和苯的同系物概念;苯的同系物通式与性质。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要求

1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质;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知道官能团的涵义;能列举卤素原子、羟基、硝基、羧基、碳碳双键等官能团。

3知道烃的衍生物的涵义与组成特点。

4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知道乙酸的物理性质;了解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比碳酸酸性弱及其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⑤知道酯化反应的涵义;从酯化反应的产物角度认识酯。

弹性要求

从有机反应的断键和成键角度,认识乙醇和乙酸的有关反应。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①用同位素示踪法表示酯化反应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5酯的结构特点。

6乙醇的消去反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基本要求

①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认识单糖、双糖、多糖的代表物的分子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②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主要性质——特征反应、水解反应。

③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基本要求

① 以金属矿物、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②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③知道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海水的元素组成;了解从海水提溴的原理;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方法,知道海水资源在工业上的综合利用体系。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氯碱工业原理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基本要求

6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7知道煤的组成及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与液化的化学原理和作用。

8知道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分馏、石油裂化与裂解的目的、原理、主要产品。

 

9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以聚乙烯为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10了解加聚反应、单体、链节、聚合物、聚合度的涵义,能书写简单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11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12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本质,体会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弹性要求

发展要求

不宜拓展

复杂的加聚反应方程式(将在选修5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