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54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

全体学生都应掌握。

发展要求:

有条件的学生努力掌握。

教学建议中的暂时不宜拓展:

留待后续学习。

(一)化学1(必修)

一级主题

引言

二级主题

课程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1.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①可引导学生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并与同学交流;

②讨论:

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

1.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3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1认识化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3.2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3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结合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1.2能识别常用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知道生活中常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1初步体验常见利用物质溶解性表进行物质检验的方法。

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并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表进行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实验技能和方法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为主。

相关内容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过程中还要逐步学习和提高。

暂时不宜拓展:

粗盐的提纯试验中所用试剂顺序及用量。

2.2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如: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活动与探究:

①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②实验:

粗盐的提纯。

3.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1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

4.2能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认识实验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1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6.1通过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过程,体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有关加深和拓展的实验内容在选修模块还要继续学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1.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①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②初步学会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③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步到位”,在必修模块结束时达到课标要求。

1.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1.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1.4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1.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

1.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1.3认识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用水解的知识解释

Fe(OH)3胶体的形成。

2.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2.3知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了解丁达尔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离子反应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建议增补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相关知识;

②酸式盐的电离;

③涉及醋酸、一水合氨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

④涉及与物质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如:

过量、不足量等。

1.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体会离子方程式表达的意义。

1.3能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4了解溶液中Ag+、Cl-、SO

、CO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5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够利用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①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

②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基本方法。

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以在本章归纳与整理时或学习浓硫酸、硝酸性质时补充。

1.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氧化、还原的概念。

1.3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4了解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5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1.1了解钠、铝、铁与氧气、水以及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①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②初步学会根据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并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

1.2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金属单质在反应中表现的还原性。

1.3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金属钠的保存。

1.4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水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初步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①了解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②知道Fe2+的检验;

③掌握钠、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④了解铝盐与强碱之间涉及用量的相关计算。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建议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得。

实验: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②CO

与酸的分步反应;

③氢氧化铝显两性的原因。

1.2了解氧化铝的两性;

了解氢氧化铝制备和性质。

1.3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了解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

了解Fe3+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与Fe、Cu反应,Fe2+与Cl2反应);

了解Fe3+的检验。

1.4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1知道合金的一般特性。

1.2能说出铜合金、钢的主要成分,能列举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通过实验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碱性氧化物和强碱的反应;

能列举二氧化硅制品的主要用途;

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查阅资料:

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SiO2的网状结构。

1.2了解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

知道常用的陶瓷、水泥、玻璃是硅酸盐制品以及制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

1.3了解硅的物理性质以及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氯气与钠、铁、铜、氢气、水、氢氧化钠溶液、某些还原性盐的反应,并能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知道漂白粉的生产原理。

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①了解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②了解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①实验:

氯气的漂白性。

②查阅资料:

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①氟、溴、碘等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②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2学会Cl-检验的方法。

硫和氮的氧化物

1.通过实验了解硫和硫的氧化物以及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

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反应;

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知道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

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

①了解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CO2比较);

②了解二氧化硫与其他常见氧化剂的反应;

③知道可逆反应的概念。

查阅资料并讨论:

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1.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理解如何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1.3知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氨硫酸硝酸

1.通过实验了解氮、氨、硫酸、硝酸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知道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知道氨水显弱碱性;

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知道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NH4+的检验方法。

讨论:

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

1.2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与Cu、C的反应);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与Cu、的反应);

知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知道硫酸、硝酸的主要用途,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①了解浓硫酸、浓硝酸与常见还原剂的反应;

②知道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③掌握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④能用化学方程式列举出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⑤了解铁与不同用量硝酸之间的反应。

(二)化学2(必修)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知道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1.2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知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

能说出

的含义。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作用。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讨论或实验探究:

碱金属、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2.2通过对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探究,知道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3熟记1-20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周期律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1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能画出钾、钙、溴、碘等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1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方面认识元素周期律。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①讨论或实验探究: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②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2知道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

2.3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应用。

化学键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1.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能辨认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结构简单的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能写出简单分子的结构式。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①通过实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②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键能、键长、键角、金属键和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3了解电子式;

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1.4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能量变化关系进一步认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键能、反应热与焓变、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等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

1.2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来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1.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书写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干电池、充电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

1.2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

1.3能写出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2.1初步了解常见电池的优点与不足。

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有关计算等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

1.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2.1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

2.2认识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1.1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及特点,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了解烷烃的化学性质。

会写出6个碳原子以内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了解烷烃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1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

2.2初步了解烷烃、同系物、等概念。

3.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1初步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等概念。

能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2了解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

1.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知道乙烯、苯的分子结构。

能从结构上认识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乙炔、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了解乙烯的可燃性、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1.3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1.4认识乙烯、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知道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1知道乙醇的分子组成、结构简式,了解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初步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①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卤代烃、酚、醛暂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知道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1.3知道乙酸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