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824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docx

公务员考试准备解析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全真模拟试卷

(一)

[日期:

2006-08-3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该部分的题目主要考测你对信息进行筛选,从几个同时性的信息中选择一定对象的能力。

答题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速度越快越好。

总共题量为60题,时限为10分钟。

第一类题目:

同符查找

要求你对照所给的几组符号,从中找出相同符号的个数,这个数目就是答案。

如果没有相同的符号,答案就是零。

【例题】

WSMR    MSQRTY

A0  B2.    C3      D4

解答:

此答案为C,左侧一组四个符号,在右侧中有三个重新出现,故两组中有三个相同符号。

第二类题目:

数字区间定位

下面是一个包含有一些数字区间的表格,在随后的每一道题目中都给出了一个数字,请你确定这个数字属于表格哪一个数字区间,这一数字区间的标号就是正确答案。

找不到对应区间,答案为0。

【例题】

A

B

C

D

E

2589~4598

369~2245

4599~5214

1023~1358

5366~5598

6345~7921

7936~8412

8563~9023

9650~9879

5789~6245

1.1897                      2.8793                      3.9807

解答:

题1中,1897在1369~2245之间,故答案为B。

题2中,8793在8563~9023之间,故答案为C。

题3中,9807在9650~9879之间,故答案为D。

第三类题目:

字符替换

给你一个图例与图表,图例中1~9的每一个数字都对应下面一个图形,如8对应%,根据这种数字与图形的对应替代关系,回答图表后的问题。

图例:

1

2

3

4

5

6

7

8

9

M

@

#

$

G

&

%

R

图表: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第7列

第8列

第9列

第1行

2

4

6

3

9

5

7

8

6

第2行

3

1

5

4

8

6

2

5

1

第3行

7

5

2

9

1

3

8

6

4

第4行

5

1

3

9

4

2

7

6

3

【例题】

1.图表中对应@标志的数字共有几个:

A.2    B.4    C.5    D.6

2.第4行中缺失的数字对应的标志为:

A.@  B.¥  C.%  D.M

解答:

题1中,正确答案为B,图表中与@对应的数字2有4个。

题2中,正确答案为C,第4行中缺失的数字是8,对应图例中的标志为%。

现在开始答题,你要力争答得又快又准确。

一、同符查找

请回答1—30题。

1.TEF#G    FTABM

A.0  B.1  C.2    D.3

2.DAQPC      ABCDF

A.0  B.1  C.2  D.3

3.S#A@$    @BMP*

A.0  B.1    C.2    D.3

4.工木M土    日口中M

A.0    B.1    C.2    D.3

5.木水土*日        水#大土山

A.0B.1    C.2    D.3

6.人M&T            M$S&大

A.0  B.1    C.2      D.3

7.WtfQy            yWtOm

A.0  B.1    C.2    D.3

8.W人qp土        w木工@f

A.0B.1    C.2      D.3

9.a$b&n            #4$n&

A.0    B.1    C.2    D.3

10.天地无用        天8#M无

A.0  B.1  C.2  D.3

11.工木M土        FTA6M

A.0    B.1  C.2  D.3

12.DA3QPC        ABCDF

A.0  B.1    C.2    D.3

13.S#A@$        WT#AQy

A.0    B.1    C.2    D.3

14.@BMP*        TE+F#G

A.0    B.1  C.2    D.3

15.天田土*月    田#天日山

A.0B.1  C.2D.3

16.S人M&T        M#S&大

A.0    B.1    C.2    D.3

17.+Tf2Qy      YMfO2T

A.0B.1  C.2  D.3

18.Wq%p土        wq0工&f

A.0B.1    C.2D.3

19.h$^&~        #4$^&

A.0.B.1C.2  D.3

20.一心一意        ¥Mf#一

A.0  B.1    C.2      D.3

21.3406529        45378

A.0    B.1    C.2    D.3

22.$bGmh        fb3h1

A.0    B.1    C.2    D.3

23.工#2木*土      #3土$人

A.0    B.1    C.2    D.3

24.日j4*Hb        3*H月土

A.0  B.1    C.2      D.3

25.左fH%T    vP*V禾

A.0    B.1    C.2      D.3

26.3不5了h    dJ子43h

A.0    B.1    C.2  D.3

27.朝三暮四        3四G#I

A.0    B.1    C.2    D.3

28.gG)<土            g工%>G

A.0    B.1    C.2    D.3

29.有W4jm            月¥水H4

A.0    B.1    C.2    D.3

30.3+g土火          8土9%又

A.0    B.1    C.2    D.3

二、数字区间定位

根据下表,回答31—45题。

A

B

C

D

E

8974~9123

8103~8321

2589~4056

8465~8794

9245~9561

9678~9845

7896~8102

8798~8973

4238~4513

7596~7856

31.8101

32.8654

33.9351

34.8264

35.9789

36.8912

37.3567

38.8697

39.9754

40.9013

41.8101

42.8749

43.7598

44.9715

45.8765

三、字符替换

根据图例和图表,回答46—60题。

图例:

1

2

3

4

5

6

7

8

9

@

*

M

L

G

图表: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第7列

第8列

第9列

第1行

2

8

6

9

1

6

4

6

1

第2行

5

2

6

9

1

3

7

4

8

第3行

7

3

5

8

4

2

9

5

1

第4行

1

2

7

3

1

5

9

4

6

46.图表中对应@标志的数字共有几个:

A.3    B.5  C.7    D.9

47.图表中对应!

标志的数字共有几个:

A.4  B.5  C.6  D.7

48.图表中对应¥标志的数字共有几个:

A.3  B.4  C  5.D  6

49.第3列中4个数字对应的标志分别是:

A.L¥!

  B.M!

¥L  C.LL!

D.MLL?

50.第4行中有两个相同的数字,它是什么图形的代表:

A.MB.☆C.*D.@

51.图表中对应*的数字在哪几列出现:

A.1,6,9B.1,2,6C.1,2,8D.4,6,8

52.图表中对应?

的数字在哪几行出现:

A.2,3,4  B.1,2  C.1,3,4    D.3,4

53.第3行中缺失的那个数字相同,对应的标志是什么:

A.@  B.G  C.L    D.¥

54.哪一列中有三个数字相同,对应的标志是什么:

A.5,?

  B.5,@  C.4,G    D.2,*

55.第7列中4个数字对应的标志分别是:

A.☆?

GG  B.GG¥M    C.☆¥G!

  D.@@☆@

56.图表的哪一行中相同数字最多,其对应的标志是什么:

A.3,?

  B.4,@  C.3,!

  D.1,L

57.图表中对应M、L、G标志的数字分别有几个:

A.4,4,4    B.5,5,3    C.4,5,4    D.5,6,3

58.第一行中缺失的两个数字所对应的符号为:

A.!

G  B.!

  C.@?

  D.?

59.哪一列中有两个对应☆标志的数字:

A.5  B.7  C.8  D.9

60.对应什么标志的数字在图表中出现的次数最少?

A.?

¥  B.!

  C.?

G        D.*¥

第一部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答案

1.C  2.D  3.B  4.B  5.C  6.C  7.C  8.A  9.D  10.C  11.B  12.D  13.C  14.A  15.C  16.D  17.D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24.C  25.A26.C  27.B  28.C  29.B  30.B  31.B  32.D  33.E  34.B  35.A  36.C  37.C  38.D  39.A  40.A  41.B  42.D  43.E  44.A  45.D  46.B  47.A  48.A49.C  50.D  51.B  52.A  53.C  54.B  55.A  56.D  57.C  58.B  59.C  60.A

 

[日期:

2011年5月9日  出处:

远大网  作者:

曹长远  阅读:

1939次]

“申论论证题”是申论考试的最重要题型。

从历年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的真题情况看,申论试卷的最后一题都是“申论论证题”,要求写作的字数一般在800~1200字,分数则往往在40分左右。

可以说,申论论证是申论考试拉开成绩差距的关键题型。

甚至可以说,申论的真正较量就在于“申论论证题”的较量。

作为一种考试形式,申论论证与我们平时写文章有明显不同。

在考场上,考生不可能有时间修改推敲,几乎是拿笔就写、一气呵成才能完成。

所以,最后完成的答卷有一些“草稿”的意味,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细。

但正因为是“草稿”,容不得人多想,才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政策水平、思维水平、分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如果考生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申论写作习惯,在考试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手忙脚乱,忽视一些重要的大的结构环节。

而申论阅卷的批改量大、流水作业的特点又决定了,阅卷评委将必然特别注意这些结构环节。

或者说,申论结构上的得失常常决定了考生的成绩高低或考试成败。

从整体上说,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只有结构安排得恰当,文章才能有序、完整、合用。

许多考生因为对论证的结构经验不足,对于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所以对写文章有恐惧心理,拿起笔来就发愁。

其实,申论论证作为“公务文章”,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固定规范,写的人哪样写,看的人哪样看,已经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行文规则。

考生只要按照固定的申论论证结构去写就可以了,既不需要别出心裁,更不允许随意安排。

有一种常见的“申论三段论”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意思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写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三个部分去写,往往却不容易操作。

比如许多考生会有疑问:

文章怎样开头?

论点放在哪里?

原因分析放在哪里?

对策放在哪里?

等等。

的确,像这种申论三段论结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粗糙,让人很难抓住要领。

为了帮助考生有效突破申论论证的结构难题,经过大范围的搜集整理和深入探究,在参考大量政府公务文章、领导人讲话以及公务员考试申论评阅标准的基础上,曹长远老师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申论五段论”。

什么是申论五段论?

所谓申论五段论,就是把一篇申论的结构分成“引、申、议、策、合”五个层次,五个层次的先后顺序及其内容是:

(1)引:

在开头第一段,引用给定资料中的典型材料或理论材料,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申:

在第一段的结尾,用一句话申明自己的论点。

(3)议:

具体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3~5条)。

(4)策:

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证。

每条对策单成一段。

(5)合:

在文章的结尾呼应论点,得出结论,并上升到政策和理论的高度。

在考生平时阅读政论文章,或者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的时候,请注意用申论五段论去对照,在平时的申论写作训练中,也请努力运用并掌握这种结构方法。

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体验到它的可行性和广泛适用性。

下面提供几篇根据“申论五段论”结构方法整理的文章,供考生对照分析:

例文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大标题就是论点)

(引:

开头引用概括事实的材料)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

(过渡)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

(申:

段尾引申出论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过渡)重特大事故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议:

分析问题原因1)首先,中央政令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为了遏制事故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法律、政令。

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三令五申,另一方面却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官僚主义,仅仅停留在发发文件、开开会议上,企业自然更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议:

分析问题原因2)其次,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矿无证开采,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

“知道不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管?

管,为什么不听?

”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

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议:

分析问题原因3)再次,一些企业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

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

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

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

(总结问题原因,联系科学发展观)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不是没有监管,而是监管不到位;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金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相悖,必须进行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

(过渡)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首先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

落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抓严,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2)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

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

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3)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还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

领导的政绩、企业的利润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

(合)总之,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和谐。

(呼应论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上升到政策高度)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半月谈2006年第1期孙爱东半月评论改写)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深度解读

来源:

中公教育  更新时间:

2011-04-29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深度解读

 

4月24日,2011年河北申论考试落下帷幕。

作为“4•24联考”中的一员,河北今年仍选择了自主命题,本地考试特色明显。

为帮助广大考生理清本次考试的命题脉络,中公教育专家将从给定材料、作答要求两个方面对这套真题进行详细解读。

一、给定材料

(一)材料主题

此次河北申论考试的主题为“对口援建”。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行动进行赈灾,各兄弟省市也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提供各种援助,这是早期自发式的援建模式。

很快,该模式被中央进行了有序化调整,形成了制度规范。

对口援建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源协调和区域互助模式,它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庞大的物资生产供应能力及高素质管理人才,丰富了灾区的制度、知识和技术等资源。

对口援建的内涵绝不仅仅限于抗震救灾,而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

今年,河北省考申论以“对口援建”为主题,紧跟本省的省情省况,介绍了其对口援建新疆、西藏、四川的历史、政策、特点与成就,是我国各个省份“对口援建”工作的缩影。

(二)材料大意

给定材料主要围绕河北省对口援建工作展开,共七则材料,材料宏观大意如下:

二、作答要求

河北此次申论考试,考试时间仅为120分钟,但给定材料字数及题目数量与联考保持一致,共包含4道题目。

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题对应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第四题对应文字表达能力。

第一题要求考生简述河北省对口支援的历史与成就,很明显属于一道概括题。

需要考生注意四点。

首先,作答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河北省对口支援的历史,二是河北省对口志愿取得的成就。

其次,作答范围为通篇材料。

再次,作答字数不得超过300字,而范围却是全文,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最后,作答要求有“条理清晰”的要求,提示考生两部分内容要分开书写,作答要点要清晰。

第二题要求分析河北援建者的“用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答此题,审清材料范围是关键。

题目中说“河北是用心在援建平武”,这句话出现在资料七,提示考生资料七是阅读的重点段落;题目中又说“结合资料六、七,参照资料二、四”,可见,资料六和七亦是重点阅读段落;而资料二和四重要性次之,但会为我们的作答带来启发,亦需读。

第三题显然是一道对策题。

从作答要求看,答案应包括两部分:

一是从支援方如何作为角度提对策,二是从受援方如何作为角度提对策。

所以,建议考生将本题答案分为两部分,这样,答案看起来条理比较清晰。

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但并不局限于材料五,要点较为分散,需要考生找出相应的位置,归纳总结。

第四题作文题,要求以“被动的任务和主动的作为”为话题写篇议论文,没有限定我们的写作题目,考生灵活发挥的余地较大。

但是,需提醒大家的是,不管选取什么角度,文章都不得脱离“被动的任务和主动的作为”这一大主题,这是本题的题眼。

“被动任务”与“主动作为”,显然,这是一组矛盾的词语。

我们在具体行为中,务必要突出对口援建的被动性与主动性分别是什么,还可在这之前适当分析对口援建的意义及特点,进而重点说明在对口援建工作中,为什么要主动作为,如何作为,以实现受援方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1.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

(20分)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知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第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红色基地优势,打造精品景区,发挥窗口作用,提升河北形象。

2.根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20分)

要求:

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抹红带出七彩”指在原有基础上做到继承和发展,扩展和延伸,打破地域、空间、体制的限制,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和丰富建设内容。

首先,整合资源。

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西柏坡及周边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大规划、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其次,丰富产品。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出新的特色产品。

再次,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最后,破除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管理多头的混乱局面,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3.“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更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传承追求。

请参考给定资料,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

(20分)

要求:

理解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软实力、软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第二,挖掘历史文化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西柏坡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建设相融合。

第三,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体系,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会,把西柏坡精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研究,大力弘扬和传承。

第四,整理、打造古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各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的大西柏坡文化格局。

第五,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形象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内容。

另外,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

4.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

(40分)

要求:

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参考例文】

发挥资源优势  塑造特色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