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13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docx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案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王翠芳

 

 

2015年春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造型•与表现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常用绘画基础知识和工艺设计制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2、教学难点:

辅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建立链接并拓展,达到理解与积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内容

第一周《恐龙的世界》《画中的线条》

第二周《会动的线条》《人物与环境》

第三周《我们的社区》《大嘴怪》

第四周《威武的盾牌》《别致的小花瓶》

第五周《会变的盒子》

第六周《有趣的蛋壳造型》

第七周《橙色的画》

第八周《绿色和紫色的画》

第九周《彩墨游戏》

(一)

第十周《彩墨游戏》

(二)

第十一周《卵石动物造型》

第十二周《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娇艳的花》

第十三周《有趣的生肖邮票》《变垃圾为宝》

第十四周综合练习:

《虾蟹成群》

第十五周《池塘蛙声》

第十六周《赛龙舟》《包粽子》

 

第一课《恐龙世界》

知识性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能力性目标:

在学习中引导相互交流,增强其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业类别:

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通过对恐龙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教学难点:

以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恐龙的有趣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侏罗纪公园》片段、恐龙的资料和玩具、自制的恐龙图片和情景音乐等。

教与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

二、欣赏录像片段,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动画片《侏罗纪公园》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请大家先来看一个短片。

看完之后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恐龙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究生命的奥秘。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图文、声音导入)

师: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随着老师的讲解,继续欣赏,让我们一起游览恐龙世界。

师总结:

早在2亿年前,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曾生活着一群庞然大物,他们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神秘的全部灭绝了,这至今仍是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它们是谁呢?

它就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恐龙。

曾有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但事实上通过考古发现的大量的恐龙化石证实恐龙的确存在。

这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这些惊人的动物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像5层楼房那么高,有的却像猫一样小。

恐龙名字的原意是恐怖的蜥蜴,它与现代爬行动物很像。

他们都生活在陆地上,长着鳞状的皮肤,在巢穴中产卵。

恐龙种类繁多,我们看到的恐龙只是恐龙世界中的少数,至今发现并记述的恐龙已近500种,其中一些样子极为奇特。

在恐龙的世界里,有的温驯,有的凶猛,所以弱肉强食的事情时有发生,它们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蜥龙类和鸟龙类两种,根据它们的牙齿还可以分为食肉类、食草类和杂食类。

他们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在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陆上爬的……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残骸、骨架、化石及这些物质资料所处的地理环境研究推测出来的,最后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无数谜团,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思索。

2.对比观察

现在我们对恐龙世界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再来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a.你喜欢哪些恐龙?

它们都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课件出示图片)

b.你能找到这些恐龙的不同之处吗?

(课件出示图片)

恐龙的主要特征:

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长有甲、剑等生长物;

C.恐龙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出示几张原始环境的图片。

四、学生作业:

有一点我们很清楚,没有人看到过真正的恐龙,它们现在的样子全是科学家们根据骨骼化石还原的,也许它们并不是我们从图片、影视中看到的这副样子,比如它们的皮肤的颜色、花纹,甚至是外形都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大胆的发挥想象,把你想象的恐龙画出来。

1.作画步骤讲解示范。

2.作品欣赏。

3.布置任务:

请画一幅恐龙及生活环境的想象画。

创作要求:

•构图饱满

•想象丰富

•用色大胆

4.学生动手创作,师巡视辅导。

(播放音乐)

六、小结:

师:

瞧,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现在恐龙世界又恢复了它的热闹景象。

但是,它们还是生活在我们的想像和画面中。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怜的动物也面临灭绝的地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帮帮它们呢?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像爱我们自己一样去爱你身边的每一种动物,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节

一、展示、讲解上节作业中的问题。

二、介绍组织画面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

三、学生操作。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画?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四、展示评价

1.争当恐龙小勇士,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恐龙朋友,其他学生给与评价和建议。

你们都喜欢谁的作品?

说说为什么?

(1)是否突出了恐龙的主要特征?

(2)线条疏密安排的美吗?

色彩搭配、有无环境添加,整体效果如何?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恐龙世界

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我首先以《侏罗纪公园》的影片片段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能摆出有意思的情节,在学生摆放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恐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小变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课堂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也都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

另外,我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同学们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恐龙世界》的作品。

这样既提高了作业质量,也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前提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第二课《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进取

二、情境激趣、互动导入

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

是什么?

板书:

线

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

三,讲授

(一)表演:

1.请3个学生上讲台各作3个不同的动作:

甲直立,乙两手平举,丙弯腰。

2.请1个学生把刚才3个同学的动态个用一到两根线条概括出来。

(二)讲解。

1线可以把复杂的形体概括出来。

2.线的几种形式:

直线—竖线,水平线,折线,斜线。

曲线—自由曲线。

竖线联想:

直力的树木,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

水平线联想:

体操器材平衡木给人一种平稳安定的感觉。

折线联想:

闪电,给人顿挫感。

斜线联想:

雨光给人运动感,发射感。

曲线联想:

火烈鸟。

优美,流畅,轻快。

四欣赏

1)认识不同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

《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这3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

表现出什么样的场面?

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具体分析:

如《放牧图》运用了曲线、直线,线条粗犷、豪放、简练、概括,好像听到马蹄奔跑的声音。

外国作品欣赏:

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

表现出画家什么样的心境?

如:

《女像》学生做一做人物姿态,说一说这时的想法,仔细看作品中的笔触,体会画家画这幅画的心境。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思考)

3)学生作品欣赏:

4、布置作业:

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

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第二节

一、欣赏作品,方法创新

1.欣赏同龄伙伴的作品。

2.用肢体的动作表现你对线条的感受。

二、创作实践

1、提出实践要求:

选择一幅喜欢的作品,临摹局部,并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临摹作品,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示评述: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作品,用一句话评价作品,并写在同学作品后面。

2.评价他人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发表感想,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线条,了解到线的质感以及起承转合中所表达的明暗、深浅变化,请大家做有心人,在绘画作品中发现更多不同线的表现,并将这种变化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板书设计:

画中的线条

线条特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同学认识到线条的表示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要经过同学读画.赏画并获得欣赏技能的过程.课本中用了三副作品对比欣赏,可以使同学很快感受到线条在画中的作用,同学自然会认识到画家可以利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物象的质感.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木棍,树枝,树皮,让同学用线表示出来.接着欣赏书本几幅古代名家作品,并提问:

这几幅画运用了哪些线条,有什么特点?

通过线条的表示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同学回答:

画面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示体会到当时画面的情景.最后让同学任选《黄河逆流》.《八十神仙卷》中的一个局部来进行临摹.让同学可以亲身体会线条的美感.

第三课《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

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

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曲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知识自学与点拨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

2、分析用线条的方法(曲线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另两张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

为什么?

4、小结:

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合作交流

上节课同学们的作品画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挑战自己,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来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你们行吗?

作业要求:

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组织学生评价。

2、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

是怎么动的?

你觉得好看吗?

五、拓展延伸

除了在普通的图画纸上画,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呢?

展示几幅用刮画方法表现动感的作品,鼓励学生课后试一试。

第二节

一、展示、讲解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二、介绍灵活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表现动感,教师边讲边示范。

三、学生操作。

1、小组讨论,说一说:

你想让什么动起来?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运用不同的线创作或改变一幅作品,使之更加富有动感。

四、评价拓展

展示作品,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自评、互评。

1、你喜欢哪幅作品?

它表现了怎样的动感?

2、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五、小结

板书设计:

会动的线条

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教学反思:

《会动的线条》一课教学,首先从题目上看,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教材中既有古代敦蝗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编人的敦煌壁画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画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给人会飞的感觉,体验曲线的作用,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很早时期就会用动态的线条表现一种动态的美。

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导入学习的过程,如:

谁能让你的丝带动起来?

丝带动起来时是怎样的线?

谁能画出动起来的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表现的能力,从而通过古代的,现代的,学生创作的,动画的作品欣赏,展开扩宽学生的思路。

会动的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我们的观察、联想与想象都能表现造型。

第四课《人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

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情意:

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表现生活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力:

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组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

能够根据人物各种动态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添加。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图片、优秀作业、彩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

1.黑板出示一组人物动态图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他们在做什么?

2.应添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突出人物活动?

引出板书课题:

人物与环境

教学意图:

初步认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游戏感受;

1.分组游戏:

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动态变化,一组做动态,其他同学猜,让学生想象他可以在做什么?

2.启发谈话:

通过刚才的演示与讨论,我们了解了人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和背景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绘画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相同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来改变绘画的创意.使画面更加有趣.

教学意图:

通过游戏突破重难点。

三、研究添加方法

1.观察书中作品:

说一说在添加环境时还可以用那些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环境的添加。

3.教师演示添加环境:

出示画好的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

启发学生想象。

教学意图:

学习添加方法。

讨论中相互启发,开阔思路。

教师演示让学生了解作业方法。

四、想象创作:

1.作业要求:

根据教师演示的人物造型(或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你的想象,在上面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让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新意。

2.分组讨论:

根据老师提供的人物动态图调换方向,想象添加那些环境。

交流讨论结果。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第二节

一、展示、讲解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二、研究添加方法

1.观察书中作品:

说一说在添加环境时还可以用那些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环境的添加。

3.教师演示添加环境:

出示画好的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

启发学生想象。

三、想象创作:

1.作业要求:

根据教师演示的人物造型(或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你的想象,在上面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让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新意。

2.分组讨论:

根据老师提供的人物动态图调换方向,想象添加那些环境。

交流讨论结果。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评价

启发:

请同学们互相欣赏作品。

找一找,看谁的作品表现的人物与环境关系更加富有创意?

学生欣赏同学作品,围绕评价主题展开交流。

五、小结

今天,我们用添画的形式完成了人物与环境的有趣创作。

在今后的创作中,希望同学们能借鉴这些方法,使自己的创作更加丰富、完整。

教学反思: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表现人物与添加环境背景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绘画方法,使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

想象人物:

根据人物特定人物动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

想象环境:

根据人物活动想象和添加环境。

在本课教学中,难点在于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特点,根据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并表现出来。

因此,除了让学生大量的欣赏人物动态的图片,另外,我还制作了一个活动的人,主要是根据姿态的变化改变肢体关节的位置,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让学生观察人物姿态的变化会更直观和深刻,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再解决疑难问题,更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老师画的每一笔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觉得绘画很神奇,更想亲自去试一试。

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时候,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作画,发现优秀作业及时展示和鼓励,克服学生在作画是产生的畏难情绪。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的作品各有不同,从绘画看心理,有几幅作品很有代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