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34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赤峰翶特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生态农业示范园

2.项目承办单位:

赤峰翶特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

3.项目法人代表:

张文宣

4.项目技术负责人:

李志富、马大山

5.项目主管单位:

宁城县发展与改革局

6.项目地址:

宁城县五化镇东三家村蔡家沟

7.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

加大科技含量,优化农业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园区,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公司+农户双收益,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生态林果示范园

果园:

400亩;其中:

宁丰10#苹果:

100亩

寒红梨:

100亩

大榛子:

100亩

示范园:

50亩

苗圃:

50亩

②绿色养殖示范基地

养殖小区:

2200平方米

③示范园环境基础设施

园区道路建设;

其中:

主要道路1500米

次要道路500米

给排水工程;

供电及电气设备;

④沼气池:

100米3及配套设施

⑤排灌系统(喷灌、滴灌)

.生产生活用房400平米

项目总投资:

3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6万元,流动资金44万元。

9.项目实施期限

拟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1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

该园建成后,其收益可继续投入农业新技术更新,使项目继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2.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3.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4.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建设无公害、生态果园、绿色养殖的农业生态示范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项目农业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抗性的果树良种和优质畜禽品种及种植养殖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

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条件和规模

3.市场预测

4.生产技术方案

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

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财务效益分析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320.00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64.50

3

年总成本

万元

77.72

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63.32

6

利润总额

万元

186.78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5.090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41.42

9

投资利税率

%

6.5

10

投资回收期

3.55

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实行公司+农户的合作社模式,通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工厂化作业,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为生态农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是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项目建成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单位,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提出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当地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6.建议:

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养殖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第一节:

项目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分析当前传统农业“一小三低”(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其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必然。

我们用优质化去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用特色化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加速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

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符合当前农业产业政策。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

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即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又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示范园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该示范园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市场分析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

创新果树品种、发展优质果树生产是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绿色无公害、保健型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

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绿色食品和工业产品,是人们优先采购的品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以每年25%-30%速度增长,而且大部分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到2005年欧盟和美国市场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将达1050亿美元。

按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示范园,将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我国面临加入WTO,这是我国发展该产品的好机遇。

农副产品生产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就水果一项国外价格一般是我国国内的5-8倍,加入WTO以后,产品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居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水果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998年总出口量达196.34万吨,出口额13.9亿美元,其市场前景广阔。

生产中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却出现过食用污染水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即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

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某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某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方向。

同时,某有很多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水果品种资源。

建立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

某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_

我国肉羊价格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市场空间极大提高。

建设绿色饲养基地,在肉羊质量上实行全站式质量跟踪,形成自主品牌。

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

第一节建设场地

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按五化镇总体规划,选择在五化镇东三家村蔡家沟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向种植养殖无公害绿色、果蔬、畜禽等方向发展,采用了良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生产的模式,制定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园的规划,滚动实施。

本项目为首期建设,其建设场地的确定只是按规划布置安排生态农业综合种养植模式。

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示范园的作用,突出科技特色,建成融生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朴素、清新、自然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第二节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

一、建设规模

聘请专家按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要求,对种植养殖品种选择、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安排。

示范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

第一产业:

优质水果宁丰10#苹果、寒红梨、大榛子干果、经济林苗木和绿化苗木培育;名特优新畜禽养殖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二产业:

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物肥料等农产品的开发、加工。

第三产业:

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项目总面积415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

1.生态果园300亩

2.特色果树示范园50亩,苗圃园50亩。

3.绿色养殖示范基地15亩;其中基础良种肉羊500只:

年出栏商品羊:

年出栏1000头;散养鸡场:

本地柴鸡1000羽

4.环境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

5.建设100米3沼气池一座及配套设施

6.排灌系统(喷灌、滴灌)

7.生产生活用房400平米

二、建设内容

1.良种苗培育园50亩,特色果树示范园50亩。

2.生态果园示范基地300亩

苹果100亩

寒红梨100亩

大榛子100亩

果园设置山坡低丘地,植被较好,规划的果园种植群落,按生产要求和科目的属性按排种植,形成观光、推广展示方便的生态果园模式。

3.绿色养殖示范基地15亩

养羊场:

基础肉羊500只

散养鸡场:

本地柴鸡1000羽

4.道路系统

主要道路:

按规划主要道路宽5米,水泥路面4米,全长约1500米。

次道路道宽4米,水泥路面3米,全长500米。

支道宽2米,泥结石路面,全长2000米。

5.排灌系统

项目按排灌系统、果园、开挖支排水沟,使整个区域形成层次分明的排灌网。

6.喷、滴灌设施。

实现灌溉自动化,节约水源,节省劳力,保护土壤,同时有利于集约化科学管理,展示推广。

7.微生物菌肥生产

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垃圾、绿肥,回收利用、加工、生产微生物菌肥,使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同时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瓜果提供肥料保证。

8.园林

考虑建设一定量的园林小品和附属设施,以增加生态农业园的园林化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三、产品方案

生产水果50万斤/年

干果0.25万斤

柴鸡1000羽/年

商品羊出栏1000只/年

经济间种作物5万元/年

第四章总体布置

第一节总图布置

示范园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分为三个生产示范区,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1.无公害果树种植生产示范园,配套现代化滴灌系统。

2.发展良种肉羊的繁育、以商品羊为主。

设计羊-沼-果-苗木-蔬菜生态模式,利用处理后粪便喂鸡,使鸡群可在果林中活动,产生的鸡粪又可以肥果林。

3.苗木繁育、种植园。

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当中回归大自然,置身田园中。

第二节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设计是以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园为需要。

除了展示保持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起到推广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及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保持与该地农家风格相似的形式。

旅游观光设施就地取材,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结合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羊舍为轻体钢结构,为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青羊舍面积1200m2。

鸡舍等均为竹木简易结构油毡顶。

鸡舍面积1000m2。

③加工房、库房

均为轻体钢结构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500m2

④生产技术服务用房400m2砖混二层结构。

用于技术服务、科研、生活。

2.道路设计

主要道路东西穿过,连接园区和外界交通。

各示范区均有水泥铺就的次干道。

本项目将在各示范园,修建主要进入道路和次道路及停车点。

主道路采用水泥面路,5米宽,水泥路面宽4米,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

②次道路道路宽4m,水泥路面3米,联系各分区。

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

③支道路

支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宽2m。

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

道路系统表

道路级别

主要用途

路面宽度

路面材料

主道路

交通运输

5m

水泥路面

次道路

交通运输

4m

水泥路面

支道路

生产、步行

2m

泥结石

3.给排水

①给水工程:

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生产、生活用水均为井水。

水质没有污染。

②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

各示范基地就近与已有的沟道,河道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河沟形成排水体系。

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4.电力、电信

示范园区就近接入各用电场所,采用架空输送。

电话可直接由郊区电信引入,建立信息网络。

5.绿化

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

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

主次道行道树种植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第五章高新技术内容和技术流程

第一节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

一、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1.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设置集中沼气池,集中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土堆发酵或沼池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用于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

同时解决了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形成“畜—沼—菜”、“畜—沼—果”为主的结构优化模式实现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

2.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建设生物防治体系,创造天敌生存环境。

3.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本项目建立无公害绿色生态果园,均按高标准建设。

生态果园的建设,首先营造防护林,根据不同的坡度,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园的同时要规划好道路,节水排灌设施及绿肥饲料基地。

建年产1000只的养羊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如:

大豆、苜蓿、绿肥等),建立果——猪——沼——菜等的生态模式。

项目各基地采用生态模式,为以上生态模式的综合运用,在依托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科学管理的同时,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生态农业体系。

二、高新技术内容

1.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保证各示范基地种养殖高技术示范的实施,整体提高示范园的种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应用效果获最佳经济效益,项目采用了以下配套技术。

2.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果园、禽畜采用综合立体种养殖,用防护林带形式隔离不同种养殖区,改善小气候,防治交叉感染,采用间息轮作、种植绿肥、以地养地、施用农家肥、合理间作,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

3.节水灌溉技术

本项目建设的整个项目区全面用滴微灌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田块使用。

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高位差、自来水可用),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4.水份管理

①微喷:

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苗木不同的生长期适合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根际处润湿即可。

②滴灌:

通过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有利于果树生长。

(2)施肥管理

①肥料种类:

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②肥料数量:

采用配方施肥。

根据果树、苗木生长期而定。

5.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产品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用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无公害”生产技术措施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少量、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6、农业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果树健壮生长和发育,增强抵抗力,从而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避免或减轻危害。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利用抗性品种和杂交优势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②合理轮、间、套作。

③合理耕作,田园清洁。

合理的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如夏季晒土、冬季冻土、深沟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及时消除残株败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拔除病株,铲除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④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合理配方施肥,实行“三看”(看地、看苗、看天)施肥,采用先进微灌技术供水,做到适时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涝,降低湿度,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⑤适时播种,推广新技术。

羊:

引进(良种)自繁自育商品羊。

并通过商品羊的示范饲养、推广无公害饲养技术。

鸡:

选择本地土鸡饲养,自繁自育,采用果树林旁盖鸡舍,林中放养,以保持土鸡的自然风味,先集体集中示范饲养、逐年扩大。

果园间种品种应选择能固肥,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近年来省农业大学研究高效间种作物粒粒苋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

项目实施对品种的引种养殖应与技术依托单位仔细研究,进一步确定种养殖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市场需求,增产增效。

第二节、生产技术流程

作为示范园所选择的种养殖技术必须是当前农业高新技术。

第二节果园立体生态种植流程

沼渣

堆肥粪便下脚料

果树羊沼菜

紫花苜蓿

大豆等

②禽畜养殖生产流程。

引进良种→自繁自育→选种→基地饲养→技术培训

育肥→商品禽畜

→推广养殖→开拓市场→产品销售

.菌肥生产工艺流程

有机肥采集→集中→施入专用菌液→堆泥发酵→参入沼渣→干燥→制粒→装袋→分销

.沼气生产技术流程:

收集示范基地的部分猪粪人粪、果蔬下脚料垃圾及周边地区的有机废料,加水经罐发酵产生沼气加压后经管道输入备用气点

300米2沼气发酵灌→下料→发酵→

产气→加压→输配管道→用户

沼渣→参入有机菌肥→干燥→装袋

果园蔬菜基地。

.设备选型:

为保证优质无公害果蔬、禽畜检测繁育需要,必须采购部分必要的设备仪器所,依托科研单位指导采购必要适用的仪器和设备。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第一节生态环境改善及综合利用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托建设地点的资源优势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园。

针对当地农业结构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实现良性生态循环:

果蔬下脚料、生活垃圾、部分羊粪用于沼气池,产生能源供应生活燃料。

部分羊粪、鸡粪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和沼渣、沼液作为生产基地的肥料。

利于改善整个示范园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一个优雅、清新的自然环境。

生物链示意图

 

第二节、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基本上无污染,采用覆盖技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猪、鸡等畜禽的粪便和垫草及生活废水等。

粪便、垫草等可经过沼气池和土堆发酵处理后综合利用,沼渣可用于基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变废为宝;生活废水量很少,生活排污有化粪池沼气池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收集市郊的畜禽粪便、垫草处理后作为农家肥料。

对保持市郊的环境卫生、生态环境均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评价

本项目贯彻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建设方针,所采取技术措施均为无公害和对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可保证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环境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本项目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园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要求。

园区界种植防护林,可保证不受外界环境污染影响。

第七章节能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资源[1997]2542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