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43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docx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浏览次数:

530 发布人:

admin 发布时间:

2010年05月27日 【字号大中小】

                             胃癌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排肺癌之后位居第二,为消化系恶性肿瘤之首。

国外文献统计胃癌占消化道肿瘤50%,国内报道占62%。

日本、中国、智利等国为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在中国,西北的陕甘宁地区、东北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华东沿海及福建沿海等地为胃癌高发区,近20余年来,胃癌男女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已分别下降了60.2%和35.5%,以八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相比,我国上海胃癌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分别下降了10%和5%。

据认为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冰箱的普遍使用及食品保存条件的改善有关。

胃癌约70%发生在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6:

1。

癌的部位性别比也有差异,部位越高差别越大,如贲门部癌为4:

1,幽门部癌为1.5:

1。

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也居全身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胃癌死亡率70年代为19.54%,90年代为25.16%,上升了28.76%。

已有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良饮食习惯与内容、长期接触致癌物如N~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部良性疾病等都是有关致癌因素。

国内外资料还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的胃癌发病率存在差别;从高发区移入低发区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其胃癌发病率递减。

我国胃癌病例配对研究结果显示,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烟熏食品、油炸食品、进餐不定时、进食过快、过饱、喜烫食等均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牛奶等均可降低胃癌的危险性。

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癌的关系已引起关注,胃癌死亡率水平与HP感染率有平行关系。

调查表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正相关,长期随访(10年以上)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约占10%。

肠上皮化生伴发胃癌者高达60~100%。

胃息肉中炎性息肉占80%左右,癌变率低,约0~5%,而腺瘤性息肉比例小,但癌变率可达60%。

另外,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为14%。

胃溃疡癌变主要是由于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反复经历炎症、糜烂、再生、增生以及异型上皮增生过程,再加上致癌因素的长期慢性作用,最后转化为癌,发生率在0.4~3.2%。

残胃癌指胃良恶性疾病手术后残胃部分发生癌变,多位于吻合口附近,发生率约1~5.5%。

恶性贫血病人中约10%发生胃癌。

其他如吸烟、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等也与胃癌发生有关。

中医古籍未见记载胃癌一病。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规律分析,胃癌应属中医胃脘痛、反胃、胃反、翻胃、吐血、噎嗝、伏梁、癥积等病范畴。

归纳病因病机,或因素体痰盛,嗜酒过度,痰湿蕴阻或痰热内结;或食积热伏,灼伤阴津,阴液枯涸;或过食生冷,寒凝中焦,败损中阳;或七情郁遏,气滞血瘀;或气血亏损,中气下陷,气机升降失常;或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或房劳过度,精血衰亏,等等。

1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症状:

上腹隐痛、胀痛、灼痛、刺痛,厌食,餐后饱胀,恶心,食入即吐,甚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酸腐,或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呕吐鲜血,排柏油样大便等。

诸症由偶发到阵发,再由频发到持续不断,而且逐渐加重。

1.1.2体征:

上腹胀满压痛;上腹包块,边缘不规则,质硬,固定,按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消瘦;腹水;黄疸;水肿;恶液质;舌质淡暗,或暗紫,脉沉细,或细涩,或细弦等。

1.2辅助检查

1.2.1实验室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9-9及CA-50升高等可协助诊断胃癌。

根据测定数值的增减,可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追踪肿瘤的进展、消退情况,以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可提示肝转移瘤,CA125值升高可提示有浆膜或腹膜侵犯。

1.2.2钡餐造影检查法:

胃壁充盈缺损或龛影,或胃腔限局性或全胃缩小变形,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1.2.3胃镜检查:

胃内肿物,或溃疡,或皮革胃,病变处易脆或出血,胃蠕动消失,胃腔狭小,或贲门、幽门狭窄梗阻。

1.2.4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及CT、MRI检查:

胃壁增厚、僵硬,正常胃壁层次结构消失,胃蠕动消失,胃壁不规则肿块或溃疡形成,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胰转移瘤,腹水等。

1.2.5细胞学检查:

腹水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1.2.6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其他体表转移灶、胃镜所见病灶或胃手术切除病灶等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1.3诊断标准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诊断胃癌,其中细胞学检查找到腺癌细胞,或/和病灶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癌是最终诊断。

1.4分期分型

1.4.1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胃癌TNM分期(1997)

T-原发癌

Tx 原发肿瘤不能判断

T0 未找到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粘膜层肿瘤

T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肿瘤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

T3肿瘤穿透浆膜,但未侵犯邻近组织

T4肿瘤穿透浆膜,浸润邻近组织或器官(腔内扩张至十二指肠或食管者按胃癌浸润的最大深度分类)。

N-局部淋巴结转移

Nx淋巴结转移不能判断

N0局部无淋巴结转

N1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距原发瘤边缘3cm以内

N2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距原发瘤边缘3cm以外,包括胃左动脉、腹腔动脉、脾动脉及肝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血行转移和第三站淋巴结转移,即腹腔动脉周围、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周围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临床TNM分期:

0期          Tis             N0            M0

ⅠA期        T1            N0            M0

ⅠB期        T1            N1            M0  

                         T2                 N0              M0

Ⅱ期         T1           N2         M0

                    T2                  N1        M0

                    T3            N0             M0

ⅢA期       T2            N2          M0

                     T3                  N1         M0

                     T4            N0               M0

ⅢB期        T3           N2          M0

                     T4            N1          M0

Ⅳ期         T4            N2          M0

任何T         任何N         M1

1.4.2分型

1.4.2.1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癌灶仅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

癌灶小于1CM者称小胃癌,当小于0.5CM时称微小胃癌。

内镜活检诊为胃癌,术后标本连续切片检查未见癌灶者称为超微癌,又称“一点癌”或“一钳癌”。

Ⅰ型(隆起型):

胃内充盈缺损,隆起高度大于5mm,直径多大于2cm。

Ⅱa型(浅表隆起型):

隆起高度不超过5mm,局部胃小区消失或融合破坏。

Ⅱb型(浅表平坦型):

病变平坦浅表,胃小区消失,融合或破坏,呈不规则斑点改变。

Ⅱc型(浅表凹陷型):

浅表凹陷不超过5mm的充盈斑,边缘不规则。

Ⅲ型(凹陷型):

形成深度大于5mm的龛影,周围粘膜中断。

1.4.2.2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指癌灶浸润至固有肌层以下、浆膜层与浆膜外者,不论病灶大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

BorrmannⅠ型(蕈伞型):

限局性充盈缺损,直径多在3cm以上,外形不整,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与正常胃壁境界清楚。

BorrmannⅡ型(溃疡型):

外形为不规则龛影,与正常胃壁境界清楚,局部蠕动消失。

Bor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

溃疡大,外形不规整,境界不清,临近胃壁僵硬。

BorrmannⅣ型(弥漫浸润型):

胃腔限局或全胃缩小变形,胃壁僵硬,不能扩展,病变境界不清。

1.5鉴别诊断

1.5.1胃溃疡:

胃溃疡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有较典型的上腹痛发作和缓解规律,全身情况改变较少。

钡餐检查胃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5cm,龛影常突出于胃腔,溃疡口光滑无环堤征,有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呈星状排列,附近胃壁柔软,蠕动可以通过。

胃镜所见胃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锐利,边缘平滑,溃疡底部平滑光洁。

1.5.2慢性胃炎:

上腹不适多无规律性,多以胀痛、隐痛为主,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的良性改变,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1.5.3胰体尾癌:

上腹痛明显,常向左侧腰背部放射,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

1.5.4胃肉瘤:

患者年纪较轻,病程较短,一般情况较好,肿瘤较大而多无淋巴结转移。

2辨证

2.1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满,时时隐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脉沉或弦细,舌质淡红,苔薄或薄黄。

2.2胃热伤阴型:

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脘痛,五心烦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脉弦细数,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

2.3脾胃虚寒型:

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苔白滑润,脉沉缓。

2.4痰瘀互结型:

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呕吐痰涎,吐血、便血,痰核累累,皮肤甲错,腹胀便溏,舌紫暗,苔厚腻,脉沉细涩。

2.5气血双亏型:

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6脾肾阳虚型: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腹胀,腹大如鼓,消瘦,形寒肢冷,畏寒倦卧,水肿,大便稀薄,五更泄泻,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细弱或沉缓。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论治

3.1.1.1肝胃不和型

治法:

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

逍遥散加减。

柴胡6g,当归9g,白芍12g,茯苓12g,白术9g,郁金9g,元胡12g,川楝子9g,淡竹茹12g,生赭石18g(先煎),炒鸡内金12g,白英15g。

3.1.1.2胃热伤阴型

治法:

清热养阴生津。

方药:

麦门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麦冬12g,南北沙参各12g,花粉15g,玉竹12g,半夏9g,陈皮9g,太子参18g,淡竹叶9g,生石膏18g(先煎),知母9g,藤梨根18g,山药15g。

3.1.1.3脾胃虚寒型

治法:

温中散寒,键脾和胃。

方药:

理中汤为主加减。

党参12g,白术12g,干姜9g,炙甘草9g,吴萸3g,半夏9g,陈皮9g,龙葵18g,茯苓12g,炒苡仁18g,焦楂曲各15g,厚朴6g。

3.1.1.4痰瘀互结型

治法:

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

小半夏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黄连6g,法半夏9g,全瓜蒌15,红花9g,赤芍12g,川芎9g,柴胡6g,枳壳12g,川牛膝12g,白芷12g,山楂15g,仙鹤草30g。

3.1.1.5气血双亏型

治法:

补气养血。

方药:

十全大补汤加减。

熟地12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6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炙黄芪18g,桂枝6g,炒枣仁18g,陈皮12g。

3.1.1.6脾肾阳虚型

治法:

温补脾肾。

方药:

脾肾方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干姜6g,制附片6g,菟丝子12g,补骨脂15g,藿香12g,薏苡仁30g,白豆蔻6g,陈皮12g。

以上七型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互相转换,也可2~3型同时夹杂出现,需根据具体情况随症加减用药:

胃脘痛甚:

酌选白屈菜18g,元胡12g,香附12g,白芍15g,甘草6g吐血、便血:

酌选仙鹤草30g,血余炭12g,藕节炭15g,地榆炭15g,三七粉3g(分冲)。

呃逆、呕吐甚:

选加生赭石30g(先煎),淡竹茹12g,旋覆花12g(包煎),柿蒂6g便秘:

酌加火麻仁15g,生首乌30g,肉苁蓉30g,枳实9g,生大黄6~9g(后下)。

贫血严重:

选加鹿角胶12g(烊化),阿胶珠12g(烊化),菟丝子15g,当归12,鸡血藤30g。

腹水、肢肿、尿少明显:

选加猪苓12g,茯苓15g,泽泻12g,桂枝6g,车前子12g,大腹皮15g。

黄疸:

加茵陈30g,灵仙12g。

高热不退:

加生石膏30~60g(先煎)。

3.1.2常用中成药

健脾益肾冲剂,每次30g(1袋),口服,每日2次。

贞芪扶正胶囊,每日3~6粒,口服,每日3次。

利佳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

平消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3次。

华蟾素片,每次4~6g,口服,每日3次。

金龙胶囊,每次3~4粒,口服,每日3次。

槐耳冲剂,每次20g,口服,每日3次。

参莲胶囊,每次2~3片,口服,每日3次。

参芪片,每次4~6片,口服,每日3次。

梅花点舌丹,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

榄香烯注射液,0.4~0.6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15次为1周期。

华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28次为1周期。

艾迪注射液,50~10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15次为1周期。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日1次,10次为1周期。

以上药物可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相应进行调整。

3.1.3院内制剂

西黄解毒胶囊,每次0.5g(2粒),口服,每日3次。

软坚消瘤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3次。

益尔抗瘤冲剂,每次2袋,口服,每日3次。

扶正解毒口服液,每次20ml(2支),口服,每日3次。

3.2西医治疗

3.2.1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3.2.1.1Ⅰ期与Ⅱ期胃癌:

无淋巴结转移的各型早期胃癌及未侵及浆膜层的中期胃癌,可行R1式手术(完全切除N1站淋巴结),切除距肿瘤肉眼边缘距离不少于3~4cm,防止残留;已出现N1淋巴结转移,行R2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站淋巴结)。

3.2.1.2Ⅲ期胃癌浸润出浆膜面伴N2、N3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扩大R2和/或R3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N3淋巴结)。

3.2.1.3Ⅳ期胃癌当侵犯周围脏器(胰腺、横结肠及肝脏)伴有N3淋巴结转移估计可以切除者,行R3加被侵犯脏器联合切除术。

3.2.1.4姑息性切除术:

适用于已有远处转移或局部切除较困难,但已发生过或有可能发生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的病例。

尽量减少减少癌瘤负荷量,以利综合治疗。

3.2.1.5原发灶的切除:

BorrmannnⅠ、Ⅱ应距离癌灶外缘3cm,BorrmannⅢ、Ⅳ型应超过5cm,必要时应采取全胃切除。

3.2.2化学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胃癌较其他消化道肿瘤敏感,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

化学治疗广泛用于胃癌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以及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切除患者的姑息治疗。

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化疗即所谓新辅助化疗主要是为了减少血行转移,孤立癌灶,提高手术切除率,而术中化疗则是为了消灭残存癌灶,尽量减少种植性转移的机会。

化学药物治疗途径除常用的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和少用的直肠给药、内镜下注药外,尚有目前进行较多的动脉灌注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

胃癌化疗禁忌症为:

一般情况较差,卡氏评分低于60分,恶液质;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严重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胃肠梗阻、穿孔;严重感染,高热等。

胃癌常用化疗药物见下表:

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AD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优福啶(UFT)、喃氟啶(FT~207)、卡莫氟(HCFU)、氟铁龙(5~DFUR)、顺氯氨铂(PDD)、紫杉醇(PTX)、泰索帝(DTX)、卡氮芥(BCNU)、甲环亚硝脲(Me~CCNU)、羟基喜树硷(HCPT)、草酸铂(L~OHP)、氟嘧啶氨甲酸酯(Capecitabine)即希罗达(Xeloda)等。

单药化疗以口服化疗药为主,适用于适合化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联合化疗的中晚期患者包括术后病人。

服用方便,适合门诊病人。

以下药物可任选其一:

FT~207、UFT、HCFU、5~DFUR、Xeloda、VP~16等。

联合化疗较常用,但至今尚未推出中晚期胃癌的标准规范方案。

常用联合化疗方案有:

FM方案(LV+5FU+MM)、FAM方案(LV+5FU+ADM+MMC)、FAP方案(LV+5FU+ADM+PDD)、EAP方案(VP-16+ADM+PDD)、EF方案(VP-16+LV+5FU)、EFP方案(VP-16+LV+5FU+PDD)、FP方案(LV+5FU+PDD)、PMU方案(PDD+MMC+UFT)、LF方案(L-OHP+LV+5FU)、HFP方案(HCPT+LV+5FU+PDD)、LAF方案(L-OHP+EPI+LV+5FU)、DP方案(DTX+PDD)、LHF方案(L-OHP+HCPT+LV+5FU)、XP方案(Xeloda+PDD)等方案。

简要介绍如下:

FM方案:

LV,200mg/㎡,静滴,第1~5日。

5-FU,500~750mg,静滴,第1~5日。

MMC,8~10mg,静冲,第1日。

3~4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FAM方案:

LV,200mg/㎡,静滴,第1~5日。

5-FU,600mg/㎡,静滴,第1、8、29、36日。

ADM,30mg/㎡ 或EADM,50mg/㎡,静注,第1、29日。

MMC,10mg/㎡,静注,第1日。

8周为一疗程。

FAP方案:

LV,200mg/㎡,静滴,第1~5日。

5~FU,300mg/㎡,静滴,第1~5日。

ADM,30mg/㎡,静注,第1日。

PDD,60mg/㎡,静滴,第1日。

3周为一周期,2周期为一疗程。

EAP方案:

VP-16,120mg/㎡(60岁以上病人改为100mg/㎡),静滴,第4、5、6日。

ADM,20mg/㎡,静注,第1、7日。

PDD,40mg/㎡,静滴,第2、8日。

4周为一周期,2周期为一疗程。

ELF方案:

VP-16,120mg/㎡,静滴,第1~3日。

LV,200mg/㎡,静滴,第1~3日。

5-FU,500mg/㎡,静滴,第1~3日。

3~4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ELFP方案:

ELF方案+PDD,60mg/㎡,静滴,第1日。

FLP方案:

LV,200mg/㎡,静滴,第1~5日。

5-FU,400mg/㎡,静滴,第1~5日。

PDD,100mg/㎡,静滴,第2日。

3~4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PMU方案:

PDD,75mg/㎡,静滴,第1日。

MMC,10mg,静注,第3日。

UFT,400~600mg,口服,每日1次。

LF方案

L-OHP,130mg/㎡,静滴,第1日。

LV,200mg/㎡,静滴,第1~5日。

5-FU,500~750mg/日,静滴,第1~5日。

DP方案

DTX,175mg/㎡,静滴(3小时以上),第1日,配合预防性脱敏治疗。

PDD,30~50mg/日,静滴,第1~3日,配合水化治疗。

胃癌的动脉灌注化疗:

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包括姑息性化疗、术前化疗、术后化疗、连续动脉灌注化疗以及化疗栓塞治疗。

如伴肝转移,即可同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介入化疗通过短时、直接、大幅度提高肿瘤组织局部抗癌药浓度而发挥抗肿瘤优势,而且抗癌药物经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还能再达癌灶,起到全身化疗的作用。

其适应症为:

无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包括胃临近器官浸润,远端淋巴结转移,腹腔弥漫性播散转移,癌性腹水,肝转移,胰转移等;手术剖腹后胃癌不能切除者;胃癌术后复发者;胃癌术后巩固性化疗者。

其禁忌症同静脉化疗。

介入治疗多选2~3种化疗药联合给药,方案可参考静脉化疗用药,治疗间隔一般为1~2个月,治疗次数为3~5次。

3.2.3放射治疗

目前放疗多用于胃癌术前、术中联合治疗,术后则多不采用。

其适应症为:

未分化癌、低分化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癌灶小而浅在,直径在6cm以下,最大不超过10cm;肿瘤侵犯未超过浆膜面,淋巴结转移在第二组以内,无周围脏器、组织受累。

因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无效,故应视其为禁忌症。

其他禁忌症包括:

癌灶直径大于10cm,溃疡深且广泛;肿瘤侵犯至浆膜面以外,有网膜、腹膜及周围器官受累;恶液质、严重贫血及心肺肾功能不良者。

放射剂量一般以40GY为宜。

3.2.4生物免疫治疗

香菇多糖,静脉点滴用,多与化学治疗联合应用。

OK-432(又名沙培林),是溶血性链球菌(A群)低毒变异株制剂,可肌注、皮下或静脉注射,也可以注入胸腹腔,还可注射于肿瘤内或肿瘤边缘。

干扰素、白介素-2可用于胃癌引起的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腔内治疗。

3.2.5对症治疗

3.2.5.1上消化道出血:

平卧,镇静,给氧,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扩容,输血,胃肠减压,内科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

3.2.5.2消化道梗阻:

禁食水,胃肠减压,制酸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肠外营养支持,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等。

3.2.5.3消化道穿孔:

禁食水,胃肠减压,积极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肠外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3.2.5.4恶性腹水:

首选腹腔内化疗和生物治疗,药物和剂量参考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章节。

利尿剂,注意补钾。

补充白蛋白制剂。

3.2.6辅助治疗

3.2.6.1化疗时的中药治疗:

中医药在预防控制化疗毒副反应和并发症方面效果良好。

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

纳呆、厌油腻、食少、脘痞、嗳气、泛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中医治疗以和胃降逆,消食导滞,健脾调中为主,保和丸加味。

化疗引起骨髓抑制表现在血白血球下降、贫血或血小板低下。

中医治疗健脾益肾,养血填精为主,健脾益肾冲剂加减。

化疗引起身体虚弱多表现疲乏、肢软、心悸、气短、眩晕、自汗、腰酸等,中医治疗益气养血为主,归脾汤加减。

胃癌介入治疗的副反应除化疗药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功能损坏、心肝肾功能损坏、骨髓抑制、免疫功能破坏、脱发等)外,尚有动脉插管技术所致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和感染、血栓形成和非靶血管栓塞、血管穿孔和破裂、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导丝和导管动脉内断裂等)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

要减少动脉插管技术所致并发症,需要术者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的精确操作和术后的细致护理。

化疗栓塞后综合征主要由于化疗药和栓塞剂对胃的强烈刺激引起,一般用适当的胃粘膜保护剂。

中药治疗该综合症也有很好效果,以生津养胃、和胃降逆为主。

3.2.6.2放疗时的中药治疗:

中医药在放射治疗增效方面主要为活血化瘀药的放射增敏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肿瘤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血流灌注,降低肿瘤乏氧细胞比例,提高了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丹皮、川芎、桃仁、红花、当归、鸡血藤、莪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