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的同义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27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针对的同义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对的同义词.docx

《针对的同义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的同义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对的同义词.docx

针对的同义词

针对的同义词

  篇一:

公文写作中常用同义词辨析

  公文写作中常用同义词辨析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一种重要的文字工具,在制作过程中,对公文常用同义词语的选用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下面从常用同义词中选取几组进行辨析。

  截止与截至“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是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止”。

在“截至”中“截”的意思就是“截止”,而“至”则是“到”的意思,所以“截至”就是“截止到”的意思,例如“北京市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得到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

截至今天18时,已有500多位人大代表和近300名政协委员在网上签名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人民日报》2000年2月18日),句中“截至”就不能用作“截止”。

  布置与部署“布置”是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东西或人以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也指“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部署”是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

比较起来,“布置”适用的范围要比“部署”宽泛一些。

“部署”一般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比较正式的、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色彩的或者与军事有关的场合,只能与人力、任务、工作等少数几个词语搭配,如“军事部署、战略部署、统一部署”等,如果我们把“布置房间”说成“部署房间”那就错了,如果把“部署”写成“布署”那就是写别字了。

  其他与其它“其他”是指“别的”,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如“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他”用在单音节词前要带“的”,用在双音节词前一般不带“的”;“其它”是从“其他”中分化出来的,仅用于事物。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将“其他”与“其它”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是选用不当,有些则是难于取舍造成的,实际上,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已逐步淘汰了“其它”而一律用“其他”,既指人,也指事物。

  中心与重心“中心”是指“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某一个方面占主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设备、技术力量等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单位(多用作单位的名称)”等。

“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由此引申为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写作中不能把“中心工作”写成“重心工作”。

  启用与起用“启用”是指“开始使用”,“启”有“开始”的意思,如“启用单位印信”、“新机场已经落成,即将启用”等;“起用”是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在这里,“起”有“向上”的意思。

两个词语的根本区别在于“起用”指人,而“启用”一般不指人。

  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完善)明显提高(好转)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

  规范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积极稳妥

  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

  做深做细做实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常用动词

  积累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推进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调整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指导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重要性紧迫性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集约化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力度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规模能

  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篇二:

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摘要】在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中,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一直是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学术界关于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与界定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在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本体;教学

  1.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研究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同义词与近义词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还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要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词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借鉴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1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近义词与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对同义词定义的研究讨论上。

同义词是否包含近义词,这是学界讨论的主要问题。

有的人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就是说只要意义相近,就可说是同义词;而有的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完全相等的两个词或多个词;还有的是一种折衷的看法:

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这实际上就是学界对同义词定义的三种主流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问题。

  一.是将同义词与近义词合称同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的主体。

张静先生在《词汇教学讲话》中将同义词划分为等义同义词、交叉同义词、近义同义词,可见他认为近义词是同义词中的一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是意义相近就可以称作同义词。

例如:

“现在”和“如今”,“安静”和“宁静”,“打算”和“计划”,“但”和“却”等都是同义词。

  二.是认为近义词和同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应当分开讨论。

刘叔新先生坚持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它不能看成是词汇的一种结构组织,应将二者分开,这种观点在《词语的知识和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等论著中都有所体现。

这种观点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完全相等的词,例如“爸爸”和“爹”以及“父亲”,“妈妈”和“娘”以及“母亲”,“卷心菜”与“包心菜”,“玉米”和“棒子”等都是同义词;而意义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的词叫做近义词。

如我们在第一点中举得所有列子:

“安静”和“宁静”等就全是近义词。

  三.是将近义词和同义词合称为近义词。

有的学者认为同义词都是近义的,即不承认有真正意义的同义词的存在,将近义词同义词合而为一。

如伯绰先生在《同义词例解》一文中认为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

他们认为没有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等的,他们在使用中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差别。

  1.2我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在我看来,我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的。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词语类型,它们并存的,我们应该将其分开讨论。

  前面我们说到“爸爸”和“父亲”,“玉米”和“棒子”,“发动机”和“引擎”等,这些都是同义词。

学者们认为,同义词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①新旧词并存:

如“普通话”和“国语”,“夫人”和“老婆”。

  ②标准语和标准语中吸收的方言词并存,如:

“玉米”和“苞谷”,“做”和“搞”

  ③对外语词不同方式的借用,如:

“维生素”和“维他命”,“发动机”和“引擎”

  ④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如:

“地”和“土地”,“种植“和“栽种”。

这也是同义词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同义词的产生是历史文化的选择,它所体现的更多是我们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状态。

而近义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

从产生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词语。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较难区分的,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区别方法就是替换法。

早在1956年,孙常叙就用事物标准和功能上可以替换相结合的方法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了,他指出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够在同一原句里替换之后还可以表达同一事物,如果替换之后不改变所指的事物,是同义词;若替换之后指另一事物,不论它们之间如何相近,也只能是近义词。

目前,这种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双重标准得到普遍的认可。

如:

①她碰了碰我的手臂示意我走开。

(胳膊)②这么冷的天,你穿上衣服再出去。

(衣裳)

  在这两个例句中,“胳膊”可以和“手臂”替换,“衣服”可以和“衣裳”替换,所以它们是同义词。

如:

③现在是下午2点。

(如今)

  这里的“现在”和“如今”就不能替换,虽然它们意义十分接近,但是它们也只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2.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本文开始我就说到,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是有区别的。

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为了我们本国人能更好的分析,研究中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人。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针对的是汉语为非母语的群体。

所以我们对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用的方法。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键在于弄清词语的异同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可以互换,什么条件下不能互换。

而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对

  于学习来说并不重要,这只是词汇本体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因此不妨将二者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简化教学中的困难。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更倾向于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们可以两种统称为近义词。

“同”是指“相同,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同”就是没有区别的,那么同义词就是意义上没有区别的词。

而“近”是指“距离短,接近”的意思,也就是说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这个“距离”短到为零,距离的两端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出现了相同的局面,也就没有差别可言。

也就是说同义词其实可以看作是近义词的一种特殊现象,同义词是普遍近义词中的特殊存在。

  这样的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有利的。

  首先,汉语中完全同义的词语数量极少,如果完全使用“同义词”这一概念来称呼“但”和“却”,“现在”与“如今”等词语,很容易让学习者误解为意思完全相同。

  其次,我们说“意义相近或者相似”,这样的相似或相近的标准实在是难以把握。

每个人对这个相似程度都有自己的见解。

例如有些人会觉得“树”和“树木”,“现在”与“如今”意义是相同的,而有些人会觉得它们是有区别的。

再说,汉语词汇一般都具有多个义项,有些词某些义项之间会有相似性,但同样的词在另外一些义项上又有区别。

从词的语用上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说你可以说“你真好看”,也可以说“你真漂亮”,可是当你说“这本书真好看”与“这本书真漂亮”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因此你可以说它们是近义词,但你不能说它们是同义词,

  因此,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出发,将同义、近义词合称“近义词”也更为合适。

  2.2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在前面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中,我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所以在接下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中,我将近义词看作是包含同义词的一个整体,我所讨论的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近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也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是较易出错的地方,他们会很容易将近义词混用,比如说“他为我的变化感到开心。

”这里就是将“变化”与“改变”这一对近义词混用了。

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得在近义词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要着重分析近义词中的差异。

  ①从词性上进行区分

  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其词性可以不同。

形容词和动词可以是近义词,动词也可以和名词是近义词。

如“比方”和“比如”都指用一个容易懂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不容易懂的事物。

“比方”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因此它可以做宾语,而“比如“只是动词,所以不能做宾语。

  例:

比方说=比如说

  可是“打个比方”,“我们可以以这件事来做比方”。

这里的“比方”就不能用“比如”代替。

所以我们首先可以从词性上对近义词进行区分。

  再如“爱好”和“喜欢”。

“喜欢”是动词,而“爱好”既可作动词,又

  可作名词。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平时爱好(喜欢)下棋”;我们还可以说“下

  棋是他的爱好”,但是不能说成“下棋是他的喜欢”。

  ②从词义上进行区分

  如近义词“爱护”和“爱惜”。

“爱护”和“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而不糟蹋”的意思,但“爱护”着重在“护”,保护好,不使受伤害,所以与其搭配的都是易受伤害的人、生物或其他事物,如“同学”“花草”“公物”等;“爱惜”着重在“惜”,不使白白消耗掉,舍不得,所以与其搭配的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物,如“时间”“人力”“金钱”等。

③从语法意义上进行辨析

  如近义词“美丽”和“漂亮”,它们都是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美好,受人喜欢,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花园真美丽”或者说“这个花园真漂亮。

  但是它们在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漂亮”可以用于形容男女的美观外表,而“美丽”只能用来修饰女子。

如“这个女孩漂亮/美丽”,“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

除此之外,“美丽”一般表示事物内部以及外部之美,可用于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多用于书面语;而“漂亮”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且多用于口语。

例如“小姑娘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所有人”,“妈妈今天打扮得很漂亮”,这里的“美丽”和“漂亮”都是不能互换的。

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区分的。

  ④从词语色彩上进行分析

  “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

但“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

再如“鼓动”和“煽动”,都是表示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

但“鼓动”是中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

“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结语】近义词的辨析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将近义词的讲解简单化,我们对近义词的辨析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近义词所有的差异一股脑全讲给学生;同时要注意是辨析语言浅显易懂,不能用更加复杂的语言去解释本解释的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慧忠主编:

《对外汉语丛论.第8集》,学林出版社,2011

  2.傅鸿础编著:

《汉语常用近义词语辨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朱芳华著: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博等著: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洪炜:

《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近义词研究综述》,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8期,2012

  6.邹雪:

《同义词!

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李立冬: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8.胡亮节: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卷第6期,2006

  9.黄南松孙德金主编:

《HSK词语用法详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篇三:

同义词与近义词

  :

姓名班级学号:

《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一.前言

  目前,在同义词,近义词的分合,定义分类等方面学界还存在不少争

  论,而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也缺乏一种比较系统和操作性强的方法。

这对于对外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的教学的开展是不利的。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这篇《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的论文进行综述。

  二.正文

  这篇论文的关键词有:

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最外汉语。

  

(一)作者做了一份关于“将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同义词、近

  义词学习情况”的调查。

她选择了二十二名来自不同国家,对汉语有

  着不同掌握程度的学习者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学习者在同义

  词、近义词的掌握方面,总体上不乐观。

2学习者对不含相同语素的

  同义词、近义词掌握得最好,而对同素逆序的同义词。

近义词掌握最

  差。

3学习者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和其自身的母语情况,汉

  语学习时间没有必然联系。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在对外汉语教

  学方面缺乏专门针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学习的词典,甚至在在同义

  词、近义词本体的研究上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

  研究探讨。

  

(二)研究一开始针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本体,对于二者是否等同,至今仍

  存在争议,本文从三个方面问题谈作者的看法。

  1二者的差别在于,两物完全相同无差别,叫“同”,两物有重合也

  有差别,叫“近”。

判断是否有同义词,可从意义上,看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但由于词义与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概念还具有不同的层次,所以又有了以是否为同一事物为标准的说法,但又由于虚词无法囊括其中而且存在一物多词的现象,因此不得不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联系词与事物之间的桥梁——思维

  2面对这些,出现了一些判断标准,。

有人提出了“义位标准”,但

  由于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标志,难以成立。

又有人提出了意义形式标准,并随之而产生了“替换法”和“同形结合法”。

前者若是替换之后是同一事物则是同义词,否则是近义词。

但有时会出现特定情境下课互换但并不明显不同义的情况,因此替换法的判别只能充当辅助手段。

后者则是指,当不同词指同样的事物对象,它们各与指另一相同事物对象联合,其联合体也必然是同一对象。

也就是A+C=B+C,则A=B。

  3作者认为,不同词性的词不是同义词,因为语法意义总是通过一定

  的语汇意义或依附于一定的语汇意义实现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有密切联系。

  (三)同义词,近义词的分类

  1意义角度分类

  作者认为葛本仪所说的同义词分为完全同义词、不完全同义词、义项交叉同义词和言语同义词。

  2形式为主分类

  作者认同郭良夫的将同义词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

其中又可以再细分。

  (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在辨析上,学者们有两种角度,一是%

《针对的同义词》出自:

百味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