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135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1

三、控制对象分析 4

1、工作原理 5

2、系统运行方框图 5

3、建立数学模型求系统传递函数 5

4、系统稳定性分析 5

5、校正前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图 5

6、参数比较 5

7、系统校正 5

7.1、校正方法确定 6

7.2、校正过程 6

8、校正后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图 5

9、系统仿真 5

四、总结 1

五、参考文献 1

一、一、摘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应用中,常常会需要对容器中的液位进行自动控制。

比如自动控制水箱、水池、水槽、锅炉等容器中的蓄水量,生活中抽水马桶的自动补水控制、自动电热水器、电开水机的自动进水控制等,所以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在生活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东西。

设计一个合理、稳定性强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对生活的意义重大,一个完整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主要由水箱、电动机、进水阀门、浮子连杆等配件构成:

操作简便,可靠性好,运行成本低,可扩展行强等特点,本文对给定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画出结构框图,描述每一个元件的函数,并写出每个元件的传递函数,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电动机建模传递函数

Summary

Intoday'

srapid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water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people'

slivesandproduction.Inindustrialproductionanddailylifeapplications,oftenneedtolevelinthecontainerforautomaticcontrol.Suchasautomaticcontrolofwaterstoragecontainertanks,ponds,tanks,boilers,automaticwatercontrollifeinthetoilet,automaticelectricwaterheaters,electricwatermachineautomaticwatercontrol,sothewaterlevelcontrolsysteminlifebecameaessentialthing.Designareasonable,strongsenseofstabilitywaterlevelcontrolsystemforamajorlife,afulltanklevelcontrolsystemconsistsoftanks,motors,watervalves,floatrodandotheraccessoriescomponents:

simpleoperation,goodreliability,lowoperatingcost,scalabilitylines,andothercharacteristics,thepapergivenwaterlevelcontrolsystemanalysis,blockdiagramshown,thefunctiondescriptionofeachcomponent,andwritethetransferfunctionofeachcomponentwithMatlab/Simulinkforsystemsimulation,andanalysisoftheresults.

Keywords:

waterlevelcontrolsystemofthemotortransferfunctionmodeling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一液位控制系统,如下图示:

原理为:

当设定水箱水位为h时,输入电压经K1反向(比较)、K2放大驱动直流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阀门旋转,调节进水。

浮子检测水位高度,并通过绳系带动滑线变阻器反馈到K1。

已知:

1. 水箱底面积为0.1m2,进水管流量0<

=Q<

=1升/S,阀门转角θ与流量的关系为Q=Kfθ,其中Kf=0.1升/S.弧度,Q2=K2h,即层流情况下,出水量与水位高度成正比,K2=1升/m.s。

2. 输入设定、位置检测电位器灵敏度10V/m,E=5V。

减速器减速比为Ki=10。

3. 直流电机:

励磁线圈电阻Rf=20,扭矩常数K=6(N.m/A),磁极磁通φ=4,电机电动势常数Ke=0.5。

4. 直流电机励磁电流和控制电压的关系为:

u=Rf*if+Ke*φ*dθ,(忽略漏磁)转矩为:

T=K*φ*if。

电机运行规律为:

T=I*d2θ(忽略阻力),I为电机和阀门折合惯性矩,共为:

I=1kg/m2,不计阻力。

要求:

1、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并画出结构图。

2、分析系统性能,针对系统要求:

a)稳定,无稳态误差。

b)液位在平衡位置提高为1cm时(即供水量提高一定值),调节时间不小于20s,超调量小于等于30%。

3、如果系统不满足要求,用根轨迹法矫正系统并确定校正装置参数。

并画出系统伯德图,指出校正方法

三、控制对象分析

液位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液面高度保持在一个设定的值上。

系统各个元件如下:

(1)、被控对象:

水箱

(2)、放大元件:

放大器

(3)、执行元件:

电机,减速器,阀门

(4)、测量元件:

浮子连杆

(5)、被控量:

水箱液位

(6)、给定量:

电位器给定电压U

(7)、输出量:

实际水位

1、工作原理: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间位置时(对应给定电压u)时,即水位处在希望的高度,同时出水量等于进水量,此时电动机不动,系统处在平衡状态。

若流水量或出水量发生变化,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间位置下移,产生电位差,通过放大器放大,给电动机一个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进水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间位置,系统重新恢复平衡。

反之,液位下降,系统会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进水量使液位升高到希望高度。

2、系统运行方框图

电动机

阀门水箱体

减速器

浮子电位器

图1系统方案框图

3、建立数学模型求系统传递函数

减速器K1:

由直流伺服电机直接作用来控制阀门q的转动大小。

减速器的减速比为Ki=10,则减速器的传递函数:

(1)

阀门水箱体G2:

以水箱和阀门为一整体由:

(2)

 

若以增量形式表示各变量相对于稳态值的变化量,即:

(3)

(4)

则水箱阀门传递函数为:

(5)

放大器K3: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K3,则放大器传递函数为:

(6)

电动机G4:

直流电机励磁电流和控制电压的关系为:

(7)

(8)

(9)

(10)

(11)

将它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得到电机与阀门开度的传递函数为:

(12)

(13)

浮子电位器K5:

(14)

系统总传递函数:

(15)

G4

G2

K3

Ki

U=K5h

图2系统传递函数框图

4、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16)

闭环特征方程:

(17)

即:

(18)

对应上式应用劳斯判据,有:

S20.8320

S210.3100

S111.9

S0100

因为劳斯表第一列个元素为正,所以该系统稳定

开环传递函数为:

(19)

因为,本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0)

所以本系统为I型系统

在阶跃输入h(t)=1(t)作用下,该系统稳态误差为0,满足要求(a)

5、校正前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

图3校正前根轨迹

图4校正前伯德图

图5校正前阶跃响应

6、比较参数

由图可知,ts=6.2且ts<

20s,满足要求

σ%>

30%,不满足要求,系统需校正

7、系统校正

7.1校正方法确定

σ%=(21)

(22)

(23)

(24)

(25)

位于根轨迹右方,选择串联滞后网络

(a)(b)

7.2校正过程

滞后网络传递函数:

(26)

矫正要求:

σ%30%,ts20s

(27)

(28)

(29)

(30)

(31)

(32)

T=33.3(33)

滞后网络传递函数为:

(34)

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

(35)

8、校正后单位阶跃、根轨迹、伯德图

图6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图7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图8校正后系统伯德图

由图可知,σ%=26.4%<

30%,ts=9.61s<

20s,符合题目要求

用MATLAB进行系统分析时所需程序代码:

B=0.1

>

num=[333100];

den=[27.6343.4676.3200];

G=tf(num,den)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

G=

333s+100

---------------------------------------

27.6s^4+343.4s^3+676.3s^2+20s

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

G1=feedback(G,1)校正后闭环传递函数

G1=

333s+100

----------------------------------------------

27.6s^4+343.4s^3+676.3s^2+353s+100

margin(G)校正后系统伯德图

rlocus(G)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step(G1)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9、系统仿真

校正前:

在MATLAB中调用Simulink仿真系统,新建SimulinkModel,并绘制出系统框图:

在单位阶跃响应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为:

校正后:

波形符合要求。

四、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自动控制原理、Matlab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

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校正原理、熟练运用了Matlab软件。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五、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1

[2]余成波张莲.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3]张志涌,徐彦琴.MATLAB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2

[4]赵广元.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2012.6

[5]孙亮,杨鹏.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