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89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docx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室外墙设计要点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审定:

李绪华

审核:

苑清山

编制:

覃嘉仕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所

二○○九年八月

 

第一部分: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近年来在民用建筑的单层和多层地下室结构以及荷载不大的小高层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仅就施工图中常用的设计方法,结合我院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交流,为其他设计提供参考。

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由来及概念

在大面积地下车库中,柱距通常在6m~9m之间,我院的工程常用柱网为8.4m×8.4m。

因跨度较大,采用整体筏板不经济,对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也缺乏针对性,通常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这种基础方案。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即在柱下采用独立基础,为实现防水的目的,在独立基础之间设较薄的板,此板仅起地下室地坪板和防水的作用,不承担地基反力。

如此除可降低造价外,还可加大独立基础的沉降,以取得与主楼地基变形的协调。

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可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形式。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本形式如下图

若地基承载力较低,则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可选用有梁式或无梁式。

若筏形基础仍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是存在较大的净浮力,设计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情况和抗浮要求来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桩基。

则基础形式变为独立承台加防水板,如烟台世茂地下室、南京河西新城区莲花村中低价房地下室等。

因抗浮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荷载取值、配重经济性、基坑降水、施工顺序、抗浮桩设计、不均匀沉降控制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天然地基的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加以论述。

二.地基承载力

根据建筑资料确定基础板顶标高,预估基础厚度,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基础底板所在地基持力层是否满足基底压力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修正计算公式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条,

(5.2.4)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中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为

在确定地基承载力fa的过程中,最让设计者把握不定的是基础的埋置深度d。

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按下列规定取值:

1.外墙基础埋置深度:

d=(d1+d2)/2。

2.内柱基础:

一般第四纪沉积土:

d=(3d1+d2)/4;

式中d1、d2分别为地下室地面起和室外地面起算时的基础深度。

需要指出的是:

北京市地基规范特别规定当车库基础与主体高层建筑之基础整体相连时,为使车库沉降量不致过小,应尽量提高车库地基土的计算承载力,此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分内、外墙(柱),一般取:

d=(d1+d2)/2,详见《北京市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8.7.1条。

若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仍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需要,则需考虑打桩或者是CFG地基处理等。

三.独立基础平面尺寸的确定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1~5.2.2条,即

轴心荷载作用

(1)

偏心荷载作用

(2)

以及偏心荷载作用

(3)

实际操作时,对于纯地下室,不需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满足

(1)式即可,当中Fk+Gk可取1.0恒+1.0活。

而对于小高层的裙房,通常需考虑恒、活、风各种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取各种不利工况,需同时满足上述

(1)~(3)式。

四.独立基础构件计算

独立基础的构件计算主要包括底板的受冲切计算和受弯计算。

1.受冲切计算

冲切计算决定基础的厚度,其基本计算简图如下:

荷载组合应取基本组合(含分项系数),由非人防和人防工况分别计算取较大值,见算例。

当柱底弯矩较大时,还需考虑弯矩作用下的冲切计算,可参见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P。

2.受弯钢筋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应取基本组合(含分项系数),由非人防和人防工况分别计算取较大值,见算例。

五.计算荷载

与地基承载力相关的计算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与构件设计相关的计算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如上所述。

非人防工况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均可从JCCAD中读取,但是JCCAD中没有给出柱底剪力。

对于纯地下室,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不考虑柱底剪力。

对于多层地下室,即使地面以上存在多层结构,经过多层地下室层层衰减后,到基础顶面的剪力已很小,亦可忽略。

若无把握,可到SATWE中查取柱底剪力。

在基础的冲切和抗弯计算时,需要考虑人防荷载。

人防荷载的柱底内力在JCCAD中无法读取,只能在SATWE中读取标准工况内力。

人防组合只考虑两种工况,即1.0恒+1.0人防和1.2恒+1.0人防,可以人工计算累加。

荷载计算注意事项: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大小时,只读取PKPM软件柱底最大内力,容易漏掉基础本身的自重。

此外,防水板自重及其上的活荷载,是否应计入基础自重,目前也存在较大的争议。

我院的几个工程中,烟台世茂和南京中低价房为独立桩基承台加防水板,桩基刚度明显较防水板下的天然地基要大得多,而且南京中低价防水板下为淤泥质土,不稳定,因此在计算时将防水板上的恒、活荷载考虑传到承台上,再传给桩基。

京诚亦庄二办项目,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fka=150kPa,认为土质相对较好,防水板自重及其上面的荷载考虑直接传给地基,不再导入独立基础上。

但是计算地基反力时,应计入基础本身的自重。

2.关于消防车荷载,对于柱子和基础而言,属于间接受力构件,板顶等效荷载可按消防车实际重量除以柱网面积确定。

如我院常用的柱网8.4m×8.4m,计算柱子和基础时300kN消防车等效板顶荷载可取为4.2kN/m2,近似取4kN/m2。

建议在使用PKPM软件计算柱子和基础时可按以上荷载单独建模导荷。

六.其他注意事项

1.独立基础的厚度宜满足台阶的宽高比不大于2.5。

因在计算独立基础配筋时往往直接套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公式8.2.7-4~5,该公式的受弯计算假定为独立基础一侧梯形面积的荷载对柱根(变阶)处的弯矩,若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大于2.5,基础的刚度偏小,受力状态接近悬臂构件,用独立基础计算公式偏不安全。

2.基础标准组合内力偏心距Mmax/N应小于1/6基础宽度,一般发生在外墙基础,由于存在水、土压力,容易出现偏心距过大的情况。

3.独立基础没有最小配筋率,构造要求不小于φ10@200即可

4.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

概念设计上为实现防水板不承担或承担最小量的地基反力,防水板下应设置软垫层。

软垫层一方面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应能承担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时的重量及其施工荷载),另一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即充当一个缓冲变形的作用,避免防水板承担过大的地基反力。

防水板下软垫层作法通常有焦渣或聚苯板,也有用中粗砂的(南京莲花村A组团地块就使用中粗砂作软垫层)。

在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中,如烟台世茂、南京中低价房,因独立基础为桩基承台,沉降很少或几乎没有沉降,就不存在承台拖拽防水板下沉受力的问题,因此经方案讨论防水板下取消了软垫层。

5.独立基础及防水板强度计算由水浮力控制时,结构自重恒荷载分项系数可取为1.0,而水浮力分项系数取法则存在不同意见。

国标地基规范中当水土荷载占主导作用时相当于恒荷载起主导作用,分项系数取1.35,工业设计中的水工规范取为1.27,而朱丙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中取水浮力分项系数为1.4(第187页)。

七.防水板的计算:

防水板计算方法基本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为等代框架法:

即将防水板模拟成框架梁,梁宽为半个柱距,梁高为防水板厚度,独立基础模拟成柱帽,输入水浮力,用PKPM进行计算。

第二种方法为SAP2000建模计算:

被认为是相对准确的计算方法。

将独立承台和防水板分别指定为不同厚度的壳,通过输入水浮力或人防荷载,按规范指定的荷载效应组合工况得出弯矩云图,再根据每延米的弯矩云图手算进行配筋。

该方法因独立基础与防水板交界处壳单元厚度发生突变,有限元弯矩或应力计算结果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尤其是独立桩承台把桩也建入模型时),需对计算应力或弯矩结果进行适当的抹平处理后方可用于施工图配筋。

如下图

第三种方法为无梁楼盖人工计算,该方法概念简单,为传统的计算方法。

在烟台世茂项目中,SAP2000计算结果进行局部应力平均后与该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防水板水浮力对独立基础的影响:

在独立柱基加防水板的内力计算中,过去有的设计是将独立基础和防水板分别进行内力计算。

具体作法是:

将独立柱基及防水板人为地分割成两部分,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对防水板按有柱帽无梁楼盖计算,此时仅考虑水浮力对防水板的作用。

独立基础在设计时与普通独立基础完全相同,即承担全部竖向荷载,而不考虑防水板的作用。

而事实上,当地下水位于基础底板以上时,防水板和基础均受水浮力作用,根据力的平衡关系,不难推断,此时,独立基底下的地基反力p将减小,一部分为因水浮力的作用,防水板传给基础的剪力V(作用在基础的边缘处),显然V的力臂要大于基底反力p的形心力臂,导致独立基础底板受弯钢筋加大。

在水浮力较大的情况下,若不考虑防水板水浮力的作用,是偏于不安全的。

对于独立基础基底反力,目前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作为一个整体,基底反力仅作用在独立基础范围内是不对的。

尤其是独立基础周边的防水板,关于其受力特性,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这种情况与水浮力作用不同,若水头是真实存在的,则水浮力的大小是确定的;而没有水浮力时,防水板是否参与了基础受力,参与了多少,实际上是一个地基应力扩散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段是用SAP2000等计算软件进行整体建模分析,但是也不是说这就是一个精准的设计方法,同样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如基底土弹簧的模拟,本来基床系数就是一个相对粗略的范围值,其取值本身需结合工程所在场地土的特性,较大程度依赖于经验以及多次的试算,而不是统一取PKPM通常默认的20000kN/m3。

此外,对于防水板本身,其下是否也要设置土弹簧,弹簧系数是否和独立基础统一取值,也是值得商榷的计算细节。

如果防水板的土弹簧与独立基础的一样,则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计算实际变成了变厚度的整体筏板(只是在柱子附近加大壳单元的厚度),这与当初最早提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设计理念完全背离。

八、典型防水板配筋图

 

第二部分:

地下室外墙

一.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基本计算模型为1m宽的墙单元,以各层楼板为支座的连续梁,其中上部各层楼板为简支铰接支座,底板处为固接支座。

计算模型可用理正软件实现,简单便捷。

二.计算荷载

地下室外墙一般刚度较大,土的侧压力取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当勘察报告有特别说明时,按勘察报告读取,如南京中低价房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7。

外墙的强度计算时分项系数取法,北京地基规范第8.1.6条规定取为1.3,而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中建议外墙计算时,水土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2(第184页);

若地下室采用了护坡桩进行基坑支护,可考虑护坡桩的有利作用,地下室外墙可按有限土压力计算,原有土压力乘以折减0.66系数,但水压力不折减。

地面超载通常取为10kN/m2。

若为人防外墙,需考虑人防荷载。

 

四.截面的合理性

截面的合理性判断:

外墙钢筋计算时,竖向钢筋单面单向配筋率应控制在0.3%~1.0%;若配筋率超出该范围,一般认为墙厚需要调整。

以下是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地下室外墙的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地下室层高(m)

水头高度(m)

墙厚(mm)

烟台世茂

7.2/4.5/4.5

14.0

600、400、400

天津于家堡

5.65/4.2/4.2

14.50

600、600、500

南京中低价房

3.9

5.0

350

亦庄二办

4.15

0.6

统一取400

五.超长处理

超长地下室外墙抗裂的基本措施有:

控制水平通长钢筋单面单向配筋率不小于0.25%,设置后浇带,为减少砼水化热,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35。

外墙钢筋:

虽然计算上竖向为外墙的主要受力方向,为了获得更有利的截面有效高度h0,过去常把竖向钢筋设置在外侧。

而实际工程中,当外墙较长时,裂缝大多数为竖向裂缝,为非荷载因素产生的裂缝,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将水平钢筋放在外排。

六.墙底弯矩处理

关于墙底弯矩与底板关系:

墙下布桩时墙底弯矩传给底板,不宜传给桩,避免桩受弯。

为保证底板对墙的嵌固作用,底板通常应比外墙厚,至少应同样厚,以保证墙底弯矩能传给底板。

若防水板厚度小于外墙底部厚度时,宜设置变截面板进行过渡,如烟台世茂项目中的节点处理见下图:

七.地下室外墙的裂缝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截面合理和经济配筋率范围内,对于荷载类别相同的荷载组合,以标准组合进行受弯裂缝验算(裂缝限值0.2mm),基本组合进行受弯强度验算,则裂缝计算需要的钢筋比强度计算通常要高20%~30%。

关于裂缝计算,目前工程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规范裂缝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许多专家提出了质疑。

但不管怎么样,在没有更准确的裂缝公式得到认可以前,作为施工图设计,按照现行规范以及各地工程的设计审查要求,对构件裂缝验算仍按混凝土规范裂缝公式进行。

我院设计的几个工程外墙裂缝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裂缝限值mm

构件受力类型

备注

烟台世茂

0.2

压弯构件

优化钢筋

天津于家堡

无要求

弯曲构件

技术会议结论

南京中低价房

0.2

弯曲构件

地方审图强条

亦庄二办

0.4

弯曲构件

裂缝不控制配筋

1.裂缝计算公式

裂缝计算公式,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8.1.2条:

该公式的基本思路是:

在荷载作用下钢筋产生的应变乘以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得到钢筋的伸长量,混凝土协同变形保持相应的伸长量即得到混凝土裂缝。

同时公式还考虑了裂缝的不均匀性(ψ),荷载短期作用、长期作用下混凝土收缩、应力松弛、徐变等因素(αcr)对裂缝宽度加以修正。

2.裂缝宽度影响因素

裂缝公式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钢筋的应变

,由该部分公式可以看出,由于钢筋各个不同钢号(HRB400、HRB335)之间的弹性模量几乎没什么差别,因此当混凝土钢筋由裂缝控制时,一般不用三级钢筋(HRB400),因为钢筋应力远未达到300N/mm2时砼裂缝就超过了规范限值。

若不存在批量订货问题,可使用HRB335钢筋即可。

第二部分为裂缝平均间距

,由本部分公式可以看出,在配筋面积相同情况下(即ρte相同),钢筋越是细而密,裂缝计算宽度越小;另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对裂缝宽度也有直接影响。

开裂前混凝土和钢筋协同变形,由平截面假定,钢筋应变与混凝土边缘的裂缝宽度呈线性关系,即砼保护层c越大裂缝也越大。

但从工程宏观角度看,控制裂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钢筋不锈蚀,应该是保护层越厚对钢筋保护越好,为此规范规定当c>65时取c=65。

但是还是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一矛盾,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设计为了在计算上凑够最大裂缝宽度小于规范限值,有时减小保护层厚度c比增加截面高度更有效。

如天津于家堡的抗拔桩裂缝验算,在华东院、北京院、建设部院、天津市院、天津华汇以及我院共同参加的技术会议中,经过讨论,在桩身裂缝验算时混凝土保护层c取为30mm,而实际施工要求桩纵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

南京中低价房项目设计中,当地特别要求地下室外墙作法为:

外墙在外侧布设细钢筋网片,在采取这一措施前提下,裂缝宽度计算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

第三部分考虑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第四部分考虑荷载的短期、长期效应的综合系数

αcr=τl×τs×αc×β,

τl为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扩大系数,即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进一步收缩以及受拉混凝土的应力松弛和滑移徐变等因素导致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系数大小根据东南大学两批长期加载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并参照使用经验确定τl=1.5;由此延伸,有业内设计者认为,消防车荷载属于短期荷载作用,按规范8.1.2条计算构件裂缝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或对消防车荷载进行较大程度折减。

τs为考虑短期荷载作用的裂缝扩大系数,对于偏心受压及受弯构件τs=1.6,而轴心受拉构件τs=1.9

αc反映裂缝间混凝土伸长对裂缝宽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回归处理αc=0.85;

β对于轴拉构件取1.1,其他受力构件取1.0

以上公式计算出的裂缝宽度,为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力取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而不是设计值ft,计算裂缝时的考虑因素及放大系数如上所述。

计算得出的裂缝宽度并不就是绝对最大值,而是具有95%保证率的相对最大裂缝宽度。

由于规范裂缝计算中许多因子是建立在简支梁试验基础上的,对于双向受弯构件,其受力及应变特性有较大不同。

因此,对于双向受弯构件的裂缝计算,工程界也有较大争议。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对于混凝土双向板均不考虑裂缝计算,并且采用塑性板算法。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