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405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docx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产业结构:

指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相互地位以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产业政策:

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

系统:

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产业经济学:

研究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包括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领域,以一般系统论为指导。

二、

1.科学家明确直接地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是产业

3.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看,其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1.范围经济:

指一家厂商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

2.最优生产规模:

生产成本达到最低,利润最大时企业的生产规模,

3.交易费用:

企业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谈判和监督履约必须支付的费用。

4.代理费用:

因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以及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所发生的成本。

5.现代企业制度:

二、

1.新制度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性成果是《企业的性质》

2.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处于均衡时,均衡点位于LAC最低点

3.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4.代理成本来源于监督成本、担保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

5.威廉姆森认为,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

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产权制度

三、简述题

1.简要说明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定义与分类

答:

定义:

经济系统运行费用。

分类:

事前交易费用:

指由于将来的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要花费的成本和代价。

事后交易成本:

表现为①交易偏离了协议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②交易双方发现事先确定的交易事项有误而需要加以变更所做出的努力及争论不休所产生的成本③纠纷发生,需要诉诸某种治理结构④保证契约生效的抵押成本

2.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①先验存在的企业②无摩擦的市场③理性经济人

3.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

答:

㈠基于有形资源①企业存在剩余的生产能力或剩余资源,那么多角化可以提高资产或资源的利用率②利用已有营销网络进行相似产品的营销,通常不需要增加过多投资,销售成本会在各产品中均摊,从而节约成本③如果公司的研发部门支持一系列相关产品,那么企业能够在更宽广的生产领域平摊研发成本。

㈡①管理能力②商标的知名度和企业声誉来自社会的认可。

4.简述机会主义的表现

答,机会主义是指交易主体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①事前隐瞒信息。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②事后败德。

道德风险,行为主体违背道德规范,不以完全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不采取应当采取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导致其他利益受损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2.马歇尔冲突:

规模经济的存在一方面获得了规模经济收益,但同时引起的垄断也遏制了自由竞争,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

3.有效竞争:

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4.市场结构:

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

5.市场绩效:

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企业行为作用下市场运行的最终效果。

二、

1.马歇尔冲突是指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2.提出结构--行为--绩效框架(SCP分析范式)的是哈佛学派。

3.新奥地利学派采用个人主义分析法来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4.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行为主义,政府干预

5.产业组织指同类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6.1959年,哈佛大学教授贝恩出版了《产业组织》,标志产业组织理论的诞生。

三、简述题

1.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沉没成本为零的市场就是可竞争市场。

可竞争市场中企业行为:

潜在进入者“打了就跑”,潜在进入者受超额利润的影响,迅速进入市场,并在现存企业做出报复前安全退出;在位企业,有效率的生产,减少潜在进入者进入。

这样的市场存在绩效,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政府的职能在于降低市场沉没成本和人为障碍,确保市场存在足够的潜在竞争。

2.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答:

3.比较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的区别

答:

哈佛学派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更加强调市场结构对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认为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来源于企业的规模生产、技术创新等,更加注重市场绩效。

4.简要说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创新发展。

答: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三个研究对象中,更注重市场行为的分析,强调了企业行为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具有反作用,特别是企业策略性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

博弈论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集中度:

表示在特定产业的投入要素或产出在各企业间的分布的不均匀状况。

2.产品差异化:

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质量、款式、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使顾客在市场上能够区别开来,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3.进入壁垒:

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竞争的优势因素。

4.沉没成本:

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成本,而在企业退出市场时难以收回的部分。

5.最小有效规模:

在长期产量选择中,企业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的最小生产规模。

二、

1.贝恩根据集中率划分市场结构,其中竞争型市场与寡占市场的临界点是CR4=0.30,CR8=0.40

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反应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3.消费者偏好知名品牌商品,反应产品存在水平差异。

4.策略性进入壁垒来源于厂商阻挠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用来度量产品差异化程度。

三、简述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①市场集中度②产品差异化③进入退出壁垒④产品需求增长率⑤需求价格弹性⑥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及其来源

答:

进入壁垒是在位企业为组织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并与原企业竞争的优势因素。

主要来源于:

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别③绝对成本优势④必要资本量壁垒⑤政府管制⑥策略性进入壁垒

3.比较市场集中度指标的优劣

答:

①集中率,优,反应企业数量,简单易行,数据容易采集和分析,劣,不能真是反映产业内全部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优,能直观的全面的反映行业内企业之间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劣,不能揭示行业内企业的数量,脑子准确揭示市场结构性质。

③HHI指数,优,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反应出整个行业内企业之间规模的差别,而且能够反应企业数量对集中度的影响,劣,必须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和计算都比较复杂。

4.举例说明产品差异化的来源

答:

①水平差异,消费者的心理偏好②垂直差异,产品的质量差异③信息差异,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了解程度不同,导致评价不同,从而影响购买行为,④策略性差异强化水平差异,在位企业优先生产占领某个市场区域⑤服务差异强化垂直差异,售后服务会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质量评价,⑥销售渠道差异强化信息差异,厂商采取不同的销售渠道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标识的关注。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滑头垄断市场

2.策略性价格行为:

是企业为防御潜在进入者或驱逐竞争对手而采取的有意识的价格干扰行为。

3.技术创新:

4.劝说型广告:

对于经验品,企业只传递产品的存在,而不传递有关产品的其他信息。

5.兼并:

指一个或几个公司并入一个存续公司的行为。

二、

1.在位企业针对竞争对手而发起的降价行为是掠夺性定价。

2.在双寡头产量竞争均衡中,古诺竞争产量…

3.价格卡特尔成员间分配产量的依据是卡特尔利润最大化的边际成本。

4.高质量产品生产厂商愿意做高成本广告的主要原因是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5.根据企业并购理论,纵向一体化属于纵向兼并。

6.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包括重复博弈、冷酷策略、胡萝卜加大棒。

三、简述题

1.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

答:

横向兼并,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与被兼并企业资源的整合,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能力),追逐市场势力(削减竞争对手,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市场支配力,以此获得垄断或寡占利润),管理协同效应(整体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纵向兼并,节约交易费用(市场交易内部化,减少了搜集信息等的交易费用),绕开进入壁垒,追求垄断势力,混合兼并,分散风险(多元化经营降低了市场风险),追求范围经济(互补经济活动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扩大经理人声誉,

(另:

(1)主兼企业的动机。

①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

③降低市场进人壁垒。

④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⑤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

①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②避免破产。

③回收资本。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

答:

3.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

答案要点:

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

让消费者深刻认知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与竞争者区分出来

(2)广告与进入壁垒。

会增强进入壁垒

4.在位企业的阻挠策略。

答:

㈠价格策略性行为,①掠夺性定价行为(驱逐对手定价),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同时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进入者。

②限制性定价行为(阻止进入定价),

非价格策略性行为,

产品选择(通过选择商品种类、上市时间和销售方式来遏制进入或排挤竞争对手),a,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策略;预告产品信息策略;捆绑销售(企业将可分离的产品和服务搭配或捆绑后销售。

以单一价格将产品与互补产品、产品与技术服务一同出售。

提高对手成本,(借助于政府管制来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纵向兼并以提高竞争对手成本;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

过度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能力,降低市场价格,是进入者遭受损失)

长期契约,(企业通过与客户或消费者签订长期契约以遏制进入的策略性行为)

研发与创新,(技术创新能够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获得成本优势,威慑进入者)

5.评论伯特兰德博论。

答:

6.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途径。

答:

通过提高行业的生产成本。

掠夺性企业通过提高工人工资和原材料等投入品的价格,行业内各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将上升,行业利润下降。

相对提高竞争者的生产成本。

借助于政府管制,对于率先创新的掠夺性企业可以俘获(劝说,贿赂或威胁)管制者,使得管制者采取更严格的准入标准。

纵向兼并,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扩大,能够提高中间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转换成本限制了消费者的消费转移,新的厂商想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当在为企业不断强化和巩固消费者转换成本时,新厂商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弥补之前的成本支出)

7,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答:

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

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

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个潜在进入者。

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

进入者n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

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

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

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

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

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8,说明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答: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勒纳指数:

表示市场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

2.规模结构效率:

产业内达到最佳经济规模企业的比重,以及企业规模能力有效利用程度。

3.产能利用率:

指实际产能占设计产能的比重。

4.技术扩散:

指技术创新成果通过一定渠道从创新源向潜在使用者的传播。

5.专利:

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

二、

1.垄断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垄断产生规模经济。

2.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

技术进步率、贝恩指数、勒纳指数

3.行业中大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最小有小规模,该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处于高效率状态。

4.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中大型企业更占优势。

5.经济学家引入传染病模型来描述技术扩散的过程,其变化规律是先慢再快后慢。

三、简述题

1.简述我国产能过剩产业的状况。

答:

2.分析X非效率的原因。

答:

动力减弱。

大规模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在没有外在竞争压力的环境中,企业家成本最小化成都下降。

激励失灵。

大规模企业岗位设置复杂,人员数量庞大,管理员对员工的诉求了解不充分,不能对各个员工进行激励,员工努力程度下降,同时复杂的岗位不能队员工进行及时监督,懒惰影响整个生产效率。

负协同效应。

大规模企业机构庞大,业务单元多,战线长,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配不当,造成生产效率降低。

3.简要评述贝恩指数。

答:

贝恩指数是超额利润,其理论依据是市场中如何持续在超额利润,一般情况下就表明该市场上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率越高,垄断越强,社会福利越少。

贝恩指数的基础数据容易获得,产生的系统偏差较小,贝恩指数是建立在高利润率由垄断势力所导致的假定基础上,垄断势力能获得高利润,但高利润不是由垄断造成的,因此在运用贝恩指数评价绩效时,还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指标。

4.比较大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答:

大企业:

大企业的超额垄断利润为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充足二稳定的资金支持,从而有能力建立设施完善的实验室,购买昂贵的专用型设备,使研发更具效率;将研发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各个项目中,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研究,能够抵御风险;大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能够获得更高的创新收益;巩固地位,不断创新。

小企业:

反应迅速,决策果断,容易把握创新机遇;管理灵活有效激励,灵活的调整激励的对象及目标;创新合作意识强

5.比较不同哪个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水平。

答:

完全竞争市场:

具有高的技术创新动力,但缺少技术创新能力。

完全垄断市场:

具有搞得技术创新能力,但缺少技术创新动力。

寡占市场:

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

指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关系。

2.佩蒂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

3.动态比较费用理论:

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

4.非平衡增长:

将经济发展过程(以工业化为核心)看作是不同部门先后不同的成长,并相互联系着彼此施加压力和推理的结构演化过程。

二、

1.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中观经济理论

2.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3.霍夫曼比例是指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间的比例。

4.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断上升。

三、简述题

1.简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答:

产业聚集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这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

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专业产品生产企业,但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客户和销售渠道,并扩展到辅助型产业领域以及技术相关产业。

企业之间互相合作保持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集群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集群能够强化企业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是集群产业在产品差异化上增强竞争力。

集群能够促进企业衍生和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使产业具有强大的活力。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主导产业;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本总量和攻击对产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如:

3.劳动密集型产业:

依靠廉价劳动力价格发展的产业,如:

纺织业

4.技术密集型:

需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5.霍夫曼定理:

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二、

1.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个人需求结构。

2.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法的创始人克拉克

3.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依次发展的顺序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4.从总体来说,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因素。

5.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6.利用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属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三、简述题

1.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答: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答:

供给因素:

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

 

5.

阐述SCP分析框架并举例说明?

SCP分析是以结构——行为——绩效假说形成的产业分析方法,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来描述产业状态,评估一个产业的垄断势力强弱和一个产业垄断势力形成的原因。

例子:

乳制品行业的SCP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1.市场集中度:

我国的乳制品巨头当属伊利、蒙牛、光明。

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属于寡占型。

2.产品差异化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品种依然较少缺乏实质性差异。

3.进入壁垒分析:

新修订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二、市场行为分析1.价格分析:

我国乳制品价格偏低,企业为保盈利压低奶源价格,奶农利益受损。

近期,由于奶源供应紧张及成本上涨等原因,奶制品价格普遍上涨。

从长期看乳制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产品策略: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产品策略主要体现在推出新产品和高端产品及产品宣传上。

3.并购重组行为:

在乳制品产业政策和新一轮乳制品企业审核清理,乳制品行业的并购重组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三、市场绩效分析

1.产业规模及利润:

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及利润在同步增长。

利润在08年回落之后保持了比以往更快的增长速度。

2.产品质量:

自08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不断曝出含过量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一

度遭到质疑。

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3.产业技术:

如今,乳制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把焦点放在新

产品开发上,不论是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还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来开发新产品,都促进了整

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部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