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44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石化半再生催化剂技术交流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与铂铼催化剂分段装填以后可以发挥其选择性好的优点,克服其稳定差的缺点。

但是这种情况只可能针对一段混氢工艺才能发挥作用。

而且整个工艺与两段混氢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

该公司最新的催化剂R-80系列催化剂,如R-86、R-88催化剂主要在载体方面进行了改进,从宏观上看载体的堆比明显低于R-56催化剂。

据称该催化剂的主要特点是在新载体上催化剂的金属功能与酸性功能进一步得到优化,从而保证了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而且至2004年已经有60套装置使用了该催化剂。

另外,催化剂的系列化也是UOP公司在重整催化剂研发方面的一个特点。

所谓的系列化是指催化剂的载体和金属组元的种类没有改变,只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在一些方面,如金属组元的含量方面进行微调。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IFP公司在多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开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最近开发的催化剂RG-582和RG-682系列三金属催化剂。

该系列的催化剂除了含有Pt、Re,还含有另一助剂组元。

IFP认为金属活性过强会导致过度的氢解反应,降低C5+液收。

因此金属活性必须适中。

如果以等铼铂比催化剂的氢解活性为1.0,那么铂锡催化剂<

0.1,RG-582催化剂是0.7。

RG-582与双金属铂铼催化剂RG-482相比,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基本相当,选择性更好,C5+液收和H2产率更高,与铂铼催化剂相比,C5+液收可增加1.0w%,H2产率也可增加0.12w%。

最新一代的半再生催化剂是“斜交”配方的三金属催化剂RG-682,与RG-582相比,其C5+的液体收率提高0.6w%,H2产率也可增加0.06w%,活性提高了3℃,催化剂改进了耐焦性,可延长开工周期35%左右。

因此,RG-682系列催化剂的主要特点是:

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更好,抗积炭能力更强。

另外,IFP公司对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十分重视。

认为催化剂的组元的种类和含量十分重要,但是改进助剂与活性组元的相互作用,在纳米级方面控制金属相的均匀性也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特别是催化剂的抗硫性。

IFP公司在制备技术上的细化工作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表1国外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概况

公司

催化剂

牌号

化学组成(w%)

载体类型

工业化

年代

Pt

Re

第三组元

UOP

R-16G

R-62

R-56

R-72

R-86

R-88

0.375

0.22

0.25

0.30

0.44

0.40

/

0.40Re

Ge

-小球

-挤条

1968

1982

1992

1994

2001

 

Chevron

A

B

D

E

F

H

0.60

0.30

Re/Pt更高

0.30Re

改进载体

1967

1969

1972

1975

1978

1987

Exxon

KX-120

KX-130

KX-160

KX-170

0.300.30

Pt

Pt

Ir:

0.30Ir:

圆柱条

1971

IFP

RG-451

RG-482

RG-492

RG-582A

RG-582

RG-682A

RG-682

0.275

0.04

Ti:

0.24

X

1973

2.2国内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

国内对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抚顺研究院、大连化物所。

近十多年,RIPP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功开发并进行工业应用的铂铼系列催化剂有PR-A、PR-B(工业牌号CB-6、CB-7)、PR-C、PR-D(工业牌号3932、3933、CB-60、CB-70),截至2005年9月,CB-6、CB-7催化剂已经有30家炼油厂使用过,PR-C、PR-D催化剂有20家炼油厂使用过。

对于RIPP研制的铂铼系列重整催化剂,现在有34套装置在使用中,21套装置已经运转5年以上,32套装置已成功进行过再生。

近几年,我们在以前开发的基础上,采用成本较低、物化性能优异的载体,通过引入新的助催化组元X,改进制备技术,RIPP于2002年又成功地开发出性能更优异的新一代半再生重整催化剂PRT-A、PRT-B和PRT-C、PRT-D。

RIPP开发的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有关情况见表2所示。

新开发的PRT系列催化剂以适应低压操作为目标,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大幅度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量,提高C5+的液体收率、芳烃产率和氢产量及装置处理能力。

在中试装置上对PRT-A/PRT-B、PRT-C/PRT-D和某国外公司最新开发的催化剂R进行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见表3。

从表3的评价对比结果可以看出,PRT-A/PRT-B和PRT-C/PRT-D在反应活性、选择性及降低积炭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国外R催化剂。

典型的PR-C/PR-D、PRT-A/PRT-B、PRT-C/PRT-D的工业运转数据见表4-7。

表2RIPP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概况

工业化年代

CB-6

CB-7

3932(CB-60)

3933(CB-70)

PRT-A

PRT-B

PRT-C

PRT-D

0.21

0.27

0.42

1.25

0.46

0.48

X1

X2

1986

1990

1995

2002

表3PRT-A/PRT-B、PRT-C/PRT-D与R催化剂对比试验的主要结果*

催化剂

PRT-A/PRT-B

PRT-C/PRT-D

R

试验用原料油性质

密度(20℃,kg/m3)=724.0,馏程初馏点/终馏点=75~172℃,P/N/A(w%)=42.62/46.50/10.88

反应器入口温度,℃

530

加权平均床层温度,℃

506.6

506.3

509.2

反应压力,MPa

0.69

重量空速,h-1

2.0

气油体积比

1000/1

高分油收率,w%

84.75

85.04

84.16

高分油芳含,w%

83.35

80.22

芳烃产率,w%

70.64

70.87

67.51

循环氢纯度,%

84.6

84.8

81.6

RONC

103.1

102.8

102.0

辛烷值产率,%

87.4

85.8

积炭,w%

4.68

4.45

6.77

残氯,w%

0.93

0.91

0.87

表4PR-C/PR-D在炼厂D运转结果

运转周期

标定标号

Ⅰ-1

Ⅰ-2

Ⅰ-3

Ⅱ-1

运转天数天

33

433

435

749

进料初/终馏点℃

66/159

72/179

74/181

73/184

进料N+Aw%

51.0

48.4

49.3

49.4

WABT℃

474.2

473.7

481.9

477.1

空速(体)h-1

2.21

2.11

2.14

2.10

高分压力MPa

1.21

1.19

1.22

总温降℃

184.6

155.8

161.3

168.0

稳定汽油收率w%

91.0

91.8

89.9

92.9

稳定汽油芳含w%

63.37

60.07

63.58

65.29

稳定汽油RONC

94.9

92.0

94.6

95.2

标定Ⅰ-1考察的是催化剂的初期性能。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4.9时,其收率达到91.0wt%,反应温度WABT只有474.2℃,进料体积空速却达到2.21h-1,这说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初期活性和选择性。

Ⅰ-2与Ⅰ-3考察催化剂运转430天后的催化性能和提温效果。

比较Ⅰ-2与Ⅰ-1可以发现,在WABT基本相同、原料芳潜略低的情况下,稳定汽油的辛烷值仍达到92.0,芳含达到60.07wt%,说明催化剂运转430多天后,只损失了相当于2.9个辛烷值的活性,催化剂仍具有很好的活性,这表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比较Ⅰ-2与Ⅰ-3可以发现,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WABT提高了8.2℃的情况下,稳定汽油的辛烷值提高了2.6个单位,这说明催化剂此时仍具有很好的提温效果。

比较Ⅰ-3与Ⅰ-1可知,达到基本相同的稳定汽油辛烷值,Ⅰ-3的WABT高出7.7℃,这说明经过430多天的运转,催化剂的活性只损失了8℃,这也说明了催化剂有很好的活性稳定性。

Ⅱ-1是催化剂第一周期再生后的初期性能。

与Ⅰ-1相比,稳定汽油的收率、芳含和辛烷值均有所提高,这说明催化剂再生后其性能恢复很好。

表5国外某炼厂初期标定结果

标定编号

进料初馏/终馏℃

50.0/159.0

46.0/160.5

41.5/165.0

进料芳潜m%

17.78

17.98

18.68

体积空速h-1

1.53

1.74

486.2

482.6

480.1

平均反应压力MPa

1.2

1.4

稳定汽油收率w%

71.11

-

75.17

稳定汽油辛烷值RON

98.0

91.4

芳烃产率w%

47.8

39.13

芳烃转化率w%

263.7

215.7

从表中可以看出,重整进料芳潜在18w%左右,反应温度WABT达到486.2℃时,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8.0,收率为71.1w%,芳烃转化率达到263.7w%;

反应温度WABT达到482.6℃时,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4.9。

Ⅰ-1与Ⅰ-2相比,稳定汽油的辛烷值增加了3个单位,WABT增加了3.6℃,这说明初期催化剂的提温效果对于“贫油”更加明显。

反应温度WABT达到480.1℃时,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1.4,收率为75.2w%,芳烃转化率达到215.7w%。

因此,对于“贫油”,合适的反应条件下我们的催化剂也可以得到高辛烷值的优质汽油。

表6PRT-A/PRT-B工业试验第一周期标定结果

42

374

催化剂寿命m3油/kgCat

1.888

15.929

80/164

84/164

进料芳潜w%

40.17

47.75

2.08

478.3

475.2

1.20

88.17

91.11

95

94.8

Ⅰ-1是在催化剂运转了42天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催化剂的初期性能。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催化剂运转初期,重整进料体积空速达到2.08h-1,加权平均反应温度WABT只有478.3℃,重整高分压力为1.2MPa,重整进料的芳潜为40.17w%,在此条件下,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5,收率达到88.17w%。

体现了PRT-A/PRT-B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期活性和选择性。

Ⅰ-2是在催化剂运转了374天进行的,在催化剂运转中期,重整进料体积空速为2.10h-1,加权平均反应温度WABT只有475.2℃,重整高分压力为1.2MPa,重整进料的芳潜为47.75w%,在此条件下,稳定汽油的辛烷值达到94.8,稳定汽油收率达到91.11w%。

这表明PRT-A/PRT-B催化剂经过8000多小时的运转仍然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与运转初期相比,在重整进料体积空速、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重整进料的芳潜增加了7.58个百分点,虽然催化剂运转了8000多小时,但是在稳定汽油辛烷值达到94.8时,WABT下降了近3℃,稳定汽油液收增加了近3个百分点。

这说明经过长周期运转后,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证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稳定性。

表7PRT-C/PRT-D工业试验第一周期标定结果

Ⅰ-4

Ⅰ-5

94

284

401

403

70/150

84/154

73/142

58/148

34.59

39.79

35.85

38.57

2.36

1.88

2.37

1.92

1.91

477.0

475.0

480.9

475.9

489.5

1.15

89.66

89.19

89.84

90.62

86.59

87.6

87.7

90.0

97.0

50.3

53.5

51.7

50.4

59.2

145.4

134.5

144.2

130.7

153.3

从初期标定Ⅰ-1的反应条件及结果看,重整进料芳潜仅为34.59w%;

重整进料的重量空速达到2.35h-1,空速较高;

反应温度较低,WABT只有477℃;

在这样的低苛刻度下,稳定汽油辛烷值RON为87.6,芳烃转化率达到145w%,这反映催化剂活性正常。

稳定汽油收率接近90w%,这表明催化剂选择性优异。

Ⅰ-2的原料略为改善,重整进料芳潜为39.79w%,空速也降低至1.89h-1,反应温度仍较低,WABT仅475℃。

稳定汽油辛烷值RON提高到91.4。

稳定汽油收率仍超过89w%。

Ⅰ-2的结果同样表明,PRT-C、PRT-D催化剂及两段装填工艺具有好的活性和优异的选择性。

Ⅰ-3考察的是催化剂运转284天的反应效果。

原料芳潜略高于Ⅰ-1,但差距很小,处理量也与Ⅰ-1相同。

反应温度WABT较Ⅰ-1高4℃,主要反应结果与Ⅰ-1非常接近。

经过两次标定间190天的运转,催化剂的活性损失不超过5℃,仍保持非常好的选择性,表明PRT-C/PRT-D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稳定性。

Ⅰ-4考察的是催化剂运转401天的反应效果。

与Ⅰ-2(运转95天)的主要条件及结果进行对比,在Ⅰ-4原料芳潜略低于Ⅰ-2的芳潜1.22个百分点,反应温度WABT约高1℃,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Ⅰ-4稳定汽油辛烷值RON低于Ⅰ-2的RON1.4个单位,稳定汽油收率高1.43个百分点。

这表明经过两次标定间隔316天的运转后,催化剂的活性损失约为5℃左右,同时仍保持非常好的选择性。

Ⅰ-5与Ⅰ-4的操作条件相比,除提高了反应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

从标定结果来看,Ⅰ-5比Ⅰ-4的反应温度WABT提高了13.6℃,稳定汽油辛烷值RON提高了7个单位,相当于WABT每提高约2℃时,RON可增加1个单位。

以上数据表明PRT-C/PRT-D催化剂具有非常好的提温效果,在高苛刻度操作条件下,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

2.3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可以看出,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的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对催化剂性能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载体和金属组元方面。

在载体方面,半再生重整催化剂发展初期,一直选用-Al2O3作工业催化剂的载体,由于这种载体有酸性强,热稳定性差,特别是在高苛刻度条件下操作时,失活较快的缺点,现在多选用热稳定性好的-Al2O3作载体。

有些国外专利也选用和混合的Al2O3载体。

载体的形状有球状、条状等。

近几年UOP公司推出的最新系列催化剂R-86和IFP公司的RG-482、RG-492、RG-582、RG-682催化剂的堆比均较低,密相装填密度在0.67g/ml左右。

这些催化剂在保证活性的基础上可以减少装量,从而降低成本。

国内开发的条状半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密相装填密度一般在0.72g/ml。

因此这种低堆比载体的研究开发值得我们重视。

碱性L沸石有很好的芳构化性能,但是其对硫的敏感性和再生性能不好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

但是对这类载体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专利报道是用镁绿水滑石作为重整催化剂的载体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

这类载体对C6和C7的转化成芳烃选择很好。

因此,对这类载体的研究也不能停止,要更加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在金属组元方面,虽然国内外半再生重整催化剂不断更新换代,但主要组元仍然是铂和铼,主要的改进是在组元的配比和第三金属组元的加入,特别是第三金属组元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这方面的催化剂如IFP的RG-582和RG-682、RIPP的PRT系列催化剂。

因此寻找更合适的第三或第四助剂应成为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UOP公司的R-72催化剂为Pt-Ge系列催化剂,催化剂的选择性有改善,但与铂铼催化剂催化剂相比,稳定性较差,运转周期只有等铼铂比催化剂的一半左右。

非铼系列半再生重整催化剂不适合国内高苛刻度运转的需要。

另外对催化剂制备技术的研究应该吸取IFP公司研究的经验,能在纳米级别上控制金属活性中心和酸性活性中心在载体上的均匀分布,使金属组元之间和金属组元与载体的性互作用更强。

对催化剂系列化的研究也要重视,特别是研究开发适合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的催化剂、适合于不同原料的催化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