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4854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docx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授课笔记原创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上)

第一节先秦文学

先秦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中国文学处于萌芽、奠基阶段,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神话传说。

一、诗歌

(一)歌谣

1、歌谣的性质:

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社会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其中原始歌谣标志着我国诗歌的起源.

2、歌谣的文学价值:

先秦歌谣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喜怒哀乐的感情。

在艺术表现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如铺陈、比兴、夸张、谐音双关、对答等形式和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人民的创造性,它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3、《弹歌》选自赵晔编的《吴越春秋》,语言古朴,音节短促,用四组动宾结构的短语,极为精练而概括地反映远古时代狩猎生活的情景。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大概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自学辅导143页)

3、赋比兴和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自学辅导145)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直接叙事的如《七月》,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4、《芣苢》,选自《诗经•周南》,作品采用叠章复沓的形式,在反复的咏叹中,准确地表达出欢快的劳动节奏。

5、《氓》选自《诗经•卫风》,这是一首早期的叙事诗,描写了一位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无端抛弃的女子的婚姻悲剧,是古代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吃苦耐劳、性格刚强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

三四章用了起兴的手法,用桑叶未落肥硕润泽的形象暗喻当时女子年轻貌美、两人情深意浓的情形;用桑叶零落时枯黄衰败的形象暗喻眼下女子容颜憔悴、男子情意衰减的情形,两相照应,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示出女子命运的前后变化,并为下文的抒情铺垫。

6、《硕鼠》选自《诗经••魏风》,这首怨刺诗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重敛盘剥的怨恨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把剥削者比作贪婪凶残、人人厌憎的大老鼠,极为形象、生动。

7、《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爱情诗。

①最大的特点是营造艺术氛围,创造出纯美的意境。

诗人描写笼罩在晨雾中的芦荻、霜露、秋水,展示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而清秋萧瑟景物的色彩,又为全诗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这种气氛和主人公离情别绪中的特定心境是一致的,有力地烘托出任务凄婉惆怅的情感。

同时,人物的情感似乎投射到眼前的景物上,使得蒹葭白茫茫秋水都染上了主人公淡淡的忧愁,绵绵的情思。

总之,客观景物和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而与此无关的景物和细节都去除了,也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凄迷而朦胧的美。

②其次,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三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

“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也表现了芦荻不同的状态.“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宛在水中央"等三句则表现地点位置的变换,“溯洄从之”等在三章中的重复,则表现出主人公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

三章只变换数字,但反复咏唱,不仅使感情的抒写不断加深,而且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8、《无衣》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面对强敌的侵扰,共同对敌的大无畏气概,充满着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极有层次地展现了出征将士同心同德、共同杀敌的高昂战斗情绪。

(三)楚辞

1、楚辞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地歌辞,产生在江汉一带。

这一名称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西汉刘向编辑的一部总集,收录了屈原、宋玉以及西汉作家的一些作品。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精神的最早典范.

2、楚辞的浪漫主义特色(辅导144页)①始终贯穿着诗人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②糅合进神话传说;③想象丰富,情感强烈,词采瑰丽;④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3、《诗经》和《楚辞》的主要区别:

①《诗经》以四言为主,句式比较整齐,《楚辞》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样;②《诗经》篇幅较短,风格朴实;《楚辞》篇幅较长,风格绚丽;③《诗经》语言通俗、质朴、清新、自然;《楚辞》文采华茂,多采用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4、楚辞的代表作家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离骚和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5、《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是写湘君等待湘夫人不至而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作者通过对人物微妙心理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其炽热而复杂的感情。

(第一段的作用)

6、《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国殇指为国捐躯者。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扮饰受祭者的主巫的独唱,自述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场面;第二部分是群巫的合唱,是对为国牺牲者的赞颂,充分体现楚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坚定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7、《哀郢》选自《楚辞••九章》,记叙了诗人离开郢都的行程,想象着郢都被秦兵所毁,人民离散的惨状,表达对群小误国的愤恨、对故都的眷恋和思念、对楚国和楚国人民的热爱。

二、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初期的历史散文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先秦时称“书”,西汉初年加“尚”,上古之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组成,以记言为主,大都是天子对臣下的演讲、命令、告诫等。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我国史书创立了基本形式。

鲁国史官撰写,孔子修订。

“春秋笔法”,作者在考察国家政事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历史教训时,反映出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思想倾向性。

记事简约、平实,一字之中往往寓褒贬,别善恶,这就是“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②成熟期的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为代表,《左传》是一部较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始于鲁隐公元年,到鲁悼公四年。

传说是左丘明所著,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具有较强文学性,首先表现在记事艺术上,善于安排冲突,叙事中充满戏剧性;其次表现为对人物的刻画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内在品质,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性格特征。

再次表现在语言生动流畅,词语丰富多彩,外交辞令委婉含蓄,曲折尽情(秦晋崤之战分析)。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困兽犹斗”、“从善如流"、“唇亡齿寒”等词语出自于这本书。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西周末年到春秋末年周、鲁、齐等八国的史事,重在记言,笔录各国君臣谋议的得失。

(《国语》和《春秋》的比较见自学辅导)(填空、选择、简答等)

③高峰期的历史散文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收录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辞及其活动。

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成就,长于记人,能根据不同人物的处境、身份、修养,通过正比、对比、反衬、铺叙、细节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极富特色,多用夸张、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还善于用寓言故事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狡兔三窟”、“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出自于这本书。

2、《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没有正面描写战场交锋,而是写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揭示战争胜负的必然性。

善于用对话和行动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蹇叔的老谋深算、王孙满的机智过人、弦高的机智、秦穆公的刚愎自用。

3、《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通过叔向贺韩宣子家贫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廉洁奉公,于国家、自己都有利,而贪赃枉法则不但祸及己身,而且祸害国家。

叔向的说理,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举晋国历史人物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总结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善于设置矛盾和悬念,情节的发展常出人意料,富于戏剧性。

文章刻画了冯谖具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又忠心为主的人物形象。

(二)诸子散文

1、诸子散文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语录体",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篇章简短,质朴无华,蕴含深刻哲理。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和生活面貌,多问答和谈话,篇幅短.

②第二阶段是“对话体",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主要是对话式的论辩。

《孟子》成书于战国中期,主要记载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的言行。

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主张,包括“性善论”、“仁政"、“王道”、民本。

《孟子》富于论辩性,感情强烈,气势充沛,观点鲜明,辞锋犀利,善用寓言,多用比喻和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明白晓畅。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庄子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

《庄子》文辞华丽,汪洋恣肆,独具风格,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想象奇特而丰富,构思奇妙而新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丰富的寓言和比喻,描写生动.

③第三阶段是“专论体”,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有论点、论据,逻辑严密,标志着诸子散文在文体上的成熟。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大多为韩非自著。

2、《侍坐章》选自《论语••先进》,记录孔子和弟子讨论个人抱负的语录体文章,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动作神态的描述,刻画不同的性格特征,孔子的循循善诱、和蔼亲切,子路的鲁莽直率,曾皙的淡泊洒脱,冉有、公西华的谨慎谦逊.

3、《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怎样说服齐宣王((09考过))

4、《逍遥游》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指放浪不拘、怡然自得、遨游于天地之间,也就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

本文描述了庄子理想中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由自在、突破时空限制,也不受外物羁绊的精神自由.

5《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

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三、神话

1、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初民的原始理解力,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著作中。

可分为四种:

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第二节两汉文学

一、汉初政论散文

1、汉初是政论散文比较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晁错,贾谊的代表作品是《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的代表作品是《论贵粟疏》。

2、《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过秦”就是言秦之过,给汉王朝借鉴。

二、《史记》与《汉书》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全书记载了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多以人物为中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历史人物为纲,以历史事件为纬的“纪传体”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本纪是以编年的方式记叙历代天子皇帝的事迹;表是用表格的形式分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书是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列传是记叙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的事迹.

《史记》的史学价值:

略(06、09年已考过)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发愤抒情,全书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②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帝王将相到下层人民,个个栩栩如生;③运用各种文学手段叙事记人;④语言生动传神,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

2、《汉书》是记载西汉一代史实的断代史,由帝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组成,共100篇。

三、汉赋

1、汉赋是汉代最兴盛的一种文学样式,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汉赋经历了骚体赋、大赋和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汉初的骚体赋以抒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痕迹。

代表性的作品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的散体大赋内容大都描写帝王的狩猎游乐生活之盛,京都宫苑建筑之精,山川林木之美等.主要特点是:

①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②铺张扬厉,极尽排比、夸张之能事,③辞藻华丽,④体制宏大,⑤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

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扬赋》、《甘泉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司马相如的赋代表了大赋的最高成就;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主要是抒情写愤、借物咏怀,张衡的《归田赋》是转变的标志,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

四、乐府

1、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乐府有了采集民间歌曲的职能,南朝时人们把乐府机构收集的可以合乐演唱的诗叫做“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三类中。

2、乐府的特色:

①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②叙事诗的成熟;③形式自由多样,语言朴素自然。

3、《陌上桑》:

本诗赞美罗敷的高尚品德.塑造罗敷的形象,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采用侧面烘托和铺张手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对话,以罗敷自身的言行来下面表现她的品德;全诗以外貌美和心灵美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罗敷,使其形象很完美.

4、《孔雀东南飞》:

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梁徐陵编《玉台新咏》。

叙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

成功的塑造了刘、焦等的人物形象;详细得当,复杂多变,结构完事的叙事艺术;巧妙运用对话、铺排、开头的起兴、结尾的象征手法等民间叙事艺术.

五、文人五言诗

1、汉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文人五言诗的成素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编的《文选》),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游子怀乡、思妇闺怨、及时行乐是这些诗歌共同的主题。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汉献帝建安年间到隋建国之前四百余年的时间。

这是中国历史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极活跃、极富于创新精神的时期.南北朝文学的鲜明特色是:

①文学的觉醒与独立;②文学的士族化倾向;③文学的宫廷化倾向.

一、建安文学

1、建安风骨

当时的一些文人都集中在曹操的周围,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蔡琰为代表.他们亲身经历了社会动荡,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抒写了拯世救民、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形成了“慷慨悲凉”的时代特色,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建安风骨”。

2、建安文学中最杰出的是曹操和曹植。

曹操的诗歌广泛而真实地反映汉末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诗境开阔,诗风刚健,语言质朴,,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他的创造,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言诗也大放异彩,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植的诗带有浓厚的文人化的特色,讲究形式的精致,重视语言的提炼雕琢,他的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社会的动乱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后期主要表现屡遭迫害、报国无门的忧愤感情。

二、正始文学

1、魏末晋初,统治者大肆铲除异己,名士多遭杀戮,正始作家对黑暗的政治满怀愤恨,但又不能直接吐露,他们的作品多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忧愤的感情,突出的是阮籍的《咏怀》82首,以隐晦曲折的手法,集中抒写嗟生忧时的思想感情。

三、两晋文学

1、晋初,文人的文学意识有所增强,也出现了文学逐渐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形式主义的文风开始蔓延。

重要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太康诗人”,其中左思具有独特的成就,“左思风力”(钟嵘语),代表作《咏史八首》,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史诗的一个典型范式。

四、陶渊明

1、陶渊明的诗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角度地描绘田园风光,抒写他对田园生活的真切感受,被称为“田园诗人”,咏怀诗表现他对污浊的世俗社会的不满。

诗歌总体风格是平淡自然,意境醇厚。

另有《桃花源记》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五、南北朝诗歌

1、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权力写山水诗的诗人。

鲍照擅长七言和杂言乐府诗,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

2、沈约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再加上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

3、宫体诗:

萧纲倡导的一种新诗风,专写女人的容貌、举止、情态、衣饰、器物等,其主要特征是内容轻艳,辞采浮华,风格纤弱,声律和谐.

4、庾信的代表作《拟咏怀》27首,反映了他的亡国之恨和身世之痛.

5、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西洲曲》、《子夜歌》,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歌》。

六、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1、骈文讲究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句式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

七、魏晋南北朝小说

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两类:

志怪小说以记述鬼神怪异故事为内容,干宝《搜神记》;逸事故事以记录人物的逸闻琐事为内容,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下)

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①唐王朝国力强大,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了诗人与作家的创作才情。

②由于科举取士制度打破了宫廷贵族与世族地主的权力集中,也使文学从宫廷贵族的长期垄断中挣脱出来,逐渐转入到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之中。

③统治者重视与提倡文学艺术.④唐代在思想文化方面,对内对外都相当开放,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这是文学艺术得意繁荣的思想文化基础。

⑤从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角度来看,唐代处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成熟期。

一、唐代诗歌

1、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这一分法起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成说于明人高棅的《唐诗品汇》。

2、初唐诗歌约略指从唐高祖开国至玄宗先天间(618-712)的诗歌创作,多数诗人仍因袭南朝风流余韵,写宫体诗。

代表作家上官仪创作了“上官体”,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讲究对仗,可以追求形式美,时人效之.稍后出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陈子昂以复古旗号呼唤革新,标举“汉魏风骨”、“风雅兴寄”,批判了齐梁以来“采丽竞繁,兴寄都绝”的诗风,他本人的诗歌古朴刚健,内容充实,感情激越,质朴清新,流泻奔放。

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昭示了盛唐诗歌的到来

3、、盛唐诗歌起于玄宗开元间,至于安史之乱之后十余年,这是大唐的全盛时代,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诗人们或以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来曲折反映盛唐气象,或以现实主义的深刻笔触真实地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李白,才高放旷,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其酷爱自由、追求精神解脱的独特个性,往往借助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表现出来,他的诗神奇莫测,极具浪漫色彩,且感情充沛,气势雄浑,夸张、幻想是他喜爱的艺术手段,在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更以叛逆的精神、豪放的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以深切执着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博大沉厚的艺术才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素有诗史之称.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又称为“王孟诗派”,王维能诗善画,精通音律与禅机,常常将描摹山光水色和阐发禅理相结合,意境幽深,飘渺朦胧,于清空灵透之中含无限意趣。

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一生基本过着隐居生活,他长于艺术上非常精致,诗歌以冲淡清淳与简朴浑厚见长。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

4、中唐诗歌,中唐的大历唐诗出现了短暂的中衰,“大历十才子"诗风秀婉,气势不足,成就不高。

贞元中唐诗出现了中兴,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突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民间疾苦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以浅显平易的语言和乐府精神作为艺术追求,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韩愈、孟郊诗派以奇险古拗见长,通过个人的生活遭遇来曲折反映社会现实,刘禹锡的诗雄奇精警,柳宗元的诗峻峭幽深;中唐浪漫派诗人以李贺为代表,他的诗富于奇异的想象。

5、晚唐诗歌,李商隐与杜牧的诗歌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调。

二、唐代散文

1、古文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文体革命,其指导思想是文以载道,对唐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散文代表作有《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散文构思奇特、寄寓深刻,注重语言精练而富于变化,长于寓言小品与山水游记,传记散文则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代表作有《三戒》、《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主要有罗隐《英雄之言》、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鲁迅称晚唐小品文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三、唐五代词

1、词原本是配乐的歌词,因而也有人称其为乐府,但词与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又有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而“燕乐”的主要成分是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