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4920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docx

25G型客车技术规范

25G型样板车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2004年25G型客车样板车的设计制造。

2 车种

2.1 YZ25G型硬座车

2.2 YW25G型硬卧车

2.3 RW25G型软卧车

2.4 CA25G型餐车

3 通用技术要求

3.1车辆及其设备的一般技术规定、质量管理要求、组装后的检查和试验、使用的材料及配件等,除符合本技术规范要求外,应符合有关国标、铁标的要求。

车辆的设计制造应遵循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和质量可靠性等原则,车辆的零部件应具有通用性、互换性,并应具有良好的防腐和耐磨耗性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检修工作减至最低的程度。

3.2车辆及其设备应在保证旅客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自重,并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性能,采用的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须符合铁道部的有关规定。

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3.3采取措施提高车辆密封性,降低车内噪声。

3.4部分重要配件须采用进口配件,其进口由卖方主管部门统一办理,国产重要配件须在部鉴定、审查的产品中选用。

3.5车辆强度应符合TB1335《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3.6车辆动力学性能应符合GB559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3.7车辆限界应符合G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要求。

3.8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在15年内车体钢结构不得发生挖补和截换。

3.9车辆检修周期,厂修期8年,段修期2年。

3.10使用条件

3.9.1每列最大编组为20辆

3.9.2 环境温度:

-20℃~+40℃(部份客车为-40℃~+40℃)。

3.9.3相对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95%

3.9.4 站台高度

车辆适于300mm、500mm和1200mm的站台高度,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距为1750mm。

3.9.5线路最大坡度≤30‰。

4主要技术要求

4.1主要技术参数

4.1.1轨距1435mm

4.1.2构造速度140km/h

4.1.3最高运营速度120km/h(速度标记按120km/h涂打)

4.1.4在平直道上重车紧急制动距离,初速度120km/h时,≤800m,初速度140km/h时,≤1100m。

4.1.5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单 车:

100m

连挂时:

145m

4.1.6平稳性指标  W≤2.5

4.1.7噪音(120km/h时)

软卧车≤65dB(A),餐车餐厅及其他车种≤68dB(A)。

4.1.8 静止状态下车体传热系数(K值)

软卧车≤1.1W/m2.k,其他车种≤1.16W/m2.k。

4.1.9照度

符合GB/T12815《铁道客车照明设计基本参数》的要求。

4.1.10轴重≤17t。

4.2 主要尺寸

4.2.1车体长度         25500mm

4.2.2车体宽度        约3105mm

4.2.3车顶距轨面高度(空车时)4433mm

4.2.4车辆定距        18000mm

4.2.5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880

mm

4.2.6通过台渡板面距轨面高度1333mm

4.2.7地板面距轨面高度为1283mm,通过台地板面与风挡渡板面需采取过渡措施。

4.2.8心盘面距轨面高度780mm

4.3 车体钢结构

4.3.1车体钢结构采用整体承载无中梁筒形结构,侧墙为平板。

钢结构中板材及型材厚度≤6mm的采用镍铬系耐候钢,厚度≤2.5mm的采用05CuPCrNi,厚度3至6mm的采用09CuPCrNi-B,型钢和厚度>6mm的板材允许使用普通碳素钢。

车顶空调机组座处平顶板、厕所、洗脸室等易腐部位铁地板采用不锈钢板。

4.3.2车体钢结构组成后,其平面度为:

侧  墙≤1.5mm/m

车顶两侧≤2mm/m

端  墙≤2.5mm/m

车顶中部≤4mm/m

并不得有明显的局部凹凸不平。

4.3.3车顶两侧设雨檐。

4.3.4车底架枕梁端和枕梁两侧2m范围内侧梁上设顶车位。

4.3.5车体两侧中部侧墙上设有可更换的列车运行方向牌和牌插。

4.3.6一、四位侧门附近的侧墙上设侧灯座(餐车三、四位)。

4.3.7二、三位侧门附近的侧墙上设顺位牌(餐车设三、四位)。

4.3.8侧门两侧设扶手:

侧门采用折页门的车扶手设在车体外侧;侧门采用塞拉门的车扶手设在车体内侧。

侧门下方设有防滑的脚蹬。

设有通过台的侧门脚蹬组成(包括围板、脚蹬、翻板)采用不锈钢制品。

4.3.9两端外端墙设攀登车顶用的扶梯。

4.3.10侧门采用塞拉门的车,需在一、四位端设调车脚蹬。

4.4钢结构的除锈防腐和油漆。

4.4.1车体钢结构的钢材表面应进行预处理,进行抛丸处理的钢材表面清洁度应达到Sa21/2级、局部Sa2级;薄钢板表面清洁度应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4.4.2车体钢结构内、外表面应在彻底干燥的情况下涂两遍防锈底漆,每遍厚度不小于30μm;车体钢结构内部及底架外部在涂完防锈漆后,再涂3mm厚的沥清浆。

或在车体钢结构内部及底架外部喷涂厚度不小于200μm厚的604防腐涂料。

4.4.3车体外部墙的面漆应涂两遍,顶板应涂三遍,每遍厚度不小于30μm,面漆采用双组份聚氨酯油漆。

25G型客车面漆采用高光漆,高光漆60度镜向光泽度应≥80%。

涂装的油漆至少在两个段修期内无须重新喷涂,工厂交车时提供油漆修补工艺的技术资料。

4.4.4底漆、腻子、中间涂层及面漆由同一厂家配套,须采用经部审定厂家的产品。

4.4.5外皮美工方案按部审定方案执行。

4.5车体隔热材

车体隔热材采用包装严密的玻璃棉板,墙、顶隔热材内侧加铝箔(铝箔设在玻璃棉包装薄膜的外侧),隔热材的安装须牢固、严密,不得有缝隙。

4.6车内墙、顶、地板

4.6.1硬座车、硬卧车客室顶板采用模压玻璃钢,餐车餐厅顶板采用工程塑料,软卧车客室顶板采用贴面胶合板。

车内墙板采用贴面胶合板。

地板采用胶合板,通过台、小走廊地板采用防腐地板(餐车除外),防腐地板的形式和性能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客室、餐厅地板表面覆经部批准厂家生产的阻燃改进型PVC地板布,可采用分幅组焊形式,地板布厚度3mm,具有良好的抗灼烧能力,各项性能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要保证地板布粘接牢固。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一个厂修期内不得出现鼓泡、开胶、褪色、破损等缺陷。

各板、梁、柱间采取隔音减振措施,避免在运行中发生声响。

4.6.2墙板、地板、顶板骨架采用无木结构设计。

4.6.2 墙、顶板和间壁板的安装须严密,并应减少接缝和压条。

4.6.3地板周围及各螺栓、管道等穿过地板处须做到水不渗漏到地板内部。

4.6.4洗脸室、厕所地板采用仿理石地板,选用深色,为圆型凸起防滑表面。

地板与墙板、门坎结合须严密,做到用水冲洗时,水不渗到墙板、地板内部。

地板应防滑、耐磨,应有坡度,在最低处设有带盖的排水口,排水口下方应避开转向架,防止水在转向架轴箱、制动盘、制动缸及车轮踏面上。

4.6.5厕所和洗脸室装用经部审定型式和部批厂家的产品。

软卧车、硬卧车洗脸室设一个二、三芯带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要求墙板所用玻璃钢的厚度不得小于5mm,厕所内要尽可能无外露管路。

4.6.6玻璃钢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耐候性能,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质量保证期内不得出现由质量造成的变色、裂纹、破损、胶衣脱落等缺陷。

4.7 车钩缓冲装置

采用15号C级钢车钩、C级钢钩尾框和G1型缓冲器。

4.8 风挡、渡板装置及翻板

4.8.1采用经部鉴定或审查厂家生产的橡胶风挡,并保证与现有22、25型客车连挂。

4.8.2通过台地板尽可能与渡板面高度一致。

4.8.3两车连接通道处设有统一型式扶手。

其形式、规格待统型。

4.8.4通过台翻板按部审查的图纸制作。

4.9 转向架

4.9.1采用经部审定的209P型或206P型转向架。

4.9.2轴重≤17t,固定轴距2400mm。

4.9.3采用整体辗钢车轮,轮对应采用减重法作动平衡,不平衡值≤0.735N.m。

同一轮对轮重差不超过4%。

车轴端部螺栓孔采用三孔机床加工,确保加工精度。

4.9.4采用进口油压减振器(KONI或DISPEN)。

4.9.5采用经部审定的国产提速轴承,型号为NJ3226X1、NJP3226X1。

采用金属迷宫式轴箱,轴箱上装有轴温报警用数字式传感器,采用经部统型的KZS/M-Ⅱ型集中式轴温报警器。

轴报记录仪设置:

25G型车设播音车内。

4.9.6采用整体硫化一次成型的导柱弹性定位套。

4.9.7转向架各部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基础制动各类销套采用奥贝套,要有良好的精度,便于装卸,作用灵活,关键部件的紧固件采用防松螺母,按部要求执行。

除闸瓦、油压减振器和车轮踏面外,其余各部件应满足200万公里无需换修的要求。

4.9.8转向架的安全性能

脱轨系数≤1.0

轮重减载率≤0.6

倾覆系数≤0.8

4.9.9转向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转向架各零部件涂装油漆后组装落成。

4.9.10DC600V供电客车设经部审定厂家的接地装置,按部审定方案装车。

4.10制动装置

4.10.1采用104型空气制动机。

4.10.2采用盘形制动装置,取消踏面清扫器,设电子防滑器,防滑器主机设在电气综合控制柜内。

盘形制动装置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采用球型折角塞门,球型截断塞门与集尘器联合体。

采用制动软管连接器总成。

车体两侧设制动、缓解显示器。

采用双管制供风,车下制动装置及管系须按部审定的统一型式布置,枕内采用整体管排装车。

4.10.3所有制动管路(转向架上连接胶管除外)采用不锈钢材质(包括截门),转向架上的连接风管采用经部审定型式和厂家的金属软管,制动管及风缸内部须清洁,不得有残留物。

4.10.4一位端设手制动机,设紧急制动阀和风表。

风缸、紧急制动阀和风表按部统型标准布置。

4.10.5设有能从车上、下操纵的缓解装置。

风缸底部采用防石击塞门。

4.10.6副风缸容积为180升。

4.11 给水和卫生装置

4.11.1设车内上水箱,可以从车体两侧注水,注水口应有防污措施。

4.11.2水箱用不锈钢制作,其容量为:

餐车≥1200升,其它车种≥1000升。

4.11.3水管路采用不锈钢管,水箱及水管路采取防寒措施,在最低环境温度下能正常使用。

4.11.4采用新型节水水阀(软卧、餐车除外),无温水装置的采用JSF-Ⅰ型,设有温水装置的采用具有冷热水混合功能的JSF-Ⅱ型。

软卧车洗脸间可选用适于其档次、性能可靠的手动水阀,但型式须由中标数量最多的厂家选定。

各阀及附件均须装在便于接近及拆装检修的位置。

4.11.5采用真空保持式集便器,每车设2个污物箱。

4.11.6 每车厕所污物箱容积不小于550升;污物箱两侧设置2.5″排污接头,可从车体两侧排污;污物箱设自动排放阀,车内设置排放按钮。

4.11.7 污物箱设置80%、100%液位传感器。

车内设置80%、100%液位显示、加热工作等显示。

污物箱及管路应采取防冻、防寒措施,在最低环境温度下能正常使用。

集便器的使用标识应明确,设禁往便器内扔手纸的标记。

4.11.8 设液位显示装置。

4.11.9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设部统型电热温水箱。

4.11.10 硬座车、硬卧车和软卧车设经部审定型式和批厂家生产的嵌入式电开水炉,另设便于乘务员接水的水阀。

4.11.11洗面柜组成、蹲式便器采用不锈钢制品,座便器采用统型结构或陶瓷便器,便器盖采用部统型式。

4.11.12部分硬卧车设残疾人厕所。

4.11.13厕所、洗脸室采用模压玻璃钢。

4.12采暖装置

采用经部审查的板式电热器采暖,可采用铝型材带状电热器。

外气计算温度、湿度及车内温度、湿度及其他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2817标准的要求。

4.13供电与照明

4.13.1采用集中供电AC380V或DC600V。

4.13.2 设双线两路交流电源干线及连接器,AC380V供电的客车连接器采用安装有橡胶防护装置的KC20A型,DC600V供电的客车连接器采用安装有橡胶防护装置的KC20D型,连接器的设置按统型方案布置。

4.13.3 车内设播音装置和共用电话插座,播音天线采用TFGL-3型抗干扰天线,外端墙设DC48V侧灯插座。

4.13.4设39芯连接器。

4.13.5 各种连接器的形式尺寸及安装位置按部统一要求设置。

4.13.6 配线要求N线与E线分开。

所有主、支路电线均应布在经部审查的、有内绝缘的金属线槽、线管及金属软管内(转向架上轴温报警器线管除外),应防止雨、水进入线路及连接器内。

不同电压制式、不同回路电缆须分开布线及穿管,并采取防鼠咬措施。

4.13.7 电线须采用低烟无卤导线,规范车上、车下布线,所有配线在穿过墙板及转弯处须加护套。

4.13.8 所有机电设备(DC48V电气装置除外)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4.13.9 所有分线盒、接线柱、电气开关、继电器、熔断器等均应设在便于检修、更换的位置,车下分线盒用不锈钢制作。

4.13.10客室照明为荧光照明,采用附部指定单位颁发合格证的电子镇流器或逆变器。

软卧车、硬卧车设嵌入式床头灯。

顶灯、床头灯、地灯、角灯需采用部统型的灯具(隐光源除外)。

4.13.11 设有应急照明装置,AC380V供电的客车车下装有酸性免维护蓄电池,电池容量60Ah;DC600V供电的客车车下装有DC110V中倍率碱性免维护蓄电池,电池容量120Ah。

应急电池箱采用不锈钢材质。

4.13.12 采用经部审定的PLC电气综合控制柜,整列车构成无主网络监控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

4.13.15 二、三芯带保护门的交流插座设置:

硬卧车大走廊设三个、软卧车大走廊设两个、包间内各设一个、乘务员室设一个。

4.13.16设厕所有无人显示装置。

4.13.17车下枕内电气布线采用整体模块装车。

4.14 空气调节装置。

4.14.1 采用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硬座车采用侧向送风,硬卧车采用隐蔽式送风,软卧车采用隐蔽式侧送风,餐车采用侧向或多孔顶板送风,不得直接吹向旅客。

4.14.2 外气计算温度、湿度及车内温度、湿度和其他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2817的要求。

要求空调机组在外温+45℃时保证启动。

4.14.3空调装置风道中的滤尘网应便于拆装、清洗。

4.14.4 厕所设自然通风器或废排装置。

4.14.5 空调机组产生的冷凝水和雨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进入车内。

4.15 车门

4.15.1各门作用应灵活、可靠,关闭严密。

4.15.2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侧门采用专业化厂家制造、经部审定形式的手动塞拉门。

其余各车采用折页门,折页门门板采用合金化镀锌钢板。

4.15.3 卧车、餐车走廊隔门采用大玻璃窗双向摆门,玻璃规格为688×418mm,圆角R60mm。

门框内侧距离:

硬卧车为700mm,软卧车为660mm,餐车为600mm,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内端门采用专业化厂家制造、经部审定型式的手动拉门。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外端门采用经部审定型式的手动对开拉门。

餐车外端门采用经部审定型式的双扇摆门。

其他各门按现有同型客车设置。

厕所门、乘务员门采取防挤手结构。

4.15.4 乘务员室门设玻璃窗。

4.15.5 各门应加锁(摆门除外),采用统一型式的门锁。

厕所门锁设有无人显示,检查门锁采用标准内三角钥匙可以打开的锁,塞拉门的翻板及翻板锁采用统一型式,考虑与25T形成系列化。

要求门锁作用灵活、可靠,方便检修。

4.15.6 各门框安装牢固,周边不得有锐棱,须圆滑过渡。

4.16 车窗

4.16.1 采用铝合金单元式车窗,活动、固定车窗按25G型客车统型平面设置,采用25T型统型车窗。

4.16.2 厕所、洗脸室、储藏室玻璃和厨房窗下半部玻璃为磨砂玻璃,其他为透明玻璃,厕所车窗内侧设护栏。

4.16.3 各车窗应严密,不得漏雨、渗水,并应便于更换玻璃。

4.16.4 除厕所、洗脸室、卧车两端小走廊及餐车厨房、储藏室外,各窗设窗帘。

软卧车、餐车设纱帘和窗帘。

4.17 车内设备

4.17.1 各车客室布置、厕所布置、乘务员室和通过台按统一型式布置。

4.17.2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两端各设2个2千克带有可旋转底座、嵌入式安装的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餐车一位端设2个2千克带有可旋转底座、嵌入式安装的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餐车厨房设2个2千克。

灭火器底座距地板布面约1400mm。

4.17.3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设置隐藏式垃圾箱,投放口应使用方便,不得小于310×220mm,投放口处须设禁扔烟头标记。

4.17.4 空调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在客室设两个,在乘务员室设1个不设外罩加铅封的安全锤。

4.17.5 五金件:

采用统型结构形式的金属喷塑件。

4.17.6 侧门外侧扶手采用统型扶手。

4.17.7 硬座车行李架采用聚碳酸脂板式或铝合金行李架,设毛巾杆。

4.17.8 采用统一的嵌入式或外挂式烟灰缸。

4.17.9 车内顺位牌插:

硬座车设在客室端部,硬卧车、软卧车设在大走廊端部,餐车设在餐厅端部。

4.17.9 采用统型的窗帘滑道(双滑道)和滑块。

4.17.10采用带阻尼装置的翻板凳。

边桌的形式按部统型后的方案执行。

4.17.11硬座车客室、餐车餐厅的座椅与墙板、间壁板间留有安装座套空间。

卧铺两端与墙板、间壁板间留有安装铺套的空间。

4.17.12软卧车提供地毯、卧铺套、靠背套。

5 各车种技术要求

5.1 YZ25G型硬座车

5.1.1定员:

118人,带车长办公席的硬座车112人。

5.1.2平面布置(见附图)

5.2 YW25G型硬卧车

5.2.1定员:

66人。

设残疾人厕所的硬卧车定员60。

5.2.2平面布置(见附图)

5.2.3播音车乘务员室与播音室合为一间。

5.2.4客室采用半封闭式,上铺与中铺、中铺与下铺间设脚蹬,脚蹬靠门框处安装。

5.2.5下铺长度为1970mm,中铺采用固定式,中铺、上铺长度为1990mm,铺宽度为585mm。

客室包间内的设备件设置按部统型后的方案执行。

5.2.6 在一、三、五铺下设卧具箱。

5.3 RW25G型软卧车

5.4.1定员:

36人。

5.4.2平面布置(见附图)

5.4.3下铺宽750mm,长度为1960mm,门口处斜角采用统一型式,下铺面距地板面高度为430mm;上铺宽度为670mm,长度为1850mm;靠背下边缘距下铺面高度尺寸为260mm,长度不小于1880mm,靠背可调节角度。

5.4.4采用新型拉门滑道。

5.4.5包间拉门锁与手把分离,拉门在全开、全闭状态应有可靠的自锁功能。

5.4.6采用统型的书报网。

5.5 CA25G型餐车

5.5.1定员:

50人。

5.5.2平面布置(见附图)

5.5.3设固定座椅。

5.5.4侧走廊门与厨房间通道处地板表面铺设防滑的铝板或不锈钢板。

5.5.5餐车厨房设电气化厨房设备,餐车设消毒柜。

6 标记

外部标记按TB1要求涂打,设置车内、外标记。

在注水口处边梁上涂打注水口标记,字号为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