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496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docx

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一》

2017年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考点

1、试验检测依据为现行部颁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2、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或养护管理等工作部门的有关试验检测人员,必须很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有关技术规定、试验检测基本理论和试验测试操作技能,才能胜任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提供客观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和真实可靠的结论。

3.道路工程:

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等。

4.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

5.公路的技术等级:

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五个技术等级。

6.公路的空间几何组成包括位置、形状和尺寸。

公路中线的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等基本线形要素组成。

7.对路基的要求: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8.对路面的要求:

路面应具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水温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和表面抗滑性。

9.路基典型断面形式:

按填挖情况不同,路基断面形式可分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10.路床是指路面结构层以下0.8m或者1.2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厚度是根据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的。

路床分为上路床及下路床两层。

上路床厚度为0.3m;下路床厚度在轻、中等及重交通公路为0.5m,特重、极重交通公路为0.9m。

11、路堤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床以下0.7m厚度范围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12、路基横断面的几何尺寸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组成。

13、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超车道、慢车道、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时,还应计人该部分的宽度。

14、路基坡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

15、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有排水垫层、隔离层、暗沟(管)、渗沟、仰斜式排水孔、渗井、排水隧洞、检查井与疏通井等。

16、路基坡面防护:

①坡面防护;②沿河路基冲刷防护。

17、  当路基边坡稳定性不足时,应设置必要的支挡结构。

支挡结构包括:

挡土墙、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等支撑和锚同结构。

18、土试验项目:

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

19、(业主、监理额外要求)必要时应做:

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20、路堤是填料必须满足承载比(CBR值)和粒径要求,公路等级越高,路基层位(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和下路堤)越高对填料的要求越高。

21、路堤通常是分层铺筑,分层压实。

每层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0.30m,应在最佳含水率下压实,碾压质量应符合压实度要求。

公路等级越高,路基层位(路床、上路堤和下路堤)越高,对压实度的要求越高。

22、压实度为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3、压实后的干密度是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等方法通过现场检测获得,而标准最大干密度则是事先在室内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到。

25、路基完工后,应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路床顶面的弯沉值,以检验路基设计回弹模量相对应的弯沉值。

26、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按照层位功能不同,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层次。

27、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表面有良好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耐磨、不透水。

28、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为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

29、面层可由一层、两层或三层构成,最上面一层称为表面层或上面层,最下面一层称为下面层,中间一层则称为中面层。

30、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力作用力,并将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路基。

基层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或抗裂性,足够的水稳定性和抗冲刷性。

31、修筑基层的材料有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沥青稳定碎石、贫混凝土和粒料类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石灰及粉煤灰稳定土或碎(砾)石材料。

基层可由一层或两层构成,下层称为底基层。

32、垫层需要改善路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时,应设置垫层。

垫层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

常用的垫层材料有两类:

一类是松散材料,如砂、砾石等;另一类是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33、按面层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34、通常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称为有铺装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人式路面等称为简易铺装路面;砂石路面等称为未铺装路面。

35、按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一般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

36、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的确定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即承载力)与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抗疲劳开裂的要求,即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表面计算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

37、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左右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参数有:

沥青层面、基层、底基层、垫层和路基的回弹模量,沥青混凝土、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劈裂强度。

以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应采用试验温度为20℃的抗压回弹模量;验算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应采用试验温度为15℃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极限劈裂程度。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材料参数应采用规定龄期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极限劈裂强度,水稳类材料龄期90d,二灰、石灰类材料为180d,水泥粉煤灰稳定类为120d。

38、沥青混合料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

沥青路面一般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气候条件恶劣、交通特别繁重路段,可采用改性沥青。

39、道路石油沥青应满足所选沥青等级及沥青标号的针人度、针入度指数(PI)、软化点、60'C动力黏度、延度、蜡含量、闪点、溶解度、密度、抗老化等技术要求。

聚合物改性沥青包括SBS类改性沥青、SBR类改性沥青、EVA与PE类改性沥青,应满足针人度、针入度指数PI、延度、软化点、135"C运动黏度、闪点、溶解度、弹性恢复(25℃)、黏韧性、韧性、储存稳定性、抗老化等技术要求。

*

40、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该洁净、千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含量(水洗法)、软石含量等技术要求,粗集料的粒径规格、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磨光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

41、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等要求。

细集料应有一定的级配。

42、矿粉应干燥、洁净,满足表观密度、含水率、粒度范围、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等质量要求。

43、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击实次数(双面)、试件尺寸、空隙率(VV)、稳定度(MS)、流值(FL)、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析漏损失、肯特堡飞散损失等技术指标规定。

为了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还必须进行车辙试验,应达到要求的动稳定度。

必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为限制沥青路面的透水性,应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渗水系数应符合要求。

*

44、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主要有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等环常。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监理检测网微信公众号提醒,装料及运料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以保证平整,减少离析。

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平整度等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45、在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温度对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必须严格控制。

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黏度(表观黏度、运动黏度、赛波特黏度)一温度曲线确定。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包括:

 沥青加热温度、矿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混合料储料仓储存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运输到现场温度、混合料摊铺温度、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施工过程中应对原材料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其项目包括:

 外观 接缝、施工温度、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岛程、横坡度和渗水系数。

 

46、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的材料包括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及外加剂组成的混合料和接缝材料。

面层水泥混凝土所用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各龄期的实测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要求,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化学成分(包括熟料游离氧化钙、氧化镁、铁铝酸阴钙、铝酸三钙、三氧化硫、碱、氯离子的含量)和物理指标(包括出磨时安定性、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标准稠度需水量比表面积、细度、28d千缩率、耐磨性)应符合规定。

4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干净的碎石、破碎卵石或卵石。

质量标准包括碎石压碎值、卵石压碎值、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洛杉矶磨耗损失、有机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磨光值、碱活性反应等项目。

粗集料应满足级配范围。

48、水泥混凝土路面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

天然砂的质量标准包括坚固性、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云母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海砂中贝壳类物质含量、轻物质含量、吸水率、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有机物含量、碱活性反应、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等项目。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包括母岩的抗压强度、母岩的磨光值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坚固性、氯离子含量、云母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轻物质含量、吸水率、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有机物含量、碱活性反应等项目。

细集料应满足级配范围。

49、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与养生用水。

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达到质量标准才可以使用。

50、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引气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早强高效减水剂、引气早强高效减水剂等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